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XKH女主空间文合集】带着空间快穿》-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许是路上受了风寒, 一到家,郑泽就病倒了。沈凌倒是觉得还好,他晚上一直坚持在空间跑步,感觉身体越来越好。这两年几乎没有生过病。但黄氏一心觉得他在外面受了委屈, 于是整个腊月, 他比怀孕的兰珠进补的还多。

        沈凌在家好好休息了几天,这才去了郑槐家里。郑槐告诉他, 如今族学里顶替郑铭的是族里一位中过举的举人,水平比起郑铭来自然是大大不足,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姓人差不多已经走光。族学里现在就只是他们这些郑家人, 倒是清静不少。

        两人在郑槐的书房谈了一下午,相互之间切磋了一下学问,沈凌明显发现自己现在比郑槐进步不少。于是他便劝说郑槐也去书院读书。就算进不去茂林书院, 也可以到青松书院读书。那里的先生虽然比不上茂林书院,但是总比在族学里强。

        郑槐也被沈凌现在的进步【创建和谐家园】到了,他听了沈凌的劝说,便道和自己家人商量一下再说。

        从郑槐家里回来后,沈凌一到家就看见院子里堆着不少庄子上送来的东西,等他去了堂屋,就发现郑棠给他介绍来管理田地和庄子的郑铁也在,正在给黄氏报账。

        沈凌见黄氏听得认真,不好打扰他们,便又退了出来。他刚在书房坐定,只听一阵细微声响,就知道是阿丑来捣乱来了。阿丑如今走的极其稳当,大人们一个不注意就往门外跑。后来黄氏让把门插上,他便来沈凌的书房捣乱。

        沈凌故意当做没听见,等阿丑悄悄来到他身前,才一把抓住他,父子二人便玩闹起来。

        有家人陪伴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沈凌在临走的前两天才写好郑棠要的题集,然后接下来两天收拾要带走的衣物,在正月十六那天带着郑泽踏上了去书院的路程。

        在书院的学习生活一如往常,只不过中旬学史的时候,沈凌就不再像之前那么拼了。放假在家的这一个来月里,沈凌将未来要学的几本史书已经预习完毕,对那些不懂意思的句子和段落还做了记号。这样一来,他再跟着先生们学习史书时,便没有之前那么吃力了。

        学习史书虽然占据了他很多时间,但是学史的好处也在日后慢慢体现了出来。比如,沈凌写起策论或八股,就觉词汇量有了大大的提高,遣词用句也不自觉的模仿那些前人的风格。

        下旬做文章的时候,交上去的卷子画红圈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月末的时候,崔寻章有时还会约他一起去参加文会,沈凌只要有时间都会陪他去。这些文会并不纯粹都是切磋学问,也有的文会是大家饮酒作诗。学习了一个月,难得休息一天,遇到这样的情况,沈凌也尽情陪他们玩乐,就当放松一下。

        一来二去,崔寻章与他的关系越来越好,觉得他虽然用功,但并不是死读书的那种人。慢慢的,便把他当成了比较好的朋友,而不是之前因为崔父的叮嘱而对他颇多关照的那种关系。

        崔寻章一旦将他当做那种可以相交的朋友,私下里说话的时候便没了诸多顾忌。他告诉沈凌,他们家他这一辈论读书天赋,大哥崔寻文排第一,他的小妹排第二,而他排在最后。所以他大哥如今已是举人,而他却连个正课生都没有混上。幸好小妹是个女儿家,不能科考。要不然,只怕小妹也要比他先中举,到时他真是脸上无光。

        沈凌听他话里的意思,对两年以后的乡试抱的希望并不大,便问他崔寻文有没有指点过他。

        崔寻章撇撇嘴:“我大哥乡试那一年,主考官比较看重那些文风朴实的文章,而我大哥正好属于这一类。考试这种事,文章火候到了也不一定能中,还得看你的运气。”

