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首发完结】反派儿子的炮灰娘穿书后我成了三个反派的娘黎宿姜亦》-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115章 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黎宿一脸问号:“什么?”“好会”是她常常不自觉说的口头禅,不知道什么时候却被姜亦学了去。

      小男孩捂着嘴,趴在黎宿耳边说:“余叔叔特别会哄二宝开心。

      我陪妹妹玩一下午翻花绳,她都没有这样高兴过……余叔叔就只陪她玩了一会儿!”黎宿方才是在给三宝换尿布,听了姜亦的话,才分出些注意力来给余枝那边。

      只见一大一小玩的非常开心——具体表现在阿思每翻出一个图案来,余枝都会特别捧场地夸奖一番,要么是聪明,要么是厉害,要么是漂亮又可爱的小姑娘连翻出来的花绳都这么好看……他不重样地夸,直把阿思开心地合不拢嘴,愈发对翻花绳投入了精力,自然能想出更多好看的图案来,许多甚至是她从来都没翻出来过的。

      于是,余枝夸的更起劲了……黎宿看了一会儿,深觉自己家的男人太不会哄女孩开心了。

      ÁÖèã²»±ØËµ£¬¾ÍÁ¬½ªÒ࣬ƽÈÕÀïºåÃÃÃõŦÁ¦Á¬Àèê˺åÀèËÞµÄÊ®·ÖÖ®Ò»¶¼²»¼°¡£

      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道:“大宝,日后除了跟你二舅舅学之外,还可以跟余叔叔学一下,这对你找媳妇是有好处的。”姜亦愣神:“啊?”不是在说哄妹妹么?怎么又牵扯到了找媳妇?说句实在话,古代人的早熟偶尔会让黎宿有一种紧迫感,感觉仿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必须要在姜亦还没进入青春期时就得开始了——可她实在没办法对着一个孩子讲那些。

      一想到姜亦十三岁就可以娶媳妇,黎宿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神情严肃,唯恐自己的青少年教育不到位,对姜亦道:“你再有个几年,阿娘就要给你相看姑娘了。

      咱们家不兴盲婚哑嫁,肯定是你和人家姑娘互相看对眼了,才能成。

      若是你看上了哪家的女孩儿,人家又不喜欢你,该怎么办?”姜亦实在对黎宿口中的“喜欢”二字理解不能。

      在他心里,喜欢很简单,今日喜欢弹弓是喜欢,明日喜欢喂马是喜欢,就连阿思喜欢桂花糖也是喜欢。

      小男孩疑惑道:“她不喜欢我,我换个人喜欢不就好了?”黎宿一时半会儿没办法给孩子解释清楚非谁不可的那种冲动和渴望,但是此路不通,她完全可以绕开走另一条路。

      “当然,你可以换个人喜欢……可若是你会哄她开心,就像今日余叔叔哄二宝一样,人家女孩子喜欢你,不就皆大欢喜了?”姜亦十分聪明,除了与他父亲一样的敏锐观察力之外,他的聪明还具体体现在善于类比上。

      小男孩想了想,问黎宿:“阿娘说的,就像二舅舅和二舅母之间那样吗?二舅母虽然常常抱怨二舅舅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可是,只要二舅舅一开口……”这倒是真的。

      黎晁这几个月常常不在家,黎二嫂对他是有相当大的意见——可是小夫妻之间的争吵往往只发生在开端,黎二嫂说了没几句,满腔怒气就被黎晁高超的哄人技巧给浇灭了。

      黎宿展颜一笑:“对啦,大宝真聪明!”姜亦不止一次赞叹二舅舅这种给别人降火的能力,他心想,若以后自己也像二舅舅这样,不是做什么事情都方便许多了?小男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对黎宿道:“阿娘,我知道了。”见儿子这么开窍,黎宿有些迟疑,仿佛不太能相信,姜亦口中的“知道”和她想象中的是否相同。

      男孩没有给黎宿反应的时间,便又原路返回,悄无声息地爬到了妹妹和余枝身边,观察起两人的互动来。

      “二宝还会这样复杂的图案?真漂亮!这是什么啊?”他听见余枝的语气十分诚恳,不由瞥了一眼妹妹手上翻的花样——这不就是他们经常会碰到的“小船”吗?不过是上下多了一层,哪里复杂……?可看余枝发亮的双眼、真诚的表情,很难相信他这副模样是装出来的。

