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帝台艳宦》-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纸上字迹虽远不及先帝风骨遒劲,但也灵秀端正,看得出自成一派的势头,这对一个八岁孩子而言,已是很难能可贵。

        习作上写的不过是篇无功无过的普通文章,秦太傅扫了两眼便放下,重重地叹了一声。

        “太傅,”小皇帝用极轻的声音道,“戚卓容已是朕的人了,明日早朝,就别让您那些门生出来咄咄逼人了。朕怕他们再煽风点火下去,朕在宫里唯一的刀就要断了。”

        秦太傅顿时皱眉,低声道:“戚卓容?他不是当了刘钧的义子?”

        小皇帝抿唇笑道:“太傅不了解他。他这个人能屈能伸,其实与刘钧有着仇呢,就等仗朕的势砍刘钧的头。朕早就看出来了,自从当了皇帝后,他每每陪朕玩乐,眼里都不大高兴,忍到现在,终于忍不住把朕教育了一顿,指望朕当个明君呢。”

        秦太傅若有所思。

        “陛下既如此认定,那老臣回去便去知会他们一声,明日早朝换个话风,把戚卓容摘出去。”秦太傅道,“只是陛下须得清醒,那戚卓容毕竟只是个宦官,若是让宦官干政,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朕省得。”小皇帝道,“还有一事需太傅帮忙。”

        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大红的剪纸来,在剪纸背面提笔写了几个字,又叠好交给秦太傅:“还是送到老地方,有劳太傅了。”

        秦太傅熟稔接过,塞入自己袖中,见小皇帝再没什么话要说,便拎起旁边的戒尺,往桌上重重一敲:“陛下,老臣正在为您讲解这文章修改的要务,您又为何走神?”

        小皇帝掩袖打了个呵欠:“实在对不住,朕错了。太傅您可否再讲一遍?”

        秦太傅捏起那张习纸,抖出哗哗的声响,厉声道:“那老臣便再讲一遍,望陛下明日交上来的文章,会有所改进。”

        而英极宫那头,戚卓容没什么差事,便坐在自己房间窗前给新折的花枝换水。正摆弄着,从窗口远远就瞧见刘钧回来了,赶忙迎了出去:“义父这是刚从太后宫中回来?卓容这就给义父倒茶。”

        茶汤是早准备好的凉茶汤底,里面泡了几片青梅干,一杯下肚,生津止渴。

        刘钧喝罢,又擦了擦额头的汗,道:“陛下已经去上课了?”

        “是。”戚卓容道,“往常都是义父去御书房侍奉,今儿义父不在,卓容也不晓得自己该不该顶上,但既然陛下没有发话,那卓容也就留在英极宫没出去。”

        “知道了。”刘钧颔首,“我这就去御书房。你吩咐御膳房备好瓜果与茶饮,过会儿送去陛下跟前。”

        “是。”

        刘钧:“今日早朝许多大臣都说要审查崔太妃一案,还特意提了要查她接触过的人……”顿了顿,看了看戚卓容略显紧张的表情,拍了拍她的肩道,“不过不是什么大事,你放心,有我在,你不会有什么事的。”

        “义父这样说,那卓容便放心了。”

        刘钧没歇息太久,很快就往御书房去了。门口值守的小太监见他来了,便往旁边退了几步。

        “陛下与太傅在里面多久了?”

        “回公公的话,约莫半个时辰了。”

        屋里头传来秦太傅戒尺敲桌的声音:“陛下这次背书倒是背得流畅,只可惜句读有误,句读有误,便是陛下不曾真正领会到其中意思,然这句话几天前老臣分明特意强调过,陛下怎地学了新文章,倒忘了旧文章了?”

        隐约听到小皇帝微弱道:“朕惭愧。”

        可以想见,他在里面应是一如既往地被训得垂头丧气。

        ……

        次日早朝,大臣们依旧为崔太妃一事吵得不可开交,只是与昨天的势均力敌相比,今日的情势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

        原因无他,朝上缺席了几个能说会道的官员。

        太后疑惑道:“今日黄大人为何不在?”

