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阳光耀眼刺目,我穿着端肃的皇后禕衣静静立在太极殿的长阶之下,长阶之上,虞铮衮冕严整,表情隐没在冕下前旒之后看不真切。
我突然就想到了好多年前,我与虞铮那场混乱的婚礼。
赞礼官的声音响起,提醒我该走上台阶。
一阶两阶……
当年懵懂无知嫁入燕王府,满以为日后纵不若父母那样情深意重也可做到举案齐眉,谁曾想新婚当晚新郎就连夜赶往漠北。
九阶十阶……
虞铮回京,流言止息,我们两个恩爱有加,一同抚育我们的孩子。
十九二十……
初到闽州,看当地民生凋敝,海盗横行,官员非死即逃,虞铮一个皇子为了闽州的发展硬生生做出了一副土匪样,去临近州府挖人才,带着军士去打劫海盗……
二九三十……
虞铮出海,我留在原地,闽州无主,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归到我手里,生生把我逼成了另一个代理太守……
三九四十……
我很想他。
四九五十……
我很怕他忘了我。
五九六十……
他来接我们回京,孩子们都很高兴,我却有些不安。
六九七十……
他爱我。
我继续往前走着,太极殿的长阶不算短,穿着皇后禕衣戴着赤金凤冠的我步速更是放缓,足够我在脑中过一遍我与虞铮共同经历的一切。
从十七岁到二十六岁,算来我与虞铮已成婚九年。
他威震大齐的少年英雄形象在这九年里一再被打碎重塑,直至构成了我心中独一无二的,专属于我的夫君,我的爱人。
九十五级台阶走完,我看见虞铮静静地朝我伸出手。
帝王冕下万民臣服,至此以后,他不光是我的夫君,我孩子的父亲,更是天下万民的君父,心中除开我们一家四口,更要装着天下苍生。
一时之间,我竟有些生怯。
下一瞬,虞铮上前一步,坚定地拉起我的手,转身面向众臣。
“婉婉,别怕。”
在一片山呼万岁的声音里,这声安慰显得如此隐蔽,却比阶下的高呼更能给予我力量。
我回握住虞铮的手,将视线转向阶下众人。
巍巍宫室,煌煌江山,只要身边的这个人还在,我就有勇气和他一起走下去。
【正文完结】
【番外】女帝
十年前,女帝二十岁,那时的她还是大齐的长公主。
长公主是皇帝唯一的女儿也是最受宠爱的孩子。她的寝殿里有当年还是燕王的父亲亲手为她打造的小木马、小玩具甚至还有各种木枪和木剑。
她的父皇一生只娶了她母后一人,膝下也只有她和太子两个孩子。太子是储君,身上承载着未来天下的重担,故而在父皇登基之后,他们两个的教育方针就展现出了不同。
长公主愈发明媚肆意,是整个京都最快活的少女。
太子殿下日益老成,喜怒不形于色,稚嫩的肩膀上渐渐能担起东宫之责。
那时的长公主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作为这个帝国出身最为高贵的女孩,她的父皇和母后把全部的期望给了她的弟弟,给她的却是满满的宠爱。
她不喜诗书,耽于弓马,她的父母也纵着她。甚至她的父亲还把御林军其中一队交由她管理,她的母亲虽然常常念叨她没有女孩的样子,然而她身上的猎装、官服全部都出自她母亲之手。
“为什么信哥儿能当太子,我却只能是长公主呢?”某次秋猎,她猎得的猎物数量遥遥领先,兴高采烈之下问出了这样一个在外人听来大逆不道的问题。
猎场上原本欢快的气氛此时凝滞了,早在皇帝把一队御林军的指挥权交由长公主管理时朝中就有人对长公主颇有微词,现下这句话更是挑动了御史们敏感的神经,有几位大臣已经按捺不住要出来驳斥胆大包天的长公主殿下了。
然而这句让众位大臣心惊胆战的提问在皇家却没有引发多大的忌惮。
皇后轻轻笑,“可能是因为信哥儿能耐下性子在书房坐一下午吧。”
皇上更是大笑,“吾儿有志气,子诚可记好了,若是你日后做不好,你的姐姐可是不打怵接手啊!”
太子脸上亦是一派轻松,“那就有劳姐姐监督了。”
长公主跟着父母说说笑笑,这个险些在朝臣中引起轩然【创建和谐家园】的问题就这样无波无澜的掀过去了。
长公主二十一岁那年,匈奴进犯,双方在西戎故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新任的匈奴单于年富力强,对土地与财富有着巨大的野心,他急需一场足够惊艳的胜利来宣示自己的权威。
皇帝掌权十余年,养气功夫一流,旁人轻易看不出他的喜怒,现下却重重地把匈奴的国书掷到地上,指【创建和谐家园】骂,“竖子无礼!”
