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XM】五十年代之养殖小能手》-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个人吃人的黑暗时期还有两年就要来了,两年以后她才十岁,又是女孩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她无疑是要被最先放弃的一个。

      是所以爸妈一走她就破迫不及待的躺倒床上,身上找了一片鸡毛放上。

      这会儿二姐在给小六洗尿布顺便洗洗【创建和谐家园】,小五也跟着过去了,不会进来。

      万一进来了看屋子里没人也只可能以为欧蓉出去了,可能没注意到,不会多想。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里疯狂默念农场,农场,农场。

      再一睁开眼睛她已经不是趟在炕上了而是躺在农场里的草地上。

      而且旁边的萝卜也长出来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熟了。

      高兴的心都要跳出来了,现在试试农场里的弄西能不能带出去才是正经。

      心里默念回去,再睁开眼睛已经躺在炕上了,鸡毛也没在身上了,一起身鸡毛被她压在身下呢。

      看样子是身穿除了身上穿的衣服鸡毛没有被带进农场空间,说明外面的东西除了身上的衣服其他都带不进去。

      哪怕只是一根鸡毛。

      那要怎么取水?她出来就是拿铝饭盒的,这要是带不进去总不能用手抓吧?

      试着把手伸进水缸里想着河水快到缸里来。

      然后手心里就开始湿漉漉的,还真有水流进缸里了。

      她的手就像个自来水笼头一样一个劲的咕咕往外冒着水。

      欧蓉再次在心里感谢了一下老天爷,来自后世的她知道再过两年就是全国性的大旱灾了,连着四年都是国家最困难的日子。

      明年的**和人民公社,各个地方上大放卫星,让本来开始慢慢好转的生活开始走上下坡路。

      后年的旱灾一来,让本来就困难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

      偏偏欧蓉就来到了灾难开始的一年,本来还不知道未来该要何去何从。

      吃饭喝水是基本需求,就算是脑子里有再多后世的知识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水源来,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了。

      现在首要的目的就是快快升级,欧蓉记得农场里是可以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就是不记得是多少级开始的了。

      为了家人首要目的就是屯粮屯粮还是屯粮。

      欧蓉又进去了空间,先点了一下牧场的那个牌子,结果什么变化也没有,欧蓉记得牧场是到二十级以后才开通的,难道是级别不够?

      可是鱼塘还好好的在那里啊,只是养不了鱼而已。

      第4章 第 4 章

      现在空间级别低,也不是着急能解决的事情,只能等着先升到十级再说了。

      小六年纪还小,醒不了多久就又继续睡了,二姐交代一声好好看着弟弟们就出去挖野菜去了。

      二姐刚走红军就起来了。

      “欧光荣,给我把饭菜拿过来,再倒杯水。”

      一起来就开始吩咐人干着干那了。

      梦里的小姑娘很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到顾荣这里不好使了。

      “你自己起来吃呗,我忙着呢!”

