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QYQX-BG普文】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潘玉华手里挽着几根谷草,坐在院门前,埋头不知道在编什么东西。听到卫子英的声音,忙不迭抬头:“在打草鞋。”

        “草鞋?”卫子英愣了愣,软乎乎的小脸上浮出夸张的佩服。

        “玉华姐好厉害,还会打草鞋。”

        卫子英甩在小背篓,颠颠跑到潘玉华身边,睁着乌黑的大眼睛,稀奇地看着她手上半成品的草鞋。

        潘玉华一笑,见卫子英好奇,顺嘴说:“要学吗,我教你,一双草鞋五分钱,学会了,咱们一起打草鞋去镇上卖,要是打的结实,一双可以卖到七分。”

        草鞋是农民的消耗品,等到开春,放眼望去,大家穿的几乎都是草鞋。这年头虽然不允许投机倒把,挖公家墙角,但卖手工活,却是提倡的。

        草鞋没啥成本,一把稻草就能做成。这种鞋,最难的是编织,想要编出一双结实耐穿的鞋,没那点手艺还真做不出来。

        潘玉华重生回来,急切的想挣钱,带她妈去市里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因为再过两年,她妈就会突发疾病,瘫痪三年多。后来虽然能下床了,但行动却受了限,甚至都没能活到她结婚。

        她妈会瘫痪,是因心脑血管的问题,她想带她去检查一下,趁着没严重,赶紧医治。

        重生回来的潘玉华有很多事情想做,但耐何年纪太小,做什么都出格,想来想去,就只能做手工活。

        前几日她拆了她爸一双草鞋,把草鞋每一根稻穗的长短与结扣,通通记了下来,试着做了两天,编废了十几双才找到了窍门,这不,闲下来时,便开始打起了草鞋。

        她这操作,可看呆了左邻右舍。

        她当时就是在院门口拆的草鞋,又做废了那么多双,大伙都看到了,这会儿哪怕她会打鞋了,大家也只感慨一句,说她聪明,手巧,倒是没往别的方向想。

        “挣钱?”卫子英眼睛亮了,小脸上的佩服愈发明显。

        哇,小姐姐好厉害。

        都会挣钱了。

        “想学。”卫子英小脑袋猛点。

        学,学,学,她当然想学,学会了,她也能挣钱了。

        潘玉华一笑:“明儿没事,你来我家,我教你。”

        “谢谢玉华姐,那我明天过来需要带什么东西吗?”卫子英瞅着地上的谷草,琢磨着,她明儿过来,要不要带上一捆谷草。

        潘玉华:“不用带啥,你过来就成。”

        她刚才也就顺嘴一说,没想她还真感兴趣。不过小丫头年纪还小,能不能坐得住还难说,全当她过来玩吧。

        “那我先回去了,明天早上我来找你。”卫子英很高兴,蹦蹦跳跳,追上卫志勇兄弟。

      ¡¡¡¡ÈýÐÖÃóöÁ˹µ×Ó£¬²Å×ß½øµ½ºÓ̲ÖñÁÖ£¬±ã¼ûËûÒ¯èÆ×ŹÕÕÈ£¬õçõÇ×ÅÍùʯ̲°ÓÉÏÃæ×ß¡£

        三人喊了一声卫良峰,拔腿追上去。

        “去交牛草了,怎么样,赵大勇没少算你们工分吧,要是少算了,给爷说,爷去找他。”卫良峰原地等了等几个孙子,等他们追上来,便问道。

        小孩子不比大人,割牛草总是大半背篓,就背回来让计工分,赵大勇每次都会按倒出来的草体积算工分给孩子们,很多时候,都会少算半个工分或是一个工分。

        卫良峰怕几个孩子吃亏,习惯性地问了问。

        卫志勇摇头:“没,赵三叔一共算了我们四个工分。”

        “爷,你去哪了?”卫子英跑到卫良峰身边,昂着脑袋,问这个时候才回家的爷爷。

        卫良峰:“去了一趟你大爷家。”

        卫子英眨眨眼,小脑袋一转,好奇问:“爷,大爷今天不是去东阳大队了吗,结果怎么样,朱家有没有赔偿柄贵叔家?”

