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XKH女主空间文合集】重生红楼之带着空间的林奶奶》-第5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6.缔结姻亲,乃是结两姓之好,不拘文昌武盛,但求子弟共同上进。看到没有,这才是刀子,咱们林家那是要看你家子弟的,不是单看一个闺女。是文是武不论,只要你家子嗣长进,那才有通家之好的可能。不过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没有商家哦!

      再看还有嫁女条例:

      1.林家结亲不论文武,但求上进,人品正派。

      2.不以财货论家世,寒门亦有良才。

      3.不招白衣没有功名身份称之为白衣之婿,不招操持贱业之人。

      4.林家婿要有长辈相看认可。

      5.林家婿部分嫡庶,只求上进之心。

      这一次林家的族老们是下了狠心的,看看这规矩定的。该防备的全写上了。这也是没有办法,自从林家做官的越来越多,来林家要求结亲的也越来越多。林家有些族人生活不是很好,读读得也不怎么样,就想着找个条件好点的女婿。或者娶一个嫁妆多点的媳妇。

      林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读的料,可是祖宗规矩不得经商就卡死了一片,有些商户一看,就觉得有机会改变门风了,想求娶,想嫁进来的很是不少,最近族老们也有些举棋不定。

      有些人家还是真的很不错的,比如原来的紫薇舍人之后,原来的皇商薛家,那还是很不错的,做生意挺本分,修桥铺路的善事也没少做,在金陵一带,名声还是可以的。他们家的几个小子读的也很好,人看着也精明。连宗长也说不出不好来,差点就动摇了。要不是从小的教育:自古商者,贱业之人的思想,估计这会子都定亲了。

      这次的事件让他们一下子醒悟了。还是门风最重要啊!有些人家还是不得不防的。那些商家最是重利,和咱们可不是一条道上的。当然也不是一棍子打死一船人,你们想要来结亲可以,家里先出个举人吧!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家里要是出了一个举人,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情,无论是商户还是农户直接可以改换门庭上升为读人家的。

      这样的规矩一定,想来就会少上很多的诱惑了!族人们对于族规家训,门风家教看的还是很重的。条件再不好,骨气从来不少。

      再说现在每年都有外出做官的子弟寄些银钱【创建和谐家园】里,让宗长添些族产,好为族中贫寒出点力。

      那些家计艰难的,再难总不会饿死。家里的孩子只要读就从没有出过束脩,笔墨纸砚都是族里出。还额外有两餐饭食,学得好每年还有1两例银。

      现在再看薛家,那是到处都是缺点啊!你看看前些年还抄家了,皇商的名头都给撸了,为啥?不就是贪心闹得?这种人家太不知足。咱们家和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还是算了吧!

      薛家那是一心求改变,整整十几年啊!好不容易改变了人们对薛家的看法,觉得薛家也是个为富有仁的人家了,子弟也读上进了,虽说中举的还没有,不过秀才还是有几个了的。希望还是有的。

      知道了苏州林家,那是满眼的艳羡啊!这样的香人家,就是靠的近些也能洗一洗身上的铜臭味不是?于是为薛家嫡系的薛谨向林家求娶宗长家的闺女了。也就是薛宝钗他爹要改媳妇了。

      结果原本谈的挺好的,突然就变卦了!还出来个娶媳嫁女的家规,这可怎么说的?薛家几个老的立马行动了起来。这个时候他们稳稳妥妥的办了十来年的密探工作,手上还是很有些人手的。虽然这样的工作见不得阳光,不过消息是绝对的灵通的。

      于是乎贾家的光辉事迹就这样让薛家知道了。

      薛家老爷们开始骂娘了!这贾家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办出来的事情就那么的不着调啊!你要提亲那就光明正大的,就是不成也没什么,用得着这样吗?这都快成了仇人了。

      咱们家怎么这么倒霉啊!亏得以前还好的穿一条裤子似的。这都十来年都没怎么联系了都能被牵连上。哭都没处哭去。

      消息再详细些,知道了王家和史家的事情。好吧,史家目前看来还是不错的,跟咱们薛家一样,有了长进,估计再过些年也就能在武臣里站稳了,可是这王家怎么出了这样的两个闺女?