        沈凌默然,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过后他便开始留意往年乡试的考试内容,也有意识的找那些中过的文章来看。经这一整理,沈凌就发现,每次主持乡试的主考官偏爱的风格都不一样,有喜欢文笔老辣的,有喜欢文笔清丽的,还有喜欢文风朴实的,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是沈凌还是从那些中过的那些文章中发现了一个对自己有用的现象,不管主考官偏爱哪一种文风,只要文章做的中规中矩,即便不能名列前茅,但中举却是没有问题的。

        以后再做文章的时候,沈凌摒弃了自己原来的风格,开始朝着中规中矩方面努力。

        而学业方面,在他继续连着两次挤进前十名以后,终于从附课生升到了正课生。当月便多领到了三两银子。崔寻章当即嚷嚷着让他请客,沈凌便让郑泽白天的时候去了一趟徐家镇,晚上整治了一桌简单的饭菜,请崔寻章还有隔壁的谢荣以及和他关系较好的郭安过来吃了顿饭。

        因为四人第二天还要上课,所以沈凌并没有准备酒水,只是备了一些从镇上买来的熟食,又请厨房帮忙炖了两条鱼。

        大家吃饭的时候都说那两条鱼味道不错,都喝了不少鱼汤。饭后,大家从学业一直说到书院的几个先生们。

        讨论到大家喜欢的先生时,沈凌毫不掩饰的说自己最喜欢董先生的课,很想拜入他的门下。崔寻章诧异的看过来,不懂他为什么放着书院几位大儒不选,而喜欢看上去各色都平平无奇的董先生。

        其余三人则都表示山长学识渊博,见解独特,若是能成为他的【创建和谐家园】就好了。

        也不知道事后是谁露的口风,总之过了些时日,丙班的所有学子几乎都知道了沈凌想要拜入董先生门下的事。

        后来就连董先生也知道了,还特意把他留下来,问他可有其事。沈凌自然点头称是,董先生听了就若有所思,也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只是让他下了课到自己的寓所走一趟。

        书院给先生们的待遇自然不是学子们可比的,董先生的寓所处在书院的东北角,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院子,正屋厢房厨房一应俱全,东边还有一个角门可供出入。沈凌到了以后才发现,董先生的夫人也随他住在这里,除此外还有一个做饭的婆子和一个十来岁的小丫鬟。

        董先生的夫人姓陈,人很随和,笑着让他不要拘束。沈凌却不敢真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张口师母长闭口师母短,趁着董先生去换衣服的空隙,又旁敲侧击打听她和先生的喜好。

        晚饭自然是在董先生这边吃的,沈凌秉承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默默的吃了两碗饭。小丫鬟收拾完桌子,送上三盏清茶。董先生方轻咳一声,陈氏会意,开始不动声色的询问沈凌家里的一些情况。

        沈凌便将家里的一些情况如实告知,又说自己早已娶亲,如今已有一个快要两周的儿子。他说这番话,是怕董先生和陈氏有什么想法,是以先给他们提个醒。

        不过看董先生和陈氏的表情,似是对他早已娶亲并不失望,并没有存着什么心思。

        陈氏问完以后,董先生放下手中的清茶才道:“去书房吧,让我看看你的八股写的怎么样?”

        到了书房,董先生从书架上随手取出一本经书,摘了上面的两句话作为题目,让沈凌写一篇八股文。

        沈凌不知道董先生喜好什么样的文风,便比照乡试,做了一篇中规中矩的八股文出来。董先生一看便皱了眉,命他重写一篇。沈凌想了想,按照自己先前的文风好好的做了一篇。

        董先生这次看了半天,才说了一番话,大概意思是以他现在的水平,中举有些悬,还要再练上一两年才有希望。又让他今后每天下午下课以后来他这里,由他亲自指导怎么写八股文。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两年。

        沈凌在书院这边一直跟着董先生学做八股文,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是众人都能看出来董先生对他的另眼相待。家里那边,兰珠给他添了一个女儿,小名就叫阿姝。

        至于和郑棠合作的题集,这两年也挣了几百两银子,沈凌将一半拿去补贴家用,一半则放在空间里。

        八月份举行乡试的时候,沈凌和崔寻章几个同窗直接从书院这边出发去了城里。崔寻章家里在省城有不少宅子,其中有一处距离考试地点很近,便邀沈凌一起住。于是沈凌就没有去和郑槐等人会合,而是住在了崔家名下的一处宅子里。