        “哎呦,小英子还关心这些。”卫良峰听到小孙女的问话,有点发乐。

        卫子英点头,一本正经道:“关心,我也有参与打坏蛋的。”

        “这些事,可不是你该关心的,走走走,回家了,再不回去,你奶又得吼了。”卫良峰一笑,没打算给孩子们说这些。

        卫子英跟上去,软软绵绵地喊了一声:“爷爷……”

        卫良峰不理她,单手抱起卫子英,把她塞进卫志勇的背篓里:“志勇,背带你妹妹回去。”

        卫志勇嗯了一声,颠了颠背篓,就先爬上了石滩坝的石梯。而卫良峰则慢吞吞跟在他们身后,一边走,一边琢磨着在卫良忠那里打听到,有关朱家的消息。

        今儿卫良忠带前上周柄贵,还有村支书几个,一起去了东阳大队。

        东阳大队干部倒是好说话,知道自己大队的队员干了缺德事,毫不犹豫就带着卫良忠几个去了朱家。

        但朱家就难缠了。

        几个人一去,那朱老头和他婆娘就横了起来,还提着刀子要和卫良忠他们拼命,说他们左河湾冤枉朱标强,哭天喊地的说朱标强昨天只是来左河湾看他老姑而已,根本就没偷小孩。

        朱家在东阳大队那边有不少亲戚,这些个亲戚信了朱老头和他婆娘的鬼话,差点把卫良忠和村支书他们扣了下来,连东阳大队的干部,都招呼不住他们。

        要不是后来镇上公安去东阳大队调查情况,证实了朱标强偷小孩的事,卫忠良他们今儿怕还回不来。

        周柄贵家的三柱,这次算是白遭罪了,因为朱家根本就不愿赔偿,朱家老两口浑得很,当着公安的面就敢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反正就是不赔钱。

        听老大语气,朱老头很在乎朱标强,这朱标强若真吃了枪子,朱老头不定还真会做出点啥。

        看来,他得防备着才行。

      第16章

        傍晚,寒意生起。

        回到家,周桂在生火做饭,卫志勇兄弟撂下背篓,就和隔壁钱二牛一起上石坝玩陀螺去了,卫子英对陀螺不感兴趣,端了根小板凳,坐到灶台下烤火。

        今儿晚饭是猪油拌面。

        托老太太的福,中午那块肉很肥,炼了小半碗的猪油,周桂想着,反正年底分红了,粮食也下来了,这段时间家里不差粮,也就舍得做给孩子们吃了。

        白水面快要起锅,周桂拿了五个大粗碗,分别在每个碗里放了小勺盐和少许酱油,再滴上几滴醋和剁碎的辣椒面,最后,又往碗里放了指甲大点的冻猪油,便将锅里翻腾的面条,捞进了碗里。

        起锅后,再往里洒上点葱花,均匀一拌,猪油拌面独特的香味就出来了。

        卫子英看着灶上的五个碗,觉得有哪里不对。

        她歪着头想了想,突兀道:“奶,少了一碗。”

        家里明明六个人,但灶上却只有五碗面……

        周桂:“没少,就五碗。”

        卫子英眨眨眼:“奶,今晚谁没饭吃?”

        周桂:“你叔。”

        “对哦,叔呢,我今天都没看到二叔。”

        上午她爷说二叔去镇上卖桔子,可这一卖就没了影,一直到下午他们上山,他都没有回来,别不是出啥事了吧。

        “别管他,不回来,咱家还能省下点粮食。”周桂耷着脸,语气透着点愠怒。

        卫子英:“……???”

