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重生八零之辣媳当家朱睿苏玉兰》-第3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对苏玉兰的到来傻奎娘一点都不意外,她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专门等着苏玉兰呢,李会计每天都往村部跑,儿子也让她支出去了,现在家里就她和刚进来的苏玉兰两个人。

        傻奎家的房子是近两年才翻盖的,虽说不是砖瓦房,但也不是土坯房,是村里这两年比较流行的表砖房,这种房子墙体是土坯垒起来的,但是外面一层是蓝砖,房子盖的高,窗户留的也不小,屋里是白灰刷的墙面,门口吊着厚厚的棉门帘,太阳光从玻璃窗照进来屋子里亮堂又暖和。

        傻奎娘对苏玉兰的“怨恨”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自身的优越感来的,只她家这房子就比苏玉兰住的破屋子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还有屋里的大床,带穿衣镜的立柜,就这屋里的东西随便哪一样在村里不是数一数二的?

        没想到苏玉兰是个不开眼的,她家这么好的条件竟然还不愿意嫁,被一个她看不上眼的寡妇拂了面子,傻奎娘心里怨气重的很。

        知道苏玉兰得上门,傻奎娘把家里收拾的特别利索,桌子上大托盘里扣着茶壶和茶杯,就连一直没擦过的座钟都擦的一尘不染,桌子中间还放了一个大红糖盒,里面有没有瓜子糖苏玉兰看不到,盖着盖子呢,这东西不实用,平常人家也不准备,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家里来亲戚了才摆出来做做样子。

        傻奎娘连这都摆出来显然不是为了招待她的,根本就是想冲她显摆的。

        儿子有毛病,到了成亲的年纪也没人上门给说亲事,傻奎娘只能先把自己家的硬件都整好了,房子翻盖了,家具也换了,就连茶壶茶碗都是新买的,只要有女方来相看,家里就不能让对方有挑理的地方。

        苏玉兰四下打量了一番,她那房子确实太破了,收拾都不知道怎么下手,与其收拾倒不如重新盖,村里怎么盖房子,苏玉兰一点儿都不懂,她打量房子是想做个参考,好考虑自己家的房子怎么盖。

        但是傻奎娘可不这么想,看吧,就是要让你好好看看,看你后悔不后悔!傻奎娘觉得畅快极了,哼,你现在就是后悔也没用,这么刁的媳妇儿你现在就是想嫁我们都不会娶!

        傻奎娘心理得到了自我满足也不像平日里说话那么着急了,明知故问的来了一句,

        “你来我家干啥来了?”

        没有别人,苏玉兰也就不用跟她讲什么礼貌了,直接从兜里拿出三张大团结往桌上一拍,

        “给你送钱来了!”

        苏玉兰钱一拿出来,傻奎娘就盯着呢,看着放到桌子上就这么两三张,傻奎娘又急眼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真当我们是要饭的吗?”

        早就料到她看到钱要着急,苏玉兰也没用傻奎娘招呼,自己在椅子上坐下了,站久了累啊,

        “我前天出五十,你不同意,现在就这三十,还是十五分钟,你自己决定拿还是不拿。”

        “你......”

        傻奎娘用手指着苏玉兰,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刁媳妇上次说五十,她是没同意,这次还真就只给三十,她如果不收,是不是就连三十也拿不到了,可这三十离她预计的差太多了......

      ¡¡¡¡¡î¡¢ÆßÊ®¾Å¡¢ÇÃÕ©ÀÕË÷×ï

        “钱我就只出这么多,你要是愿意收呢就收下,如果你想去告,那就去告,不过到了派出所,警察会不会信你的话可就不好说了”

        傻奎娘说要告李建宁的话就是用来吓王月娥的,苏玉兰自然是不会信她这一套的,不过以防万一,苏玉兰还是觉得应该跟傻奎娘普普法,

        “人是建宁打的,只是你儿子的一面之词,你儿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你觉得他的话警察能信几分?就算调查属实,人就是建宁打的,可他身上的伤,擦点紫药水就好得差不多了,你一张口就要五百块,这就叫敲诈勒索了,你去我家要钱,村里人可都是知道的,如果我们告你的话,敲诈勒索也是要吃牢饭的。”

        苏玉兰顿了一下,给傻奎娘一点时间消化消化,

        “打架我们只要赔付医药费就行,买点药水,几毛钱的事儿,警察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就算拘留顶多三个月,敲诈勒索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凡是敲诈公私财务,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创建和谐家园】,数额巨大的,可以判三年到十年,婶子,你觉得五百块钱,算数额较大呢?还是巨大呢?”

