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QYQX-BG普文】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第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潘玉华打了几天鞋,家里已经存下四十来双了,得拿去镇上卖一次,看看行情,然后再继续。

        一双草鞋五分,四十多双也能卖两块。积少成多,等到明后年,她应该能存下两三百块钱,回头她再想想别的门路,看看还能不能多挣一点。

        卫子英想了想:“那就一起卖吧。”

        两小姑娘说着话,回到了卫家。她俩腿短,走得慢,回来时卫永华和潘宏军,还有锅子头他们都已经把猪给赶到了院坝上,准备着要杀了。

        至于她二叔卫永民……

        杀猪这种大事,他竟然还搞神出鬼没,不知道去了哪里。

        卫子英觉得,她二叔今天,可能又要挨奶奶的骂了。

        今儿卫家人多,卫子英穿越过来大半个月,总算是把自家人给认得差不多了。

        卫家人不算多,但也不少。卫良峰有一个姐姐,两个兄弟。

        姐姐嫁的得远,虽然也在甘华公社所属的大队,但西南山高路远,那个大队离良山这边,得走七个小时的路,只有逢年过节,这位外家的姑奶才会回来走动。一般情况,她很少回娘家。而卫良海无妻无子,但卫良忠下边人口就多了。

        卫良忠有两子两女,全都成家了,两个女儿分别都嫁到了很远的山里。

        这个年头,大家都喜欢把闺女往山里嫁。嫁山吃山,在农村人的心中,只有嫁进了大山,才不会饿肚子。

        而不饿肚子,就是作为父母,能为女儿考虑得最好的。

        卫良忠家,老大叫卫永治,是卫子英的大堂伯,媳妇是东阳大队的,叫周大红。卫永治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卫志飞,十八岁了,要谈媳妇了。小的叫卫志学,十四岁,身体不大好,长年病歪歪的极少出门,哪怕今天卫子英家杀猪,他都没过来,据说是前儿冻着了,躺下了,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

        而老二叫卫永凯,是西口市齿轮厂的工人,他这份工作是老丈人出的力,找别人买来的,而他的媳妇则是他的初中同学,叫陈舒敏。两人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叫卫志武,十一岁,小二子叫卫志刚,和卫志勇两兄弟一样大,而女儿叫卫春玲,十三岁。

        这一家很少回村,只有厂里放假或是孩子们放长假,才会回来。

        今儿卫子英家杀猪,卫良忠一大家子都过来了。

        厨房里,几个女人正在忙前忙后,烧水洗菜,院子外,小孩子们则打成一团。

        卫子英一回来,就被冯勇给缠上了。

        这小家伙还记得卫子英的那个木头玩具,缠着想让卫子英给他玩一会儿,一边,钱二牛也一脸垂涎,特别想看看卫子英的木玩具。

        小孩子,不记仇,打打闹闹是常事。

        钱二牛和冯勇都不记打,先前还被自己家大人抽了一顿,转过眼就忘记了让他们挨打的祸头子。

        他们不记仇,但卫子英却是个记仇的系统,乌黑大眼睛睨着两个渴望的小男孩,就是不理他们。

        潘玉华是个贴心小姐姐,看卫子英不乐意,唬着脸:“你们还想挨打是不是。”

        四岁的小丫头,明明还没钱二牛和冯勇高,但她脸一板,别说,还真能唬住人。

      ¡¡¡¡Ç®¶þÅ£ºÍ·ëÓÂÄèÁË¡£

        卫子英小迷妹上线,睁着乌黑的大眼睛,一脸敬佩地道:“玉华姐姐好厉害。”

        潘玉华一笑,啥也没说,转头,带着卫子英一起进了厨房。

        一入厨房,潘玉华的目光就落到了忙碌的苏若楠身上。看着年轻了不知道多岁的苏若楠,潘玉华心底感慨万分。

        若楠姨……

        那个念着曾经的同村之情,几十后再遇,还不忘向她伸出援手好人。

        那些年,她为了找被拐的女儿,四海为家,落魄潦倒,到了江省后,在一家商场遇上了她。她不过是凭着记忆中的那熟悉感,不确定的喊了一声若楠姨,她就认出了她,并把她带回家,给她安排工作,支持她寻找女儿。