      “咦?这是什么?为什么有几个角……?”“这是五角星!你看,是不是特别像五个角的星星?是阿娘教我的!”“五角星啊——五个角的星星,听起来就很厉害!二宝还能把星星放在手上!”一大一小的对话让姜亦听了愈发沉默,他看了一眼余枝的脸,又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直到被迟钝的余枝发现。

      阿思正在专注地翻花绳,余枝不愿意搅了她的认真态度。

      “怎么了?”他用口型无声地问。

      姜亦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别过了视线去。

      他试图总结出余枝和黎晁哄人的相似之处,却发现一个是凭借自身被人喜欢的实力,一个是凭自己聪明的脑瓜。

      而余叔叔的实力……与聪明是毫不沾边的。

      黎宿终于安顿好三宝,乖乖的小孩张嘴吐着泡泡,一双乌黑的眼睛看向哥哥,黎宿顺着小儿子的视线,也瞧见了姜亦皱眉苦思的神情。

      她笑着打趣:“想什么呢,这么认真?《史记》不会背了?问问你余叔叔,他可是今年要考状元的。”姜亦一脸不可置信,睁大了眼睛:“余叔叔……要考状元?”开玩笑吧?这个陪阿思玩花绳玩到兴奋的大小孩,考状元?黎宿虽然不清楚余枝的本事,却盲目相信他的书生气质,便对姜亦肯定道:“余叔叔学问很好,为什么不能考状元?”两人讨论的焦点正沉迷在小女孩的游戏中,浑然不觉自己成为他们一大一小的话题。

      姜亦沉默了一会儿,点头对黎宿道:“阿娘,你说的对,人不可貌相,我不能凭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是什么样的人。”“嗯……”黎宿特别想反问,她什么时候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她也是看余枝长得一副书生模样,气质也是读书读多了的样子——憨傻不至于,呆楞倒是有的,所以,才判断余枝学问不错的啊!没想到姜亦小小年纪,要这样严谨。

      可说出去的话,在没有被证伪的情况下,黎宿是不会自毁城墙的。

      她只点头道:“大宝跟着舅舅读书,果然有长进,说话做事都越来越有条理了。”姜亦到底还是孩子,最喜欢听夸奖的话,更何况这鼓励又是来自最亲近的母亲,他便更觉得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苦读全都有了回报。

      “阿娘,你放心吧!日后我也好好读书,考个状元回来,让你做状元娘!”黎宿笑着摸了一把儿子的脑门,同他说起了闲话:“听说脑门大的人聪明,让阿娘看看,你前庭饱满不饱满?”幼时的姜亦鲜少得到黎宿这样亲昵的触碰,对于母亲的爱,他从小便有一种朦胧的渴望。

      “阿娘,别摸我的头……”男孩扭扭捏捏地嘴上拒绝,身体却没有挪窝,乖顺地任黎宿摸。

      小孩子可爱的叛逆激发了黎宿少有的恶劣因子,她见姜亦害羞,偏摸的更起劲了。

      “怎么还不让阿娘摸脑袋了?你才几岁,阿娘碰一碰怎么了?嗯?”说着,黎宿柔软的手指顺着男孩的头顶,一直向下向下,羽毛一样拂过姜亦的眼睛、睫毛、鼻子、嘴巴,最后到了下巴一收,弹了弹他的下颌。

      “阿娘!好痒……”姜亦控制不住笑出声来,一边难受着忍耐痒意,一边又在心底享受着母亲不常有的亲昵。

      每到这一刻,姜亦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深深爱着的。

      黎宿知道姜亦是个爱害羞的孩子,平时也不爱闹他,可偶尔这么一次,却让她察觉了小孩好好藏着的心事。

      “大宝替阿娘抱抱弟弟好不好?”她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温柔而和煦。

      姜亦不明所以,却还是听话地抱起了三宝,小婴孩被他抱惯了,自觉在哥哥怀里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咿咿呀呀”地说起了婴儿语。

      在姜亦带着疑惑和诧异的眸子里,黎宿俯下身来,给姜亦和三宝的脸颊分别落下一个轻柔的吻来。

      她笑着说:“哎呀,原来大宝的脸,和三宝一样都是嫩嫩的。”黎宿平时也会轻轻地亲一下他的头发,可是这样郑重其事的吻,还是头一次。

      姜亦睁大了眼睛,本来想躲,却因为抱着弟弟,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

      "第116章 中午不在家里用饭?