        苏玉兰这一番话把傻奎娘彻底整懵了,开始按照苏玉兰的思路算账了,五百块,在城里上班的人工资是三十多块,就算一个人不吃不喝,得攒一年半,这还是有工作的,像她这样没有工作的农村人,一年到头能攒个几十块就不错了。

        这算较大了吧,就算判不了三年,一年两年也不行啊,一个月都不行!

        傻奎娘想不明白怎么挨了打找人要赔偿,还能犯什么敲诈罪......等等!这个刁媳妇鬼主意多得很,不会是哄她的吧?可她说的头头是道,连判多少年刑都知道......

        上次她说传她闲话叫什么造谣罪的,她回家跟她家大顺一提,还真有这么个罪名,要真按苏玉兰说的,她真去告李建宁,闹不好李建宁没什么事儿自己倒要坐牢了?

        傻奎娘瞅了瞅桌子上的钱,收还是不收?这刁媳妇说得到做得出啊,万一真过了十五分钟,是不是就要减成十块了?

        那他儿子不就白挨这顿打了吗?

        傻奎娘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表现出一副很镇定的样子,

        “你别吓唬我,警察局也不是你家开的,你说怎样就怎样啊?”

        “信不信随你,还有五分钟。”

        “五分钟时间一到,钱没人收,我就收起来回家,你要怎么做,那是你的自由,你大可以去警察局试试!”

        苏玉兰说的云淡风轻,傻奎娘盯着座钟,看着秒针“蹭蹭”的转圈圈,怎么针转的这么快呢,一圈就是一分钟,傻奎娘感觉自己心跳都加快了。

        一圈......两圈......

        傻奎娘真想把大顺叫回来商量商量怎么办,可只剩下三分钟了,这钱拿还是不拿?

        是不是还能再商量商量?

        眼看着秒针又转了一圈,傻奎娘突然大喊一声,“等等!”

        “就按你上次说的五十,你给我五十,这事儿就算了!”

        傻奎娘下了很大决心,她的底线本来是二百,王月娥病倒以后,知道苏玉兰不好对付,改成了一百,现在又降成了五十,傻奎娘想着苏玉兰本来是要出五十的,这五十块钱她要的不多,或许是能商量的。

        李建宁本来也没把傻奎打成啥样,如果是一个实力相当的,俩人打起来有可能会伤的重些,可是傻奎从小就怕李建宁,只有挨打的份,打一个不还手的傻子,李建宁打的也没劲儿,况且他也不是一点分寸没有,打几拳,吓吓傻奎和他娘就算了,至于傻奎娘跟王月娥说的伤了骨头腿疼,都是瞎编了吓唬王月娥的。

        虽然傻奎脸上的伤看起来好了不少,但是冬天伤恢复的慢,傻奎脸上的肿是消了一些,但是要完全好怎么也得一个月左右,这也是苏玉兰愿意赔点钱给傻奎娘的原因;如果傻奎几天就全好了,苏玉兰也不会傻到随便往外掏钱。

        傻奎娘去闹,她甚至还可以反过来说她婆婆的病是傻奎娘引起的,胡搅蛮缠谁还不会啊!

        苏玉兰平时是很和气,她甚至都没有跟谁大喊大叫过,但是那也是看人的,并不代表她就好说话,就像现在,苏玉兰说三十就是三十,

        “还有一分钟,这钱你要不拿我可就收起来了。”

        苏玉兰眼睛看着傻奎娘,手就放在钱跟前,秒针还在“蹭蹭蹭”得往前转,傻奎娘气的嘴巴都歪了,不管她说什么这刁娘们都油盐不进,眼看着秒针就转到12了,傻奎娘一把把钱抓到了手里,

        “行了,你走吧,赶紧走!”

