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重生八零之辣媳当家朱睿苏玉兰》-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本来剩下的衣服没多少件了,李晓梅是想着过来收拾一下就去医院陪二嫂的,但是现在看到大嫂,李晓梅倔劲又上来了,她如果走了,不是正合了大嫂的心意吗?

        卖!卖不完不走!

        ......

        刚才那一幕高敏芝也看到了,见苏玉兰被一个陌生男人抱着离开,高敏芝特想跟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今天是她第一次摆摊,什么事都没这个要紧,那女人出点事儿不是正合了她的心意?

        高敏芝把这么多年攒的好听话都用上了,带孩子的夸孩子漂亮,聪明懂事,大人单独来问的,夸大人有眼光。

        嘴皮子好用,跟谁都自来熟,高敏芝今天带来的衣服卖的非常顺利,如果不是因为尺码的问题,她下午还能回来的更早。

        把兜里的钱都掏出来,高敏芝看着床上散落的一堆rmb,这种感觉就像冬天守着个大火堆,夏天吃着凉冰块,要多爽有多爽!

        她并不是没见过钱,但那些都是一点一点儿攒下来的,高敏芝以前也估算过苏玉兰挣多少钱,但是她那时候多少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情,现在自己把钱挣到手里了,才知道这种感觉有多过瘾!

        怪不得天天买肉吃呢,就这种挣法,别说天天吃肉了,顿顿吃肉都吃得起!

        高敏芝把床上的散票整理起来,数好数,全部锁到了柜子里,就为了三百块钱,李建华竟然跟她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要搁以前,家里的日子离了他没法过,但是现在......

        李建华那点工资,她还真瞧不上了!

        ......

        日子一晃就到了腊月二十九,昨天最后一个集赶完总算是能给自己放假了,正月是淡季,再加上肚子里这个小家伙快出生了,这段时间苏玉兰打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这是苏玉兰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新年,但是因为家里的“男人”是今年去世的,所以她家今年“不过年”。

        家里不能贴对联,大人孩子都不用出去拜年,别人也不会上门来她家拜年,同样的苏玉兰连娘家也是不能回的。

        少了这些形式确实是缺了一些过年的氛围,不过没了这些“俗事儿”,她正好可以不用应付别人好好的跟孩子们一起过个年。

        离年越近,孩子们越开心,这几天村里的每条街上都能闻到煮肉、炸豆腐、炸丸子的香味,村里的小豆腐坊这几天忙的不可开交,带着黄豆找上门做豆腐的都需要排队了。

        苏玉兰也让李晓梅送了些黄豆过去,过年肉吃多了,吃点白菜豆腐还能清清肠。

        平常家里都不缺吃的,到过年就更不能缺了,灌好的腊肠送出去一大部分之后,还剩下几根,这个可以放很长时间,倒不用担心存放的问题。

        农村过年的时间都长,不出正月都算年。

        初一走街串巷给长辈们磕头拜年,初二新媳妇回娘家,初三初四老闺女们回门,外甥们看舅舅,初五这一天是不能走节的,哥们朋友聚一下,到了初六基本上就是收收尾了,还没跟谁拜年就去谁家转转。

        但是做买卖的一般都要到正月以后了,二月二开了仓,不管做什么的都要回到正轨了,所以这一个正月在村里基本上是什么东西都买不到的,就算到了县城,正月十五之前也没有出来做买卖的。

        过了今天卖肉的也就不出摊了,平常买回来的肉都不用处理,天气冷放两天没事,但是这次可就不一样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呢,在加上已经快立春了,天气也开始回温了,生肉放不了几天就得坏掉,怪不得村里人都要把肉煮熟呢!

