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重生八零之辣媳当家朱睿苏玉兰》-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警察同志,我从她手里买的衣服,还没穿呢,就坏成这样了,你给评评理!”

        两个公安一听也不是什么大事,就地处理一下就行了,

        “这衣服她说是你从这买的,你承认吗?”

        “衣服不是我的,我不承认!”衣服不是自己做的,苏玉兰答的很有底气。

        “警察同志,前天在纺织厂门口就是她卖给我的,她自己说的大桥村在集上摆摊的就她一个。”

        警察来了,这女人开始回想自己当时买衣服的情况了,那天挺冷,那个卖衣服的女人就是穿着这么一身旧衣服,当时还围着条头巾,只露着半张脸,那天这女人就带了几件衣服说是集上卖剩下的,便宜处理,七块钱一件,她看着样式不错,价格也便宜,就买了一件。

        “警察同志,事情就是这样的,她这是骗老百姓的钱啊,你们应该把把抓起来。”

        女同志比较心细,这位女公安接过这个女人手里的衣服看了看,又拿起苏玉兰摊上的衣服看了两件,如果单看款式来说,确实是差不多,但是不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

        “警察同志,前天我一直在家里,根本就没有来过县城,而且初五那天,我带出来的衣服早早就卖光了。”

        苏玉兰自己经得住调查,初六那天她一直在家里做衣服,缝纫机“哒哒哒”的响,邻居赵婶在家能给自己作证,初五她的衣服早早卖完收摊回家了,布摊上的付广才也可以给她作证,就算这两个人证都不成立,苏玉兰也还有自己的办法可以证明这件衣服不是她的。

        “这位同志,你再好好看看,当时卖给你衣服的是这个人吗?”

        “这......”当时那女的长什么样,遮着半张脸她确实没有看清楚,

        “警察同志,她说大桥村在集上摆摊的就她一个那还能错的了。”

        围观群众刚才都一边倒站在这女人这边,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群体,都是消费者,苏玉兰自然是他们的对立面,可现在来的这两个公安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不会让这个女人牵着鼻子走的,当然他们也不会向着苏玉兰,

        “你如果不能确认就是这个人,那就不能说明这衣服就是她这里的。”

        “是啊,卖一样的衣服的多了,怎么能光看衣服就认定这衣服一定是从这里买的呢?”围观群众这时也有人反应了过来,

        “那又凭什么说这衣服不是她摊上的呢?”人群里也有质疑的声音。

        女公安看了看苏玉兰,这个女人被一群人围着,对着两个警察,竟然从她眼里看不到丝毫慌乱,

        “你有没有办法证明这件衣服不是你的货?”

        警察同志问话了,作为一个守法公民,当然要如实的配合,

        “有,警察同志,我摊上卖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每一件都做了标记,您看看。”

        苏玉兰说完,拿起一件拉开拉链把衣服反过来,这些夹克都是带里子的,在袖子的缝合处漏着一截小指头度大小的白布条,上面还有圆珠笔手写的“s”,就是苏的开头字母。

        “您可以看看,我这里的每一件衣服都有这个记号。”

      ¡¡¡¡¡î¡¢Èýʮһ¡¢±»°Ç°æÁË

        衣服做出来是要卖的,是商品都要带上商标,市面上可以批发到的商标其实并不是专门用来区分生产商的,这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品牌意识,商标它就是成衣的一种体现,但是这种东西在小县城根本就没有卖的,苏玉兰当时就是想着自己做个标记,没想到竟然会在这时候派上用场。

        摊上的衣服一共也没有20件,女公安还是很负责的,每一件都翻过来看了看,确实跟苏玉兰说的一样都有标记。

        女公安最后把那件破了的衣服反过来,什么记号都没有,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警察同志,会不会是这一件她忘了做记号了。”

        这个女人有点心虚了,她一开始理直气壮那是她认定了卖给她衣服的就是苏玉兰,再加上周围的吃瓜群众都是站在她这边的,所以说起话来咄咄逼人,现在警察一证实,她一下子就少了些底气。

        “同志,如果你没有办法证明你这件衣服是在这儿买的,就不要在这捣乱了。”

        在街上买件衣服本来也没有票据,既然卖衣服的拿出了证据证明坏了的衣服不是自己卖的,那买家如果再拿不出有更直接有力的证据出来,就是卖家胜诉无疑了。

        事情已经这么明显了,两个公安早有了判断,就连周围的吃瓜群众也都看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怪不得卖衣服的这位女同志不认呢,不是人家的衣服为什么要认,换成谁都不会认啊!

        “警察同志,这样的衣服除了百货大楼县城可是只有她一个人卖啊。”这女人显然还是有点不甘心,但是有警察在她也不敢太嚣张。

        “有本事去百货大楼啊,干什么非逮着人家一个女同志欺负啊!”

        这女的就是来讹钱的,周围有正义感的群众有点看不下去了,

        “是啊,还好意思说自己工作单位呢,真是给单位抹黑!”

        “警察同志,这样的人是不是要带到派出所教育改造啊!”

        ......