        她现在真是一点儿都不能看见苏玉兰了,看见了就觉得心里有股火直往上窜,气得她头晕。

        “行,婶子,那就这么说好了,这事儿就翻篇了,以后你也别再去找我婆婆了,如果我婆婆一直被你气的好不了,说不定我还得上门来打扰你,到时候咱俩是谁给谁钱可就不好说了。”

        知道傻奎娘这三十块钱收的不服气,苏玉兰提前把话放下了,如果她再去气王月娥,就要反过来找她麻烦。

        傻奎娘还真是这么想的,自己喊的五百到最后才到手三十,虽然三十块对村里人来说也不少了,但是她并没有那么缺钱,三十块钱她还没那么当回事,这事儿翻篇就翻篇,翻篇了又不妨碍她到王月娥家去串门,至于串门说点儿啥,就看她心情了!

        没想到苏玉兰这刁娘们这么鸡贼,像是把她看穿了似的竟然把这儿都想到了,这娘们儿可是说得出做得到啊,傻奎娘气的直冒火,但也只能把刚冒出来的念头又生生的压了下去。

        事情办妥了,苏玉兰得回去跟老公公说一声,婆婆这身体动不动就下不来炕,万一不单单是心病呢,苏玉兰不是医生,但是到了婆婆这个年纪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是很容易找上门的,自己是不是该给二老提个醒呢?

      ¡¡¡¡¡î¡¢°ËÊ®¡¢»¹ÊǺÃÈ˶à

        王月娥在听到苏玉兰只赔给傻奎娘三十以后,一下就从炕上坐了起来,一副不可置信的看着苏玉兰,老二媳妇儿啥时候变得这么会说道了,原以为给五十就够少了傻奎娘指定不能应,没想到老二媳妇儿竟然只出了三十就把傻奎娘给打发了......

        王月娥心里可算是觉得痛快了,傻奎娘提的那五百块钱就像一块大石头似的,这几天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现在总算好了,这块儿石头只花了三十块钱就搬走了,而且还没让她出一分钱,嗯,老二媳妇儿这次的事儿办得还算可以。

        看着王月娥下了炕又生龙活虎了,苏玉兰也没提刚才想到的事儿,婆婆现在正暗爽呢,何必给她泼冷水惹她心烦呢,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提就是!

        日子一晃就到了腊月十一,这些日子村里人都开始忙起来了,快过年了,该准备的都要准备起来。

        今年不用等着队上分粮了,每户的粮食都在自己家里,一到腊月镇上的面粉厂就开始忙了,平常谁家也不经常吃细粮,但是到了过年,谁家不得包几顿饺子,蒸两锅馒头和包子吃呀。

        十里八村都要到镇上这一个面粉厂来换面,去的晚了都要排半天队,人们有用小拉车拉着麦子来的,有用二八大扛驮着麦子来的,回去的时候袋子里的麦子就变成了白花花的面粉和麸皮,过年不光人有了细粮吃,就连家里养的鸡和猪也能吃上点料(麸皮)。

        家里从来面粉从来就没断过,苏玉兰看了看厨房的面缸,有还是有,只是不多了,越往后面粉厂越忙,苏玉兰也没驮麦子,她现在这身子骨搬东西实在是不行,最近两次她都是直接拿钱过去买。

        直接买有一个好处就是快,不用排队过秤称小麦,然后等着会计给开条子,会计得拨拉着算盘按小麦的数量兑换成多少斤面粉和麸皮,还要再交了加工费,才能轮到取面粉和麸皮。

        苏玉兰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她又不要麸皮,交了钱直接拿着条子等着拿面粉就行了,往外搬面粉的大哥跟苏玉兰也是熟脸了,一个女人家挺那么大个肚子出来买面粉,只要一次就能给人留下印象,况且她都已经来过好几次了。

        负责搬面粉的大哥直接把苏玉兰的面粉给她搬到了后架上,又帮她捆好了才又返回车间去接着搬面袋子。

        在这里生活了三个多月了,虽然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人和事,但好人也还是很多的,像刚才帮她搬面粉的大哥,还有卖布的付广才大哥......

