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百一十章、来看谁?
没有别的证据,就凭院里这点儿砖能说明什么,只要他一口咬定就是自己买的,再让大姐夫去活动活动,这事儿就过去了,赵春辉想得通透,不管小张警官怎么问,他都不松口。
赵春辉被带走了,傻奎娘在家里坐不住了,把李大顺叫到家里让他想法子往外捞人。
苏玉兰家砖被偷的事儿李会计自然是知道的,一个寡妇,不好好在家种地带孩子,竟然跑到外面抛头露面做生意,这本来也碍不着他的眼,但是挣了几块钱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老是跟他家里的对着干,李会计心里是有些不痛快的。
不过李会计不是傻奎娘,只要苏玉兰没触到他的眉头他也不会寻她的麻烦。
现下被偷也算让她受点教训,年轻人眼界短,虽说现在政策鼓励人民致富,但是天下的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然地现在分给了个人,但是政策到底会怎么变动,谁也说不准,哪天天一变,像苏玉兰这样的,就是第一批拉到街上被人扔臭鸡蛋烂菜叶的,且看着吧!
朱睿上门调查傻奎娘那天,李会计也在家,虽说不清楚这位警官跟苏玉兰是什么关系,但是这个人能亲自过来管她的事儿,李会计衡量了一下,这事儿他不能插手。
偷砖的事儿是傻奎娘一个人的主意,就是为了给苏玉兰添堵,跟李大顺过了多半辈子了,自己家男人什么脾性她还是很清楚的,如果让他知道砖是自己让兄弟偷的,非但不会帮忙,还很有为这事儿把自己骂一顿。
李大顺做了十几年会计,在村里还是很有威望的,他特别在乎自己的名声,傻奎娘不敢说实话,只说这事儿是苏玉兰要报复自己才让警察去调查她兄弟的。
傻奎娘认为警察跟李大顺都是熟人,这么点事儿只要他肯出面,自己兄弟就不会有什么事儿。
她就是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自己家男人能跟朱睿认识是因为苏玉兰不会想到她以为的熟人就仅仅只是见过一面。
李大顺思量了一下,既然事情不是小舅子做的,拿带进去调查就是走过过场,调查完没结果人自然就放出来了,他就更不会让自己去趟这个浑水了。
赵春辉自认为大姐夫肯定会来捞他,始终不肯松口,直到朱睿把从砖厂和村里调查出来的证据扔到他跟前才泄了气。
没头没脑的案子就这么被朱队破了,小张再看朱队满眼都是崇拜。
他一共就跟着朱睿去了一趟现场,去了一趟赵庄,又去了一趟砖厂,虽然没有直接人证,但是赵春辉家里的砖是一夜之间多出来的,砖厂又没有赵春辉买砖的记录,左邻右舍心里虽是向着赵春辉的,但是面对警察的盘问,他们也不敢做伪证,有了这些间接证据,不管赵春辉自己认不认,都足以给这个案子定性了。
赵春辉看不到希望,只能把事情都交代了,但是赵春省毕竟是他亲大姐,如果自己因为这事儿被判了刑,大姐肯定得对自己家做出补偿,把大姐供出来,对他来说并没有一点儿好处。
赵春辉把所有的罪名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作案动机也很简单,儿子结婚要新房,家里没钱盖,一切听着都合情合理。
赵春辉被判了一年,那些砖也要还回去,看似都已经完美解决了,但是朱睿心里清楚,这事情的源头还在赵春省身上,所以还得让苏玉兰防着点这个人。
其实这些苏玉兰已经知道了,男神做的这些她心里特别感激,不光救了她们母子俩,还帮忙找了回了砖,虽然这点儿东西她其实并不是特别在乎,但是通过这件事,让苏玉兰觉得男神并没有表面那样看起来冷酷无情,对自己也还挺不错的,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馈一样,让苏玉兰心中的幸福感瞬间上升了好几个度。
说完这些话,朱睿又觉得有点儿小尴尬,苏玉兰这么明白的一个人,怎能不知道事情是赵春省指使的,自己刚才那么说倒好像有点邀功的意思了。
其实他心里就是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喊让他来看看。
来看谁?朱睿自己觉得他可能是有点想强强了,毕竟他跟那个孩子挺投缘的,或者是出于朋友的关系,来看看刚满月的小孩儿?
