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楚蓉也不客气,送上门来的消息来源,哪有不问的道理,当即招呼着小伙计坐下,细细的打听起庄子的事儿。
还真别说,小伙计虽是北方人,但却过来有几年了,平时又是个爱打听的人,知道的事儿还真不少。
得了赏钱,自然要办事,笑眯眯的把碎银塞进怀里,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这一开口,直说了半个时辰,听得四人直愣神,不怪他们见识少,而是这小伙计太厉害,知道的东西比那中人都差不离了,哪里有庄子售卖,庄子啥样,里面的佃户们啥样,还有原来的主人家啥样,全都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再得到第二块赏银后,小伙计眼睛反光,一壶茶水灌下去后,便把整个祁县来往两三年的事儿全倒出来了,甚至连县太爷家后院的事儿都说的头头是道,要不是楚蓉拦着,怕是连县太爷每天睡在哪位妻妾屋里,他都敢说出来。
“小二哥儿,咱就说庄子的事儿,我听着你的描述,觉得祁县东二十里的那处庄子不错,离着县城近,离着府城也近,你看看能帮我联系下庄子的主人不?”
楚蓉听得一个头两个大,见没再说跟庄子有关的,忙阻止仍想说下去的小伙计。
“能,当然能啊,我和那家的门房喝过酒呢,太太想啥时候见,我去只会一声就成。”小伙计一听,拍着胸脯保证。这位贵客出手可大方着呢,事情要是成了,不定给他多少赏钱。
不用自己出门去找,楚蓉自然乐的省事儿,当即说了今儿就想见的想法,还不忘又给了赏钱,这回可是个荷包,里面装的五个银裸子,一两一个。
小伙计喜得见牙不见眼,激动的连连保证,一溜风的跑出了客栈。
回到后院,小陈氏便问出了心里的疑问,“东家,我听着那些庄子,好像西边的萧庄更好一些,你咋选了二十里外的王庄呢?”
“你没听见那小伙计说的,萧庄的主人是岭南府萧家,就是那个来咱山头找茬儿的萧大小姐本家,你觉着我要是去买庄子,能到手的可能有多大?”
第421章 王庄
王庄位于祁县东,从东城门出来,沿官道行至二十里处往南拐下官道,在行三里路就能见到庄子。
庄子里有两座荒山,里面没啥凶猛的野兽,平日里也只有青壮们会进去抓个野鸡,套个野兔的来打打牙祭。
水田八百亩,原本都是良田,不过经过水灾,荒了两季后,杂草丛生,肥力也很是不足,旱地千亩,如今大多都荒废了下来。
原本的五十户佃农经过水灾,逃难,虽然又回来了一些,不过满打满算也只剩下二三十户,比之以前少了近半。
这些人如今都只种了几亩的旱田,在王家免除租子的情况下,勉强能保证不饿死,想要吃饱,还是很困难的。
楚蓉四人在王管家的带领下在庄子上绕了一圈,迎上那一个个衣着褴褛,眼神麻木的佃农时,饶是黄书海也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庄子的情况您们也瞧见了,这些个地都是好的,只要花些力气收拾一番,明年一开春就能耕种,佃户们也都踏实,没那种刺头闹事之人。”
王管家笑了笑,邀着楚蓉四人往村里走,“这些佃户都是小王村的人,他们整个村子祖祖辈辈都靠着这个庄子过活呢,说实话,我家老爷可是不想卖庄子的,还不是大少爷外派放官,落在了锦州府,非要接老爷过去,才想着把能卖的卖了,到时候走的也轻松。”
“原来如此,王少爷年纪轻轻就以做官,以后肯定会官运亨达,王老爷是个有福的啊。”楚蓉笑着点了点头,又夸赞了几句后,才转过话题,长嗯了一声道,“王管家,你刚才也说了,那些地得费力收拾一番,而且荒了一年,杂草遍布,看样子肥力也不成,而如今已到九月,即便今儿开始收拾,外加将养费力,春种肯定要耽搁的。”
说着,楚蓉弯唇一笑,语气却是无奈。“庄子买下来,至少要等到明年六月底才能耕种,这一万五千两太多了。”
楚蓉神色淡淡,似乎真的对庄子兴趣不大,一万五千里,是双方见面后王家给出的价钱,然后便有了如今的查看庄子。
按照市价,良田十两一亩,旱田五两一亩,荒山荒地均是二两一亩。这个庄子水灾之前,良田八百亩,旱地一千亩,荒山荒地加一起算作一千亩,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大概能卖到一万八千两左右。
