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小的时候是去吃食堂,大了以后一天有两餐也是吃食堂的。
她爸所在的是军工厂,隶属于部队那里的,工人要么就是军人转业的,要么就是军人的家属,那里是有饭堂的。
只要交了饭票和粮票过去就能在那里吃。
为了方便省事,很多人都是在饭堂解决,自己家里只有在加餐的时候才开火。
江景瑜:“还吃得惯吗?口味咸了还是淡了。”江景瑜突然想起来,涧城那边吃辣的很常见,他们这里吃辣的就没那么多了。
江景瑜:“我之后做个辣椒酱,你要是觉得不够了,自己加。”
辣椒这东西江景瑜平时放得少,一个是江元同的肠胃不是很好,辣椒太【创建和谐家园】了,还有就是江景翔这个小孩子也需要注意,所以她做菜的时候辣椒就是点缀提味居多,要说有多辣,多过瘾,那得要另做一份。
另做一份她又嫌麻烦,她不是那种嗜辣的人。
听到她说做辣椒酱,郑乐英的脸上就是一喜。
床铺好了,江景瑜:“累了吧,先睡一会儿吧,晚饭的时候叫你。”
郑乐英也是累了,铺好床,然后就这么躺平。
本来以为她睡不着的,结果闭上眼睛没多久,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直到傍晚,她是被香味勾醒的。
江景瑜拿了一些熏肉出来,说这是跟人换的,这东西可不便宜。
张流云塞给她两块钱补贴她,江景瑜不要,她硬塞,“听话,下次你看到了再买。”
江景瑜有些哭笑不得地收下了。
¡¡¡¡ÓÐÁËÕâЩ£¬³´²ËìË·¹µÄʱºòÄDzËÅÌ×Ó¶¼Ó͹⻬ÁÁµÄ¡£
这时候,江明宗一家过来了,江元同特意让江景翔去叫他们过来的,他大姐的孩子这么远过来,他这当舅舅的得要知道。
他们一家被叫了也不敢空着手来,多多少少拿这些东西。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还是做到位。
江明宗看着这个外甥女,眼眶也红了:“你长得跟你妈妈像。”
刘慧芝也看着这个大姑姐的女儿,心情有些复杂,要是大姑姐没去世,他们家肯定不是现在这个光景,大姑父现在都是管理层了。
只可惜,他们这边沾不到光,就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下乡了,后娶的那个还真厉害。
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之前没有怎么相处过,聊了一会儿就走了。
郑乐英看大舅舅一家走了,松了一口气。
她有些不习惯。
江景瑜:“你要睡了吗?我这边还有点事做。”
郑乐英:“表姐你要做什么?我暂时不困。”下午睡饱了。
江景瑜:“画稿子,有点尾巴没画完,你要是还不想睡,要不要看看书,我房间有。”
郑乐英进了江景瑜的房间,然后郑乐英就被震住了。
表姐的房间有一个书架,上面堆了很多书,很多报纸,她一看,有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高中课本,还有一些小人书。
看到她被震撼的样子,江景翔向她分享自己的宝贝,“这是我姐姐送给我的,你要看吗?我可以借给你看一会儿。”
“表姐她自己画的?!”
这郑乐英还真不知道,她打开一看,看着笔触没多难,但是一个个人物形象十分生动灵活,而且很有童趣,她看了一时之间都有些拔不开眼睛。
然后又知道了江景瑜现在还在报纸上连载的事,冒出星星眼:“好厉害呀表姐,你真的太棒了,我可以看一看吗?”
“当然可以。”
郑乐英摸着这些人物,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可以学吗,我也画过一些东西,但是画的不好。”
江景瑜:“你有兴趣就学,我这也是自己琢磨的。”
她这话说的有些心虚,虽然她没有拜师什么的,但是她那个时候自学也是买了教学视频的,后来还报了班进修。
索性她那时候也够专注,时间久了还真被她学出点什么,才能在在网上连载。
江景瑜:“这书架上的书没有什么感兴趣的?可以拿去看,只要别弄坏了就好。”
这里的书有一些是她之前的课本,还有一些是她去废品站当废品收回来的,还有个别是她去书店买回来的。
这里有一些,她是当做参考资料用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画漫画,她肯定要当心,别人看她画的简单,她在这里没少下功夫,比在现代连载要费心力的多。
在现代你出点差错也就是被读者骂几句,要是沾了违禁题材,就是作品下架,但是在这个时候你要是出了差错,后果就严重的多。
所以她画完是很乐意给家里人传看的,叶红秀她没有上过学,但是上过扫盲班,而且又有家里人教她,她看这些除了个别字词不认识,大部分都能看得懂。
这么多人看一圈下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他们及时反馈,她及时修改,这样就相当于多上了一层保险。
经过大家确认无误后她再发出去,也更安心。
郑乐英一听到自己还肩负着帮忙审核的作用,瞬间就直起了腰背,行了个军令,“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只不过她这个审视的心思翻了没几页就完全沉入进去了,心情跟着里面人物的跌宕起伏波动,两耳不闻窗外事,看完了她翻着空白的后面,“后面呢?”
“后面没了,还没画出来,你看完了觉得有哪里不合适吗?”