这个小家伙跟刚出生时简直是判若两人,脸比刚出生时大了都不只一倍,白白胖胖的,嘬着手指头一双大眼睛乌溜溜的盯着他看,还冲着他笑,长长的眼睫毛忽闪忽闪的看着好惹人爱。
苏玉兰看着猫着腰逗小宝宝的朱男神,这个男人满脸都是笑意,动作特别温柔,跟他平时冷得能把人冻成冰的表情完全不沾边,自己爱豆也很宠孩子,难道长成这样的男人都是孩子奴?
拜托把目光分给身边的大宝宝一些好不好,孩子他妈也还是个孩子呢!苏玉兰在心里无声的呐喊,她又有点嫉妒老三了,男神什么时候对她也能温柔一点呢!
强强和涛涛都跑出去玩了,李晓梅照顾了她一个月,今天出月子了,苏玉兰让李晓梅出去找朋友玩了,家里现在就只有朱睿和苏玉兰,还有在炕上躺着只知道吃了睡的小宝贝儿。
朱睿逗了一会儿小宝宝,想跟苏玉兰说几句话,但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自从十八岁参军以后,到现在十来年的时间他身边几乎就没有女同志出现过,所以在跟女同志的沟通上朱睿就显得有些无措了。
俩人都没有说话,气氛略显尴尬,
“房子盖的......”
“朱大哥你......”
俩人同时开口,四目相对,两个人都笑了,朱睿就那么站着看着苏玉兰,还是苏玉兰先开口了,
“你以后再来就不要再买这些东西了,帮了我们这么多,还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呢!”
这是苏玉兰的心里话,朱睿这次过来手上的网兜又提了不少东西,有玩具有点心七七八八装了一大兜子。
¡¡¡¡¡î¡¢Ò»°ÙһʮһÕ¡¢µØ¶àÈËÉÙ
俩人每次遇到都是男神在帮他,还让男神这么破费,苏玉兰心里很过意不去。
她这里的情况男神都知道,可男神是什么情况,她一点儿都不清楚。
苏玉兰只知道朱睿现在在平吉县公安局工作,是燕市人,一个人在他乡吃穿住行哪一样不要花钱,男神有没有其他收入苏玉兰不知道,但是如果只是工资的话,这么个花法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念头一出来,苏玉兰自己都感慨,自己果然有当贤妻良母的资质,跟人家什么关系都没有,就开始替别人考虑怎么过日子了,话说我这么优秀男神你都看不到吗?看不到吗?
“不打紧,都是些孩子的东西,强强呢?怎么没看到他?”
强强没在家里,朱睿也没有多呆,一共说了没两句话就告辞离开了。
一切又恢复到了一开始的状态,只不过多了一个小家伙要照顾,苏玉兰的心思又要分一部分出来,李晓梅肩上挑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不过由于是淡季,衣服卖的并不是特别顺利,而且高敏芝也是每集必到,就算每个集卖不了几件,也比在家里一分钱不挣强。
抱了这个信念,高敏芝是一天都不肯耽搁,她多卖一件,李晓梅就少卖一件,跟年前一比,这之间的落差太大了,李晓梅对现在的状态特别不满,大嫂抢了她的生意,李晓梅心对大嫂的意见就更大了些,回到家里免不了要跟苏玉兰抱怨一番。
这些本就在苏玉兰的意料之中,服装生意淡旺季特别明显,年前生意有多旺,过完年这一段就有多难熬。