如若是按照之前那般,当前的价格确实便宜了不少,可不同的是,庄子经历过一次水灾,田地道路均有不同程度是损坏,自然不可能是之前的算法了。
那王管家见此情况,心下有些急迫,少爷来信,再有十多天接人的就要来了,而来之前,老爷和夫人也交代过,庄子得赶紧出手。
说实话,一万五千两,就连他都觉得不值,可这价钱是夫人定下的,他又能咋样。
王管家心里骂了几句,抹了把汗,“不……不多了,这可是。”
楚蓉抬手阻止王管家继续说下去,微微摇头道,“一万两,请王管家回去后和贵府老说一下,我们最多只出一万两,如果可以,随时都可以签订契书,不过我们只等一天,还请明日申时前给我答复。”
说完,也不等王管家有何反应,楚蓉转身招呼着几人上了马车。庄子她很中意,但不代表她想当冤大头,那王管家再说价钱时,明显的底气不足,连他都觉得不值,更何况是作为买家的她呢。
其实楚蓉猜到了价钱应该是王府的人定的,或许自从水灾后便没过来瞧过,底下人知道主家要卖庄子,自然也不会特意去禀告一番庄子的情况,看那些佃农就知道,庄子里已经没了庄头和帮工。
说什么王家心善,不要租子让佃农种地,这种话也就听听而已,当真的话,可就真得被人笑话傻子了。
庄子上,佃租大多是由主家来定,基本上都会定在七成,当然有那黑心一点的定八成也是有的,六成的几乎没有,毕竟律法上的规定最高位八成。
而这个结果导致的就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一家六口人水田旱田一共佃五十亩,两次收获,交过租子交过粮税后,勉强能饱肚,可一旦发生水灾旱灾的,就只能饿着肚子了。
楚蓉既然来了王庄一趟,自然不可能全听那位管家的描述,其间借口离开王管家的视线,她就找了佃户问过,王庄的佃租为八成,是最高的那一类。
第422章 原来如此
马车刚停在客栈门口,小伙计就匆匆的迎了上来,那副急切劲儿让跳下马车的张大勇微微一愣,下意识道,“现在的伙计,都这清闲的么?”
小伙计闻言一噎,讪讪笑道,“这不是来迎接贵客么,哎,大哥,你们瞧着那庄子如何,啥时候签契书啊,我衙门认识人,保准能给贵客省不少时间呢。”
“嘿,你这本事不小啊,哪都有认识的人,再说了,我们买庄子,咋看起来你更着急呢?”张大勇性子憨厚老实,但却不傻,尤其是这半年来当了作坊那边的管事儿,自然练出了一份眼力。
要说之前这小伙计热情的介绍庄子是为了赏银,可现在堵着门口询问庄子的事儿,话里话外都是要他们买下来的意思,一听就知道有内情。
三人从车里下来,楚蓉见小伙计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心下的猜想有确定了几分。
“小哥儿,帮我们准备一桌饭食,就摆在一楼大堂。”楚蓉笑了,出声给小伙计个台阶下。
小伙计连连点头,感激的看了眼楚蓉,便麻利的往回跑。
小陈氏脸上有些挂不住,给了张大勇一手肘,嗔怪道,“你说你,都是快当姥爷的人了,咋还跟个小年轻计较呢,真是越活越回去。”
一听这话,张大勇瞬间涨红了脸,这可不是囧的,而是被那句‘快当姥爷’给气的,“瞎说啥,咱小翠刚多大你就想着把她嫁出去,不成,必须再过几年。”
小陈氏差点儿气了个仰倒,怒瞪着自家男人,抖着唇瓣一句话说不出来。
楚蓉哈哈一笑,也不说话,转身进了客栈,黄书海面上没表现什么,可那黑眸里明显带上了几分赞同之意,闺女嫁人什么的,还是晚点儿的好。
四人围坐一桌,小伙计殷勤的端菜端饭,三道热菜,两道凉菜,外加一道汤菜,不似酒楼那般精致,但却如家常菜一般倍感亲切。
跑了大半天,四人肚子早就饿了,是以饭桌上也没聊什么,填饱肚子才是正事。
柜台边上,小伙计一直偷偷观察着楚蓉一桌,等见他们都放下了碗筷,立即招呼了同伴去撤桌子,他则是跑道后面厨房,泡了壶山茶过来。
“嘿嘿,这是咱祁县的山上采摘的山茶,也是自家炒制的,正好贵客们刚吃过饭,喝些茶解解腻也是好的。”小伙计笑眯眯的给四人分别倒上山茶,随后躬身站在一边,也不多话却是也没离开。
楚蓉伸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发现味道还真是不错,清香中带着一丝丝甘甜。
