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修江山寂》-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父亲看了后勃然大怒,要相士再为我与三位弟弟一一卜卦,最后的结果是只有我一人的卦象有异。乃一飞冲天,贵不可言之卦。

      无论如何,这听来都是好事,可我不明白,父亲为何并不满意,命人杀了那相士还不够,硬是将他剥皮抽筋,弃尸荒野,实在有些残忍。

      我去问宇文素,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宇文素正在擦拭一把三叉戟,见我这样问,放下戟。说:"你刚出生时,便有相士替你卜卦,说你将来会弑父杀兄。如今,你大哥那离上兑下,兄弟阋墙之卦,与你的一飞冲天,贵不可言之卦两相对比,可不就印证了当年弑父杀兄之卦吗?你父亲如何不生气?"

      ß±¸¸É±ÐÖ£¿

      我有些好笑。

      我宇文昶不想成为什么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但是父子纲常的道理,我还是懂得一些的。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我怎么会做?

      我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宇文素听,他笑笑,说:"二公子,世事无常,往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后来,大哥与父亲先后死在我手下时,我不免想到宇文素曾对我说的这句话。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这个历经三朝风雨的老臣,早已经预料到了结局。

      十五岁时,我第一次奉命出征。

      临行那晚,我答应璐瑶,待得胜归来,便向父亲与母亲禀明我们之间的关系,娶她为妻。

      我首次出征,挂的是副将军之衔,但我知道,军中将领并不服我,认为我年纪太轻,又没有征战沙场的经验,此战必输无疑。

      与敌军在漯河交战时,我率领的四千骑兵遭到突袭,我身上中了三箭,九死一生之际,宇文素不顾军中将领反对。独自率军支援,双方血战一日一夜,鲜血染红了漯河下游,我们才终于杀出重围。

      那是我第一次流泪,我问宇文素,我是不是很没用?

      他后背中了一箭,血怎么都止不住,但还是走到我身边,坐下:"二公子是我所见最有谋略之人,当下只是时运不济罢了,有朝一日,待你荣登大宝。万里河山都会被你踩在脚下,怎么会是无用之人?"

      荣登大宝?

      父亲有夺权篡位之心,这我一直知晓,只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即便父亲成为当朝皇帝,他也不会立我为太子。我又怎么会有机会登上皇位呢?

      宇文素告诉我,只要得到先祖留下的宝藏,我就一定有机会成为主宰天下之人。

      我知道,多年以来,宇文族内一直流传一个传说。

      据说,先祖曾是关外人,在中原定居后,曾将关外积累下来的无数金银珠宝埋在地下,并暗中训练数量庞大的死士看守,以作将来起事之用。

      可是,这个传说流传了百余年,并没有人真的找到宝藏,因此它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了。

      见我似乎并不相信,宇文素望着我,目光笃定:"我已经查到线索,先祖留下的宝藏一直交由涪陵一脉的宇文族人看守,他们的最后一代传人,是涪陵宗室之女宇文苓岚。"

      ÓîÎÄÜßá°£¿

      那是已经远嫁姜国的宇文皇后,孝慧明皇帝之妻。

      听说她有一个女儿,一生下来就被勘出国灭宫倾之卦,因此早早便被送出姜国王宫,放在民间收养。

      Õâ¶Ô·òÆÞ£¬ÓëÎÒ¸¸Ç×µ¹ÊÇÓм¸·ÖÏàËÆ£¬¶¼ÒòΪһ¸öÐéÎÞçÎ翵ÄÔ¤ÑÔ£¬¶ÔÇ×¹ÇÈâÐÄÉú¸ôºÒ¡£

      这样一想,我与那位民间公主似乎颇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分。

      我对宇文素说:"姜国距这里千里之隔,只怕我们没有机会去向宇文皇后讨教先祖宝藏之事了。"

      宇文素却不以为然,并告诉我,得到宝藏的关键在于涪陵宇文族人世代相传的一块玉佩,只要拿到玉佩,他便有办法调动人马,探寻宝藏的下落。

      我嘲笑他的异想天开,既然是探寻宝藏的关键,那么,那块玉佩岂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他向我贡献了一条计谋。迎娶宇文皇后的女儿,以女婿之名,讨要那块玉佩。

      我已经与璐瑶定下白首之约,怎可再娶旁人,令她失望。

      我回绝了宇文素的提议,他看着我。只是摇头,后来又提了几次,每回都被我用旁的话搪塞,渐渐地,也再不提了。

      在宇文素的襄助下,我的首次挂帅还是以比较体面的方式结束了。我们勉强风光地班师回朝,没有受到过多苛责。

      回到府中,在母亲的主持下,我向父亲新纳的妾室见礼。

      我跪下行礼时,璐瑶局促不安地立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我向她露出一丝苦笑,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她却当场落下泪来。

      后来,母亲将事情经过告诉我,问:"阿永,你怨恨你父亲吗?"