在这个年代表现出来尤为突出,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准备了一个腊月之后,在正月里吃饱了喝足了,玩美了,在过完最豪华、挥霍的生活之后,家里的面光了、米也尽了,存在缸里的肉吃完了,买来待客的酒也喝光了,肚子里存的那点儿油水一天天的耗去,直到又恢复到先前的一切。
兜里没了票子,田里的麦苗开始长了,地里要施肥,要浇水、要锄草,村里人都开始劳作了,哪里还有人琢磨在这个时候添衣裳。
县城里的条件自是要好出许多,但是孩子的衣物年前买了,至少也是要穿一年的,不到换季的时候哪里还用的着再去买。
苏玉兰安慰了李晓梅几句,让她放宽心,家里余下的布和小零碎都还有,做出来的衣服卖一件就挣一件的钱,就是情况再不好,也不会亏本,李晓梅这才想开了笑了出来。
往年这个时候,地里有了活,苏玉兰两口子和李有田是主力,王月娥、高敏芝和李晓梅做一些轻省的。
但是今年,老二儿没了,老二媳妇做完了月子也没有来下地的打算,晓梅那闺女一天跟着她二嫂总不着家,老大媳妇儿好像也跟着折腾起了买卖,更是不打个照面,地里的活儿全落到了李有田和王月娥身上。
队里分地是按照人头分的,他们家人多,大大小小一共十二口,每人一亩三分地,李有田家好地和坏地加在一起一共分了十五亩六分地,再加上几分种菜的自留地,十六亩地的活儿全压在了老两口的身上。
每天天一擦亮,李有田就扛着锄头出了门,地里还有露水,他也不当回事,要是地里的草疯长起来,土壤里的养分都被草吸收了,今年的小麦肯定就没收成了。
干了几十年农活,李有田也是一把好手,到太阳照在身上晒得人暖和了,他都已经锄完了好大一片地,该回家吃饭了。
李有田扛着家伙式往回走的时候,正是别人家下地干活的点儿,
“大伯,这都干了一早上了啊!”
跟他打招呼的叫李建忠,是李有田堂兄的儿子,跟建华、建宁一样都是“建”字辈的。李有田没有亲兄弟,按照血缘关系,李建忠这一支在村里算是跟他家最近的了。
¡¡¡¡¡°àÅ£¬Äê¼Í´óÁËî§Ë¯ÉÙ¡£¡±
李有田话不多,看着这两口子扛着锄头下地,就想到自己家的儿孙了,三个儿子怎么就没有一个像建忠这样的呢,但凡有一个肯出力下地的,他犯得着起早贪黑的长在地里吗?
老大虽说吃着公家的一口饭,但是上午八点上班,下午五点回家,早上早点起来干俩钟头也耽误不了上班,下了班再去地里干一个钟头天都还不黑呢,地里这么多活儿连问都不问,根本就没长这个心,李有田重重的叹了口气,疲惫的身子影子拖得老长。
到了第二天早上,王月娥起来做饭的时候才发现,老头子竟然蹲在墙根抽烟,今天咋会没下地?
虽然不知道老头子想啥呢?但是最了解李有田的还得是王月娥,他只要蹲在墙根不说话抽旱烟,准是心里有啥事儿,但是啥事儿还能比得过地里的活儿要紧啊!
家里大大小小五块地加起来十六亩,活儿不紧着点儿干,到时候麦子长势不如别人家的好,少收粮食不说还要被别人看了笑话。
地多人少,只能老头子多干了,早饭煮两个鸡蛋给老头补补吧!
人少?王月娥一边往锅里添水,一边想到了这个问题,家里大大小小十来口人呢,分粮食的时候都有份,干活的时候怎么一个人影都看不着?
王月娥坐不住了,着急忙慌煮了一锅粥,给李有田盛了饭,自己就出了门子。
趁着老大还没去上班,得先到老大家去。
王月娥刚走到街上就看到自己大儿子从家里出来了,眼看着就要上车走了,王月娥喊了一声,李建华停了下来,扭着头回了一句,
“娘,我忙着上班呢,有啥事等我回来再说!”