      前些日子王家人还来信说是想把他家庶女嫁到薛家。还好当时薛家几个老头一心想摆脱四大家族的说法,又疑惑王家的意图,不敢答应。

      看来老话就是不错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好的世勋家的女儿怎么会想到嫁到咱们这样的商家来,原来有这样的故事啊!

      哼,当我们薛家是收破烂的吗?太过分了!不管怎么说,薛家一定要娶到林家的女儿,这样以后才有指望。没看见林家的家风嘛!这样的人家出来的闺女才能养出好教养的子嗣。薛家后辈才有指望。

      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这句话用在林家身上才是相得益彰。

      薛家几个老头再次出马,几经商讨,几乎就是哀求了,最后林家宗长才表示,如果薛家能有人中举,林家才会考虑结亲一事。当然说明白点就是,你们薛家谁中举了,才有资格到我林家来求娶,还不保证娶的是哪一个,林家女儿也不少,对吧!

      薛家得了结果,回家立马给那些秀才们上课了,说了林家的家世,说了林家的那些进士牌,再说了如今每次会试林家的成就,最后说了林家嫁女娶媳的标准。还有就是薛家老人们舔着老脸得来的承诺。

      听得一帮子小子两眼通红,这些孩子都是经历了薛家抄家后最艰难的时光的,知道薛家现在缺的是什么。一心想要改变门风,成为读人家,把商户提高到士的阶层。知道有这样的香世家的女子可以求娶,那是桃花满天飞啊!跟打了鸡血一样。

      薛家几个老家伙更绝的是,把王家的来信,贾家的事迹,都做了汇报。薛家的孩子愤怒了。原来的四大家族怎么说也是有交情的,然带累我们不算,还算计我们,拿那样不知检点的女子来算计我们,还想得我们薛家的感激涕零,什么东西。你们家的女子,我们不稀罕,有本事,你们和林家比去!

      薛家的小子们傲娇了,头悬梁,锥刺股啊!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贾家还是起了积极作用的,这不,又一次促进了薛家的上进心。可以预见的是薛家真的很原著越走越远了。

      91 四大家族的两极分化

      要说如今的四大家族,那是早就没有那个名头了。呈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同样都是饱经创伤,嗯,这个词有点褒义了,不过还是可以用的。但是对待方式不一样自然结果就不一样。

      关键一个字:狠。

      就说薛家吧,抄家的事情发生后,那些爷们不说,后院的女人那可是都吓傻了。觉得这天都要塌了。

      而那些老爷们痛定思痛的认为,那是因为家里没有一个做官的,对朝廷的风向不能及时把握,眼光不够长远,最后导致了这样的倾家之祸。所以立马就做了改变,要让孩子们上进,哪怕是当年都已经30来岁的薛家人也要想办法弄个童生的身份。

      要知道能称之为童生,那就是指考过县试,然后没有中秀才的人,别以为很简单,考个试而已,还不求通过,其实在当时,能去参加县试,那就代表了前面说的三代无犯法之男,无再嫁之女的标准了。

      那薛家不是抄家了嘛?怎么能有资格去考了呢?这就要说道薛家的魄力了,他们不单单是送了大笔的银钱给那些官员,更要命的是直接写了密折给皇帝,说明了自己的这一举动,还把抄家后剩下的家产凑了10万两,献给国库,以求皇帝给薛家一个考试的机会。

      等了半年看皇帝没有反应,就知道这是默认了。然后就开始游说官员,那意思是:你看咱们家是抄家了,可是没有说犯法的是谁,只是夺了皇商的名头,那就是说那是咱们差事没办好,不是犯法对不?

      就这么饶了好些年,官员都换了几个,终于磨出了这个考试的资格,这期间哗啦啦的银子流水一样。你看看,薛家狠吧!那是全压上了!