        “启禀娘娘,黄大人今晨告假,称昨夜误食了东西,身体不适,恐御前失仪,实在无法上朝。”一官员答道。

        “朕瞧着户部的李大人也不在。”小皇帝突然插嘴。

        “启禀陛下,李大人也告了病假,称昨夜吃坏了肚子,夜里发起高热,难以上朝。”又一官员尴尬道。

        小皇帝故作吃惊:“怎么大家都吃坏了肚子?各位大人家的后厨可该好好管管了!”复又笑道,“平日里不觉得如何,如今李大人那块空了出来,才发觉李大人所占地方着实不小呢!”

        下面响起轻轻的哄笑。

        陈敬面色莫测,望向底座上的小皇帝,他脸上一派天真烂漫,仿佛真的只是在笑话李大人长得胖。

        “好了,好了。”连着几个人都不在,太后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诸位爱卿继续讨论便是。”

        “陛下,娘娘,臣以为,当务之急应查清赵朴一案而非崔太妃一案,显而易见崔太妃是为赵朴案所连累,诚如昨日黄大人所言,赵朴案已查了许久,如今换人手去查崔太妃,着实是本末倒置。只有查清了赵朴案,才能知道崔太妃究竟是为何人所害。”

        “叶大人此话好生奇怪,案子尚未查清,怎么就已经下了‘崔太妃是被害’的论断?”

        “魏大人教训的是,那臣提议,不如便由魏大人来查此案,想必案件一定可以水落石出。魏大人,崔太妃的名声,可全要仰仗您了。”

        “你……”

        几个官员你来我往,阴阳怪气,唇枪舌剑,最后吵得越来越激烈,闹得陈敬不得不出来把持局面:“肃静!朝堂之上,攻讦同僚,成何体统!”

        满朝皆寂。

        陈敬拱手道:“陛下,娘娘,崔太妃之死事出蹊跷,臣以为还是得抽调部分人手查清此案。”

        太后和蔼道:“那便依首辅所言。”

        下了朝,太后又急急传了陈敬入宫。

        “父亲,您不是说不要查崔氏的案子么?怎么今日就变了卦?”

        “是寒门先变卦的。”陈敬面沉如水,“你可发觉,他们昨日还在嚷嚷着要查崔氏,今日就变成了坚持查赵朴,为崔氏正名,只一夜,如何会有这样的改变?”

        太后思忖道:“莫非是有了新的证据,能证明赵朴清白?”

        “我已派人在查,但尚不知其中原因。”陈敬道,“按理来说,他们并不可能找出什么来……”

        “对了父亲,今日那几位大人怎的都告假?害得咱们势单力薄,被寒门反压一头。”太后拧眉,“那些寒门就为逞口舌之快,不惜暗中动手?未免太奇怪了些。”

        陈敬不语。

        不过是几个世家豪族出身的大臣吃坏了肚子,上不了朝,所以吵架吵不过寒门罢了。但决策权实则都在太后及内阁手里,他们就是吵破了天也没用,这一点,寒门不可能不清楚。

        所以,给那些大臣的食物里偷偷下药,究竟是图的什么呢?

        “图什么?”小皇帝看着一脸疑惑的戚卓容,咯咯直笑。

        “当然是图个开心啦。”小皇帝舒服地躺回床上,扯了扯被子,“这帮人整天吵来吵去,就会拖延早朝时间,耽误朕的补觉大业,必须得给他们点苦头尝尝。”

        戚卓容:“……就这?”

        小皇帝:“啊,不然呢?”

        “奴婢以为……”戚卓容道,“陛下是有什么谋划在后,这只是个铺垫。”

        “想多了。”小皇帝道,“只有你们才会总想着瞻前顾后,朕可是皇帝,当然是怎么痛快怎么来。朕才八岁,再怎么样也不会有人想到是朕指使的!哈!”