说完话也不等王月娥搭腔,自顾自的骑着车子走了,王月娥一般也没啥正事,那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李建华根本就不爱听他娘叨叨。
“哎......哎......”王月娥赶忙吆喝了两嗓子,可李建华早走远了,哪里还能听到的。
¡¡¡¡¡î¡¢Ò»°Ùһʮ¶þÕ¡¢ÄàÆÐÈø¹ýºÓ
¡¡¡¡ÍõÔ¶ðСÉùà½àì×Å£¬½øÁËÀÏ´ó¼ÒµÄÔº×Ó¡£
李玲自从被李建华两口子打架吓癔症以后,已经很久都不开口说话了,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高敏芝跟前呆着。过完年开了学,高敏芝给李玲请了假就没再让她去上学,连话都不说,到了学校也只有挨同学欺负的份。
这一个多月,高敏芝在家里做活,李玲就在边上看着,高敏芝能抽出空来就跟她说话,说的时间长了,李玲已经开始有反应了,虽然只是“嗯”“啊”或者点点头儿,总算是有回应了,高敏芝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一大半,只要能有好转,剩下的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王月娥心里没好气,耷拉个脸进了屋,李玲看到奶奶,吓得赶紧就往自己娘身后钻。
王月娥虽说上了些年纪,但手脚还是挺利索的,一把拽住了李玲的胳膊把她从高敏芝身后拽了出来,
“躲什么躲,我你是奶,又不是妖魔鬼怪!”
农村本来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年纪越大的人这种思想就越严重,对这个孙女王月娥从来也没上过心,不过这孩子平日里倒是聪明伶俐,在学校成绩也是拔尖的。
一起打牌的几个人谈到儿孙,总少不了要夸夸李玲,说李玲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将来留了城当了国家干部,她一家子都能跟着沾光,有人夸王月娥也觉得面子上有光,可谁成想,这小丫头片子自己不争气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现在别说夸了,只要别人不拿李玲说事儿,王月娥就要烧高香了!
本来就不亲近,又让她丢了脸面,王月娥再看这孙女就怎么看都不顺眼了,竟然还躲着她,她是打过她骂过她了?还是能把她给吃了?
高敏芝赶紧把李玲拉到自己身边护着,
“娘,你这是干啥?”
虽然高敏芝以前对李军更疼爱一些,但是李玲毕竟是她亲闺女,如果没有李军做比较的话,她对李玲还是挺好的,虽说闺女现在成了这样,但是高敏芝觉得这些只是暂时的,只要过段时间闺女好了,一切还能回到从前的样子。
“我能干啥?我是她亲奶,还能吃了她?”
“娘,你有事说事,别吓着孩子!”
王月娥一般不往她这儿来,现在冷不丁过来一趟,高敏芝可不觉得她就是来看李玲来了。
“地里的茅草长的比麦子都高了,也没人去看一眼,今年是指着收茅草还是咋?”
高敏芝一颗心扑在挣钱上,哪里还顾得上操心庄稼地,去城里赶集的时候,道两边的麦地里是已经有人在忙活了,可地里的活儿以前她都没正经八百干过,现在就更不愿意干了,不过高敏芝惯会哄着王月娥,
“别人家往家拉麦子,咱家往回拉茅草,不是白白让人看了笑话,我这几晌忙忘了,娘,你再去下地,过来喊我一嗓子!”
这还像句话,得到高敏芝答复,王月娥转身出来又往苏玉兰家去了。
这几个月苏玉兰每个月都往家里交钱,过年还给晓梅置办了一身新衣服,晓梅那丫头也隔三差五的往家里拿肉拿点心,油水都吃到肚里了,王月娥也不是一点儿不往心里去,对苏玉兰的态度是好了许多,虽说还是不管不问,但也不上门找事了。
王月娥直接进了屋,苏玉兰抱着老三正在喂奶,李晓梅跟强强和涛涛在吃饭,
“娘,你咋来了?”
“说的啥话,这是你二哥家,我咋就不能来了?”
每次都这样,只要李晓梅一开口,王月娥指定呛得她说不上话,李晓梅干脆低头吃饭不言语了,反正说什么都对不了娘的心。
“赶紧吃,地里茅草都长一丈高了,吃完跟我去下地。”
“不去,我这好多活儿呢!”
李晓梅说的是实话,不过同样的话,如果换成苏玉兰这么说,王月娥指定就要坐在地上撒泼了,对付自己亲闺女还用不到那一招,王月娥也不管李晓梅是不是在吃饭,一把拧住了李晓梅的耳朵,
“翅膀硬了,还管不了你了!”
王月娥手劲大,拧自己闺女也没想过分寸,李晓梅一边拉王月娥的手,一边喊“二嫂”。
苏玉兰才反应过来,天气暖和了,地里的庄稼开始长了,农民又到了下地劳作的季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