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可怜的建国啊......”
双手一拍腿,王月娥又打算往地上坐,身边的李有田使劲拽了她一把,又狠狠瞪了她一眼,她只好把剩下的话都吞进了肚子,站在边上不吭声了。
王月娥的这一项技能可以称得上是炉火纯青了,想来就想,想收就收,真正做到了收放自如,360度无死角切换。
李晓梅看着她娘这么闹只觉得丢人,如果不是她娘来找事儿,也不会闹成现在这样,现在这么多人等着看笑话,二嫂该怎么办?李晓梅看向苏玉兰,却发现二嫂站在那,不慌不乱,一副镇定自若的神态。
察觉到李晓梅的目光,苏玉兰回头给了她一个眼神,让她不用担心,只是看小姑子那担忧的表情,也不知道她能不能领会自己的意思。
苏玉兰穿过人群走到门边,从门后面拿出来一捆木板,
“这就是你们说的物证,初一上午送来的。”
“哼......”
傻奎娘冷哼了一声,
“当我们傻啊,哪有送东西送一捆破木头的!”
苏玉兰也不理她,把这些木板三下两下就拼好了,一个落地衣架出现众人面前,
“这是我在集上定制的衣架,初二赶集要用,我交了钱人家木匠师傅做好了给送上门来怎么了?”
“这......我那天明明看到自行车后架和车筐里什么东西都没有的。”
这一点傻奎娘确实观察过,只不过她当时在人群后头,那小伙脚支着地根本就没下车,大梁上捆着的这些木板她确实没看到。
“好像车梁上是捆着这么一捆东西。”
那天在人群前头的一个人说话了,有人问路,打听的还是“疯寡妇”家,这些人都格外的多看了几眼,车梁上捆着一捆东西,有注意到的有也没注意的。
“赵婶,你给大家说说吧!”
那天年轻的木匠师傅来送衣架,赵婶隔着墙头还跟她说了几句话,那年轻人把衣架组装好让苏玉兰验收后就离开了,总共也就三五分钟的事,赵婶是一直看着那人走了的。
苏玉兰现在租的这台缝纫机也是赵婶中间牵的线,是赵婶娘家侄子的,这件事赵婶两头都讨了好,这几天两家关系是突飞猛进,就算赵婶当时没见到都会帮苏玉兰圆场,更别提她现在只要把事情原原本本的摆一遍就行了。
果然,赵婶把事情一说,傻奎娘就吃了瘪,“你......”了半天没了下文。
原来是这样,吃瓜群众心里很酸啊,原本以为“疯寡妇”能过上好日子是因为找了野男人,现在“野男人事件”被澄清了,是傻奎娘造的谣,这些人心里那个堵啊,自己家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怎么一个“疯子”能过这么好呢,老天爷真是不开眼啊!
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一次苏玉兰是深有体会,这次是说清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什么锅突破砸到头顶上呢,趁着人多,苏玉兰决定给那些爱造谣的人先打个预防针,
“这次的事情就算了,以后如果再有人胡编乱造传我谣言的话,就别怪我不顾乡亲的情面,这种行为叫侵害他人名誉权,如果告到【创建和谐家园】,造谣者不但要赔礼道歉,还要被公安拘留罚款。”
¡¡¡¡¡î¡¢ËÄʮһ¡¢½»ÔÂÇ®
人群里一下又没了声,说说话还能侵害啥权?还要拘留罚款?拘留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好吗?还要罚款,看来以后说话都得注意些了。
这些话苏玉兰就是拿出来吓吓他们的,别说这个年代法制还不很健全,就是到了千禧年以后,这种传闲话的事儿也没法管,普通老百姓又不是大明星,被人编排几句还能真的追究什么名誉权啊!
