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在就这么被这个疯子给压下去一头,偏生还就没办法反击,高敏芝这心里真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昨天胖婶去苏玉兰家说亲的事,高敏芝早就听说了,听说男方是傻奎后,高敏芝心里可算是痛快了一会儿,疯子就是疯子,还不是就只能配的上傻子。
只是没想到下午去说亲的胖婶就开始满大街替苏玉兰打听起租缝纫机的事儿了,胖婶平时看着挺精明一个人,怎么也开始替这疯子办事了?
¡¡¡¡Õâ·è×Ó×â·ìÈÒ»ú¸Éʲô£¿
做衣服自己穿?连顿肉都吃不起,还能有钱做衣服?这不可能。
给人做衣服?她有那手艺吗?
管她干什么呢,让她不痛快,那大家就都别想痛快了过!
......
到了农历二十八早上,苏玉兰早早的就起了床,这些衣服她昨天下午就全部做完了,一共一套军装,2件男童夹克,2件女童夹克,还有2件女孩外穿的褂子。
昨天晚上,苏玉兰用搪瓷缸子装了热水把这些衣服都熨了一遍,用衣架挂了起来,她自己看着还是比较满意的,能不能赚到第一桶金就看今天这些衣服能不能卖掉了。
小李强看着那一套军装眼睛都绿了,他有多久没有穿过新衣服了?不知道,反正他现在身上的衣服裤子都是肥肥大大的,一点儿都不好看。
那身小军装昨天他偷着试了试,穿上跟军人一样,可威风了,只是娘没说那是给他做的,他就不问,这两天娘每天晚上都很晚才睡,他不能给娘添乱。
小李涛可没有那么多心思,他不喜欢军装,他就看着那两个夹克好看,拿起衣服在自己跟前比了比,太大了,
“娘,我想要这样的褂子!”
“强强,涛涛,娘今天去挣钱,中午不回来,你俩中午去奶奶家吃饭,等娘挣了钱,过年的时候你俩都买新衣服好不好?”
对这俩孩子,苏玉兰现在很有耐心,钱是要挣,孩子也得管,好在现在农村这孩子都好养活,给口吃的,自己跑出去玩就可以了,不像后世的这些孩子,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大人。
早早的到了赶到集贸市场,摆摊的都还没几个呢,她可以趁着人少找个好地方,这集上也没有专门摆摊卖衣服的,苏玉兰想了想,就在卖布的摊位附近寻了个地方停下了自行车。
这个地方正是路口的拐角处,南边是一些吃的玩的用的,东边就是缝纫用的针线之类的,还守着个卖布的摊,不管从那头走过来都能看到她,打算做衣服的就算不买这里的残布,也得需要买些针线纽扣之类的,说不定看到她的衣服合适直接就买了呢。
一共7件衣服,苏玉兰铺开一个包袱,用衣架把一件深蓝色的夹克衫挂在自行车把上,算作招牌,蓝色的衣服,白色的松紧带袖口和下围,白色的小立领,在车把上挂着一晃一晃的,从远处看过来就知道是卖衣服的。
卖残布的大哥没多大一会儿也到了,看到苏玉兰,又看看她摆的衣服,不由的对她多看了两眼,这衣服就是用他这里的布头做出来的?看着比百货大楼里卖的那些还好看。
这女人看着挺不起眼的,没想到还有这么一门好手艺。
“大妹子,这衣服是你自己做的?”卖布的大哥这是明知故问,也算是跟她打个招呼。
“是我做的,用的就是上次从你这里买的那些布。”苏玉兰还得从他这里买布的,也没什么需要瞒着的,相反,如果她的衣服卖的好,那她以后买的布就会多,价格上说不定还能再压一压。
“你这手艺倒是好,衣服做的挺不赖。”
大哥一边摆摊,一边跟她扯着闲话。
“大哥,我这手艺你要看的上,可别跟我客气,我以后还得从你这买布呢!”
......
第一次赶集卖衣服,苏玉兰心里热切得很,出来的着实是早了,大冷天的,她身上这一身衣服也不怎么抗风,风一吹冻得直哆嗦。
¡¡¡¡¡î¡¢Ê®Áù¡¢ÂôµÄ»¹²»´í
一直到10点钟左右,天气暖和了些,集上的人才真正多了起来,今天正好是星期天,很多大人都是带了孩子出来的。
集上出了一个卖衣服的,还是有很多人过来看看的,但是一看就那么几件,又都失望的走了。
苏玉兰也不着急,这些看看问问就走的,多半也就是看看热闹,不是真正的买主,不过来者是客,今天没有合适的不买,不代表以后不会买,有人问,她都客客气气的回答,还告诉人家以后衣服款式会越来越多,码数也会越来越全。
看的人不少,问价的也不少,就是没人买......