        戚卓容:“……”

      16. 第 16 章 她也算是宫中混得有头有……

        “他们并不图什么。”陈敬幽幽道,“他们只是在挑衅我,挑衅陈家,挑衅世族。”

        “挑衅?于他们又有何好处?”太后揉了揉额角,“从前寒门行事大多谨慎,不是这种风格。”

        “不为好处,只求痛快。”陈敬冷笑,“寒门处处受制于世家,早已有反击之心。自古‘言官不可杀’,如今赵朴被下了狱,虽事出有因,非因言获罪,但民间风评犹在,又身负探花之名,在那些寒门士子中很有声望。连他都要被砍头了,寒门可不就急了?干脆连面子也不装了,尽用些下作手段恶心世家。”

        太后怫然:“是那赵朴太不知好歹,分明知道奏折都过内阁与我手,还尽写些弹劾陈家的折子,一次两次便也罢了,毕竟这帮言官越是打压越是嚣张。结果不理他他还更来劲,三番五次,从庶支弹劾到嫡支,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不成?”

        陈敬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看见弹劾的折子早已不会轻易动怒。只有他这女儿,初从后宫踏入前朝,尝到一点权力的滋味,还没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就被赵朴弄得忍无可忍,不由分说找了个由头要杀他。

        若此事换做是陈敬,他不会这样轻易动赵朴。但女儿毕竟当了十几年的皇后,却从未得到过先皇的垂爱,瞧着也有些可怜,好不容易熬成了太后,还被赵朴以“自古只闻垂帘听政,不闻垂帘议政”给骂进了奏折,委屈了她这么多年,总得出口恶气。再者说,如今皇帝年幼,陈家可谓是大权独揽也不为过,赵朴分明就是故意踩在世家头上撒泼,那给他点教训也未尝不可。

        然,这赵朴就跟个石头一样,为人又冷又硬,冥顽不化,更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想挑他的错处都挑不出来。最后陈家终于以厌胜之名把他下了狱,不成想这赵朴在狱中也不以为意,知道自己在民间地位特殊,每天不是在狱中吟诗作对,就是背诵古人的文章借古讽今,终于是彻底惹怒了陈敬,决心杀鸡儆猴,省得这帮言官真以为天下没人敢治他们。

        如他所想,崔太妃的死讯传入牢房,赵朴终于消停了下来。

        陈敬不欲再与女儿多说这个话题,转而道:“陛下近来如何?”

        “一切如故。”太后道,“与那姓戚的小太监玩得很好,做功课草草了事,时不时就挨秦太傅的骂。”

        提到秦太傅,陈敬便忽然想了起来,今日早朝上蹿下跳得最厉害的那几个官员,都曾是秦太傅的门生。他不由眉头皱了皱。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什么,秦太傅是三朝元老,学识广博,门下学子不计其数,无论是寒门亦或世族都大有人在。就连如今依附陈家的一些小官,也都曾是秦太傅的门生。

        “你在宫里也盯着些。”陈敬道,“寒门行事风格大改,必然是有人主导,保不齐便在宫里有眼线。崔太妃身边服侍过的宫人,也都一并处理了。”

        “知道了,父亲。”

        父亲看上去并不急躁,这令太后心中稍安。送走父亲后,柏翠来报:“娘娘,崔太妃宫里的遗物都整理得差不多了,奴婢都检查过,并无什么机关或特殊记号,大多是年节时宫司里统一按品级分配的物事。”顿了顿又道,“唯有一物,奴婢想着还是给娘娘带来瞧一眼。”

      ¡¡¡¡Ëý´ÓÐäÖÐÃþ³öÒ»Ö§¹â½àÓ¨ÈóµÄ°×Óñô¢£¬Õâ°×Óñô¢ÔìÐͲ¢ÎÞÌØ±ð£¬Î¨ÓÐô¢ÉíÉÏ¿ÌÓм¸ÐÐС×Ö£¬ÏàÊìµÄÈËÒ»ÑÛ±ã¿É¿´³öÊÇÏȵÛÇױʡ£

        “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

        太后目光一凝,伸出手刚想抚摸一下,却又如触了火般缩了回去,撇开视线道:“瞧过了又如何,总归不是我的东西。你处理了便是。”

        “娘娘,”柏翠低声道,“这是先帝御赐,奴婢怎可擅自处理。”

        “那便叫工匠把它给磨成粉,撒进崔氏的棺材里!”太后立刻起身道,“我困了,扶我去歇息罢。”

        -

        但太后并没能安心歇上几天。

        因为出了一件大事。

        一开始,只是京城外的官道上发生了一桩普通的抢劫案,好巧不巧,被抢的正是一户侯爵家省亲归京的妻女,人虽没事,但财产损失不少,侯爷大怒,要求彻查,结果根据面貌体态一查才发现,实施抢劫的竟不是【创建和谐家园】,更像是伪装成【创建和谐家园】的瓦剌人。

        京畿重地,岂能由瓦剌人踏足!还于官道公然抢劫皇亲国戚,真是岂有此理!