乡里乡亲的住着,自己这么一说,村里以后怕是也就没人敢跟她来往了,而且还很有可能会连累两个孩子出去连个玩伴都找不到,
打了一巴掌,还得给个甜枣,
“我现在在做童装卖,咱们村里的孩子如果穿的话,我都按【创建和谐家园】给大家,以后我还有可能要租缝纫机,租金是一个月5块钱,谁家缝纫机想往外租,可以先跟我说一声。”
这些人以前也都听说苏玉兰卖衣服的事儿,都说那衣服做的比百货大楼里的还好看,就是贵,农村一年也攒不了几十块钱,要花几块钱给孩子买件衣服,真是舍不得。
苏玉兰这么说就是想打个人情牌,村里人没什么收入,她并没指望着村里人能买她的衣服,这些人也没想过买,倒是有人想着自己有布可不可让她帮着给裁一下,还有人算着缝纫机租金的帐,家里有缝纫机的,还真有两个人跟苏玉兰说了一声。
婆婆找的这一场“事儿”,成了个契机,不仅辟了现在的谣,连带以前的“疯病”也不药自治了,就是以后再有人想造她的谣也得先思量思量会不会被拘留罚款,一时半会儿也不怕再被谣言困扰了,苏玉兰现在只觉得浑身每个毛孔都透着舒爽。
¡¡¡¡ÖÁÓÚ×â·ìÈÒ»úµÄʶù£¬ËÕÓñÀ¼Ò²Õæ²»Êǿտڰ×˵£¬
现在这样小打小闹确实也能挣点钱,但是离摆脱现在这个环境还差得远,等到肚子里的孩子卸了货,自己手里也差不多有了些积蓄,村里这些年纪不是很大的妇女都是现成的“劳动力”,稍微培训一下做缝纫加工都不是问题,苏玉兰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朝“资本家”的方向努力一把的!
苏玉兰家里的这一场热闹,高敏芝没有看到,高庄离大桥村有点远,高敏芝娘家发生什么事儿,一时半会也传不到这边来。
村里这些人见她回来,都以为是李建华服了软把她接回来的。
李建华确实是服了软,但是自己是为什么回来的,真实原因高敏芝心里很清楚,所以这两天她极少出门,偶有人来家找她串门的,也都是关系比较好的那种。
今天上午这么大动静,都没见高敏芝露面,几个平时跟高敏芝关系不错的一商量,就都往她家串门去了。
回娘家之前,高敏芝辛辛苦苦跟了苏玉兰一天才搞清楚苏玉兰摆摊卖衣服的事儿,她就是想在婆婆还不知道的前提下,去婆婆跟前捅出来的,依婆婆的性子,如果知道二媳妇儿背着自己挣钱了不往家里交,肯定是要找苏玉兰闹的。
没成想,回到家跟李建华吵了一架,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竟然把这茬儿给耽误了。
看现在这情况,这件事应该早就已经有了说法了,要不然依着刚才她们说的,婆婆不会一点这事儿都不提,只是不知道这俩人商定的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李晓梅虽然以前连缝纫机都没摸过,但是她人聪明,也舍得下功夫,每天早早的就到苏玉兰这院里来开工,一开始是中午不回家,后来干脆跟她娘说了一声,直接就住到苏玉兰这儿了。
少了闺女在家里收拾做饭,王月娥心里多少有些怨气,但是转念一想,闺女吃住都跟老二媳妇儿在一起,老二媳妇儿那有什么动静她随时都能知道,也就不用担心老二媳妇儿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了。
这么着到了冬月初一(阴历十一月),就是王月娥跟苏玉兰定好的交钱的日子,这年月在农村过日子都是按阴历算,农民又没有人给发工资,没人关心阳历是几月几号。
李晓梅除了偶尔回去拿点东西,也有好些日子没回过爹娘院里了,到了中午,苏玉兰拿了钱,又带了块儿肉,带上两个儿子和李晓梅一起去了公婆家。
知道婆婆最关心的是钱,进屋打了招呼,苏玉兰第一件事就是把钱掏出来先给了婆婆。
王月娥高高兴兴的接了钱,又看看李晓梅,这闺女大半个月没见,看着白了些,脸上也有了些肉,看来跟着老二媳妇儿这些日子,伙食应该是不错。
趁着苏玉兰在厨房忙活的空,王月娥把李晓梅拉了出来,拽进了老三的房间,关上门小声的说,
“娘问你,你二嫂一个月到底能挣多少钱?”
李晓梅被她娘拽着,心里老大不情愿的,
“你问这个干啥,钱都给你了,是赔是赚的又不用你管?”
被闺女给呛了,王月娥气的伸手就要去拧李晓梅的耳朵,只是李晓梅个子比她高出不少,趁她往起抬手的空,李晓梅早就躲开了,
“你个死妮子,我才是你娘,分不清楚里外人啊你!”
王月娥怕苏玉兰听见,不敢闹出大动静,说话声音也是压的低低的,李晓梅从她娘手里挣脱了,就又跑进了厨房,这样就不用担心王月娥跟进来了。
王月娥会这么问李晓梅也不是无风起浪,前两天,老大媳妇儿过来了一趟,还不是空手来的,来的时候端了两缸子素饺子,说素饺子都有点儿勉强,馅里连个鸡蛋沫都没见着,其实就是白菜饺子。
高敏芝放下了饺子人也不走,从她刚进家门开始说到李建华上班第一次往家里拿钱,又从老三李建宁不上学开始说到眼下该怎么给老三张罗媳妇,里里外外扯了一个大圈,最后扯到了苏玉兰身上。
说村里现在都在夸老李家出了这么一个能挣钱的媳妇儿,一件衣服卖好几块钱,那衣服在集上都不够卖,老李家以后这是要发达了......