大半天过去了,旁边卖残布的大哥已经卖出去不少布了,她这边还是一件都没有卖出去。
苏玉兰心里也有点没底了,难道一开始选择做童装是错误的?不应该呀,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这一点到哪个时代也没错,她倒是很想做女装的,只是条件不允许。
这集要到下午才散,还有大半天功夫呢,只要卖出去一件就回本,想到这里苏玉兰又有了精神,在集上卖不掉,就到街上再去卖,街上卖不掉,就去工厂门口卖,那些过来看的人对衣服的款式还是认同的,有了这一点就不怕卖不掉。
又过了一会儿,收管理费的人来了,她这摊小,没占多大地方,收了三毛钱,给了她一张票据。
占地方摆摊,人家收管理费合情合理,苏玉兰虽然心里明白,不过人穷志短,给钱的时候还是小小心疼了一下。
这时候一个60多岁的大娘拉着一个跟强强差不多得高小男孩从她摊前走过去,小男孩朝她摊上看了两眼,又回到她摊前站住了。
这位奶奶一看孙子不走了,也退了回来。
“这套军装多少钱?”自家孙子有什么喜好,当奶奶的还能不知道,孙子往这儿一站,她就知道孙子是看上这套军装了。
“10块一套,可以先给孩子试试,看看合不合身?”这孩子看这军装的眼神跟强强差不多,只要孩子穿上了喜欢,当奶奶的还能不买?看这位大娘的穿着,家里条件应该不错!
“我要穿,我要穿!”这孩子也很给力,一看就是家里娇宠惯了的。
苏玉兰早把衣服拿了起来,扣子都解开了,孩子身上的褂子脱下来,往身上一穿,大小合适,肥瘦也挺好。
那孩子立正朝奶奶敬了个礼,“首长好!奶奶我跟叔叔像不像,像不像?”
一双小手拉着奶奶的手来回晃。
这孩子简直太给力了,苏玉兰都不用费口舌,孩子自己就把奶奶说服了。
“这么点一套衣服也用不了多少布料,10块有点贵,便宜点!”
“大娘,您看看这做布料,这做工,保证您一个线头都找不到!”
这一点苏玉兰可以打包票,这衣服她做的仔细,没有包边机,她都是把布边裹了一道做的,做好以后又检查了一遍,线头都剪得干干净净的,又熨了一遍,现在军装穿在这孩子身上,就跟量身定做似的。
“这衣服现在穿着正合适,小孩子长的快,穿不了几天就不能穿了。”
越是挑毛病的越是要打算买的,苏玉兰笑笑,
“大娘,您家这孩子长的多帅气,衣服穿大了,显得孩子个子矮不说,看着也不好看,您把裤子也给孩子穿上试试,保证精神!”
大娘一听,是得试试,万一衣服合适,裤子不合适呢,这么点一套衣服10块钱,虽然说不是很贵,可谁家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那孩子高兴的很,自己利利索索的就把身上的裤子脱了,又把苏玉兰手上的裤子穿上,鞋子穿好,站在奶奶跟前,双手并齐,抬头挺胸,军姿站的有模有样的。
“奶奶,帅不帅?”
自己家的孩子哪个不是越看越喜欢,更何况隔辈亲,苏玉兰心里已经有数了,这套衣服已经算是成功卖出去了。
“大娘,这衣服孩子穿着这么合适,也算是缘分,我这小本生意,也赚不了多少,给您便宜5毛钱,9块5,不能再少了”。
“9块,9块我就要了”这位奶奶还是想再讲讲。
“不瞒您说,刚才有一位大姐已经看好了,人家钱没带够,回家取钱去了,现在要卖给您了,等会儿那大姐回来我还不好交代呢。”
苏玉兰又不傻,多赚5毛是5毛,这孩子穿上这衣服就脱不下来了,当奶奶的还能为了5毛钱就不买?
果不其然,孩子一听到这话,拉住奶奶的手又开始晃,“奶奶,奶奶......”
收了钱,苏玉兰这心里一下子敞亮多了,一套衣服下来,不光所有的本钱都回来了,还赚了1块多。
有了干劲,苏玉兰也不干等着顾客上门了,扯开嗓子吆喝“童装处理了,就剩这几件了,亏本处理,卖完就没了!”