      这要是别的人家肯这样干?大概都会想错不过多等几年就是。可薛家偏偏这样做了。如此一来薛家就又有了清白人家的名头。代价是大了,但是在百姓中的名声好了,生意自然也兴旺了。这些花出去的钱,慢慢的也就回笼了。

      这商人之家做出的事情一般都是利益为先。人家是喊着金汤匙出生,他们家的,嘿嘿,那是喊着算盘珠子出生的。在这方面他们比谁都精。

      为了【创建和谐家园】这些小子们上进,薛家的几个老人都想出了很多的法子,比如把20岁以下的小子们的月钱全停了,每月看考试成绩。夫子给了合格,那就有月例,不然就没有,读前几名还有奖励,银子一奖就是100两。

      为了防止内宅的那些慈母们闹腾,特意还明说了,凡是读好的小子,连他的母亲也能得50两族里的奖励。

      这些银钱不多,可关键这些女人都要面子啊!时不时的攀比一下!这下子这些小子都是苦不堪言啊!

      别说出去鬼混了,没钱不说,也没有时间啊!被压榨的每一个都是一脸的郁闷。

      后来听说了林家的进士奖励,把薛家的人给羡慕的,眼睛都闪着光,嗯,咱们家没这个底蕴,那怎么就自动降级吧!

      过了县试奖,过了府试奖,过了院试成了秀才大奖,要是中了举,那就是大大奖,要是能成为进士,合族祭祖上族谱。

      也就是那个时候薛家打上了和林家结亲的念头,实在是太羡慕了,太强悍了!流口水啊!

      再说史家,一溜三个小子都丢到了军营里,这些孩子以前都是锦衣玉食,哪受过这些苦,刚开始的时候还偷跑回来哭诉,结果让史家老爷一顿的胖揍,亲自送了回去,当着那些官兵的面,还抽了一顿鞭子。就差每当逃兵给砍了。这下子这三个都怕了,只好乖乖的呆在军营里苦熬。

      这办法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这三个都学了一身的功夫,兵法。纨绔的习气给磨的一干二净,虽说都成了大老粗一样的脾气,可是人是精神了不少。军纪军法更是刻到了骨子里,特规矩。以后要闯祸也难了。

      至于家里,史老爷也很干脆,那个闯祸的直接在家庙,关了起来,明打明的说了,一辈子不准回来,休就在佛堂放着,敢出来,就直接拿了走人,要是老实呆着,史家就养着。把那个史太太吓得,真的乖乖的在庙里清修,不敢出来了。

      家里那个新娶得也看得很紧,一想到自己已经三个儿子了,万一她再生一个,家宅怕是不太平,直接就给偷偷灌了药,然后自己自编自演的病了一场。直到最后那钱氏都以为是老爷让原太太气病了,伤了身子,影响了子嗣。死了心之后,对着史家三兄弟倒是尽心,毕竟以后要靠着这几个养老了。反正有一个孝字压着,不怕他们对她不好。

      几个媳妇一进门,史老爷先让这几个学律法,拿原来的史太太的事情做例子,生生都给吓住了。还把当年平分原史太太嫁妆的单子给了媳妇,并且明说了,除了这些是平分,其他家里的家产都已经分好了,绝对的按照律法规矩,都已经由族里公正了。谁也别争!该多少就是多少!只要自己一死,就会由族里出面来主持分家。至于他的私房,以后谁孝顺就给谁多些,哪那个孙子生得好,教养的好就给多些。

      这个干净利落的让人瞪目结舌,偏偏还说不出个不好来。

      他这些手段也不是一个狠字了得了。反正知道的人都连连叹息不已。就是几个亲家也让他给吓到了!哪有人还在就说分家的道理?偏偏人家就干了!

      再反过来说王家河贾家,那简直就是一团乱麻了,先是王家,那王老爷想着这王太太是史家的女儿,怎么也要给三分面子,就拘在佛堂了。这倒是没什么,这个史家姑娘还算太平,想着自己还有嫡子,总有见天日的一天。安稳的在佛堂住着。

      ¿ÉÊǼÒÀïµÕ×ÓÊü×Ó£¬µÕÅ®ÊüÅ®£¬Èç½ñÈ´ÕùµÃÀ÷º¦¡£ÄÇÍõ×ÓÌÚ³öµÄÖ÷ÒâÈù¬ÀïµÄæÖæÖ½ÌÑøÁ½¸öÃÃÃ㬽á¹ûÁ½¸öÈ˶·µÃ¸úÎÚÑÛ¼¦Ò»Ñù¡£

