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微臣奉旨宠妻》-第5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大皇兄回朝了?!”

        皇帝瞬时心神不稳,扶着桌案一时没有喘过气。

        他的皇位如何得来的他自是清楚的很,姜烽此时回朝,怕不是要来夺他的位置。

        “快!快宣计国公来!”皇帝此刻能想到的就是叫计国公前来商量,但他想了想又觉不妥,万一……万一计国公也觉得自己不合适,太子才是最合适的怎么办?

        “不不不!不许叫!”皇帝顿时又止住去传话的内侍,但转而又想不到对策,才缓下心神,又反悔道:“还是去叫吧,顺便打探一下百官都是怎么议论的。”

        内侍领命出去,过了一会领了计国公进来,那人还是像往常一样看不出喜怒,冷淡地向皇帝行礼。

        “陛下宣微臣来可是为了今日宫门外地事?”计国公没等皇帝开口沉声问道。

        皇帝惴惴不安,“没错,倒也没有什么别的事值得劳烦计国公跑一趟。”

        “陛下意下如何?”计国公依旧面色冷淡。

        皇帝愣住,计国公寻常事不会问他的意见的,只是今日这个问题他也拿不定主意,更是猜测不到姜烽的意图。

        若是在他看来,姜烽必定是要拿回这皇位的,那么他就是姜烽眼前的眼中钉肉中刺。

        “计国公认为太、贤王此次是作何意图?”

        计国公思忖良久,太子的为人他是了解的,敦厚善良,此次归朝的意图既然称自己为王,那么这就是他的意图。

        太子的心思好猜,但是那个人的就不一定了。

        “陛下若是担心贤王殿下争抢皇位大可放心,此人不是冲着陛下回来的。”

        计国公深知那二人是为何而来,皇帝倒是最安全的。

        皇帝深吸一口气,“计国公你觉得朕同贤王,哪个适合当皇帝?”

        他的心中其实是是有答案的,但是此刻他不是想要那个最正确的答案。

        “陛下不必如此忧虑,贤王不是不看重礼数的人。既然陛下已经即位,还是奉先皇遗诏继位,那么他就不会对陛下动手。”计国公如实答道。

        可是皇帝还是不放心,“您就直说,我同贤王相争哪个会赢?”

        皇帝心中盘桓良久,他占着名正言顺,自然是有朝中一众大臣扶持,但是姜烽的随从也不在少数,还好他此前刻意没有启用姜烽的旧部。

        他的母族虽然势弱,但是姜烽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只是姜凌与隋将军交好,但是隋家的守将都在西疆根本动不了,不足为惧。

        此来所看,他的赢面倒是大些。

        那就要看这朝中说一不二的计国公如何选择了。

        “只要陛下不先出手,便可坐稳皇位。”计国公似乎看出了皇帝的意图,“贤王仁慈,怀柔才是最佳之策,陛下切莫心急。”

        若是刚刚继位的皇帝,他应当会选择直接交出皇位,但是现在他已经坐上了那把椅子。

        欲望是无穷无尽的,那把椅子滋生的欲望是无法想象的。

        只是计国公清楚的知道,那两人回来就是有备而来,皇帝若是想针对姜烽这才是败北的开始。

        皇帝皱着眉看他,似乎是不解,但也垂头应了下来,觉得计国公说了跟没说一样。

        “朕知道了,准备早朝吧。”皇帝沉声说道,只是他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内侍的高呼之下皇帝登临了大殿迎接百官朝拜,他看向了站在百官之前的“先太子”,忍住了内心的想法,在百官面前演了一出兄友弟恭,时隔多年相见的感人场景。

        皇帝大肆嘉奖了姜烽,又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他的眼神一转,沉声对姜烽说道:“一路回京也是舟车劳顿,不如安顿几日,府邸可就还用贤王此前的王府?那还是需要整顿一番,不如朕赏赐给你一座宅邸,一直有人打理着,住进去也方便。”

        姜烽虽是笑着,但也听出了门道,这哪是给他赏赐宅邸,倒是想找个宅子软禁他。

        “臣多谢陛下照拂,不过臣刚刚归京,还望去看望凌阳长公主,在她宅邸借住几日便可。”姜烽挡了回去,也许是他多想了,但是计长淮提醒他的总归不能不想。

        皇帝眼底闪过一道冷光,“也对,七皇妹倒是日日盼着,这下倒是成真了,应当喜不自胜,也是好事。”

        早朝除了那件事与其他无异,皇帝下了早朝后将自己关起来批阅奏折谁都不见。

        姜烽下了朝直接奔向了姜凌的长公主府,姜凌此刻还是睡眼惺忪。

        她刚刚穿戴好就见到了站在花厅的姜烽,问着下人这院落哪些他能暂住。

        芸琴芸棋和芸画也是刚刚得知这件事,都偷偷地抹着眼泪,觉得这日子可算是熬出头了。

        见姜凌进来还要她缓缓心神别太激动,只是这次轮到姜凌来安慰她们了。

        “皇兄,你这是?”姜凌还没听说早朝的事情,就见姜烽穿上了亲王时期的衣服,觉得有些转不过弯。

        姜凌眼睛搭上了姜烽那数不多的一箱行李,此时正落在厅中倒是显得孤零零了。

        姜烽对她笑了笑,“听说你府上空余院落极多,为兄来陪你出嫁。”

        *

        姜烽住到府上倒是让姜凌松了一大口气,若是姜烽此时自己住出去恐怕她是又要担心一阵。

        长公主府中好歹都是些自己人,照顾起来倒是方便。

        姜凌这才好好打量了一下兄长有些跛行的腿,不免有些心痛,那是怎样的剧痛,她不敢回想。

        “没事的,别看了,这不是好好的吗?”太子故作轻松地说道,他不想姜凌有太多的负担。

        姜凌笑笑,是应该往前看了,如果皇帝不来针对他们,这日子这样就够了。

        只是他们想的似乎太过于美好,姜烽在府上住了数日,皇帝倒是没有对姜烽发难。

        不过计长淮的日子倒不是那么好过了,户部总是被皇帝吹毛求疵,日日早朝点名痛骂计长淮。

        这计长淮惹了皇帝不悦,百官众说纷纭,有说他是因为是姜烽回朝最大的干将,也有说是他与隋家勾结过深,惹了皇帝不悦。

        而且你看隋家不也是被皇帝批了一阵吗?

