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重生八十年代小女当家》-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扭头一看,就看到四五个穿着军装的人走了进来“有,几位想吃什么”或许是因为韩亦的原因,她对军人有着特殊的迷恋。

        不可否认,她喜欢穿着一身军装的人。

        “几位先坐,想吃什么直接报就行,店里都有”

        “来一份肉饺子,一盘水煮花生,一盘凉拌土豆,一份拌黄瓜”为首的中年男子看了下菜单,对林宛道,说完,对着身边的几个兵道“你们吃什么自己点”

        “给我来三份肉水饺,一份素的,对了,韩亦呢”其中一位军人说完,对着门外喊了下“韩亦,你吃什么?”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林宛在纸上奋笔的手突然停了下来,朝着那名军人的声音往外看去,只见一抹熟悉的绿影朝她越走越近。

        不过那抹熟悉的身影只朝她看了一眼,淡淡道“一份肉的”说完就拿个凳子坐了下来

        一旁的一名军人,见林宛一直盯着韩亦看,调侃的朝韩亦抛了个媚眼,韩亦不搭理他,抬头看了一眼店内的服务员,轻咳了一声,提醒道“一份肉水饺”

        林宛这才发觉自己失态了,赶紧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画了一下“好的,请稍等”说完快步的出了门店,往后院走去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刚刚的那抹镇定被心里的兴奋压的不见了踪影。

        激动的笑了几声。

        明明他们是三年后才认识的,为什么,为什么现在就让她见到她。

        他刚刚看了自己,他…

        林宛一想到这里,赶紧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的穿着,这是她以前的碎花短袖,下面是一个宽大的深蓝色裤子,幸好,幸好今天没有扎个中分辫子,而是,编了一个四股的大辫子,放倒了一侧。

        林宛又摸了摸自己的脸,最近经忙着店里了,都没怎么照镜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油光满面的。

        林宛正懊恼自己的时候,门店里突然穿来了声音

        “姑娘,先给我们把菜上来”

        “好…好的”

        林宛赶紧回过神儿,大步去了厨房把菜单给了梁红梅。自己在院子里镇定了下自己的情绪

        “要镇定,镇定,不能乱了方寸,让韩亦不喜欢。他们现在还不认识,她一定要给他留个好印象”盛菜的时候,林宛在心里不停的提醒自己,克制着不让自己往他们桌上瞅。

        三个盘子,林宛都给他们盛的满满的。

        ------题外话------

        抱歉这章在修改的时候重复了

      第十三章 韩亦

        上桌的时候,其中一位还夸赞道“哇,这家店的菜还真实惠”

        要不是韩亦,她才不会盛这么多。

        上完菜,林宛又给他们装了壶温开水,放到了桌上“几位先用着,水饺一会儿就好”说完,林宛就跑到了后厨帮忙

        上到最后一盘水饺的时候,是给韩亦的,明眼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这一盘分明比其他几盘的多

        “哎,哎,服务员,为什么他这一盘这么多?”其中的一位士兵疑惑的问道

        “…呃,赠送的”说完,生怕他们在有什么疑问,赶紧一股溜的跑到后院去了

        “营长,你有没有觉得,那小姑娘对我们韩连长太友好了?”其中一个小兵挑着眉和张营长说着话,眼却瞅着韩亦

        “友好也是人家韩亦的,你要是也有人家韩亦那张脸,人家小姑娘也给你特别份的”张营长吃着饭,损了他几句

        小兵也不生气,用胳膊戳了下韩亦,道“韩连长,好不容易有人喜欢,你要不要考虑下。这姑娘长得不错呀”

        “吃你的饭。”韩亦抬头给了他一记

        “还别说,这家新开的小馆子味道真不错。”张营长突然开口对着韩亦道“你们觉得呢”