        那时候的若楠姨已近七十,明明应是安享晚年的岁数,然而却受她所累,到处为她奔波。

        也就是那几年,她才知若楠姨始终没有办法释怀英子和卫叔叔还有卫大哥的死。

        她重生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想弥补这个遗憾。

        好在她回来的及时,英子没傻,往后,也不会没心没眼的去抓毒蛇。

        “玉华来了啊,姨姨谢谢你那天把英子背回来,来来,拿着吃。”

        潘玉华一进屋,苏若楠就看到了她。

        她一笑,忙不迭从围裙口袋里抓出一把糖,分给潘玉华和卫子英。

        潘玉华甜甜一笑:“谢谢若楠姨。”

        “妈妈,我帮你们剥蒜。”卫子英剥了一颗糖,放到嘴里,然后乖巧的要帮大人干活。

        苏若楠顺手拿了一把蒜给两小姑娘,让她们到一边慢慢剥去。

        而这时,坐在灶台下烧火的周大红,瞅着苏若楠的围裙口袋:“永华媳妇还有糖没,给我几颗,我甜甜嘴。”

        “大嫂,咱家差你几颗糖吃了?”切菜的陈舒敏看着没皮没脸的周大红,鄙视道。

        周大红睨着陈舒敏,阴阳怪气道:“咋了,我还吃不得永华媳妇的糖了。”

        苏若楠懒得理周大红。

        相处十来年了,这隔房大嫂是什么性子,她比谁都清楚。她埋头,一边往锅里添水,一边和陈舒敏说起了话。

        说的,还是前两三个月,发生在华国的大事。

      ¡¡¡¡Ò»¸ö³ø·¿£¬Èý¸öæ¨æ²£¬Á½¸öÐÔ×ÓÏàͶ£¬Ëµ»°Ï¸ÉùÏ¸ÆøµÄ£¬Ì¸µÃ»¹ÊÇÖÜ´óºì²»Ôõô¶®µÄ£¬ÄÇɶ±»·ÛËéÁ˵ÄËĸöÈ˵İ

        陈舒敏委婉问苏若楠,有没有接到江省娘家那边的通知,明里暗里提醒着苏若楠,她可能有机会回城了。

        苏若楠一笑,没说这个话题。

        有没有接到都一样。她当年既然一下乡,就选了憨厚的卫永华嫁掉,就没想过还能回城。

        回城,可不是那么好回的。

        要能回去,她啥都不用做,大姐和爹娘自会为她想办法,不能回,她就是做的再多也是白做。

        这些事,等政策下来了再说吧。

        而且,她要回城,永华他们父子四人,她也是要带着一起回的,总不可能她回了江省,留男人和三个孩子在这边吧。

        角落里,听到回城这个话题的潘玉华,眸子轻蹙,陷入了沉思。而卫子英的数据库里,也是有这段历史的,听二娘问妈妈回不回城,眼里闪过丢丢担心。

        知青回城啊……

        这个回城,可是留下过很多后遗症的。

        妈妈是城里来的知青,也不知道她和哥哥们,会不会成为这个后遗症中的一份子……

        苏若楠和陈舒敏两妯娌谈的话,周大红有些听不懂,她心里有点不得劲,歪了歪嘴,突然插话:“永华媳妇,你们过完年,还去隔壁县吗?”

        “不去了,那边的活已经做完了。”苏若楠歇了和陈舒敏的谈话声,软绵绵地冲周大红道。

        周大红眼睛一亮,赶忙道:“那敢情好,我娘家侄儿要娶媳妇,想打新家具,找了永华两个多月了,你们却一直不在家。开完年了,让永华帮我侄儿,打套家具吧。”

        周大红嘴里说打家具,但说出来的话,听着却不是那味。

        不知道的,还以为卫永华耽搁了她侄儿娶媳妇呢。

        苏若楠切菜的动作一顿,掀眸睨着灶台下的周大红:“打家具啊,那料子都准备好了吗?”

        “料子?”