皇后和太子的脸色也不好,匈奴单于在国书上求娶大齐长公主,声称若是得不到长公主就要纵兵南下,饮马京都。
“他娘的,老子这几年当皇帝没工夫收拾他们,他们是不是都忘了疼字怎么写?!敢拿老子的女儿作筏子!”皇帝拍着桌子破口大骂。
“父皇,儿臣愿带兵与匈奴决战!”太子单膝跪地,向皇帝【创建和谐家园】。
皇帝怒火未消,“你身为太子,怎可轻易以身犯险?再者说,你一点指挥作战的经历都没有,让我怎么放心把大军交给你?!”
太子还要再说些什么为自己争取,只听得皇帝面无表情的起身,“传首辅姚思廉、户部尚书韩祺、太尉肖怀安到书房来商议朕御驾亲征的事宜。在朕出征期间,由太子监国。”
君令一出,整个朝堂围绕着天子亲征而高速运转,大齐自当年兼并西戎之后已有二十余年不曾有过大型战争,武将们升迁困难,此番出战更是磨刀霍霍迫不及待。
皇帝一走就是三月,在这三月里,太子和皇后在京都维持着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提心吊胆的担忧着身处战场的皇帝和长公主。
长公主女扮男装混入西征大军之中,等到皇帝发现他,已经是在与匈奴交手之后了。
皇帝给身处京都的皇后写信,信中除了跟皇后报平安之余,还对自家闺女的表现进行了一番明贬暗褒的描述,戏称作战骁勇的长公主为“吾家雌虎,天生将才。”
皇后收到信之后如何反应不得而知,长公主在听见父亲对自己的评价之后确实十足开心。
三月之后,匈奴单于投降,大军班师回朝。
皇帝封长公主为征西大将军,镇守西戎故地。
又三年,匈奴卷土重来。
征西大将军率军直捣匈奴王庭,斩匈奴王首级于马下。不到一月,征西大将军及其手下士卒已接手了全部的匈奴领土。
捷报传至京都瞬间引发了惊涛骇浪,三年前长公主擅自出征就有人上书要求严惩,而皇帝封长公主为征西大将军且让她担任西北军最高军事主官一事更是引发了朝臣的议论,反对的奏折雪花样飞到皇帝的桌案上。首辅姚思廉更是在朝堂上破口大骂,声称皇帝此番行为颠倒阴阳,动摇国本。御史大夫岑寄北更是在早朝的时候跳着脚骂皇帝昏君。
皇帝当时顶住了大臣们一波一波的压力,任首辅和一干老臣把他喷成了筛子,也没有改变对长公主的任命。
“本朝科举不禁女子参加,长公主做征西大将军又有何不可?”最后还是太子一句话把皇帝从骂声中解救出来。
朝臣们的注意力都被太子那句女子也可参与科举一言吸引过去了,忙着攻击打消太子这种在他们看起来大逆不道的念头,一时间竟没人继续弹劾长公主颠倒阴阳一事了。
现如今长公主攻下匈奴全境,朝中流言之甚更胜当年皇帝兼并西戎。
大齐境内众多女子纷纷以长公主为榜样,要求走出家门获取和男子同样的建功立业的机会。由此引发的朝臣们的讨论愈发热烈,许多人对这种女子不安于室的行为忧心忡忡甚至横加指责,极少数人持平和态度,却也对扩张版图一事心有疑虑。
最终,竟是无人提及长公主开疆拓土,捍卫和平的不世功勋。他们好像心照不宣的把这件事情遗忘了,似乎这样就可以掩盖长公主骄人的战绩和夺目的功勋。
皇帝表情淡淡,冷眼看着朝堂上的众人吵来吵去,有志一同的对长公主饮马瀚海的功绩忽略不提。
一月后,新任的征西将军到达西疆,全面接手了西北军防。
与此同时,太子抵达匈奴王庭,为时任征西大将军的长公主带去圣旨。
第二日,长公主于龙城登基,在原来的匈奴故地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国号大燕。
当日,大齐太子虞信向大燕新君递交国书,两国建交,约为盟友。
大齐内部的反对声忽略不提,皇后对此结局倒是颇觉有趣,起居注女官于御书房听见皇后心情极好的跟皇上和太子开玩笑,“你们看我多了不起,嫁了一个皇帝,生了两个皇帝。”
女官手一抖,墨在纸上洇开一大团,实在不知道该不该如实记录。
【新年最后一天,这篇文刚好更完。祝看到这里的小可爱们在新的一年里步履不停,继续前行。愿我们在新年里,每一分热爱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努力都有所收获。】
【婉婉和虞铮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是明舒的故事,第一次写文,多有不足,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和鼓励,江湖路远,我们后会有期。】
————————————————————
本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更多资源请加入Y.B团队,详情请咨询上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