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心若月孤明:成为东宫童养媳之后》-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推开如约,正要上马,宝琉突然夺过我手中的马鞭,「娘娘,您还记得太子走前您发过的誓吗?」

      如有违逆,丰成邺不得好死……

      宝琉跪在我面前,眼泪大颗大颗地掉,「大小姐,您就不怕违逆了誓言,太子爷应誓而死吗?」

      啪——

      我自己都没反应过来,已经扇了宝琉一巴掌,她被我打得偏过脸去,颊上浮现出红色的掌印。

      我从来没打过她,急忙蹲下看她的脸。

      宝琉捂着脸不给我看,「奴婢犯了错,这是奴婢应得的。」

      如约隔开我与宝琉,拉着我要走,「姐,连她都明白的事,你就别再坚持了。」

      「如约,你不懂……」

      如约那总是显得荏弱涓细的眉皱起来,「小时候读列女传,你还跟我说那都是骗人的东西,说女子只要自己过得如意就好,怎么到了你自己,嫁给太子过后就跟卖给他了一样?我不懂……是,我是不懂,姐,那你告诉我,丰成邺他凭什么让你付出这么多?」

      「如约,胡嫔一个宫人出身的妃嫔,哪里有那么大的能量去陷害杀死几个皇子,又哪有那么巧,刚好她家乡的药和泉水就有那样的效果,这一切都太巧了。」我不由得低头,回忆着胡嫔的模样,她的确虚荣、愚蠢,但也正是这样的特质,让她不可能一个人主导这些事。

      「就好像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盖棺定论,生怕再牵连出什么一样。因为没有人替太子说话,所以他的母族就这样轻易被定罪了,他还在高车为国征战,回来就要接受失去一切的下场吗?这不公平。」

      如约和宝琉哑口无言,在她们眼中,自然是我比太子重要。

      但是,总要有人心疼丰成邺不是吗?

      他父亲母亲不心疼他,奶奶和姑姑也放弃了他。

      那我这个和他拜过堂成过亲,收了他的簪子,和他约定白头偕老的人,总该疼疼他吧。

      就在我们争执不下时,有人来报。

      「东宫詹士柳穆阳,求见太子妃娘娘。」

      25 告诫

      到了这个时候,半只脚踏上东宫这艘眼看就要沉没的巨船的柳穆阳,依旧衣冠整齐,从容不迫,甚至带着几丝戏谑地看着我。

      原来我的感觉没有出错,他这样的性格,是注定和太子做不成好友的。

      他们两人,仅仅是君臣相得而已。

      「太子走之前,给臣布置了一个任务,说要是臣能做好这件事,就升我的官。」柳穆阳笑着,满脸的云淡风轻,他伸出食指,用拇指遮住一半,「从四品,比五品詹士高了半品,臣可不就高高兴兴应承了下来。」

      说着,他又夸张地叹一口气——即使顶着一张颠倒众生的好看的脸,也实在是造作得讨厌。

      「唉!太子妃娘娘好狠的心,臣到了这么久,连杯茶也不给喝……」

      「如约,你带宝琉去取母亲房里取今年的新茶。」

      如约审视着我和柳穆阳,「柳詹士,太后娘娘亲口说了不许姐姐回宫的。」

      柳穆阳狠狠点头,「臣就是来劝太子妃娘娘的啊!一片真心,可昭日月!」

      如约见柳穆阳颇有几分油盐不进的样子,只能带着宝琉先离开。

      「太子交代了你什么?」

      柳穆阳终于收了笑容,那双因为形状美好显得轻佻的凤眼直视着我,里面藏着柳家一脉相承的杀伐果断。

      「这些话都是太子要我亲自告诉太子妃的,他说,你不信其他人,却会信我。」

      我无法反驳,当年傅琯琯的事,让我相信柳穆阳是一个可以托付的聪明人,而我也一直这样劝太子的。

      所以,本来是我力荐给他的人,反而成了他派来劝我的人……

      「太子出征前,已预料到现今一切,他说,以太子妃的聪慧,一定很快能想到幕后还有黑手,然后便会想尽办法为胡嫔脱一些罪、为东宫张目,甚至不惜与皇后、皇上、长公主反目成仇,是也不是?」

      我没回答。

      我们都明白,如果我回宫提出彻查胡嫔投毒一事,必然会走向这个结果。

      他把我的反应都算计在内了,当真是算无遗策。

      在身边长大的小孩,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仿佛一个陌生人?

      柳穆阳见我的反应,也不追问,而是靠近我一些,压低了声音说:「但是,太子不希望你这样做,因为他有办法从这件事里全身而退,至于胡嫔,太子已决定放弃。」

      我心头一跳。

      胡嫔,毕竟是他母亲……

      「很可怕吧?」柳穆阳不知怎么突然问了一句。

      「你放肆!」

      「臣不过是说出太子妃心中所想而已。」

      我抠着自己的指甲,明知道这动作不符合太子妃的身份,却顾不得了,现在的我烦躁到想要砸东西来发泄情绪。

      太子只有十六岁,他说自己早有预料,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他就知道胡嫔害死了他的哥哥们,然而他默不作声,悄然筹划,暗中决定了母亲的死路。

      虽然这是胡嫔应得的,但是太子真的太聪明……

      又太冷漠了!

