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氏在许多事情上都是无条件听从儿子的,可在有些事情上,她却执拗得很:“好了安儿,你不用再说了。像这种来路不明的女子,就是给你做妾,娘都觉得不配!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再提了。回上海以后,你也少和她来往,知道了吗?”

      姚启安挫败地应了一声。

      朱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哦,对了安儿,那个林氏,她还真要请人来家里教她读书呢!都多大的人了,也不知道害臊!”

      提起林灯要读书的事情,姚启安神色复杂地说:“娘,你就叫她读吧。依我看,她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成婚之前,我又不是没有给林家去过信,让林淑婉早一点读书认字。可她呢,压根就没当回事。现在说什么读书,不过是同咱们置气罢了,不用管她。”

      朱氏一想也是,反正林氏读书花的是她自己的钱。与此同时,她还能给家里补贴伙食费。

      等过些天她书读不下去了,发现独守空房的日子实在难熬,到那时候不还得主动跑到朱氏院子里去好好伺候她这个婆婆,求她早日开恩,让他们夫妻团聚吗?

      朱氏一想到那样的画面,就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

      第二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姚启安就和姚父一起坐上了回上海的船。

      而姚启安离家的消息,林灯是第二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才知道的。

      彤云从外头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跑回来告诉了林灯,急得满头是汗:“小姐,您和姑爷成亲才几天呀,姑爷怎么就这么撇下你一个人走了?!”

      “姚启安走了?太好了!”林灯忍不住喜形于色。

      其实那天和姚启安吵完架之后,林灯还反思了一下自己来着,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好像有点过激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姚启安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应该采取稍微温和一些的方式,心平气和地和他谈一谈才对。

      不过现在,也没这个必要了。

      姚启安回了上海,他们相隔两地,便完全不需要担心他哪天抽了风,又跑来跟她扯什么夫妻义务。

      林灯感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好像又松快了不少。

      彤云觉得她们家小姐是气糊涂了:“小姐,这有什么好高兴的呀?姑爷要去上海,那也应该带您一块儿去啊!难道您就不想去大上海看看吗?”

      “想啊,我当然想了。”林灯露出憧憬的神色来,“不过我将来自己也可以去上海。现在的话,还是算了。”

      上海目前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文化、教育等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内现代化最快的城市之一。

      身为一个在二十一世纪长大的女青年,林灯当然想去上海生活了。

      不过这几天林灯了解到,姚家父子在上海是一起租房子住的,房间并不充裕。

      她若现在去了上海,照样还是寄人篱下不说,甚至还要和姚启安睡同一间卧房,她可受不了。

      而且现在,上海的消费实在是太高了。

      在想到赚钱的法子之前,林灯暂时还呆不起那样的地方。

      ……

      ³Ô¹ýÔç·¹£¬Áֵư´Õռƻ®£¬ºÍÍ®ÔÆÒ»ÆðÌá×ÅÒ©²Ä³öÃÅ¡£

      昨日她回娘家的时候,出门还是十分顺利的。可不知为何,今日姚家看门的门房却是不肯给她开门。

      林灯问过了才知道,原来姚家有规矩,除了负责外出采买的下人之外,其他所有人进出姚家的大门,都要先得到太太的许可。

      昨日是朱氏那边的人交待过,林灯才得以顺利通过的。

      林灯一听就不耐烦了,自言自语道:“哎呀,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套。”

      ¡°Ð¡½ã£¬Äã˵ʲô£¿¡±Í®ÔÆÃ»ÌýÇå¡£

      “没什么,你去跟太太说一声,就说我要出门去看病。”林灯说着,从手中的药品盒子当中挑了一个补身子的递给彤云,“把这个一并给太太拿过去,就说是我的心意。”

      彤云领命去了,没过多久,就从朱氏那里拿了一个可以进出姚家的腰牌回来。

      出门之时,林灯不禁笑道:“其实,婆母还是挺好说话的嘛。只要钱给的到位,她就不会同我斤斤计较。”

      “听说姚太太也是穷过的。”彤云低声道:“姚老爷子、姚老太太走后,姚家的家产被姚二老爷、三老爷分去了不少。那会儿老爷在上海的生意才刚刚起步,姑爷念书又花费不少……当时姚家的下人几乎都散光了,这事儿我都听说过呢。”

      “是吗?”林灯当听故事一般听完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她们先去了趟当地规模最大的药铺,把带来的几样值钱的药材给变卖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统共换了七、八个现大洋出来。

      林灯很满意,彤云却很是不解:“小姐,您这才刚刚嫁人,怎么就这么急着变卖嫁妆呀?”

      “我这不是要读书吗,将来还要去上海生活,哪里不要花钱?”

      彤云不明白:“不是有姑爷吗……”

      林灯有点不耐烦了:“彤云,你不要老是跟我提姚启安行不行?一口一个姑爷的,烦不烦呀。难不成离了他,我就活不成了?”

      彤云闻言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离、离了姑爷?小姐,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现在还不方便跟你说。”刚成婚就要离婚这种事,别说民国时期的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了,就算是搁在现代也会叫人觉得奇怪的。“你就别问了。总之你记住一件事,如非必要的话,不要老是跟我提起姚启安,知道了吗?”

