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三万行情书》-第6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谢青看过去,是个网页。

        墨然阅读。

        “自己建站了?”她问。

        宋墨点头:“算是转型成功了。”

        从陆诚一年多前给他投资开始,他就一步步搞起了原创。最初是和别人合作,慢慢的,作者资源积攒了起来,就自己搞起了平台。

        平台其实三个月前就已经在试运营了,摸索着解决掉了一些问题,现在准备正式上线。

        陆诚在旁解释道:“你的新文,我们想放在墨然上连载,你看怎么样?”

        说完他又具体解释,说不会只是放在墨然这个新平台上,其他渠道依旧会大力推广,但墨然的连载进度会比其他渠道快三到五章。

        除此之外,他还想把已经完结的《诉风月》在墨然进行电子版全本上架。

        这是一种引流方式。

        决定权在谢青。

        谢青对此倒没意见,在她很艰难的那阵子,宋墨为她提供的帮助不少,她也希望宋墨的平台能好好做起来。

        但正因此,她才有些迟疑:“我新文的题材……不太行吧。”

        虽然可以拿去评奖,但不合读者口味就是不合,拿来引流她怕耽误事。

        然而宋墨摇头:“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陆诚挑眉:“你可真会说话。”

        “我就这么个意思!”宋墨咂声,又真诚地跟谢青说,“谢青,我就想把你搁首页上镇着,你看行不行?”

        谢青却看向陆诚:“你看呢?”

        陆诚说:“你的文,你觉得行就行。”

        她便又自顾自地沉吟了会儿,然后点头:“那行吧。”

        这是宋墨请她吃饭的目的,在刚上了两道凉菜的时候就谈妥了,其实很好。

        但宋墨愣了愣,看看陆诚又看看谢青,最后什么也没问。

        等热菜上齐,气氛热闹起来。这顿饭不止是为请谢青“镇宅”,也是为庆祝正式开站。

        所以丁一帆邹小盈他们才都在。宋墨带着全工作室一起转型,包括邹小盈在内的多位灵墨工作室代笔现在都改写原创了,丁一帆和陶然则与谢青差不多,新文要放到墨然上去连载。

        气氛正好的时候,邹小盈跑过来给谢青倒了杯橙汁:“来来来,我不喝酒,就敬你杯果汁吧!”

        “……”谢青好笑,“干什么啊?”

        邹小盈道:“当着宋哥的面我也得说,我现在能自己写文,宋哥提供的帮助是很大,但主要还是多谢你!”

        谢青当时给她提的建议虽然不多,但都是干货。

        多少新作者都在追求所谓的“好文笔”,她一把将她拉了回来。

        在那之后,邹小盈写文变得更注重情节,也花了很多工夫思索视角处理之类的问题。行文上力求干净干脆,描写大幅度减少,结果读者反倒夸她文笔进步。

        可见她之前误入歧途。

        想想也是,讲故事,最重要的当然是让故事动人呀!

        道理很简单,但当时如果没有谢青给她点破,她真的想不明白。

        谢青干脆地跟她对饮了果汁。不仅对饮了,而且还干了。

        邹小盈刚坐回去,陶然又绕过来:“我也敬你一杯。”

        谢青眉心微跳,提防地看向陶然,但陶然笑容温柔:“以前是我不对,以后咱都好好写文。”

        她和谢青在灵墨工作室时就有所不和,在座众人都以为她指的是那会儿的陈年旧事。

        只有谢青和陆诚知道她在说后来的事。

        不过谢青想了想,陶然现在想把旧怨翻个篇,也不是不能理解。

        在那件事之后,陶然一度销声匿迹,她路过大办公区时偶然听到编辑说“桃叶可真能写,十天十五万字,每天爆肝啊”,才知道她一直在疯狂写稿。

        后来时间过去得久了,陆诚那边大概也松了口,把该给的无线推荐给了陶然,陶然也打了一场属于自己翻身仗。

        前阵子年会,诚书文化公布了一组数据。

        在旗下写无线风的作者里,陶然的订阅量排到前三。

        也就是说,她的收入即便没法跟谢青比,但大几十万也是赚到了的。

        人常是这样。自己过得糟糕的,往往更容易变得刻薄,更容易戾气横生。

        自己过得好了,看别人也 都顺眼了。

        谢青便也微笑起来:“好啊,我们喝一杯。”

        陶然松气,拿起果汁要给谢青倒,陆诚的手却在这时挡过来:“你们够了。”他嗤声而笑,“热菜刚上齐就灌果汁,你们是不是和宋墨串通好了不想让她吃?”