      “好了,”黎宿笑意盈盈,“阿娘先去厨房看看,中午我们吃些什么……大宝照顾弟弟,可以吗?”姜亦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目光随着母亲的背影,一直走到门前,直到看不到黎宿之后才收回来。

      “啊!余哥哥!你会了!”妹妹兴奋的尖叫声传来,接着是余枝清朗的声音,他们在炕边一角玩的开心,全然不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

      姜亦把脑袋埋在了弟弟的肩膀处,嗅着婴孩好闻的奶香,用极轻的声音嘟囔着说:“阿娘真是的,我都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动不动就亲我的脸呢?三宝,你说是不是?”婴孩“咯咯”地笑着,也不知听懂没有,柔软的指甲划过哥哥的脸畔,正好覆在母亲方才那个吻上。

      余枝陪小姑娘玩了一会儿,抬头一看,黎宿已经不在了,只有姜亦陪着弟弟,坐在炕上若有所思。

      “大宝,你阿娘呢?”少年清朗的声音惊醒了姜亦,他回头,答道:“阿娘去厨房做饭了。”“额……”余枝迟疑了一下。

      良好的教养使他做不出不向主人告辞就离去的举动,可是如今林桡不在家,他到底是该避嫌的,也不好在黎宿这里久待。

      余枝只好同姜亦商量:“大宝,等会儿同你阿娘说一声——余叔叔今日还有些事,改日再来拜访。”阿思听见陪自己玩的漂亮叔叔说要走,不乐意了:“余哥哥!”余枝好声好气地哄她:“二宝,改日哥哥再陪你玩,好吗?”小孩子有时候最是较真,她不知道大人们的“改日”不过是个托词,非要问个清楚。

      阿思抬起头来,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余枝:“改日是什么时候?明日吗?”少年人见她神情可爱,也不忍心让小姑娘失望,便笑着道:“等你阿爹休沐,哥哥便过来陪你玩。”阿思眨巴着眼睛,懂事地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却在双眼中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来。

      姜亦却是有些明白余枝的顾虑的。

      他们在黎家村住了那么久,姜亦记事,自然也知道不少关于自家的风言风语。

      当时林桡还没有回来,但凡是有青年人来找黎宿,总会有好事者说闲话。

      是以余枝想走,姜亦也是赞同的。

      “二宝,你如果喜欢和余叔叔玩,我们可以去找他呀,”姜亦积极地给妹妹出主意,“余叔叔就住在二舅的宅子里,很近的。”小姑娘果然双眼一亮,渴望道:“那我明天能去找余哥哥吗?”余枝笑着答应她:“自然是可以的。”他又同两个孩子说了几句闲话,正好问到了姜亦的学业进度,小男孩老老实实地答:“四书读完了三本,如今还差《孟子》没有学。”余枝眼睛一亮:“大宝在读四书五经?你年纪还小,四书里面已经读完了三本,学的不少了。”说着,他忍不住问:“可否让余叔叔出题,考考你?”姜亦倒是从来不会对考校怯场,反而正襟危坐,满脸认真地道:“您说。”余枝思索了一番,想了一个没有太难的问题问他:“解释一句话的含义吧——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何意?”古时的书籍都不包含标点,为了不影响姜亦的理解,余枝连断句都不曾,只把几个字连起来读,看他有没有理解。

      没想到小男孩却笑了笑,他的五官脸型酷似林桡,一时间仿佛是缩小版的“林兄”在冲余枝发笑。

      “余叔,你这考校未免太简单了些,”姜亦自信满满,侃侃而谈,“这句话应该读成‘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

      是孔子在教育【创建和谐家园】说,若是早上明白了道理,即便是到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余枝微笑点头,没有反驳。