        周大红楞了楞,理所当然道:“新砍的料子得晾上大半年才能做家具,我大哥家没准备,你家猪圈楼上不是有好些料子吗,先拿着用呗。那些料子,我看放了两三年了,再不用怕都生虫了。”

        苏若楠一听她这话,心里呵呵。

        埋头,漫不经心道:“猪圈楼上的料子,是永华特意为永民准备的,这事,我可做不了主,回头,你和我娘说吧。”

        永民二十三了,娶媳妇也就这一两年的事。那些料子是他们两兄弟特意砍来晾着,以后打家具的,哪可能给她用。

        “什么和我说?”

        厨房门口,背了几个萝卜和两个白菜进屋的周桂,听到媳妇的话,问了一句。

        陈舒敏叹了口气,瞥了眼自家大嫂,然后冲周桂道:“二婶,大嫂想找永华兄弟给娘家侄子打家具,那边没准备料子,大嫂说,你家猪圈楼上有现成的料子,想借来先用用。”

        陈舒敏是极为看不上自家这个嫂子,这嫂子又蠢又没自知之明,还特别贪心。她和永凯之所以不怎么回左河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她。

        每次回来,她都会阴阳怪气,说什么他们两口子进城就享福,她和大哥却得在农村黄背朝天,还得养老人,话里话外,反正就是想让永凯把工资交回来。

        永凯齿轮场的工作,是她爸花了四百多块,从一个老工人手上买来的岗位,公公婆婆都没让永凯交工资,她一个大嫂,哪来的脸敢让永凯交工资。

        再说了,养老人……她确定两个老的是他们在养?

        俩老的现在还利索,公爹又是生产队队长,她哪来的脸,说是她在养老人。还有,每个月,她和永凯都是给了两老人十块钱的。

        自己常年不在村里,还以为她这作派见是不得她和永凯好,在家里给她耍脸,呵呵,合着还是她见识少了。

        瞅瞅,人家这会儿,都把主意打到永华家了。

        “啥,打家具?”

      ¡¡¡¡ÖܹðÅéµØÒ»Ï£¬°Ñ±³Â¨¸éµ½µØÉÏ¡£

        抬头,笑盈盈地瞥着周大红:“大红啊,说起家具这事,三年前,你大哥嫁女儿,那套陪嫁家具的工钱,什么时候结给永华啊?”

        给她娘家打家具,呸,想得美。

        上次打家具的工钱,三年过去还没结给永华,这第二遭又来了,当永华是她周家的免费劳工不成。

        “一家人,不过耽搁点永华的时间,算什么工钱?”周大红听周桂提到工钱,楞了楞,脱口就道。

        那理所当然的姿态,看得在场另三个女人,一阵无语。

        敢情她从头到尾,就没想过给工钱啊。

        以前不给工钱,这次更那啥,没工钱不算,还打起了别人家料子的主意。

        “啥,三年前的工钱还没给?”

        卫良忠媳妇张冬梅从自家端了个木盆过来,准备兑些盐水,去接猪血,一踏进厨房,便听到了几个人的谈话。

        她一惊,双眼不可置信瞪向大媳妇,连名带姓地喊:“周大红,你大哥还没把工钱结给永华?”

        “没啊,我大哥前年两提过一下,不过我给拒了,永华是自家兄弟,又不是外人,哪用得着算工钱。”周大红拔了一下灶里的火,没一点心虚的回了一句张冬梅。

        “兄弟?”

        周桂看她那模样,气笑了:“永华姓卫,莫不是你周家改姓了,啥时候,我老卫家的儿子,和你周家成兄弟了?”

        三年前,她侄女嫁人打家具,要得急,桌椅板凳架子床,统共花了永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那段刚好是春种,永华忙得累死累活,还得摸黑赶工。结果呢,赶了那么久的工,却被她一个隔房大嫂,拿去做人情了。

        凭啥呢?

        凭她周大红脸大吗?

        说起来,她也是爱占别人便宜,但占便宜也不是这么占得,捞进来十分,就得退出去五分。

        她前段时间拿别人家的鸡蛋,哪次不是在地里薅了一把葱或是带了两个桔子去的。大伙最多也就心里骂两句,没看人钱二媳妇,被她薅急了,动手打娃,也没当面埋汰她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2: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