        因为崔寻文考试时也住的这所宅子,所以负责宅子的管事已经有了经验,提早就帮他们准备了两个特制的书箱。

        沈凌好奇的打开来看了看,只见书箱里面被一块木板隔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那部分占据的空间稍小一些,有两个抽屉,第一个抽屉里放的是文房四宝,第二个抽屉里放的则是两套换洗的衣物。

        再看右边,比左边还多一个抽屉。第一个抽屉里被分成了好几个小格子,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管事解释道,这是装吃食用的,考试前一天才会把那些好保存的吃食放进去。

        第二个抽屉里则装的是一些药粉和药丸,有驱蚊的,有驱虫的,有治腹泻的,有治感冒的,还有治头疼的,总共差不多有三十多种药。都用巴掌大的纸包着,上面写着用途。

        第三个抽屉装的则是各种器物,有一种灯炉两用的工具,沈凌从没见过。据管事的说,这叫五更鸡,除了五更鸡外,抽屉里还有茶油、蜡烛、打火石、水壶、水杯,另外还有一小罐粳米。管事说,这粳米是给他们熬粥用的。

        一听熬粥这两个字,崔寻章就觉头痛,他是大少爷出身,自然从没弄过这些。沈凌倒是在旁津津有味的看着管事示范了一遍如何用五更鸡烧水做饭,觉得这五更鸡唯一的缺点就是烧的时候味道有些大。

        想到乡试要考三场,每三天为一场,也就是要在里面待上九天。再看看眼前冒着烟气的五更鸡,到时不知是怎样的情况,沈凌也觉得开始头痛了。

        除了书箱,管事的还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把雨伞和一大块油布,雨伞是下雨的时候用来遮挡试卷的,而油布是晴天的时候用来遮阳的。

        到了考试的那天,管事早早的就把两人叫了起来,又给他们准备了一桌清淡的早饭。不过两人谁都没有心情细品,草草吃了一些就启程出发。

        经过了一系列极其繁琐的过程后,沈凌终于来到了一间窄小的号子内。他所在的这间号子,长一丈,宽八尺,三面有墙,另一面则敞开可供出入。而头顶,沈凌仔细看了看,竟然是用树皮搭盖的,怪不得管事的要给他们准备油布和雨伞。

        沈凌打量完号子,一抹当做桌子的那张号板,竟然是一层厚厚的灰尘。他记得他们这个号巷里有几个装满水的大缸,便拿出书箱中的水壶打了一壶水,准备回去来个大扫除。

        打水的时候,他也扫了几眼他们这个号巷,一共有十个号子,也就是有十名考生。站在他号子外的军士领他来的时候告诉他,在这九天内,他们只能在这个号巷里活动,考完以后,考生之间可以互相来往,但不能出这个号巷。

        所以沈凌回去的时候,遇到和他一样打水的考生,便都主动打了声招呼,好歹也要在这里待上九天,处好关系到时也可以聊聊天打发时间。本来沈凌还以为可以在考场内遇到相识的熟人,但是想想参加这次乡试的差不多有四千多考生,没有遇到也很正常。

        回到他所在的号子,那位军士依旧站在他的号子外,在这九天内,只要他还没交卷子,他的号子外就会一直有一位军士站在那里。这种一对一的监考,是用来防备考生们互相询问交换试卷还有作弊的。

        沈凌如果说早前还有些什么想法的话,如今看到这位军士,便什么念头也没有了。

        打扫完号房,已是日中时分。沈凌看看天色不早,在号巷内烧了一壶热水,就着管事给他准备的一些糕点填饱了肚子,这才打开之前发下来的卷袋。

        打开来,沈凌先审了一遍题,第一场一共有七道题,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也就是在这三天内,他要写七篇文章。