        吃瓜群众觉悟很高啊,看明白了怎么回事,矛头马上统一指向了这个女人。

        “警察同志,麻烦你在我摊上随便选件衣服出来。”

        女公安虽然不知道苏玉兰想干什么,但苏玉兰说话客客气气的,看向她的眼神大大方方的,就随手从衣架上拿了一件衣服递给她。

        自从开始做衣服,苏玉兰兜里经常踹着一把小剪刀,平常就是用来剪线头的,带里子的衣服,在表里合一的时候都是会留下一个口子最用来翻面,翻好以后在外面走一道明线。

        苏玉兰把这条线挑开,把衣服的反面整个掏了出来,又把那件破了衣服也翻出来,都递到女公安手里,一件走线均匀,包边整齐干净,另一件看上去乱糟糟全是布边脱茬的线头,很明显这样的两件衣服不可能出自一个人之手。

        “你自己看吧。”

        已经这么明朗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了,如果这个女人还要纠缠不放,那就只能先把人带回派出所了,派出所事情忙着呢,总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这种人身上吧。

        那女人其实早看到了,她也没想到会成这样,买了件破衣服就挺糟心了,谁能想到找人退衣服还会把警察招来啊,关键警察同志还不是来给她做主的,

        “可是......警察同志......那我这衣服该找谁啊?”

        这种问题也要找警察,警察叔叔都没有事情可以做了嘛,警察也是很忙的好不好!

        “事情都清楚了,大家都散了吧,你也别再找这位同志的麻烦了,如果你再闹,我们就只能把你带回派出所了!”

        进派出所,那可不行?那女人拿了衣服灰溜溜的走了。

        两个公安一走,刚才散开的人群又聚过来一堆儿,有人本来就是来买衣服的,也有些是看了热闹,见衣服好看,来打听价格的,

        “大伙都看到了,我这里卖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每件衣服都有标记,如果衣服买回去有问题,或者不合适,没穿过的情况下,想要退换都可以。”

        “今天耽误大家不少时间,所有的衣服都按最低价9块一件,不论大小都是9块。”

        不合适都可以退换!最低价!这下那些原本就打算买衣服的下手就更快了,衣架上一共就挂了这么多,卖一件少一件,自己再不下手好看的就被别人抢走了。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哪里人多往哪凑,苏玉兰摊跟前挤了这么多人,过来赶集的看到人群都往这儿挤。

        人一多起来,苏玉兰带来的衣服就显得有些少了,最后就连那件挑开了线的都有人要了,还有好几个没买到衣服的,把自己孩子的身高、体重都记给了苏玉兰,叮嘱了好几遍下个集一定要给他们留着......

        也有些离县城比较远的,来赶一趟集不容易,衣服没买到,干脆在旁边布摊上买几块儿布,卖衣服的不都说了吗?衣服是自己做的,买了布他们回家也可以自己做,款式也不一定非得那么好看,差不多就行!

        苏玉兰自己都没想到,被那女人这么一闹,她这摊竟然一下子火了,捎带脚也让付广才的布摊忙活儿了好一阵。

        付广才现在对苏玉兰可是刮目相看了,这么大的阵仗,警察来了,她都能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应对,这样子可一点儿都不像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

        事情看着是结束了,可那件衣服确实跟自己做的款式一模一样,自己是照着百货大楼卖的扒的版,现在自己的衣服也被别人扒版了。

        在服装业,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都不值得一提,只要什么款式卖的好,各个小厂家都会仿着做一批出来蹭点汤喝,自己做的衣服被人仿了,也并不稀奇,这年头能裁会剪得人到处都是,买件衣服回去,照着样子就能做出来的大有人在,只是那女人一上来就认准她是大桥村的,看来扒版的人不只扒了她的版,还冒了她的名头呢!

        这个人是谁呢?自己到底认不认识?

      ¡¡¡¡¡î¡¢ÈýÊ®¶þ¡¢»»²£Á§

        苏玉兰今天回去的早,回到大桥村的时候才1:30左右,村里供销社门口比较宽敞,每天上、下午都有人在这里坐着扯闲篇,农村人说话嗓门都大,隔着老远都能听到他们的说笑声。

        苏玉兰今天路过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怪怪的,那些人看着她,竟然都压低了声音,小声嘀咕着,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顶着“疯子”的名头过了好些天,这样的情况苏玉兰也有些熟悉了,不过最近几天,村里好些人碰到她跟她打招呼看着都比以前热情了不少,她原本还以为这样的情况已经好些了呢,现在看来这“疯”名声一时半会儿还是摘不掉。

        自从能挣钱了以后,苏玉兰每次回来都会买点儿肉回来,有时候也会买点排骨或者大棒骨给两个小家伙煮汤喝,这几天那两小只脸上终于能看出来有点肉儿了。

        男孩子就没有几个是安生的,小李强性子沉稳一些,在家里不但不会闹还会帮着苏玉兰做一些家务,小涛涛可就不同了,这个小家伙虽然没有调皮捣蛋,但是只要回了家,那一张小嘴就没有停的时候,

        “娘,今天炒鸡蛋吃好不好?”