        留下一部分剁肉馅的猪肉,剩下的苏玉兰也都切了大块儿煮了,扔根木头在灶里,着上好半天也不用管,等肉煮好了,剩下的肉汤还可以做成焖子。

        焖子这东西是“原主”留给她的记忆,这个苏玉兰根本就没有吃过,很想尝尝鲜,为了保险,苏玉兰又去问了赵婶焖子的做法,才敢下手。

        苏玉兰在家里捣鼓吃的,强强和涛涛也不出去跑了,煮好的肉有带骨头的,一人拿着一根骨头棒子啃呢。

        做焖子需要把馒头去了皮擦成碎,这个活儿苏玉兰直接安排给了两个小家伙。

        两个人把手洗干净了,一边往下剥馒头皮,一边往嘴里放,馒头皮劲道,俩人都挺喜欢吃,一开始还比赛着看谁剥的快就能吃的多,等剥了几个以后俩人就都不想再吃了,小涛涛更是不想干这活儿了,馒头皮一点儿都不香,捏馒头也不好玩,还是啃骨头好。

        小涛涛不想干了,但是他心里知道如果他不干,肯定会被娘说。

      ¡¡¡¡¡î¡¢¾ÅÊ®¶þ¡¢·ÏÎïÀûÓÃ

        涛涛慢吞吞的捏着手里的馒头,突然一个屁蹲蹲到了地上,强强干着手里的活儿不搭理他,小涛涛扯着嗓子喊开了,

        “娘,我起不来了。”

        苏玉兰正在厨房剥蒜呢,赶到屋里一看,大的在干活,小的在地上蹲着。

        “怎么就起不来了?”

        “腿麻。”

        知道这家伙是个鬼精,苏玉兰把他拉起来,往他【创建和谐家园】下面塞了个小板凳,

        “好了,这回就不麻了。”

        “娘,一会儿骨头凉了就不好吃了,能不能先啃完再干?”

        “你哥哥这边可是只剩下一个就完了。”

        小涛涛撇了撇嘴,知道是逃不了了,只得坐在那老老实实的又去剥馒头,不过他趁着强强低头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把自己这边的馒头挪了一个到强强那边。

        苏玉兰看着只是笑了笑,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她不想过多干预,俩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一起玩的,强强大了两岁,处处让着涛涛一些。

        有时候分好的零食涛涛都会想办法从强强手里哄一些,苏玉兰能看的出来,强强是故意让着涛涛的,这个孩子有点少年老成,相较涛涛来说,苏玉兰心里多少是有些担心强强的,这孩子心思重,又不爱表达,少了一些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和乐趣。

        按照赵婶说的,把馒头碎和红薯淀粉和在一起,再放上蒜末,盐和肉汤一起搅拌成面糊就可以上屉蒸了。

        苏玉兰一开始并不知道焖子是什么东西,还有些好奇心,直到蒸好,打开锅盖看到笼屉上赭石颜色的一大块儿,才想起来以前在卖驴肉火烧的地方见过这种吃食。

        脆脆的火烧里面夹上切好的驴肉叫驴肉火烧,但是也有些不要驴肉的,就是在火烧里夹上这种叫焖子的东西,价格比驴肉火烧要便宜很多,因为以前自己没吃过所以印象不深,竟然一时没有想起来。

        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如果不是在这种贫苦的状态下,一点儿肉汤根本没人当回事,就是因为吃顿肉不容易,所以连肉汤都不能浪费,自己做的焖子虽然招待客人上不了台面,但是留着自家吃也能算的上是一道肉菜了。

        刚出锅的焖子,放上一会儿,能下手了,苏玉兰把它切成了大块儿,找出个搪瓷盆放进去盖好,放到了院里太阳晒不着的墙角。

        冰箱在这个年代还是特别稀缺的,属于超级奢侈品,别说农村了,县城也没几家有的,就连京城或者沪市这种大城市也不是家家都有。

        冬天天气冷,农家的小院就是天然的冷冻室,虽然这个月份已经过了最冷的时候,但是到了晚上气温还是很低的。

        东西放在外面晚上会上冻,到了白天温度上来了稍微缓一缓,都等不到化开晚上又冻上了,再加上食物都是加工处理过的,煮熟的肉码一层撒一层盐,放上半个月还真是不会坏。

        快到中午的时候,李晓梅把豆腐也拉回来了,连带着还有小半袋豆渣,农村人不舍得浪费东西,豆渣没人吃,但是却可以用来喂猪喂鸡。

        这么大一板豆腐都是要切片炸了的,要不然没法保存。

        既然要炸,苏玉兰打上了豆渣的主意,这么高蛋白的东西用来喂牲口有点儿暴殄天物,豆渣掺上面粉也可以用来炸丸子,再擦点萝卜丝,打上两个鸡蛋放点儿调味料,又是一道废物利用的美味。

        说干就干,一上午都在做吃的,中午都不用专门做饭了,这么多熟食随便对付点儿也就吃饱了。

        强强和涛涛守着油锅目不转睛的盯着在锅里打转的丸子,眼看着一个个圆球从白色变成了金黄色,满厨房都是香味,苏玉兰刚捞出来,俩人就忍不住了,一人拿手捏一个,也不怕烫,呼呼吹两口,往嘴里一放,脆脆的,香香的,太好吃了!