¡¡¡¡¡î¡¢ËÄÊ®¶þ¡¢ÍõÔÆÏ¼±»´òÁË
王月娥是个钱串子没错,但是她又不是傻,老大媳妇儿绕了这么大一个圈那意思她早明白了,听老大媳妇儿话里的意思,老二媳妇儿挣得比她一开始想的还要多得多,一个集就能有大几十块,那一个月九个集就是大几百啊,这么多钱她可是连想都不敢想啊!
就算老大媳妇儿说的话有水分,那去一半,也得有四五百啊,想想自己当时才张开要二十,王月娥后悔的直想扇自己嘴巴子。
一算到钱的帐王月娥就显得特别精明,头脑也格外清楚,苏玉兰具体能挣多少她搞不清楚,但是现在自己每月能到手二十,那就得先把这二十攥牢,晓梅那丫头怎么说也是她亲闺女,万一老二媳妇儿防着闺女不让她知道账呢,等自己彻底搞清楚了再想办法跟老二媳妇儿要钱。
苏玉兰今天不光给了王月娥钱,还私下给了李晓梅二十,小姑子头脑灵活,手脚利索,人还勤快,一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用在做衣服上了,没几天时间做出的活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现在就算苏玉兰只管裁剪,李晓梅自己做都没有问题了。
李晓梅这么卖力,苏玉兰自然不能亏待了她。
现在小姑子一共也就才干了半个多月,到下个月初一,苏玉兰给李晓梅的只会更多,但是她还是得先观察观察小姑子对自己的钱会不会支配。
如果钱一到手她就给王月娥,自己也没意见,但是肯定也就二十不会再多了,多出来的部分苏玉兰宁愿记在账本上,等李晓梅嫁人的时候自己再添一部分给她压箱底。
以后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上也会越来越不方便,苏玉兰觉得裁剪这事儿也可以让李晓梅试着插手,她们做的衣服一共也就两三个款,如果让李晓梅从头学的话,可能要费点时间,但是如果自己打好板,让李晓梅按着样板来调对布料裁剪的话,应该是能可以的。
用人就要舍得放手,如果事事都要亲力亲为,那还请人做什么。更何况苏玉兰以后还打算招人手,如果早点把李晓梅培养出来,以后李晓梅也可以帮她带带新人,到时候她的主要工作就要放在严把质量关和找销路上了。
下午回到家,李晓梅一头就扎进屋里干活去了,本来李晓梅是一心想跟着二嫂学手艺的,没想到二嫂竟然还给她发了工资,半个月就给了她二十块,比大哥上班挣得还多呢,李晓梅现在是干劲十足。
有了小姑子帮忙,苏玉兰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小李强明年就七岁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小涛涛也已经四岁多了,早都到了接受学前教育的年纪了,可是现在村里的孩子有的连小学都上不起,幼儿园是干什么的,村里根本就没人知道。
作为一个有现代思想的妈妈,苏玉兰当然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现在所处的环境就是这样,怎么能让两个孩子更高一点呢,除非离开这里,搬到县城或者市里去生活,
但是现在一张户口就能卡死人,到了外面没有户口,孩子上学只能“借读”,要办成这事不光要钱,还得有关系,她现在就是一个农村妇女要到哪里去找人拉关系?