“你也坐下,来这儿两天了,还不知小哥儿怎么称呼。”
“嗳嗳,夫人客气了,小的几岁时家那边遭难,被带这一路到了这边,爹娘兄妹路上都没了,我年岁小,只隐约记得家里姓王,娘老子一直喊我墩子。”
墩子顺势坐到了张大勇身边,傻笑着挠了挠脑袋。
楚蓉闻言半眯起眸子,沉吟片刻后,直截了当的问道,“墩子兄弟跟那小王村是不是有些关系?今儿早起听你说那些庄子的时候,我发现你对着王庄很是熟悉,而且多是夸奖之意,似乎很希望我们买下来。”
听到这话,墩子脸色一变,微微低头,半晌都没有言语,等楚蓉觉得他不会说什么的时候,却是听到低低的声音传到了耳边。
“夫人慧眼,一下就瞧出来小的那份心思。我刚才那些话没扒瞎,真的是打北边逃难过来的,只是半路就剩了我一个六岁的娃子,没人会带上一个张嘴货的。”
说到这里,墩子抬起头,眼眶微红,紧抿着唇瓣,半晌才继续说道,“是小王村如今的村长救了我,还把我给带回来当儿子养,庄子上遭了水灾,颗粒无收,我就跑出来寻了个活计,多少能赚些银子,让村里的娃子们别饿死。”
墩子的话,让楚蓉心中的猜想得到确认,但也有些出入。其实早上听过之后,她就觉得这小伙计跟那王庄肯定有些关系,只是没料到这小伙计会是从王庄出来的。
“夫人,你把王庄买下来吧,田地我们村子的人收拾,路也能修的。”见楚蓉沉默下来,墩子却是急了,他是真心想让这位贵客把庄子买下来,不知怎的,他就是觉得这些人不会像王家那般黑心,而且那些田地,要是没王家阻拦,他们早就收拾好了。
第423章 买下来了
这边楚蓉四人和墩子聊完后,也没明确的说要买下庄子就回了后院休息。
而王家那边,王管家把楚蓉压价的事儿一说,引得王夫人如泼妇骂街般发了一通的火气,最后还是王老爷细致的问过后,才把自家夫人给劝说着送回了后院。
王管家得了命令,一直等候在书房,等王老爷回来,才把自己心里想的说了出来。无外乎一万两确实不少,这大半年来来问庄子的人也有两手之数,最多的那个也只给了八千两的价格,这还是说看在了做官的少爷面子上给的。
因着有王夫人,庄子一直拖到现在,说实话荒了大半年的庄子,还不如之前好卖呢,好不容易有人出到了一万两,王管家觉得还是赶紧卖了的好。
掏心掏肺的说了一通,那王老爷虽然贪财,对于突然少掉的五千两肉疼不已,但从王管家的描述看,那庄子还真是不值钱了。
当下,王老爷也不再耽搁,直接找出王庄的地契文书交给了管家,让他拿着明儿一大早就去寻那买家改户改签。
“一万两一文都不能少,还有改文书的银子也让他们出。”
刚打开房门的王管家听到这话,脚下一个咧斜差点儿摔倒,苦笑着应承下来。要说自家老爷,他还是觉得不错的,除了抠门一点儿,爱财了一点儿外,别的缺点都没有。
不管这王老爷如何,庄子的事儿是确定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王管家找过来后,双方一商议,便直接来到县衙转移了契书,大红章一盖,王庄也算是改名换姓了。
说到那改签契书需要上交的税银,百取一,一万两的话光是这改签税银就是百两,王管家忐忑的说出这钱他们不出的时候,楚蓉只是淡笑着交了银子。
一万两她都花了,还真不在乎这一百两,不过从这事儿她也看得出,这王管家倒是个良心人,不过那王府的主人家,却是个抠门的。
王庄易主,最为高兴的却不是买卖双方,而是棋门客栈极力促成这件事的小伙计墩子,签文书的时候他也跟着来了,等那章子盖上去的时候,墩子一跳多老高,话都不说一溜风的就跑不见了影子。
等楚蓉四人回到客栈,就瞧见墩子已经摆好了饭食,见了楚蓉四人,只是傻笑也不说话,还是被小陈氏打趣了一句后,才红着眼眶连连作揖,随后又噗通一声跪了下去,不顾阻拦的磕满了三个头。
楚蓉无奈,让张大勇把人拉起来按在了椅子上,“行了,你也不用谢,我买这庄子也是有用的,你呢要是可以,明儿就跟我们一起过去一趟,正好见见小王村的人,也好商量一下田地的事情。”
“成成,我这就去跟掌柜的说一声,夫人,明儿咱什么时候过去呢?”王墩子一叠声的应承着。
“越早越好,城门开了就走。”楚蓉笑了笑,似是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你们这县里的粮行啥时候开门?”