        苏玉兰装了一碗,让两个小家伙端着出去吃了,不放肉用豆渣做成的丸子竟然能这么好吃,李晓梅又开了眼界了。

        其实苏玉兰的厨艺并不能称的上有多好,只不过是因为以前见过吃过的多,能折腾出来的花样多些,再加上苏玉兰做出来的东西他们以前都没有吃过,所以自然会觉得好吃。

        这素丸子如果换到别人家虽然不会说不好吃,但是绝对还是大肉丸子更有吸引力。

        世间万物都讲究个阴阳协调,吃东西也得荤素搭配,每天都见不着荤腥的,巴不得天天都能过年,顿顿吃大肉,但是最近这几个月家里伙食一直不错,两个小家伙眼见着脸上都长了肉,在加上今年不会有客人来,所以只要准备自己家吃的就行,顿顿大鱼大肉的招呼,肠胃也受不了。

        强强和涛涛吃的差不多了,就跑出去玩了,街上正在挂花花纸,这是一种薄厚跟宣纸差不多的彩色的纸,正方形的彩纸,中间一个白色的圆是用来写字的,一条绳子上糊四张,写上“新春快乐”、“吉祥如意”之类的祝福语,下面再贴上跟风筝尾巴似的三条尾巴。

        村里的干部们分工两个人一组管几条街,把街上都挂上这种花纸,很有过年的氛围,主要还是价格便宜,不会给村里增加什么负担。

        孩子们都喜欢凑热闹,跟着挂花纸的满街跑,碰到运气好,最后有剩下的,还能拿回家挂到自己家门洞上。

        村里的电工也会在这一天爬到街里的电线杆上,每隔一段路挂上一个电灯泡,再把负责开关灯的任务交给离的比较近的人家。

        这时候农村条件都差,大桥村离县城也不算远,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了,但是像路灯这样的工程,也只能在过年这几天亮几天,而且还不是一亮一夜,到了半夜就会关掉,一共也不会着几天,村里是预计亮到正月十五,但是挂在电线杆上的灯泡根本坚持不到十五就全部下岗了。

        有些是自己坏掉的,也有被街上的熊孩子拿弹弓打坏的。

        ☆、九十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街上的灯泡安上就是一次性的,坏了也不会有人再给换新的,所以有路灯的这几天晚上街上都特别热闹,孩子们跑的比白天还欢。

        炸丸子炸豆腐是个耗时间的活儿,苏玉兰和李晓梅正在厨房炸着呢,赵刚端着一大盘子年糕进来了,

        “二嫂,我娘让我给你拿点年糕过来。”

        两家已经很熟络了,苏玉兰也没跟赵刚客气,接过盘子把年糕装到自己家的盆里,又把刚炸出来的豆腐和丸子装了一些让赵刚端回去给赵婶尝尝。

        赵刚也是前两天才放假回家的,高三放假要晚一些,这回期末考试赵刚的英语成绩考了62分,总分考了442分,今年冀省的本科录取线是440分,他这次摸底考比本科线还多出了两分,成绩一下来,赵刚特别激动。

        学校的考试英语是100分满分,今年的高考英语成绩是占70分,但是明年是不是还是70分?不到时候谁都不知道。

        但恢复高考以来英语成绩占的比重一年比一年高,按照老师的推断,到明年高考英语很有可能会提高到100分,他现在英语已经能及格了,还有半年时间其他科目也都还有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不出意外,他今年一个本科是大有希望的。

        他不知道邻居二嫂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方法,但是这么有效的学习方法二嫂能给了他,赵刚在心里特别感激!