        沈凌先深呼口气,然后开始研墨,研墨的时候,他便开始构思第一篇文章。这两年,在董先生的指导下,他构思文章的速度也比之前快了一些。于是等他研完墨,大体已有了思路,铺开一张草稿纸,便写了起来。

        他尽量文章的字数控制在三四百之间,以前动辄六百字文章的做法已经被董先生纠正过来。这样一来,便大大节约了一部分时间。

        临近傍晚的时候,沈凌已经做好了三篇文章。他将誊写过的卷子仔细的放好,这才准备要吃的晚饭。

        管事给他准备的吃食里有火腿和肉干,沈凌自己又让郑泽买了一些核桃干菜之类的干货,可以煮一锅火腿干菜粥。

        沈凌在号巷里用五更鸡熬好粥后,整个巷子里飘满了粥的香味。他将整锅粥端到号房里,又拿出一个咸鸭蛋,便是一顿较为丰盛的晚饭。

        吃完晚饭,沈凌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点起小蜡烛,又做了一篇文章出来。

        这样,只要他明日再做三篇文章,就可以交卷了。

        晚上的时候,沈凌吹灭蜡烛,窝在号房里睡了一觉。这个时候天气比较适宜,不太冷也不太热,沈凌穿着衣裳睡刚刚好。

        第二天清早起来,沈凌觉得精神还不错,吃了一些带来的糕点做早饭,喝了几杯热水,方提起笔开始写下面的文章。

        中午的时候,三篇文章便做好了。

        沈凌不急着交卷,把自己做好的七篇文章通读了一遍,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后,这才交了卷子。

        卷子交上去以后,站在他门口的军士走了。临走的时候告诉他,以后的一天半时间,他可以在号巷里自由活动,但是不能打扰那些还在答题的考生。

        沈凌等他走后,便去做午饭,因为条件简陋,做的仍是粥饭。管事给他准备的糕点已经所剩无几,沈凌索性就着粥饭将剩下的两块糕点吃完,反正他带来的食材足够,饿不了肚子。

      第36章

        第三天上, 他们这个号巷多了两个交卷子的考生, 看见沈凌会做饭,这两个考生便拿带的干粮和他交换。三人一边喝粥,一边交换了自己的姓名籍贯, 又说了一些考试的内容,瞬间就亲近了不少。

        第三天,便开始第二场考试。第二场考的是杂文和诗赋。沈凌做完杂文,不过用了半天多时间, 然后下午的时候就将诗赋做好了。他将卷子交上去以后,发现他们号巷里的人已经有三人已经做完,大家坐在一起讨论的时候, 都说第二场比第一场的题目容易多了。

        这次沈凌再煮东西的时候,又多了几个人来蹭饭。其中一人还取出了自己家人给他备的腊肉和鸡蛋。还有人拿出了事先准备的银丝挂面。腊肉已经被搜检的人切得稀烂,省了沈凌不少功夫,等水开后, 他往里面打了几个荷包蛋, 然后将银丝挂面和腊肉放进去。

        没一会儿,号巷里顿时传来一阵腊肉的香味, 那几个还没有交卷的考生闻到香味,顿觉饥肠辘辘,只是又不能前去蹭饭, 只好在那里抓耳挠腮,看得其余几人好笑不已。

        当下,沈凌煮的一锅面被几人分的精光, 然后纷纷夸赞他煮的面好吃。之后的两天,沈凌继续充当他们这个号巷里的厨子,将大家拿来的各种食材做出美味的饭菜。

        很快,就到了第七天。相较于第二场考试来说,第三场考试要难一些,而且比之前两场的题量都要多,一共有十道题,经史五道,策问五道。

        沈凌看到五道经史题时,忍不住吐了口长气,总算这两年的史书没白学,起码看到题目,能知道出处。至于策问,受董先生好谈国事的影响,沈凌现在也了解了一些国家大事,写起策问来也颇像那么回事了。

        只是这些题目,他虽然都会,但是三天要写好十篇文章,沈凌还是觉得压力好大。

        沈凌平复了一下心情,才开始做题。中午的时候,他随便熬了点粥对付了过去,便开始继续奋战。傍晚的时候,总算赶出来了四篇经史。后面的一天,上午做了一篇经史一篇策问,下午做了三篇策问。晚上的时候,沈凌怕用脑过度,不敢再写了,好好睡了一觉。