        京师震动,牵涉部门惶惶不可终日,城内及周边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出瓦剌人的踪迹,反倒是有百姓想起来,曾于宵禁之时,在窗边看到有遮面人匆匆路过,翻墙上了隔壁家的院子,不见了踪影。当时没有多想,因为京城内确实偶尔会有江湖客无视朝廷规矩,四处乱逛,可如今看了布告,才惊觉说不定是夜潜的瓦剌人。

        再一问,这百姓隔壁的隔壁,住的不是别人,正是赵朴赵御史。事发时间,也就是在那赌徒偷了赵御史家的前两日。很快,又有百姓报案,在一些水道周围发现奇怪的文字,经鸿胪寺官员鉴定,确是瓦剌文不假,是诅咒大绍的意思,吓得众人赶紧敲碎了那里的石头,运走重建。

        与此同时,京中权贵私下里还悄悄流传着一桩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只听说不知是哪家府上的管家在整理仓库时,于角落中发现了一个扎满细针的布偶人,这次更要了命,那布偶人上面写着的竟是如今皇帝的名讳,家主得知后根本不敢上报,直接亲手把它烧成了灰。权贵们一边悄悄同情着这位倒霉的大人,一边紧张地吩咐自家迅速排查每个角落,防止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如此一来,赵朴的厌胜嫌疑便勉强洗清。

        谁能想到,最初只是查个再普通不过的抢劫案,然后就变成了危机四伏的细作案,最后这细作案查着查着,反倒把赵朴案给查清了?

        这一切发生得实在太快、太过顺理成章,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推了一把,陈家甚至来不及查到源头,事情就已经被颠倒成了这幅样子。

        群臣不断上奏,百姓呼声激烈,重压之下,太后与内阁被迫点了头,允了赵朴无罪释放。只是这样一来,赵朴也彻底心灰意冷,出狱没几日便递了辞呈,挂冠卸职。

        赵朴此举当然也同样令民间与士子对朝廷感到心寒——连一向刚直不阿的赵御史都蒙此大难,再难为这样的朝廷效忠,那更加人微言轻的他们,又还能抱什么希望呢?

        此事牵涉太后,太后与陈家不便出面,只能由小皇帝亲自派人,前往赵朴家中安抚慰问。刘钧也是被赵朴骂得狗血淋头过的人,自然更不能出面,这个差事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戚卓容头上。

        这是戚卓容入宫以来,第一次出宫。

        上一次行在京城街道上,还是从行宫扶灵回来,她走在车驾边,看着空空荡荡被清扫过的街道,满心茫然。而这一次,京城街道人流如潮,她也算是宫中混得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绝大多数宫人见了她都得尊敬地行个礼,道一声“戚公公好”,她也不必再车驾边徒步,自有一辆小马车载着她辘辘驶向赵朴的小院子,甚至车驾边还有几名禁卫相随。

        马车在赵朴家门口停下,赶车的小太监跳下车,自然而然地在车边跪下,躬起瘦削的脊背来,喊道:“请公公下车。”

        戚卓容撩起帘子,见是这副架势,不由眉头一跳。她上车的时候还是自己直接扶着车辕上来的,怎么现在……

        稍一回忆,她才想起当时好像确实是有个小太监在旁边想做什么,欲言又止来着。

        她左右看了两眼,也没看到有别的凳子可以踩,但她还身揣圣旨,两边还有禁卫看着,直接跳下去似乎有失仪之嫌。她迟疑了一瞬,还是踩上了小太监的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9: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