        说着站起身,和自己和陶然一碰杯:“我来。你们以后都好好写文,祝才思泉涌。”

        陶然短暂的一滞,想到在那件事里,陆诚是另一个“受害人”,就默不作声地喝了。

        隔了几个座位的地方,丁一帆沉默地吃了一筷子菜。

        吃完饭,宋墨又招呼大家去ktv,ktv离吃饭的地方不远,走过去就可以了。

        他和陆诚勾肩搭背地走在前面,作者们知道他们或许还有事要谈,心照不宣地都隔开一段距离,三两结伴地边聊边走。

        宋墨压低声音,问陆诚:“哎,你跟谢青……”

        陆诚承认得很快:“我打算追她。”

        “只是‘打算’?”宋墨惊诧了一下,没有在一起?也没有挑明了正式追?

        陆诚扫了他一眼:“怎么了?”

        “没……”宋墨噎了噎,哑笑,“妈呀,还好我刚才没瞎起哄。”

        “?”陆诚不解,“起什么哄?”

        “我真以为你俩已经成了来着。”宋墨挠挠头,“我看谢青挺黏你的。”

        “瞎说什么。”陆诚皱起眉头,“她都不知道。你别去她面前瞎说啊,别捣乱。”

        “不会不会,我有数。”宋墨答应下来,想再八卦一下,但看着陆诚的神色,忍住了。

        陆诚看起来不像在骗他,可他还是觉得不对劲。

        他跟谢青也合作了很久,在他的印象里,谢青很独立,行事也干脆。

        陆诚当初要签她,对她来说是一个多大的转折?可她为了对得起作品,还想把肆言那篇文写完。

        宋墨当时就表示了不赞同,但她已经拿定了主意,来跟他说也只是礼貌地打个招呼,并不是跟他打商量。

        可现在,在不影响其他渠道的前提下把文多发一个地方而已,比起那件事,根本无关痛痒,她却要跟陆诚商量?

        在宋墨看来,刚才那种下意识的询问是一种依赖性。

        “依赖性”这种词属于谢青吗?反正他觉得她没这属性。

        怕不是没挑明的两情相悦吧……

        妈的。

        宋墨心里酸了一下。

        都是文学系出来的人,这种感情他们都在书里读到过。我国明清小说里,尤其有不少这样的故事。

      ¡¡¡¡´ø×ŵã¿àɬºÍìþìýµÄÌðζ¶ÁÆðÀ´×îÈÃÈËÐÄ×í¡£

        他怎么就碰不到这种好事?

        几米之遥,丁一帆独自走在最后面。

        他前面就是三个女孩子,最左边是陶然,中间是邹小盈,右边是谢青。

        他跟三个人都认识,随便想点什么话题就可以跟她们聊起来。

        但犹豫再三,他最终没有开口。

        谢青的选择,也挺好的。

        有才华的人寻找能让她走上神坛的人,是强强联手。

        换做是他,他也会这么选。

        《那年春光下》开始在墨然阅读上连载,更新第五章,先前连载过《诉风月》的几个公众号开始更新。

        当初魏萍挑出来连载《诉风月》的大多公众号都是适合玄幻画风的,但谢青的读者基础在这里,开新坑会有一波老读者自然而然地进来看。除此之外,也又增加了几个做都市文和校园文的号一起连载,还找了两个主推严肃文学的公众号进行合作。

        几天下来,情况也还可以。虽然纵向对比确实和《诉风月》差了很多,也有很多读者委婉留言说不对胃口,下本再追;但横向对比就应了宋墨的那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诉风月》的读者基础量太强大了,单是实体书销量都已近十万套,网络读者数量要以数倍计算。

        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读者来追新文,也足以让《那年春光下》的成绩压过大多普通水准的网文。

        是以在墨然阅读这个新平台上,它依旧顺利成了流量扛把子。

        连载半个月后的某一日,谢青因为奖项申请表的事去找陆诚,推开办公室的门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蹙了下眉头,她辨别出是什么味道,看向陆诚:“喝酒了?”

        “上班,喝什么酒。”陆诚抬头,无奈而笑,手一指墙边,“宋墨昨天来借酒消愁了。”

        谢青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看到一纸箱的啤酒易拉罐。

        不仅都喝完了,而且大多被暴躁地捏扁踩扁。

        “怎么了?”她疑惑,边把填好的表格交给陆诚边问。

        陆诚叹息:“墨然阅读的事,他心急。”

        谢青想想:“情况不太好?”

        陆诚点头:“是,不过他其实有心理准备。”

        现在业内的格局很稳定,男频女频各有几大网站划分山头,各个风格基本都已有大站在做,新网站要起来,很难了。

        至少在过去五年内,陆诚想不到任何一个真正称得上做大了的新站。诚然很多后起之秀都在运作,而且有些过得也还算滋润,但论流量和知名度,一时之间都难以和老牌大站匹敌。

        这些,陆诚和宋墨都很清楚,所以陆诚一直没有自己尝试过做平台。

        宋墨要踏足这一块时跟他这个大股东打过商量,他的观点也是不做最好。要搞从代笔转型做原创有很多途径,诚书文化的综合性运营方式比搞一个网文平台的风险要小得多,起步时还反倒不需要像搞平台那样烧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6: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