      「可是只有这样的主上,才值得追随。」

      「你真的这样想吗?」

      「不然呢,让伪善假装博爱的庸才当皇帝,还是让暴虐嗜血装都懒得装的武夫当皇帝?」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柳穆阳忽的又笑了,如同涂了胭脂一般的唇角勾起,呈现一抹极艳丽的弧线,「臣失言了,太子妃不要介意。总之,太子要臣确保,在他回来之前,太子妃您平安喜乐,最好胖个两斤,这可是仕途大事,臣不得不亲自来一趟。太子妃还有什么疑惑,请尽管问,虽说太子的心思臣也并非全部懂得,不过咱们两个人拼拼凑凑,大概也揣摩得到几分。」

      「不必了,既然他已经做好安排,我自然什么都不会说,什么都不会做。你可以放心回去。」

      「那臣就等着太子回来给臣加官晋爵了,不瞒太子妃,臣这官阶也太低了,再不升升怕是要被家里老娘捏着耳朵回家当少爷。」柳穆阳摇摇头,「那可就太无聊了!」

      柳穆阳这个人习惯戴着面具对人,和柳赦那老狐狸一模一样,从前父亲就看柳赦不舒服,我果然也习惯不了他儿子,「说完了你就走吧。」

      柳穆阳干净利落地行了礼退下,眼看就要退出大殿,突然狠狠拍了一下脑门儿,「哎呀,瞧这记性!太子还有一句话要臣提醒娘娘。」

      「说。」

      柳穆阳偏过头,看了看大殿外回廊处缓缓走来的如约和端着茶的宝琉,漂亮的眼睛微微眯起,「小心明如约。就这一句,太子妃多保重,这茶,还是等太子回来再喝吧。」

      柳穆阳走了,如约捏着帕子看着他的身影跟我抱怨:「这个柳穆阳真是讨厌,他跟你说什么了?」

      我为丰成邺莫名其妙的话扰乱了心绪,脑子混沌着,只是摆摆手不想多说。

      小心如约?

      她是我亲妹妹,我为什么要小心她?

      丰成邺,你到底瞒着我多少事?

      26 我心匪石

      宫中的消息渐渐传来的少了,我似乎已经被遗忘在了披霞馆。

      如果不是还有丁嬷嬷每旬亲自来过问我的状况,隐约透露外祖母和母亲的意思,我真就成了睁眼的瞎子。

      最近一次来,丁嬷嬷告诉我,皇上已经派人去宫外接回十一、十二、十三三位皇子了。

      丁嬷嬷说这话的时候,如约也在,她年纪小,不懂掩饰也不屑掩饰,脱口而出:「那姐姐怎么办?」

      丁嬷嬷说:「奴才不知,太后娘娘说,这要看太子妃娘娘的意思。」

      看我的意思?

      丁嬷嬷将头埋得很低,只给我留了个脑袋顶,不表露她的情绪。

      可是作为几乎看着我长大的宫人,她不该对我这样的。

      看来,也是外祖母的吩咐。

      她这是在逼我早做决定,要是等到太子回朝,胡嫔案落定,几位皇子先后回宫,很多事就来不及了。

      可惜,我注定是要让她们失望了。

      「请嬷嬷回禀祖母,临渊嫁太子丰成邺,故为太子妃,祭过天,告诸祖宗的事,我无心更改。」

      这是我第一次称太后为祖母,我相信丁嬷嬷会将我的话原封不动转告给太后。

      然后她就会明白丰成邺在我心中的位置。

      丁嬷嬷怔了一瞬,但还是很快就说:「奴婢知道了,太子妃娘娘、如约小姐请好生休养,来日宫中再会。」

      丁嬷嬷走了,如约有些不明所以,「姐,你和丁嬷嬷在打什么哑谜?」

      哑迷?

      我注视着面前的傻孩子,忍不住笑了,「她就差直白说出来了,你怎么还听不懂?」

      「什么啊?」

      我伸手去摸如约的头,一如母亲当年为我扶稳发髻凤钗,「太子大概要被废了,我不与他和离,也变成了一颗废棋,如约,你要在这三位皇子中选一位做夫君了。」

      如约不可置信地说:「那样的话我们泠水侯府就无人承嗣了!」

      绝嗣。

      两个女儿都嫁了,就算过继同宗子弟,也不再是祖父传下来的泠水侯府了。

      即使要付出这样的代价,我也不愿意放弃丰成邺改嫁给别人。

      人总会有自私的时候,我的自私不多,大多都用在了丰成邺身上。

      要让我说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如约说得没错,他大概是给我下蛊了。

      「我不嫁!我是泠水侯府的承嗣女,我要把父亲的血脉传下去!」

      「好,我们慢慢想办法,我从前没得选择,现在总要让你如愿。」

      如约坚定地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为了侯府,哪怕找一个平庸的男子成婚,哪怕此生找不到心爱之人都认了,可是我的孩子,必须姓明!」

      「我知道的,我的小妹是明家最好的女孩儿,你别哭。」我为如约擦干眼角微亮的泪水,「等父亲回来,我们一起告诉他。」

      如约点头。

      然而,高车的叛军又拉拢了边境几个土司,久攻不下,朝中有声音说,高车小国寡民,不该如此难打,怕是太子听到宫中消息,故意拖延战事不肯回京。

      皇帝真的信了这种鬼话,连连派使臣去前线催促,得到了叛军已成势态,不得不除的回答。

      说到底,就是不肯回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13: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