      若说《论语》的解释,百年来有无数个版本,而孔子最有名的这几句话也被世人冠以各种名目,众说纷纭。

      反倒姜亦这种孩子理解的、最简单淳朴的解释,才称得上返璞归真。

      余枝笑着道:“既然《论语》学的不错,我便问问你别的。

      《大学》里,人莫知……”他拉长了语调,示意姜亦接下去。

      小男孩点点头,继续道:“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余枝点头:“你的断句没有问题,想来也是真的理解了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姜亦毫不犹豫地张口就来:“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也看不到自家庄稼和苗的丰硕。”余枝笑着说:“字面上是这个意思,可是大宝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怎么自家的孩子,反倒看不见他的毛病;而自家的庄稼,又时时显得不那么茂盛呢?”这个问题对于七岁多的孩子来说,显然有些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可是姜亦早熟,很多事情他见过一次便能懂得道理。

      四书里的内容,黎峰不可能每一句都给他讲过,很多都是他自己理解到的。

      小男孩略一思索,便开口道:“阿娘总觉得我和弟弟妹妹是世上最听话最可爱的孩子,这个道理很容易懂——阿娘对我们满怀爱意,她看我们时,自然处处都好。”余枝点头,认可了他前半句的理解。

      姜亦不太明白后面,却也试图解释了:“至于为什么农人总觉得自家的庄稼不够好……好与坏都是比较出来的,就像妹妹平时吃东西,总觉得我手上的要好吃些,明明都是一样的……”阿思莫名被哥哥提起,疑惑地“啊?”了一声。

      男孩迟疑了一下,不确定自己的比喻是否恰当。

      余枝鼓励地看着姜亦,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明明都是一样的,却觉得别人家的好,是一种不满足的心理。”余枝这下是真的相信,姜亦把四书里面前三本都学会了的。

      他笑着点头道:“这句话若是放在《大学》文章里面去理解,便会简单很多。”姜亦想了想,双眼一亮:“对!这句话后面说‘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其实是在教导人们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余枝见姜亦的理解能力很强,又问他:“你解释的很不错,是自己看会的吗?”姜亦“嗯”了一声,又补充道:“舅舅也教了我。”余枝心中一动——他如今住着黎宿二哥的宅子,书房里也确实有不少书,在他翻看时,发现里面细细地做着注解,想来主人也是个爱看书之人。

      “教你的人,是二舅舅黎晁?”姜亦却摇了摇头,咧嘴笑道:“二舅舅哪里有时间?是大舅舅教我们读书的,况且大舅舅温和又有耐心,是个很好的老师。”余枝“唔”了一声,心中稍有失望——听了黎宿对黎晁的评价和形容,他也住着人家的宅子,一直想找个机会见一见,或是更多的了解这位黎兄。

      他神情稍有疑惑,多问了一句:“你大舅舅和二舅舅的学问哪个好?”这可难住了姜亦。

      往日里一直都是黎峰教他们读书,黎晁回家时偶尔也会问问孩子们的学业,可若要在两个舅舅之间对比……“我不知道,”姜亦想了想,还是摇头说,“两个舅舅学问都不错。”余枝同姜亦说了这么半天的话,看他谈吐条理清晰,也格外有礼貌,心中对他喜爱不已。

      他心中一动,便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姜亦,若是让你小小年纪便出去求学,你阿爹阿娘是否会同意……”话音未落,却听见门口传来脚步声,正好黎宿走了进来。

      她见一大一小两个正神情严肃说着什么,阿思躺在弟弟身边,不由诧异道:“怎么你们换了个边?二宝不玩翻花绳了?”瞧见黎宿,余枝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就连神情也略微带上了些拘谨。

      姜亦道:“余叔叔方才说要走……”黎宿看了余枝一眼,目露疑惑:“走?中午不在家里用饭?”余枝脸上微红:“不,不了,我回去随便买两个馒头吃便是……”少年人以克己复礼为准则,从不肯稍稍有所逾矩。

      林桡今日不在家,单是同黎宿共处一室,便能让他心中时时紧绷。

      "