      爸妈二姐都出去干活了。家务肯定是她来做,这么忙欧蓉才不惯着他那少爷脾气。

      十三岁的孩子要说坏肯定也坏不到哪里去,都要靠教。

      这年代九年义务教育是别想了,家家都是言传身教,小孩自己领悟去吧。

      大人一天天忙着地理刨食早出晚归的,也教不出什么。

      有老人的人家把小孩给老人带着,她们家还有爷爷奶奶在村里。

      已经分家了,爷爷奶奶那辈有七个小孩,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死的死,散的散。

      在爷奶身边的除了自己爸妈就是一个大伯,大伯叫哦欧建。

      爷爷奶奶就和大伯住一起,他们家房子大一点。

      爸妈每年秋收孝敬两个老人五十斤粮食,加上两块钱,有时候家里人都忙白天她们就去大伯家和爷爷奶奶呆一起。

      爷爷有时候也下地,但是年纪大了又有两个儿子,也不像年轻人那么拼,累了就回来了。

      奶奶是不下地的,没事儿就在屋子里纳鞋底,或者缝缝补补,手艺还不错。

      每个月奶奶都把自己做的新鞋子还有存下的鸡蛋鸭蛋鹅蛋什么的归拢在一起。

      然后叫大儿子送到城里去换点东西。

      说白了就是偷着卖点钱,换点棉花肥皂日用品什么的,乡下就只有些吃喝而已。

      其他酱油,醋,火柴,煤油,蜡烛什么的都只能花钱去供销社买。

      村里的供销社也收购农产品和手工品,但是给的价不高,不如去城里偷着零散卖了拿到的多些。

      城里粮食,油什么的凡是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凭票限购的。

      有很多城里人有钱都没地方买哪怕只是一个苞米粒。

      于是黑市就应运而生了。

      虽然打击的挺厉害,但耐不住利润大啊,还是有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的。

      尤其是周边这些乡下地方,正是货源啊货源。

      所以村里这些人尤其是常进城的,对黑市基本上就是门儿清。

      就是少进城的,谁手里面没几个固定客户啊。

      哪个是乡下人?

      城里人分的特别清楚,基本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光从衣着上来看乡下人的衣服基本都是自己做的,哪里讲究什么样式啊流行啊什么的。

      城里人就不一样了,城里人穿的都是中山装啊。

      还有从中山装改编的人民装,青年装,学生装之类的。

      还有因为国家倡导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渐渐的穿工装成为一种荣耀,所以男士背带工裤和格子上衣也成为了城里人的标配。

      地理刨食的人都穷,哪有钱追求什么时尚,能新买一块儿灰布都是攒了一两年紧紧巴巴才够做一身。

      大部分人都是舍不得的,全家攒个几年的钱,才堪堪够给儿子娶个媳妇的。

      谁还那么奢侈的讲究什么流行不流行。

      衣服也就两个袖子一排扣子,这么省布料怎么来。

      所以别看当时的人们,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黑瘦黑瘦的,看外表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这乡下人一进城,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

      当年欧建第一次进城就是这样被人一眼就给认出来了。

      欧建第一次进城,刚走到了稍微人少点的地方,一位大姐就走过来搭话了。

      刚开始还不明白咋回事呢,想着城里人这么热情的吗?

      大姐一上来就笑呵呵的问:“大兄弟,来城里走亲戚是不?”

      “不是。

      我来这供销社买点水果糖,我们那边的供销社没有。”

      “哎呀,这是家里有人办喜事吧?

      那可不能省。

      不过大兄弟啊,你怕是第一次来城里吧?

      路熟吗?糖票带了没有啊?”

      “啥?啥糖票?”

      欧建有点纳闷,买糖给钱买不就好了吗,咋还要糖票?

      “大兄弟你是不知道,我们城里人难啊!

      现在是买啥都要票,没有票你有钱也不给你买的咧。

      别说糖啊花生瓜子啥的副食品了。

      就连粮票上那点定量都吃不抱的咧。

      我老想着啊,与其给个啥副食品票,我到宁愿多给几斤米。”

      说完拿眼睛瞟瞟欧大伯慢悠悠加上一句:

      “大兄弟你这来一趟不容易吧?

      没糖票可咋整啊?多耽误事儿。”

      欧大伯也不是啥蠢人,人家话都说的那么清楚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马上跟着说。

      “大姐,你说这可咋办啊?

      我家里还真是办喜事,我弟弟的大闺女出嫁。

      虽说现在不好铺张浪费提倡节俭。

      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怎么的也得弄个一斤半斤的水果糖给孩子们舔舔喜气不是?”

      大姐不出声了。

      “大姐啊,你家糖票急用不急用啊,要不弟跟你买?”

      “呸呸呸。

      什么买不买的,这不是投机倒把吗,说话可得注意点,姐姐可不做那事儿。

      不过领导人都说了,工农一家亲嘛,就冲你叫这声姐,姐就帮你了。

      反正姐也用不上,不过姐家糖票不够半斤那么多。

      我回头帮你问问谁家糖票用不上快过期的给你匀几张过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