果然,她这么一喊,有些原本没打算买衣服的也都凑过来,看了看转身走了的,要么就是没有合适的,要么就是凑热闹的,剩下几个问了价格还没走的,那就是真心想买的顾客了,只等着开口讲价呢。
不大一会,就卖掉两个两件男童夹克和一件女童夹克。
这几件夹克码数都要大一点,都是带里子的,还需要配上拉链,松紧带,成本要高一点,苏玉兰要价10一件,几个人一起讲价,都便宜了1块钱,27块成交3件夹克。
又过了一会儿,最后一件女童夹克也以8.5的价格卖掉了。
让苏玉兰没想到的是那两件女童外穿的褂子竟然没人问。
不过随后想了想也明白了,这种外套农村孩子穿的比较多,但是农村人在给孩子们穿衣服这方面比较随便,以省钱为主,一件衣服家里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自己家没人穿了,亲戚家孩子接着穿,一件衣服要过上好几年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而且农村妇女就没几个不过做活儿的,家里有布料或者大人的旧衣服,随便做做孩子的衣服就有了,也不要求多合身,多好看。
¡¡¡¡¡î¡¢Ê®Æß¡¢¶¨×öÒ¼Ü
这两件苏玉兰也没打算卖高价,4件夹克把里子布都用完了,只好做了两件小褂,况且这两件她没有进行改动,也真是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那几件衣服卖掉苏玉兰兜里多了45块钱,去掉本钱,最少净赚35.。
做衣服用了两天,卖衣服又用了半天,2天半时间到手35块,顶的上别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可是这挣钱速度在苏玉兰看来还是太慢了。
往后肚子越来越大,她这么干顶多也就能坚持到过年之前,再说春节以后,生意就不会有年前好了,她这孩子说不准什么时候卸货呢,这段时间不仅要攒钱买缝纫机,还得攒够上医院生孩子的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苏玉兰把包袱收了起来,那两件小褂就挂在车把上,开始在布摊上挑起布来,
“大哥,你这布多久上一次新货啊?”
“没准,有时候一个月,有时候两个月”卖布的大哥看了看手表,“到饭点了,人也不多,你先挑着,顺便帮我看看摊,我去东边吃口饭。”
东边就是苏玉兰上次吃混沌那地方,那边有两个卖饭的,有面条、混沌、水饺,离得也不是很远。
本钱多了,苏玉兰这次打算多挑点儿布,今天到下个集中间隔了三天,留给她做衣服的时间也比上次多了一天。
卖布的大哥吃饭还真是快,她还没挑好,人就回来了。
“你不去吃饭?这两件你打算卖多少,我帮你看着。”
其实好多出摊的都是自己带个窝头中午就对付了,苏玉兰兜里其实也揣了干粮,如果衣服没卖掉,她也舍不得在外面吃,没钱还能穷讲究?不过今天这衣服卖的还算顺利,几毛钱的饭钱就没必要省了。
“最低3块,如果有人问,你就看着卖。”苏玉兰还真是饿了,早上出来的早,忙的时候还不觉得,一忙完,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大哥,这些布帮我装起来,还得麻烦你帮我多看一会,吃完饭还得去买点东西。”
这个年代的人还是比较淳朴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很简单,像他们这样出摊的相互之间看看摊都是常有的事。
苏玉兰要了碗面条,一边吃一边跟摊主打听,她现在还缺一个熨斗,一个摆摊用的落地衣架,衣服就那么摆在地上多了也摆不开,而且不显眼,还容易脏。
¡¡¡¡ìÙ¶·µ¹»¹ºÃÂò£¬Ö»ÊÇÕâÒ¼ÜËýÅÜÁ˺ü¸¸öµØ·½Ò²Ã»ÕÒµ½¡£
苏玉兰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了一个,又回到集上卖桌椅板凳的摊,看有没有木匠师傅愿意帮他做一个的。
她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下面两个撑子刻上凹槽,插上两根杆子,杆子上也得刻了槽,横上一根晾衣杆就行了,收摊的时候一拆,捆在一起绑在大梁上就行,不占地方。
明眼的木匠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只是连着问了两家摊,都没有谈妥,一个根本就不愿意给她做,另一个跟他要价10块。
刚才买电熨斗花掉了13.5元,没办法这年代除了电灯泡,凡是带电的东西都紧俏,除了百货大楼,别的地方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东西,就算没人买,放上两三年也还是这个价格,降价是不可能的。
但是木匠现在还不吃香,商品房还没有开放,没有装修市场,木匠就只能做做桌椅板凳,如果碰上婚嫁的,打张床,做套衣柜就已经算是大单生意了。
这么点个东西,要价10块,当她傻呢。
又转了两家,终于碰到一个愿意做的了,这摊主是个年轻人,看着也不过223岁。
“大姐,你做这个衣架干啥用啊?家用可都不时兴这样的。”
“出摊卖衣服用。”
苏玉兰一说,小伙子就懂了,盯着苏玉兰画的图看了几秒,
“大姐,下面这两个撑子中间最好再横上一块板,你能放货,也能更稳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