      "第117章 大舅舅教的好

      瞧出了他的不自在,黎宿善意地笑笑,也不勉强,只道:“可以,不过再多待一会儿,带两个菜回去。”见余枝还想拒绝,黎宿忙问:“方才听你们说求学,什么求学?”少年注意力果然被转移到了别的地方,跟黎宿说起了姜亦:“我刚刚问了问大宝的学问,见他思维敏捷、小小年纪又十分聪明,很是读书的料子,便想推荐他去我们苏州的靖阳书院去求学……不知黎姑娘意下如何?”黎宿却摇头,笑了笑道:“这你要问大宝了,看他是否愿意。”寻常人家关于孩子的事情,一般都是家里父母作主,就连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更遑论远游求学。

      见黎宿是这样的态度,余枝不由愣了愣。

      她解释道:“姜亦已经不小了,相信他也有自己的判断;若是想法不够成熟,还有我和他父亲——至于是否愿意去求学,还要看他自己的主意。”姜亦习惯了黎宿这样信任的态度,每每遇到事情,阿娘一般都是要他自己做决定的。

      小男孩也从未辜负过黎宿的信任,他先是想了想,接着问余枝道:“余叔叔说的靖阳书院,是什么样子的?”余枝从未见过黎宿和孩子这样的相处模式,想到他自己,从小到大,下到衣食住行,上到求学求亲,都是父母为他作主,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也从来没有意识去选择过。

      他见姜亦认真地发问,便也整了神色,回答道:“靖阳书院是苏州最有名的书院。

      虽与众多书院一样,以经史为主,却并不专攻科考,还开设了诸如算数、舆地、说文、金石等科目,践行孔夫子‘因材施教’之教诲,偏重学子的独特之处。”“若是姜亦除了经史子集之外,还喜欢读其他方面的书,靖阳书院是最适合他的——我们书院单是藏书,便有一整座小楼,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笑着对黎宿道:“不瞒黎姑娘说,家祖父正是现任靖阳书院的院长。

      若是姜亦前去苏州求学,祖父定会十分欣慰我为他找了这样一个聪敏的小徒弟。”余枝没有明说,可他的意思,却是要让姜亦拜到他祖父门下,做靖阳书院院长的门生了。

      黎宿自然知道余枝是为了答谢她和林桡的帮助,便对他笑了笑:“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实在不用做到这般。”余枝却摇头:“黎姑娘这就说错了。

      家祖父虽对我照顾颇多,却不会为了一个人情来收徒。

      姜亦是个好苗子,我才想着把他推介给家祖父,也给他老人家收一个省心孝顺的小徒弟。”黎宿知道姜亦是个聪明的,便也没有对余枝的话有任何质疑。

      她温声问男孩:“大宝,你想去读书吗?”姜亦迟疑了一下,说起了其他:“开年后大舅舅给我讲了四书,还剩下了《孟子》。

      只是舅舅忙起来了,如今我们又搬到了镇上,如今只好自己读《孟子》。”对于自己儿子的想法,黎宿还是很清楚的。

      姜亦喜欢读书,并不是别人强迫,而是自己就能坐在书桌前,一看便是一整天。

      只是家中到底藏书不多,多是林家老辈留下来的,姜亦感兴趣的有限。

      他听了余枝的话,许是已经对靖阳书院心动了。

      黎宿又笑着问:“那你是愿意在镇上的学堂跟着夫子读书,还是去苏州求学、跟着书院里的前辈做学问?”姜亦抬头,锁着眉毛问黎宿:“阿娘,苏州远吗?”“嗯,很远,”黎宿客观地道,“正常的赶路速度,从苏州到青桐镇也要月余,坐马车更慢。”小男孩一下子睁大了眼睛,下意识看了一眼幼小的弟弟,还有一旁乐呵呵的妹妹,明显犹豫了。

      他若走了,阿娘岂不是要一个人照顾二宝和三宝?黎宿见他苦恼,便温声安抚道:“倒也不必想那么多。

      若是想去苏州,回头让你阿爹教会你骑马,男孩子家家,一匹马、一身衣,再带些干粮银钱便能上路;若你不想去那么远,阿爹和阿娘便在镇上寻一处学堂,或是请一位夫子,教你读书便是。”听了黎宿的话,姜亦心里也没有那么多负担了,便对余枝道:“余叔叔,我现在还没有考虑好,晚些给你答复,可以吗?”余枝愈发欣赏黎宿教育孩子的方式,还有姜亦独立的表现,他点头道:“那是自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