      àÀ£¬Ô¹ºÞ£¿ÎÒÆñ¸ÒÄØ£¡

      这以后,我回府的次数便少了,大多留在军中,与将士们待在一起。

      父亲逼迫西岳皇帝禅位后,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登基为帝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下诏。册封大哥为太子,全权参与处理军政大事。

      当时,我已经接连出征多次,屡战屡胜,立下军功无数。父亲这样做,显然没有考虑我的颜面。

      僚属众臣皆为我鸣不平,连一向不过问朝堂之事的母亲也来安慰我。

      我的心中,自然有不平之气,可是我毫无办法。

      眼下,我虽然在朝中有一些威望,但并没有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底牌,贸然反抗,只会死得很难看。

      我去找宇文素,商量实施他曾建议的计划。

      最后,我决定亲自前往姜国,设法拿到玉佩。至于如何拿到,我并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正愁眉不展,一桩意外打乱了我的计划。

      我中毒了。是一种毒辣之极的苗疆蛊毒。

      下毒之人究竟是谁,并不是一件难以调查的事情。

      只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我并不好直接与对方撕破脸。再者,即便告到父皇面前,恐怕最后也会因为缺少真凭实据而不了了之。

      左思右想,我决定拿自己的命赌一次。

      我向父皇请旨,求娶姜国公主。父皇虽然吃惊,但在母亲与宇文素的极力劝说下,还是勉强答应了。

      随后,我以求访兰陵名医之由,要求亲自前往姜国。

      也许因为一切太过巧合。父皇有些不放心,唯恐我在姜国那样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于是便委派广平与我一同前往。

      名义上,广平是跟随我外出游山玩水,其实,我知道她是父皇派出的"监军",暗中监视我的一举一动,随时向父皇汇报。

      那时,我怎么都没有想到,正是因为广平,我提前与自己要迎娶的姜国公主见面了。

      广平丢失玉佩,将怀瑾当做小偷,吵着闹着要我做主。

      其实,与怀瑾对视的那一眼,便足以令我断定,偷玉佩的人不是她。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笃定,也许是直觉,也许是其它原因。

      总之,那一眼,令我终生难忘。

      后来,她离开后的许多年,我才发觉,原来只是那一眼,我便爱上了她。

      真是孽缘。

      只不过,当时,在她解下玉佩给我看之前,我确实不知道她的身份。

      我只把她当做一个寻常女子,并没有想到,会与她生出后来那么多纠葛。

      她将玉佩递给我时,我只看了一眼,便大惊失色。

      宇文素向我描绘过无数次这块玉佩的形状,我私下画过无数张与之相关的图,此刻一拿在手中,很快便知道这便是我心心念念要寻找的玉佩。

      那时,我很奇怪,姜国王宫的宝物,怎么会在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手中?待差人查访,我才知道,她便是那位自小被寄养在民间的怀瑾公主。

      想来宇文皇后对这个女儿心怀愧疚,将此般珍贵的玉佩赐给她,大约有弥补之意吧!

      原本,我以为怀瑾清楚那块玉佩的价值,可在山上采药时,她那样轻易解下腰间的玉佩,要我转交到她舅父手中,我那时才明白,她并不知道这块玉佩的用处。

      要利用一个不知情的女子,我忽然发觉自己如此卑鄙。

      µÚ38Õ ·¬Íâ¶þ£ºÓîÎÄêÆ£¨¶þ£©

      在给宇文素的信中,我提到这些顾忌,言外之意,想阻止此事再进展下去。

      宇文素的回信只有一行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暗暗将这八个字默念数遍,我终于说服自己,将此事继续下去。

      只是父皇似乎察觉了什么,突然传旨,要我立即在孝慧明皇帝的三位公主当中决定王妃人选。

      我将那代表父皇意思的圣旨左看右看,始终没有在上面找到怀瑾的名字。

      原本以为父皇下诏在姜国为我选妃,孝慧明皇帝至少应当将王室公主的人选一一呈上,没想到在他心中。寄养在宫外的怀瑾根本不能算作王室公主,直接被剔除在名单之外。

      我只得亲自动手。

      在我的授意下,宇文素收养了那位据说名动天下的相士方和,要他捏造三位姜王室公主八字与我不合的事实。

      据宇文素后来说,那相士极好收买,只是几袋金子,就乖乖按照我们要求的去做了。

      我知道后,对这些方术之说更加不以为然了。

      既然是如此没有节气的人,那么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的谶言,岂能当真?

      与怀瑾成婚当晚,我将一块价值不菲的黄田玉赠给她。

      当时,我并没有把握她会拿自己手中那块玉佩与我交换。毕竟,那是她母亲亲自交给她的信物,我与她相识日浅,她没有理由完全相信我。

      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今晚或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这个傻丫头,那么义无反顾地相信我,三言两语便将玉佩赠予我。

      她为我戴上玉佩时,我在心里默念:"傻丫头,你就这么相信我,不怕我在诓你吗?"

      第二日,我偕她拜见父皇母后。

      母后见了她,竟当着我和父皇的面。说她与璐瑶颇有些相似。

      我心下一颤,去看父皇的反应,果然,他不太高兴。

      再去看怀瑾,她有些愣愣的,不知母后口中的璐瑶是谁。

      其实,在我心中,从来没有想过将怀瑾与璐瑶联系在一起。此刻,母后这样一提,我不禁有些怔忪,心下不自觉地开始比较起她们来。

      她们像吗?

      我在心底细细想了好久,终于得出答案:不像,一点都不像。

      怀瑾是活泼明艳的山间百合,无忧无虑,不受拘束;璐瑶是娇生惯养的楼台牡丹,妖冶有余,灵气不足。

      我还是更偏爱山间百合,而非温室之中的楼台牡丹。

      êî¼û¸¸»Êĸºó½áÊø£¬Ä¸ºó²îÈË´«»°£¬ÑûÎÒÈ¥´óÒµµîÐð»°¡£

      原本以为只是嘱托我一些离京事宜,但后来,母后渐渐将话题转移到旁的事情上。她每多说一句,我的心,就越沉重一分。

      她生平第一次严厉质问我:"阿永,在你心中,是否将怀瑾当做了璐瑶的替身?"

      替身?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5: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