        因为衣服做的多了,需要的布也就多了,现在付大哥集上卖的这些一块一块儿的残布,根本就满足不了她的需求了,苏玉兰也考虑过整匹的购买布料,她现在又不差本钱,完全可以买好布了,但是现在还没完全取消布票,整匹的加价布买起来成本又高出太多。

        燕市的批发市场听说是可以买到的,但是对她来说又不太现实,她现在这身子骨不太适合来回奔波,这个孩子苏玉兰不想有任何闪失。

        付广才有自己的渠道,他从哪里弄来的布苏玉兰从不打听,但是他确实帮苏玉兰进过来几次整匹或者半匹的布料,解决了苏玉兰的燃眉之急,可以说如果没有付广才,她苏玉兰的第一桶金肯定不会挣的像现在这么轻松。

        邻居赵婶两口子也帮了她不少,家里没男人有些力气活儿确实发愁,赵大叔每次都会过来帮忙,虽然一开始赵婶的目的并不单纯,但是相处久了,两家关系是真的越来越好了。

        这个冬天下了两场雪,两家房子紧挨着,赵大叔两口子每次都把房上的积雪帮她清理了,这些苏玉兰也是看到村里别人家清理房顶上的雪才知道的。

        如果不把房顶上的雪都弄下来,太阳出来雪融化成水,到晚上再冻住,很容易把房顶冻坏,所以家家都要上房扫雪,可以说家里攀高搬重的活儿赵大叔都帮她做了,虽然老公公人也不错,但是住的毕竟要远些,一些小事儿苏玉兰也不可能专门去找老公公来帮忙,远亲不如近邻,赵婶两口子让苏玉兰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中间赵婶儿子赵刚也从学校回来了两次,对赵刚苏玉兰是有印象的。

        八二年,在农村一个高中生绝对也能算的上是文化人了,但是高中生是不分配工作的,赵刚已经复读了一年了,第一次参加高考没考上,今年考得比第一次好些,上了专科线,但是由于估分失误,填写志愿没把握好,最终还是没能被报考的学校录取。

        七八年恢复高考到现在一共也才四年,在暂停高考的那些年里,全国的教育水平都在倒退,学生不专心学,老师也没耐心教,再加上平吉县城这种小地方,师资力量底子太薄弱,每年能考上大学的根本就没有多少,本科线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

        赵刚不属于天生就很会读书的,他是能下苦功夫的,家里也对他寄予了厚望,赵刚别的科目都还可以,就是英语底子太弱,每次考试能考二三十分就算不错了。

        苏玉兰上一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出国的,所以她在英语上是花过很多心思的,不只是过级考试,托福考试她都考过了,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擅长英语也让她占了不少优势。

        现在的高考生,十个里有八个英语是短板,剩下的两个也不过刚刚能过及格线,哑巴式的英语教学就是为了应付高考,考生词汇量不够,考卷上的选择题根本就看不懂,只能靠懵,阅读理解和写作就更不用提了。

        如果全靠懵的,选择题在abcd里挑一个统一选下来,或许都能懵到三十多分,但是现在的考生在对待考试的态度上是百分百认真的,他们是认真学了的,只是碍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的不好而已。

      ¡¡¡¡¡î¡¢°Ëʮһ¡¢Âò²»Æð¾Í±ðĪ

        这种消极对待考试的态度他们是不能容忍的,就算蒙也要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以后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正确几率大一点的来蒙,但是这种情况下蒙对的几率一般都不大。

        赵婶两口子的希望都放在了赵刚的高考上,苏玉兰也希望赵刚能考好。

        上次赵刚回来,苏玉兰把自己总结的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跟赵刚说了一些,面对赵刚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态,苏玉兰也没有解释太多,只说是受了赵婶所托,在集上跟当老师的顾客讨要来的。

        对于苏玉兰给他的学习方法,赵刚是半信半疑的,不过他的英语成绩实在是差,这两年他没少在英语上下功夫,卷子也刷了不少,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邻居二嫂给的法子或许可以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就算不管用,只是浪费点儿时间,成绩也不会再差到哪里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的摸底考试,赵刚的英语成绩竟然逼近50分了,这还没多长时间呢就提高了20多分,赵刚高兴极了,按照这个进度下去,寒假之前的考试,他说不定就能上及格线了,赵刚一想到这个就有点激动,如果能到60分以上,只是英语一科就能提高40多分,对高考生来说一分难求,多出40多分只要其他科目成绩不滑坡,明年的高考他上本科线的机会就大了许多。