墩子一愣,疑惑道,“夫人要买粮食?咱这条街上就有个粮店,卯时就开门,是县里最早的一个,别家我不太清楚,不过最晚的辰时也该开了。”
楚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口又问道,“你们小王村如今有多少人口,老人,青壮,妇孺,有没有个大概的人数?”
这话一出,不仅是墩子愣住了,就连小陈氏夫妻俩都有些怔楞,唯一面色不改的也只有黄书海,不是他不惊讶,而是觉得这样的话,被她说出来很是正常。
“夫……夫人,您是,是……”墩子抖着嘴唇,眼睛瞪得老大,不会的,怎么可能是自己想的那般。
可是心里再怎么不相信,墩子的眼里仍流露出了希冀的神色,哆嗦道,“如今的小王村,年余四十往上的五十多人,青壮多一些八十左右,妇孺加一起也有近二百人。”
楚蓉闻言一愣,下意识的看向黄书海和小陈氏夫妻两个,“咱过去的时候,有见到这么多人?”
“没呢,我还特意问过那位王管家,说是庄子上也就一百多人。”小陈氏也有些发懵,她可是特意问过的。
“夫人,小的没扒瞎,那王管家也不清楚具体多少人,原本是只有百来个的,不过后边又回来了不少。”
楚蓉一听,目光在墩子脸上扫过,见他有些闪躲,便明白了其中之意,忍不住笑着点了点头。
第424章 买粮
有一百人的庄子,跟有四百人的庄子可是很不同的,起码价钱上至少能多个三千两。毕竟庄子需要劳力,而人多了,劳力才足。
而小王村故意隐瞒人数,想来也是不满意王家的剥削,又听了墩子的建议后,才决定下来的。
说实话,楚蓉真挺惊讶的,尤其是对那个小伙计,不仅人机灵,嘴皮子利索,还格外的有头脑,而且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在这祁县县城混得风生水起,一个小伙计的身份,哪哪都有认识的人。
虽说和他相熟的也都是同样身份,底层的人,但架不住各行各业的都有啊。
就比如他所说的粮店,就有两个小伙计跟他称兄道弟的,每次去买粮,都能多给上斤头八两的,这就是本事了。
第二天卯时,祁县荣平大街唯一的一家粮店门口前,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蹲坐在门口,双手环胸,目光左右扫视。
九月初,卯时的天还黑着,墩子紧紧的护着胸口,突然一声咔哒的响动,瘦弱的身子瞬间紧绷,立即朝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
“哇哇……吓死老子啦,大壮,快来快来,门口有个流浪汉。”
“马上,马上,我去拿个馒头,把他打发走。”
听到熟悉的声音,墩子猛地松了口气,起身动了动蹲的僵硬的膝盖,没好气的说道,“大强,大壮,是我墩子,别叫唤了。”
这话说出来,粮店门口同时伸出两个脑袋,见真是熟人,忙走了出来,说去拿馒头的大壮手里还真捏着个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笑骂着塞到墩子手里,“赶紧吃,刚出锅的,你这小子大早起跑过来吓唬我们呐,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