这一条暂时行不通,那就只能自己教了。
上一世在学校的时候,苏玉兰做过不少【创建和谐家园】,家教一直做了很长时间,但是大多数教的都是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偶尔有个小学生的活儿,也是年级高一点儿的,现在要自己搞学前教育,还真是有点一头懵。
声母韵母这一类的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早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不过数字这些却是一直都不会变的,自己可以先从数字开始,一点点儿教两个孩子。
下午阳光正好,苏玉兰搬了个凳子出来,找了一些纸片,她要做一些卡片用来寓教于乐。
虽然不是美术系的,不过做设计的,画一些简单的图形是没有问题的,什么“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这些苏玉兰还是有印象的,从1编到10没有一点问题,“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这些也能想起来一些,想不起来的就想办法编,反正一共也就这些个拼音字母,编起来也没多大难度。
本来以为这些东西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但是现在真的要做这些,竟然又都一点点的都想了起来,记忆力似乎比以前好了不少。
苏玉兰正做这些的时候,隔壁赵婶从门外进来了,虽然两家关系最近一直不错,但是苏玉兰和李晓梅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赵婶是个有眼色的,平时不会随便过来串门耽误她们的时间。
都挺熟的,赵婶早就不见外了,自己进屋搬了个凳子出来就坐在苏玉兰边上,一边看着苏玉兰捣鼓这些卡片,一边跟她讲自己今天刚刚看到的大新闻。
赵婶今天吃了中饭就去街上了,每天这个时候供销社门口都会有人在那晒着太阳唠嗑,苏玉兰已经在村里的闲话榜上占据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头条了,不同的是现在人们的说词已经从以前的那些流言蜚语变成了羡慕嫉妒居多。
她们这一群人正说的热闹的时候,从北边过来了一个看起来十分狼狈的女人,衣服上粘了不少土,头发被扯的乱糟糟的,自行车不骑,竟然是推着走的。
等这人走近了,大家伙一看,原来是胖婶的侄媳妇儿王云霞。
都一个村住着,大家有时候也不全是看热闹的心态,也会有些同仇敌忾的心理,王云霞这样一看就是被人欺负了啊,她们得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被给谁欺负了。
只是任凭她们怎么问,王云霞就是什么都不说,推着被扎了胎的自行车出了人群就往自己家去了。
她越是什么都不说,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大,村里人要进城都得要从供销社门口经过,这里不仅是大桥村进城的要塞,也是村里娱乐八卦和各种消息的衍生地和传播站。
¡¡¡¡¡î¡¢ËÄÊ®Èý¡¢Ì¯Î»±»Õ¼ÁË
这群人你一句我一句,没多大会儿就有人做出了结论:王云霞最近进城次数比较多,三五天进一趟城,每次都驮着一个小包袱,回来的时候也从不空手,肉啊,点心的吃食每次回来都在车把上挂着晃悠。
王云霞能这么多天竟然都没有被这些人注意到,是因为有苏玉兰在舆论头条上顶着,这回倒是她自己撞到枪口上来了。
人多力量大,这些人打听来打听去的,最后竟然把事情理了个七七八八,王云霞家里最近也经常有缝纫机做活儿的声音,应该跟建国媳妇儿差不多也是在做衣服卖,但是做的什么样的衣服,在哪里卖这些人没打听出来,今天为什么会是这副模样回来大家现在一时也打听不到。
苏玉兰听完赵婶说的,又联想到上次集上有人找她茬儿的那次,那个女人说的明明白白,卖衣服的女人说了自己是大桥村的,而且王云霞跟自己年龄差不多,她也确实从自己这里买走过一件衣服,后来缝纫机也不往外租了,这一切不正好印证了那个冒用自己名头的就是王云霞吗?
虽然只是猜测,不过苏玉兰觉得应该也是**不离十了。
除了垄断行业,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独门生意,只要能赚钱,就一定会有人跟着做,苏玉兰是真没觉得王云霞这人有多可恶,不是王云霞,也会有李云霞,赵云霞,只要人们看到她挣了钱,肯定还会有人出来跟着这样干。
这一点苏玉兰并不是很担心,等那些人想到跟着做的时候,她手里的积蓄已经足够让她改变现在的模式了,而且她可是开了挂的,就算不用扒百货大楼的版,她自己也是可以设计服装款式的,就凭这一点,她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只是王云霞怎么会被打了?事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那个找事的女人就算碰巧又见到她了,也不会就这么当街【创建和谐家园】吧!如果不是那个女人,那是碰上流氓了?或者是?
苏玉兰有点担心这个问题了,她这身子越来越笨重了,现在去集上卖衣服都是带着李晓梅一起。
原是想着等过段时间自己不方便的时候,让李晓梅自己去集上卖的,如果社会治安这么乱的话,那她就能不放心让小姑子一个人来出摊了,十七八岁的大姑娘,长的又好看,万一被坏人盯上闹出点事来,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苏玉兰现在怀孕六个月,虽说肚子已经很明显了,但是行动上还没受什么影响,再有两个月就要过年了,只要再坚持两个月,过完年后服装市场是淡季,到时候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忙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想办法就是了。
王云霞回到家里把自行车往墙上一靠,进了屋就把自己扔床上了。
这一阵子她确实过的太顺了,花七块钱买的那件衣服,早就已经让她挣了好多个七块了。
王云霞是个头脑精明的,看到苏玉兰卖衣服挣钱,马上就能想到跟着做,买了件样衣,自己竟然也弄出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