      就连一向老实的庶弟因为嫡母进了佛堂,立马靠向了新太太,那王吴氏自己只生了一个女儿,又怕将来王子腾接出了亲娘不孝顺自己,自然把王子胜把的牢牢的,一副宛若亲生的摸样,偏偏还得了慈善大度的名声。

      等到两个妹妹争夫的戏法一出来,王家那是更热闹了,吴氏哭自己的女儿命苦,以后这名声要受牵连,王老爷心里烦的很,就说了王子腾几句,意思是当初就不该把两个女儿交到宫里嬷嬷的手上。明知道她们没有安好心。失策了。

      王子腾心里那个苦啊!气的直接找了舅舅史老爷,也进了军营了。这大概是王子腾走的最对的一步棋,因为自从入了军营,他明显的感受到了王家和史家对待同一件事上的两种态度,说穿了就是家里多了一个的太太的问题。不过这事关系到他的亲娘,他也无可奈何。

      至于家里的庶妹?你们爱咋咋地吧!最后就由着吴氏嫁到了西北。

      但是至此倒是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优柔寡断是要不得的!家里那个庶弟想争就争吧,再怎么争嫡庶长幼在那里摆着,自己总吃不了大亏。倒是自己的前程,恐怕受了亲娘的影响,要靠自己实打实的干出来了。

      不过王家再怎么乱也没有贾家乱,关键就在于贾家的新太太有了自己的儿子,而原来的史氏又不消停。这才弄出了这样的大阵仗。和林家的这一场不是对决的对决让贾家的后院问题很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虽然说贾代善很迅速的下定了决心把史氏直接送到了家庙。还起了让她早亡的心思。可是这狠劲再大也已经晚了,该闹的都已经闹开了。

      比如家里三个儿子的问题,这个脑子有点时灵时不灵的家伙还是忽视了。他觉得女儿的问题也解决了,只等着时间一到,一副嫁妆了事,现在该关心的就该是小儿子了。

      贾赦和贾政这一次成了一对倒霉蛋,亲娘关起来了,后娘有自己的儿子了,虽说也有史氏的嫁妆被兄弟俩和妹妹平分了,可这些个只是私房,要靠自己打理的。

      贾赦还好些,从小让史家老太太教育的古董字画很是精通。手里的古董铺子,当铺什么的还是很挣钱的。可是贾政从小只顾着读,这些个经济事务什么都不懂,最后只好交给了奶兄弟和媳妇管着。

      史家老太太的东西也给了两兄弟,原来还真没有贾政的份,不过托新太太怀孕的福,史老太太觉得这小孙子也可怜,就分了一些,虽没有贾赦多,对于贾政来说也是祖母的好意,很是感激。

      王氏现在虽说和大嫂斗的很厉害,不过上面还有个太太在那里杵着。后面还有个小叔子在虎视眈眈,小心谨慎的不行。

      如今她倒是不如原著里一样,想着将来承袭爵位什么的,毕竟除了贾赦还有新太太的嫡子贾敦,怎么也轮不到贾政这个不上不下的。再加上现在贾代善对小儿子的偏心。王氏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嘴里发苦。可是一想到家里庶妹的结局,又是庆幸不已。不过心里对这两个平妻太太那是忌惮万分!时时防备,处处留心。

      这四家可以说原来是差不多的水平,可是现在明显就是成了两个等级。不说精神状态,就是家里日子也过成了两种,直接就是一本世界名著啊!--《和平与战争》。

      92 薛姨妈出现了

      启明十一年,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是林老太爷差点烧了祠堂的一年。

      这一年,林家的长子长孙出生了,林老太爷终于挣了个太爷爷当当,咱们可是当了曾祖父的人了,林老头掰着手指头开始算了起来。自己是木字辈第一代,林诚是言字辈第二代,海哥儿是水字辈第三代,第四代是山字辈,取什么名字好呢?