郑乐英:“……”审核?什么审核,她刚刚都忘了。
“我再看一遍,姐姐你什么时候能画出下面的呀。”
“没那么快。”
在平板或者是电脑上画,有什么不对能直接操作,不浪费时间也方便,但是在这个时候完全靠手工。
“姐姐,你一开始画画的那些稿子还有吗?”江景瑜自然还留着,这可是她技术进步的证明,“你要看吗?那个时候画的还没这么好。”
“要的要的。”
“给你。”
“姐姐我要学的话我应该怎么练啊?”
“你先从简单的开,比如你要不要试着画一个鸡蛋……”
那一头顾向恒因为这次的事情也在思考着知青大院的情况,比较起来,知青院里的学历集体来看是最高的,在这里最差的都是初中生,最高的是高中生。
而在整个生产大队来看,文盲比例很大,家里有些钱的,会送家里的学龄男丁去上几年学,不做个睁眼瞎,上到二三年级差不多了就不读了,家里的女孩子就一直在家里做家务帮衬,这点上也可以在江景瑜那边体现。
他们村读到高中的本地女孩真的不多,她那一届就没有跟她同班的本村女生,所以她在村里没有什么要好的小姐妹。
要说起来,因为她的出众,今年居然多了不少女孩子上小学,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江景瑜出息了,能挣钱了,所以那些人就觉得自家的也能做到。
在这方面家长都是一样的,认为别人家的小孩可以,那么自家的小孩也能行,这方面来看江景瑜还起了一个标杆的作用。
这样的标杆,顾向恒觉得越多越好。
要怎么向大家宣传认字的重要性,顾向恒觉得从娱乐下手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你不认字,你就看不懂那些故事,现在这个时候的娱乐很少,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很多兄弟姐妹,五六七八甚至生了十胎的都有,不就是晚上之后他们除了造人之后没有别的娱乐。
如果他们村能够从说书、讲故事这方面入手,引导大家认字,之后能够自主阅读,这样就是一个大的跃进了。
而目前在他们村讲故事这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江景瑜。
第二天一大早,睡饱的郑乐英去知青大院,出门前,江景瑜:“等你干完活了,你就回来我们这里吃饭。”
等郑乐英去了知青大院,跟着宋益他们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她知道了知青大院的一些细节。
比如新来的另外两个知青都预支了口粮,不然没饭吃,她没有,她吃的是她外公家的口粮,外公说等到年底她公分折算出来的粮食再合并就好了,不用找大队长。
比如说在知青大院里面需要跟人合住,家务等等分摊,家具也要自己想办法,她有外公家准备,而且饭菜也不用她自己操心。
这样一对比,郑乐英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回家以后要勤快点干活才行……
其他人都出门下地干活了,顾向恒知道江景瑜不下地,所以他又上门了,而且还带了一些豆子,拜托江景瑜帮忙做成酱,还拿了一只鸡,也请他帮忙做一锅菜。
这才说起扫盲的事,江元同也在旁边一起听着。
他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孙女的影响,然后觉得不太妙,这样孙女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顾向恒:“这个不用担心,七天去一次,而且是在晚上好,不耽误别的事情。”
但是江景瑜还是摇头了,“我昨晚也想了,我觉得我弟弟比我合适,他的嘴皮子灵活,而且他喜欢跟别人说。”
江元同也觉得是,要说起来还是江景腾更喜欢在家里叨叨,他在外面跟他的小伙伴比也是话多的,他之前还笑景翔借着寓言画集在小伙伴中神气耍威风,实际上他不也是?
景翔这是有样学样。
江景瑜:“你问问他感不感兴趣吧。”
顾向恒有些失望,却也不意外,江景瑜不缺这几个工分。
顾向恒既然登门了,江景瑜突然想到了叶红秀让她问的铁锅的事情,之前去办手续给忘了。
顾向恒:“还需要等等,有消息了我会回你的。”
江景瑜:“这个铁锅,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
这个时候铁器难得。
很多人家现在还是用着瓦罐砂锅,有些人家孩子大了,分家了,但是却没办法分,只能拖着,就是因为这一口铁锅。
他们家的这口铁锅还是二姑姑那边送来了一张票,想到这里江景瑜也觉得他们有如今的便利,实在是多亏了这个二姑姑。
江景瑜问顾向恒铁锅的来历,顾向恒听出了点意思,“你想要?这是我一位朋友他刚好抽奖得到了一张票,所以才有一个多余的。”
本来这个铁锅对方怎么处理都行,只是顾向恒想着麻烦江家这么多次,所以就帮着走了这个人情,现在还没到,也是对方还没有去提货,不提货,没有新锅,旧的那口锅也没办法替换。
江景瑜:原来这是偶然,是她想多了。
等叶红秀回来了,知道这件事,连忙:“知道了知道了,你以后也别催,等等不碍事。”
就怕催没了。
江景瑜:妈,你是不是忘了,这是你让我问的?
叶红秀轻咳一声:“对了,你不是跟我打听王高成的事吗。”
王高成,就是王鹏飞那个无子的工人二叔。
叶红秀:“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打听他,这在我们村里也是知名人物了。”叶红秀知道的确实不少,比如当初王家也是很穷的,就是因为太穷了,日子过不下去,所以那时候就把第二个儿子送去当仆人,混一口饭吃。
王高成因为比较机灵,所以混得还不错,学了些本事,等到后面建国了,大家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又有本事,加上走了些运气,成为了工人。
反而是留在老家的大儿子王高来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地位一下子就比不得这个弟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