        皇帝的脾气也越发暴戾,在后宫之中阴晴不定,在前朝又是一副和善的样子。

        进来频繁的召集朝臣密会,俨然一副要招兵买马的样子。

        皇帝虽然是痛批计长淮,御史台也跟着参了他几本,但是真让皇帝革职计长淮那他是做不到的。

        那样只会是落人话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若是被扣上了昏庸无能的名声,那么这罢免贤官的举动就是被人拿捏的地方。

        计国公也提醒他多次,地方升任的父母官罢免时还要注重一方百姓的言论。

        若是激起了百姓的反感,那么才是得不偿失。

        而且,他现在不知道计长淮手中握着怎样的底牌,敢让太子直接回京。

        “我说过,他可跟之前不同了。”计长淮借了探望姜烽的名头直接到了姜凌府上,既然批都批了,那不如就此来个“名正言顺”。

        “只不过是一时糊涂,谁坐在那不也是担惊受怕。”姜烽叹了口气,那金銮殿上坐着的是什么意思,他是明白的。

        “啧。”计长淮看了姜烽一眼。

        “但我也没说做人鱼肉不是?”姜烽在棋盘上落子,局势不错,只是还需要等待时机。

        “赵国公那边来信了,随时可动。”姜烽沉稳地说道。

        若说他此刻回京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狠心吧,如若不狠心,对面的这人也不会答应。

        计长淮点点头,叹气一声,“行,那就再挨两日骂。”

        姜烽留了计长淮再府中吃饭,姜凌陪着秦嫣然去查案一天,正觉着新鲜,回到府中就对上计长淮的脸。

        “他怎么在这?”姜凌碰了碰姜烽的手肘,好似埋怨。

        “不能让人白挨骂不是。”姜烽也跟着赔笑道,寄人篱下,还得看姜凌脸色。

        “自己府上没饭是怎么的?”姜凌撇撇嘴,但也没出声赶人,白着眼落了座。

        她也听说了计长淮在前朝挨骂的事情,总归是为了亲哥,姜凌决定今晚少呛他两句。

        席间也算是气氛愉悦,两人都不想把前朝紧张地气氛带到姜凌面前,有意规避着不提前朝的事。

        计长淮真的没多留,吃了口饭就回去了,说是还有事没处理完。

        姜凌待计长淮走后问姜烽,“准备怎么样了?”

        她也明白皇帝这个样子是不打算放过他们,总归要在手中有些底牌。

        “你放心,已经安排了赵国公……”

        姜烽同她说了自己全部的计划,毫不隐瞒。

        姜凌数次在想自己知道这么多是不是不好,但是一想就笑了笑。

        皇兄没把她当小姑娘看了。

        “总归过些时日就有结果了。”姜烽笑着让她安心。

        姜凌点点头,只是眼中一暗,“那他……”

        “嗯?”姜烽看向那未下完的棋局,想来姜凌也只可能问的是计长淮了,“他也不会有事的。”

        姜凌觉得自己想问的好似不是这个问题,但是让她说出具体的还说不出。

        但是过了几日,她便有了答案。

        秦嫣然说是要搬出家去,他爹嫌她一天进进出出还有些当事人找上门,让她自己买个院子专门用来办公。

        所以她那些卷宗都得从家搬走,那可是不小的工程,于是她就厚着脸跟姜凌借了人。

        姜凌也跟着出府散散心,帮她去整理卷宗。

        秦嫣然新买的院子在京城西边比较偏僻的地方,一行人进进出出搬着一箱一箱的东西。

        寻常姑娘家就像姜凌这样的,都是一箱一箱首饰衣裙,秦嫣然这都是一箱箱案子的卷宗。

        书房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卷宗,姜凌不小心碰掉了一卷,那长卷散落在地,一枚红印映入眼帘。

        [瀛州县丞计长淮印]

        姜凌捡了起来,搭了一眼,是个连环杀人的案子,字迹工整一副合格的卷宗的样子。

        只有这样严重的案子才会送到京城让大理寺复审,秦嫣然每天都跟这些打交道,难怪她爹说让她搬出来,这是怕歹徒打击报复啊。

        “嫣然,这个放哪?”姜凌看了看架子上的,不管是按年份,还是按属地都没它的位置。

        秦嫣然站在梯子上整理着上层的卷宗,低头看了看姜凌给她展开的,忙说道:“这是我刚借来了,放我桌子上吧,这可是原件,明天就得送回去。”

        姜凌点点头,但又猛然打开那卷宗仔细地瞧了起来。

        地方疑难案件到了京城都是要封档留底的,这些有官府审批的讼师有权限可以借阅查看,也是为了能够对主审官员有监督力度。

        这档案分原件和誊抄件,一般借出来的都是誊抄件,秦嫣然这次借出来还是因为誊抄件被借出去了,动用了她爹的关系担保才借出了原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3: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