      在房间里转悠了一圈,突然哈哈大笑着开口吟道:

      “山川今日始开颜,就叫岑,林岑”

      米米听到后的第一个反应是,这名字叫出来怎么像是唱戏的时候出场时的拨锣声!!可又不好说出来,只能自己暗地里嘀咕了几句,也就不说了,只是每次听到下人们叫着岑哥儿,就浑身不自在。觉得又听着成了腾格尔。

      这个名字别的好处没有,听过就忘不了应该是不会差了。

      至于祠堂里的青烟,还用说吗?整整飘了一上午,林老头还特意进宫到太上皇那里去得瑟了一圈,随后被太上皇一句话给打回来了。

      “你得瑟个什么劲?啊!朕比你还小五岁呢,朕最大的曾孙都10岁了,知道这代表什么不?啊!代表的是十五年的差距啊!”

      林老头立马生气了,撅着嘴,瞪着太上皇,一声不吭,太上皇也不理他,哼着小曲喝着茶!让你老来我面前显摆!哼!这就比不上了吧!

      最后还是小太监一看僵住了,利索的派人去通知了皇帝。

      这皇帝悲催啊!老是干这样和稀泥的活计,不过老实说,他对这样孩子气的太上皇还是很满意的。起码从来不插手朝政了,一心一意的捣鼓自己的那些石头啊!教小鸟说话啊!最近又迷上了自己动手制作笛子。

      皇帝从心里是感激林老头的,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是他带进宫的,同时也把这样的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带给了太上皇。让皇帝松了很大的一口气。原来还怕太上皇退位以后继续插手朝政,让他左右为难呢!结果啥事没有,人家自己乐呵着呢!

      太上皇现在的生活很丰富,有时候还会偷偷的带着太后出宫逛大街去。夏天的时候还用避暑的借口,晃悠着到周围的山下庄子里住,时不时的去林家避暑庄子里突袭一下,捣鼓点好吃的。日子过的皇帝眼馋的紧。

      这一年的八月底,又一次桂花飘香的时刻,林清林江传来了好消息,林清是解元,林江是亚元。这两个小子考试都是比着来的,前面的几次考试不是你第一,就是我第一。生生把别的考生弄得没有了脾气。这一次的乡试,更是众望所归。

      林家又得了一块解元牌,林老头高兴啊!咱家的孙子真是争气。祠堂的青烟又是一阵阵的往外冒。把皇宫里的太上皇看的眼气的不行。对着太后嘟囔着:

      “你说,他们家孩子怎么就这么争气呢!咱家的小子们怎么就不让我有显摆的机会呢?”

      太后看着太上皇的样子,哭笑不得:

      “陛下,咱们家的孩子又不能科举?”

      太上皇一听,也是,这不怪咱们,不是咱们家孩子的错。那,那,这些日子白给那些孩子摆脸看了?

      哎呦,太上皇诶!人家都知道,你这是和林家斗气呢!谁都没放在心上好不!人家那是倒过来,孙子把爷爷当孩子哄呢!

      太上皇觉得自己是祖父,委屈了孙子了,要有点表示,立马把从林家剥削来的一些紫竹拿了出来,亲手做了些笛子,送给了他认为受了委屈的孙子。

      结果皇帝一看,哀叹了一声:

      老爷子,你这不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吗?还送的人家莫名其妙的,关键是,这么好的材料让您动手,那是白瞎了这些好东西,能不能吹响都成问题啊!

      这一年的金秋十月,林涛成亲了。这是林家水字辈的第二个媳妇,果然是浩浩荡荡的118台嫁妆,永靖侯家还是很要面子的,虽不比常家,可还是很晃眼的。特别是明年还有一个呢,婚期也定了明年的十月,一年的时间要再弄一份嫁妆出来呢!

      到了十一月,林清和林江也都定了亲了,米米这是怕人算计,这孩子一到年岁,立马都定下来。林清定的是刑部尚陈家的大孙女,和林清只差一岁。米米一套粉色珍珠的首饰,闪的小姑娘满眼的小星星。人家最喜欢粉色了,未来婆婆真好呢!

      这孩子是个天真活泼的,虽说也学了管家什么的,可天性就是个没心机的,配林清这个闷骚型的正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1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