        “娘,冬至是不是要吃饺子啊,浩浩娘说冬至不吃饺子会把耳朵冻掉。”

        “娘,晚上是不是太阳也回家睡觉去了?”

        “娘,为什么母鸡会下蛋?”

        “娘......”

        苏玉兰最近一听到小涛涛喊娘,就会不自觉的皱眉,这小家伙脑子里都不知道装了些什么,一天到晚尽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苏玉兰怎么会料到自己会突然多出来两个半大儿子,她现在都想把自己变成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北方冬天风多,现在才是初冬,小风刮起来虽然还没有那么冷,但是窗户上的窗户纸一见风就“呼哧呼哧”的响,风稍微大一点,苏玉兰觉得随时都能有可能给吹破,换房子她现在是换不起,但是换两块玻璃还是可以的。

        窗户并不高,站在炕上把尺寸量一下就可以了,门框可就不行了,一人多高的门,要量上面的门框,她这身高差的可有点远。

        苏玉兰从屋里搬了把椅子出来,刚踩上去,就听到了赵婶的声音,

        “你这是要干啥?”

        赵婶人没过来,隔着墙头在跟她说话,俩人说了几句,赵婶就把换玻璃这活儿主动揽过来了,她男人在家闲着又没啥事,跑一趟割两块玻璃回来,订几个钉子就能安好,并不是什么大事。

        以前苏玉兰不爱出头,别说村里了,就连邻居都没怎么来往,顶多就是碰面了打个招呼,两家关系一直不冷不淡的,现在苏玉兰换了芯,行事做派跟以前都不一样了,别人住得远一时察觉不了,赵婶挨着住的可早都观察到了。

        邻居家最近天天都有肉味,俩孩子穿的也都是新衣裳,缝纫机从白天能响到晚上,每到城里过集这建国媳妇儿回来手上都不空着,李老二家这是要翻盘儿了......

      ¡¡¡¡ÁÚ¾ÓºÃÐİïæ£¬ËÕÓñÀ¼Ò²²»ÄÜÈÃÈ˼Ұ׿»î£¬³Ã×ÅÕÔ´óÊåÈ¥Âò²£Á§µÄ¿Õ°ÑÂò»ØÀ´µÄÈâ¶¼¶ç³ÉÁËÈâÏÚ£¬ÓÖ¶çÁËЩ´Ð½ªËⱸ×Å¡£

        赵大叔年纪并不大,也就50多岁的样子,干起活来很利索,玻璃买回来有赵婶在一边帮着,都没让苏玉兰上手就给装好了。

        换上玻璃,屋里光线一下子亮堂了许多,

        “叔、婶,今天多亏了你俩帮忙,今晚就留在这儿吃饺子吧!”

        赵婶平时嘴挺快,现在自家男人在跟前,赵婶倒没抢着说话,

        “邻居这些年了,这点儿小活算个啥,不年不节的吃什么饺子,我们回了啊!”

        赵大叔是个典型的农村汉子,说话做事不拘小节,俩家挨着住,帮着做些活儿,赵大叔是真的没当回事。

        赵大叔不当回事,她苏玉兰不能不当回事啊,

        “叔、婶,你俩要不留下来吃饭,那我只能给大叔算工钱了。”

        “这不就见外了嘛,他爹,要不就留下来吃饺子?”赵婶看着赵大叔,像是在征求意见。

        话说成这样,赵大叔也就不好推辞了,苏玉兰调馅,赵婶帮着和面,两个女人忙活起来,也没用了多少功夫,就包了两大篦饺子。

        猪肉大葱馅的,连点儿白菜都没放,灶上排骨跟白萝卜炖得差不多了还在锅里煨着,苏玉兰炒了几个鸡蛋,又去供销社买了瓶酒和罐头,花生之类的下酒菜。

        这一阵家里不缺肉,强强和涛涛回到家闻到肉味并不觉得稀罕,可是一进厨房看到那么多饺子还是高兴的不行,尤其小涛涛,一只小脏手就要冲饺子下手,被苏玉兰轻轻拍了一下,

        “娘,今天是不是冬至?”

        “不是冬至,怎么能吃饺子?”

        “娘,这是啥?好喝不好喝?”涛涛两只眼睛盯着酒瓶子瞅了半天,透明的,一点颜色都没有,肯定没有汽水好喝。

        ......

        苏玉兰把饺子煮好都摆上桌就去请赵婶两口子过来吃饭,赵婶最近还算跟苏玉兰打交道多的了,但是她平常也没进过屋。

        这会儿一进来,只觉得屋子里真是亮堂,这么大度数的灯泡一个月得交多少电费啊,好几盘饺子在灯下冒着热气,桌子后面的案条上还放着两罐看起来挺高级的东西,叫啥?赵婶一时没想起来,反正是高级营养品,城里人串亲戚都时兴送这个,赵婶看的仔细,有一罐已经少了一半,建国媳妇儿家都喝的起这么高级的东西了,做衣服卖这么挣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5: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