        “是好吃。以后咱们出来吃饭,就来这家吧。及实惠还好吃”其中一名军人道

        几人都很认可的点点头

        他们吃饭的时候,林宛一直藏在后院的门口,就那样远远的看着韩亦,虽然韩亦一直低着头在吃饭,她还是为能见到他很开心

        …。

        依稀记得,她和韩亦认识是在后年s市,也就是哥哥在读的城市,她的大学也在那边。

        说起来也不算认识。

        70年代的人没有经历过60年代人们的苦楚,也不会去体会80年代新新人类的前卫心态,他们游走与古典与现代、跋涉与感性与理性之间。

        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人会选择婚介所去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这个时候的婚介所,不过是妇联几个热心的大婶为社区服务的。

        记得那是她大学第二年的暑假,暑假结束后,林宛在市里找份工作,为自己挣些生活费。

        找了几份家教的工作,她教的那家孩子的妈妈是在城郊的社区的妇联工作。

        八十年代初,这个时候的妇联也都是家常里短的,不是调节调节这家的事儿,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

        解决的问题多了,就连社区大龄青年的婚姻大事他们也管。久而久之,大家想要找对象,都会来妇联留个自己的资料。让妇联的人给介绍介绍。

        她和韩亦就是这家孩子的妈妈介绍的。

        她到现在都不知道韩亦为什么会去妇联婚介所托人介绍对象。

        韩亦年纪不算大,那年也才二十四岁而已。

        听孩子的妈妈说,韩亦相看了几个姑娘,不是他看不上,是这些年打仗打怕了,边境又一直不太平,一听说韩亦经常去前线,他们都不愿意女儿找个当兵的,指不定哪天就没了。

        孩子妈妈就连自己的亲妹妹都拉去让韩亦见了,也是没成。

        正苦恼的时候突然在家里看到正教儿子的林宛,细问下,越来越觉得合适,所以,就硬拉着她和韩亦见了一面。

      第十四章 韩亦二

        她不是真的热心,而是男方给了她十块钱的大封红,人家说了,近期必须要找个结婚的对象。

        见面的时候韩亦问她愿不愿意和他结婚,那个时候的林宛因为爸爸的原因对军人很是不喜。

        不过当听到他在本市有房子,一个月三十多元的工资后,她心动了,这些年她穷怕了,在加上上了大学,在学校攀比的厉害,自己虽然没有穿补丁衣服,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每每看着别的同学穿的流行的连衣裙,她都羡慕的不的了。而且韩亦还答应她,结婚后,可以继续供她上完大学。

        那时的林宛家里很穷,哥哥每天在县城做两份的工,一个月才十多块钱。妈妈除了照顾家里的三亩地,还去镇上医院给医院里洗床单。一天要洗三四十套床单被罩呢。一个月才给十块钱。她给孩子辅导暑假的时间,整天跑完这家跑那家,一个月辛辛苦苦挣二十块钱顶天了。平时星期天别的同学都在约会,看电影什么的,她却没时间,忙着打零工,挣零花钱。

        家里有两个人挣的工资,每个月要给她寄十五元的生活费。一年下来,别说攒钱了,就连吃穿都困难。更别说哥哥还想上学的事了。

        在林宛看来,韩亦当时的条件很诱人,如果嫁给他后,至少能给家里节省不少钱,哥哥也有钱上大学了。

        他见林宛犹豫,也不勉强,给了她几天的考虑时间。

        当天晚上,林宛考虑了一夜,第二天就答应的韩亦。

        韩亦要了她宿舍的电话号码,有让她准备好户口本,两人约好了时间,直接去了民政局登记。

        结婚的第一天还没过完,韩亦就去了军队,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想想,她和韩亦虽然结婚两年,可没有太多的交流,甚至同房的次数一个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而且很不美好。

        林宛陷入回忆的时候,里面的几个人已经吃完了饭。

        张营长叫了一声,林宛才回过神“姑娘,多少钱”

        “一共三块六,给三块五就行”

        “姑娘粮票可以吗”

        “可以的”来饭店吃饭的,没钱的给票,没票的给钱,她都收。反正都是钱

        和现在比起来,韩亦那每个月三十多块钱,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张营长给了林宛五斤的军需【创建和谐家园】票。军需【创建和谐家园】呀,去供销社拿着这种票可以不用排队,优先对待。可把林宛高兴坏了