        最后一天,沈凌花了一上午才做好了最后一篇策问。下午的时候,他仔细检查了一遍写的十篇文章,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才将卷子交了上去。卷子交上去以后,沈凌只觉困得不行,在号房里睡了一觉才觉得清醒一些。

        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大家都已经交卷,纷纷感慨第三场出的题又多又难。沈凌听好几个人说他们直到交卷的时间也没做完题目,不由暗暗感谢一直指导自己的董先生,他在临近乡试的那一年,天天晚上逼着自己做一篇文章,还限定时间,这样自己才能在三天时间里做完十篇文章。

        考生们抱怨完以后,就见沈凌那边已经开始准备晚饭,因为是考场内的最后一顿饭,所以沈凌将剩下的食材都一股脑的倒进了锅里,做了一锅杂烩粥。

        吃完粥,大家回到自己的号房睡觉,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天亮以后,沈凌背着书箱随着众人走出贡院后,只觉外面的太阳特别刺眼,空气特别清新。他在当地深吸了好几口气,就听见郑泽的声音,他顺着声音来处看去,只见郑泽已经帮他雇好了一顶轿子,旁边则站着崔家的那位管事,身后也是一顶轿子。

        沈凌前去跟他们会合,等了好一会儿,才等到崔寻章出来。崔寻章脸色青白,也不知道在考场经历了什么,看见沈凌等人,勉强笑了笑,就被管事扶上了轿子。

        回到宅子,沈凌吃了早饭,好好的睡了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他轻轻推开房门,郑泽听到动静马上问他饿不饿,要不要喝粥。沈凌这些天在考场内天天喝粥,一听粥字就摇头道:“不想喝粥,还有什么吃的没有?”

        郑泽道:“还有鸡汤面。”

        沈凌道:“那就来碗鸡汤面。”

        等他吃饱喝足又围着宅子转了一圈,崔寻章那边还没醒。沈凌不放心的去看了看,管事说已经请大夫看过,就是疲累过度。

        崔寻章这一睡就是两天一夜,等他第二天晚上醒来时,一边喝粥一边对沈凌说:“我已经对这次乡试不抱希望了。后面的第三场,我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

        沈凌宽慰他道:“第三场题目多,时间又紧,我也没做好。”

        过得几天,沈凌和崔文章身体稍微恢复了以后就回了书院。

        回到书院,沈凌趁着还有印象,将本次考试的题目和自己所写的文章默写下来交给董先生。董先生看了以后,点头微笑道:“不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这科多半是要中的。”

        沈凌这次考的很顺,自己也觉得多半会中,如今听董先生这么一说,心里的石头就落下了地,只等考试结果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沈凌该干什么干什么,丝毫不受这次考试影响。等考试成绩出来时,他果然中了,而且是亚魁,也就是第六名。

        而崔寻章则毫无悬念的落榜了,而他学舍附近的谢荣和郭安也中了,不过成绩没有他靠前。

        这次考试以后,沈凌几人直接从丙班升到了乙班。到了乙班,他才知道甲班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举人,只不过拜在了大儒门下,所以身份比他们高出一等。

        升入乙班以后,沈凌的生活仍和之前一样。而董先生那边,也一直不提收他入门下的事,沈凌觉得这里边肯定有他不知道的事,所以也就不再提及。

        董先生虽然始终不收他到门下,但是依旧指点他的文章。第二年临近会试的时候,与沈凌同班的崔寻文等人都准备去参加京城的会试。沈凌询问董先生的意见,董先生告诉他,他的文章火候还未到,在书院再读个几年书,方有几分希望。

        这样,沈凌又在书院老老实实读了几年书,有空便搜集一些果木栽到空间里。

        自从他获得举人的功名后,积分便攒到了三百九十分。而空间升级到3级的积分刚好便是三百分。空间升级到3级后,黑土地的面积增加到了三百平方米。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6: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