        腊月十二姑嫂两个照旧去赶集,离年越来越近,衣服卖的也越来越好。

        平吉县这样的小县城人口却不少,这时候还不流行独生子女,一家两三个孩子都不算多,从童装上看,家长们对时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从秋天到冬天,百货大楼除了多了几款棉衣,童装的款式还是那么两样,这年头外穿的棉衣还没像几十年后这么流行,御寒主要靠的还是自己家用棉花做的棉衣棉裤,外面再套上宽大的褂子裤子,所以苏玉兰这夹克一直卖了三个月了,还是卖的很好,只要买大点号,一件衣服可以穿三季。

        孩子是最不怕撞衫的群体,一样的新衣服,小伙伴们都有,自己也能有一件一样的才最好。

        除了百货大楼,县城里也没有其他可以买衣服的地方,苏玉兰的衣服这时候就成了不会做活儿的家长们的救星了,过年了孩子总是要添新衣服的,百货大楼的衣服死贵死贵的,还不能讲价,买一件是这个件,买三件还是这个价,集上卖童装的小摊衣服款式跟百货大楼差不多,价格却便宜不少,而且一次买两三件的话还能更便宜一些。

        一条胡同住着的街坊邻居或者一个厂里的工友最近都是三五成群约好了组团来挑,能多便宜一块是一块,早点把新衣服给孩子买到家里,也好安了孩子的心踏踏实实考试,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互相打听孩子成绩是少不了的环节,孩子考得好了家长脸上才有光。

        下午早早收了摊,苏玉兰拉上李晓梅来到了百货大楼,李晓梅还老大不情愿的,衣服都不够卖,不知道二嫂怎么想的,不赶紧回去做活儿,竟然要来逛百货大楼?

        不过当苏玉兰把她领到女装区的时候,李晓梅就顾不上想其他的了,长到这么大,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王月娥做的,蓝色上衣蓝色裤子,除了夏天,春秋套秋衣毛衣,冬天套棉衣棉裤,外穿的衣服裤子一年到头都是一个样。

        十八岁的大姑娘正是爱美的年纪,哪个不喜欢漂亮的衣服鞋子,但是家里条件就这样,再加上村里人都这样穿,李晓梅以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过现在看到百货大楼挂在衣架上的衣服,李晓梅才觉得自己这一身简直是太土了。

        粗略转了一圈,李晓梅对那些大衣都不太感兴趣,走到牛仔裤跟前却迈不动腿了,电影里的大明星都是大喇叭牛仔裤,齐腰的小短上衣,看上起特别时髦,上次三哥回家就穿了这么一条,牛仔裤男女都能穿,李晓梅也想要条牛仔裤,可她一看价格28元。

        腊月初一二嫂给了她五十块钱,李晓梅平常吃喝都在家里,也不花钱,加上上个月二嫂给她的二十块,李晓梅现在手里有七十块钱的积蓄了。

        虽然很喜欢,可是常年的农村生活早已让她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二十八块买条裤子,李晓梅还是觉得有点儿贵了,现在自己都会做衣服了,买块儿布让二嫂裁剪自己做,八块钱都能做两身了,看了几眼,李晓梅把手里的裤子又放下了。

        虽说女孩子都爱漂亮衣服,但李晓梅现在手里钱还不是很多,对于攒的钱怎么花她是有打算的,二嫂这个月给了她五十,以后应该也是差不多的,这么算下来,只要再有七个月她手里就有四百多块钱了。

        她想买一台收录机,以后就可以一边做活儿一边听歌了,她还想买一辆女士自行车,没大梁的那种,县城里有不少年轻的女同志都是骑的这种自行车,夏天的时候穿个裙子,自行车跑起来,裙摆也跟着飘起来看上去优雅又淑女。

        小姑子的表情苏玉兰是看在眼里的,明明很喜欢,却又放下了,李晓梅虽然跟她话比较多,但是也不是什么都说,对于小姑子的一些心思苏玉兰也是猜不透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3: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