      Í®ÔÆËƶ®·Ç¶®µØµãµãÍ·¡£

      “你家小姐我有手有脚的,不用靠他也能活,你就放心吧。”林灯摸了摸小丫头的头,“饿不着你的。”

      彤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小姐,我不是在担心这个啦……”

      ……

      药铺和医馆离得不远,主仆二人说说笑笑间,便走到了医馆。

      这年头的有钱人家,一般都是请大夫上门看诊的。

      亲自来医馆里看病的,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

      这里头许多人都要去做工,不敢耽误时间,而且老百姓普遍有一种心理,就是赶早不赶晚。所以许多病人一大早上、天不亮就在医馆外头排队了。

      由于病人众多,这时候的大夫看病都很快。

      林灯她们来的时候,医馆里排着的人倒是已经不多了。

      跟伙计说明来意之后,没等多久,林灯就坐到了一位老中医的面前。

      在现代的时候,林灯对中医是没什么了解的。

      她只知道中药很苦,而她又没有得过什么病是必须看中医才能治的。

      所以她对中医,向来都是敬而远之。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医疗行业里都是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既然去哪儿都有可能遇上不靠谱的大夫,那么她还不如先看看便宜的。毕竟看中医只要六个铜元,看西医门诊却要三角钱,太贵了。

      而且中医毕竟已经发展了那么多年了,古代人用着都挺好,总不至于到她这里就突然失灵了吧?

      抱着这样的心态,林灯乖乖地按照老中医的指示伸出舌头,让他查看舌苔。还伸出手腕,让他给自己把脉。

      让林灯感到哭笑不得的是,这老大夫还跟宫廷剧里的太医一样,搭了块帕子在她手腕上,避免肢体接触。

      这大爷瞧着比她爷爷都大了,没想到还挺讲究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采购

      第十三章采购

      林灯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之后,以为这老大夫还会多追问她几句,却不想对方听完点点头,二话不说就开了张方子给她,让她按着方子煎药喝。

      林灯拿着那副药方,将信将疑地离开了。

      ¡°Í®ÔÆ£¬ÄãÕæ´òÌý¹ýÁË£¬Õâ¸ö·¿´ó·ò¿¿Æ×Â𣿡±

      彤云点点头:“房大夫在这一片看诊都好多年了,名声向来很好的。而且这位老爷子心地还很善良,知道穷人家看病不容易,诊费还要比许多名气不如他的大夫低呢。”

      “这样啊。”林灯听了,多少放心了一些,“那我就先试试看吧。”

      在房大夫的医馆里抓完药之后,林灯并没有立即回姚家,而是和彤云一起去了趟当地的书店。

      Í®ÔƲ»½âµØËµ£º¡°Ð¡½ã£¬ÔÛÃÇÓÖ²»Ê¶×Ö£¬È¥Êéµê×öʲôѽ£¿¡±

      林灯早就想好了说辞:“我这不是打算识字了吗?先买些报纸、杂志放到家里,以后认了字,不就可以看了?”

      彤云点点头,似乎被林灯说服了,可她总感觉哪里好像不大对劲。

      要是搁在平日里,林灯怕是还会对彤云继续“【创建和谐家园】”。不过现在,她的全部注意力都被这家书店吸引了。

      说实话,她对这个年代的书店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结果没想到,这家书店竟然让她刮目相看了!

      首先,这间书店的面积着实不小。乍一眼看去,各种各样的图书、刊物、报纸都分好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就是和现代的书店也差不多少了。

      林灯不由地兴奋起来。

      林家、姚家都是那种十分传统的家庭,家里连电灯都没有安。直到现在,她才感觉到生活中有了点现代化的痕迹!

      她一口气挑了三本在她印象中比较有名的刊物,又买了最近七天的报纸——旧报纸是很便宜的,买了这么多张,统共只花了她四个铜元。

      要知道买一份当天的报纸,就要两、三个铜元呢。

      付了钱后,林灯从书店出来,又带着彤云进了一家卖洋货的铺子。

      “小姐,咱们来这儿做什么呀?”彤云微微低着头,左右看了看,有点怯场,“听说洋货可都是很贵的!”

      “我知道,不过咱今天卖药材不是得了些钱吗?”林灯说着,将目光投向货架上的那一排护肤品上去。

      说是护肤品,其实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雪花膏、玫瑰粉、生发油还有漱口用的牙粉,种类非常单调,跟林灯以前用的那些根本没法比。

      不过在现在,这些东西可都是紧俏货,一般人家都用不起的。

      林灯问了问店员,发现光是一瓶雪花膏就要一个大洋!实在是太贵了!

      可她咬了咬牙,还是决定买上一瓶。

      主要是现在天冷,她脸上要是不擦点东西的话,皮肤就会很干燥。

      她现在倒也不是没有东西可擦,只是那种传统的面脂是用动物脂肪做的,很是油腻,林灯实在是用不习惯。

      至于雪花膏现在这么贵的原因嘛,也很简单。现在是1918年,欧洲那边的世界大战刚刚落下帷幕,五四运动都还没有开始,倡导使用国货的风潮还未蔓延开来。

      虽说在这几年间,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做国货了,有些行业还迎来了“国货的春天”,但日通化学品,也就是护肤品、化妆品行业还是没有发展起来的。

      倒也不是没有人试着做过雪花膏之类的东西,只是这些企业家大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甚至只能采取手工制作、沿街售卖的商业模式。

      所以想要买到好用的护肤品,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是只能买洋货。

      拿了一瓶雪花膏之后,林灯又把目光放在了一旁的牙粉上。

      在林家和姚家,人们清洁牙齿的方式,就是用盐水或者茶水漱口,用手指头或者布来辅助……

      林灯入乡随俗,凑合了几天之后,总觉得这样还不够干净。

      这个时候牙刷已经有了,但牙膏还没有普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06: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