        他很想当面谢谢二嫂,但是现在二嫂就在跟前,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个情分赵刚觉得挺大的,如果只是随口一说并不足以表达他的谢意,但是他一个学生,根本也没有别的能力来答谢二嫂,还是先不说了,以后等自己考上大学有能力了,再答谢二嫂也不迟。

        苏玉兰把学习方法告诉赵刚,主要还是因为赵婶两口子,赵婶夫妻俩把希望都放在了赵刚的高考上,在这件事上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赵婶和赵叔虽说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手上既没钱也没权,但她初来乍到,又大着个肚子,一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儿对她来说都可能是个大难题,要不是赵婶经常帮衬着,她也不能这么快就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

        等把豆腐和丸子都炸完,苏玉兰把焖子、豆腐丸子和肉每样都拿了一些装在盆里让李晓梅给公婆端过去,在苏玉兰记忆力,每年大年三十中午一大家子都是一起吃饭的,日子特别紧张的那两年就是包顿饺子吃,后来好了一些了,也准备几个下酒菜,家里四个大男人要喝上几杯。

        今年家里少了一个,不知道往年的这个习惯还会不会继续延续。

        李建华单位已经放假了,这十多天他看着高敏芝白天做衣服,晚上熬夜裁剪,两个人虽然不说话,但高敏芝这些日子精神头特别大,好像吃了【创建和谐家园】一样,每天都干劲十足。

        他想不通高敏芝为什么要跟建国媳妇儿做一样的事儿,但建国媳妇儿是因为家里没了男人不得不出头做买卖,他可是每个月都挣着钱呢,虽说要给他娘上交,但交完手里还是能留下一些的,平时家里吃穿用度也是够用的,更何况老三结婚以后,这工资就全是自己家的了。

        俩人虽然不沟通,但他剩下的工资仍然是交给了高敏芝的。

        李建华从心里看不上做买卖的小个体户,她是不愿意高敏芝做这些的,会让他觉得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虽然他只是个临时工,但那也是公家正式单位,个体户说出去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

        高敏芝赶上了年前最旺的四个集,尽管她每天加班加点,但是一个人又要裁又要做,一集之间两天的空,最多也就能做十来件衣服出来。

        不过高敏芝比王云霞要精明的多,有人讲价她也便宜,但是最低价她始终是保持跟苏玉兰的底线差不多,集上就这两个摊,价格都差不多,她也不怕卖不掉,虽然苏玉兰那边卖的快,但是架不住集上人多呀,苏玉兰那边卖完了,总有人还是要到她这边来买的。

        所以这四个集下来,她不仅没有压货,还赚了不少。

        高敏芝把钱拿出来算了算账,出去用掉的本钱,还挣了三百多块。

        有了这些钱,家里的洞是可以填上了。

        那三百块钱的事儿要不要跟他锣对锣,鼓对鼓的再说一遍呢?

        高敏芝思量了一番,不管这事儿说与不说,钱到最后都是在她手里,她一点儿亏都不会吃。

        那自己就该把钱甩到李建华脸上,让她向自己道歉,如果当时不是他先动手打了自己,自己怎么会跑回娘家去,如果不回娘家,不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了吗?

        说到底还是李建华的错,凭什么他还牛气哄哄的给自己甩脸子看!

        高敏芝不挣钱的时候想着是自己大哥把家里的积蓄给输光了,觉得自己对李建华有亏,所以处处迁就,现在她自己能挣钱了,而且比李建华还不是多一星半点的,再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角度又不同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上到国家建设,下到经营家庭,无论搁到哪里都不会有错,谁能挣钱谁就是大爷!

        大过年的每家都在准备吃的,李建华又不好到别人家去串门,只能在家里干耗着,等到家里只剩下两个人了,高敏芝从柜里把提前准备好的一厚沓钱拿出来,冲着李建华就甩了过去。

        李建华正在床上靠着被卷看书,听到动静把书一挪开,就看到冲自己飞过来的一沓子钱。

        他下意识的举起书挡住了自己的脸,钱撒落在床上,满床都是大大小小的票子。

        “你抽什么疯?”

        李建华急了,他什么都没做,怎么都能招惹上她?

        “我抽疯?你不是就为了这点破钱才跟我抽疯的吗?”

        “钱你数好,三百块一分都不少,以后你就守着你的钱过日子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6: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