        张营长给林宛粮票的时候,剩下的几个人已经走了出去。

        韩亦也跟着出去了。

        林宛一直随着韩亦的身影往外看去,就连张营长把票放到她手里,转身出去了,她都没反应过来。

        直到外面的墙挡住了林宛的视线,才回神儿的把票放到兜里,抬步走了出去。

        这才发现他们开的车已经走出了百米远

        林宛有些遗憾,又有些期待,韩亦如果在这个军区,那是不是说明她还有机会见到他。不用再去s市就和他有交集了?这一世是不是能早点嫁给他了?

        一想到这里,林宛就兴奋不已。只是兴奋过后,林宛意识到了现实,现实她不认识军区的人,他们军区的人不会经常出来的,下次能在见到他不知什么时候,再说了,韩亦很不喜欢女孩子主动,这事儿她是知道的,如果见到他太主动,是不是会让韩亦引起反感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她们店里的生意很好。母女两人每天都要忙到很晚。虽然累,可看到自己一分一分挣来的钱,就不觉得有什么做不到的

        这天哥哥来信了,大致说他在那边很好,让她们不要挂心之类的。还说学校那边对学生也有补助,每个月都有粮票和五块钱。

        林宛想了想,去了趟县城,办了个存折,把这些日子攒的一百多块钱存了起来。三十多张的饭票兑换了一些用的着的票,还有一些专门收票的地方。

        一张票多给你两毛钱。有不少人专门干这事儿的,林宛就是从一个票贩子手里换了各式各样不同的票

        换完票,林宛去了国营商场逛了逛,难得发现了竟然有卖的毛线的。

        依稀记得,这个时候大城市里面已经开始流行织毛衣了,在等个两年全国都流行了。

      第十五章 挣外块

        由于物质极为匮乏,毛衣的话,那时候真的不多见,主要是工人师傅等有身份的人,对于区县、农村里的人来说,别说毛衣,毛线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那时候要是能穿一套毛衣在路上,那回头率绝对很高这个时候毛衣并没有成为大众标准配备,而算是一种“土豪”装备。

        记得她那时刚离婚的时候,找工作都需要靠人介绍,最吃香的就是技术工,她只能给饭店里干些杂活。雇主吃住。穿的方面想都不要想

        她最苦的那几年,刚刚兴起织毛衣时,没有教编织技巧的图书,也没有人会织花样,很多时候,走在大路上都能听到一些女人讨论研究编制技巧,那个时候林宛也很羡慕

        可她连讨论的资格都没有。上一世,为了挣钱,她什么都干过,起初出来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学的设计,心高气傲,应聘了几家服装公司。

        那个年代出去找工作都需要文凭的,没有文凭人家根本不给你机会。

        自己根本没有上完大学,学了点儿皮毛,人家更不要了。

        不过,她在服装厂待过几年,每天打样,制版,钉扣子,干的都是些杂活。

        后来厂子倒闭,她就重新找工作,刷盘子洗完,保姆送报纸,她什么都干过。

        还尝试着自己做些小生意,没有经验,都赔了。

        织毛衣,是她三十多岁的时候,给一家当保姆时,那家的女主人精通许多编织手法,每天有不少男男女女来她家里和她学编织,她也从中收些学费。自己打扫完卫生,也会坐在角落里跟着学学。自己当年的遗憾也从新找了回来。

        她记得那两个月挣的工资,她全都花在了买毛线上。

        女主人为人亲切,也愿意教她。

        在她家里的那两年,她学会了个各种织毛衣的方法

        本想着出来后,也在毛衣厂干过几年,只不过那个时候开始,已经开始机器织了。她这种纯手工的已经在大城市里淘汰了。天气马上冷了,哥哥走的时候带的衣服都是旧的,她在大学呆过,在大学里,攀比的太厉害,穿的不好会别同学们隔离的。林宛称了几斤的毛线回家

        她知道哥哥一定不舍得自己花钱。所以她准备给哥哥织毛衣毛裤。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1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