        完了,叔叔惹奶生气了,饭都不给留了。

        说起来,二叔最近好奇怪。除了干活,都快成家里的隐形人了,饭点不着家的事,十天发生五次,也不知道他在忙啥。

        不过……应该没干啥好事,不然不会每次晚归,奶奶都一副想揍他的模样。

        周桂说不给卫永民留饭,就真不留,煮的恰恰好,连面汤都被卫志勇和卫志辉兄弟,洒点盐和葱花给喝完了。

        猪油拌面简单不失美味,卫子英吸溜着吃了好大一碗,差点把自己给撑着了。

        农村晚上没啥事,周桂照着煤油灯,在厨房把猪草剁了出来,卫子英则拎着个火笼子,坐在屋檐底下,支梭着耳朵,听她爷和隔壁钱老二唠嗑。

        两人唠的不是别的,就是今儿她大爷他们在东阳大队发生的事,钱二觉得他们左河湾面子丢了,打上门,竟没讨到说法。卫良峰则担心朱家那边,会不会因为朱标强和他大姐两人被抓,暗地里搞他家……

        两人隔着道院墙,一聊就聊到了八点过。小孩子瞌睡多,卫子英哈欠连天,听着听着眼皮就打起了架。周桂收拾好厨房,见卫子英小脑袋一点一点,跟小鸡蚀米似的,赶忙兑了点热水,给卫子英洗脸洗脚,然后把她抱进被窝里。

        冬天的被窝,刚钻进去的时候有些沁凉,担心卫子英冷到,周桂躺在床上,给她暖了一下被窝。

        直到卫子英睡熟了,她才又顶着寒意,起来忙活家里的事。

        家里卫永华两口子不在家,卫良峰腿脚又不方便,里里外外全靠她撑着,每天都是天不见亮就起床,一直到所有人都睡了,她却还不能上床。

        十点过的时候,卫永民回来了。

        卫子英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她奶在堂屋里骂人,浑浑噩噩间,只听她奶在骂什么冤大头,说什么对方根本就没意思,是在吊着人玩,不然,怎么都收了他一年多的东西,却连他们卫家的门槛都没跨过。

        她奶骂得很凶,但她叔却跟个闷葫芦似的,一声都没吱。

        只在她奶说什么把人带回时,才在急切中回了一句,说是还不是时候。

        卫子英听到她奶骂了一句没出息,瞌睡虫上头,卷翘的睫毛扇了几下,就又睡过去了。

        翌日。

      ¡¡¡¡·ÅÇçÁËÁ½ÌìµÄÌ죬ҹÀïÓÖäÀäÀÁ¤Á¤ÏÂÁËÒ»³¡Óê¡£

        这一下雨,气温就陡然降了几度,眼看着就要起霜,地里桔子到了不得不摘的时候。一早,周桂把卫子英送到沟子里,让卫老太帮忙看半天,她则喊上卫永民和卫志勇兄弟,去了地里,连卫良峰都拄着拐杖,去帮忙了。

        卫家自留地里四棵柑橘树,卫永民摘了一天,也只摘完两棵,还有两棵树的果子没动,趁着这会雨停了,周桂想把桔子全摘了。不然等到打了霜,桔子水分和口感就会变差,到那时再来摘去卖,收购站就要压价了。

        卫子英去了卫良海家,乖乖巧巧的帮卫老太喂了鸡,又和老太太没营养的说了一会儿话,便撒着欢去了潘家。

        她和潘玉华约好了,今儿要去她家学打草鞋。

        潘家和卫良海家同在沟子里,离得很近,中间只隔了五户人家,卫子英到潘家时,潘家的大人也都出了门,只留了一个眼神不是很好的潘家奶奶,在家里帮潘玉华搓谷绳。

        潘家情况有些特殊,和村里其他的人都不同。

        潘奶奶是战乱那个年代,逃乱逃过来的。据说,潘玉华的亲爷爷在四几年的时候,被抓了壮丁,一去就再没回来,那会儿潘玉华她爸潘宏军,还在他娘的肚子里。

        潘奶奶生下潘宏军,就自卖自身,卖给了甘华镇上的一个大地主,给那家小儿子当奶娘,解放后,地主家放出来很多人,潘奶奶最后被安排到了左河湾,嫁给了左河湾生产队一个姓潘的老光棍。

        这个老光棍在二十几年前就死了,过后潘奶奶没再改嫁,就守着潘宏军过日子。

        潘宏军其实不姓潘,真正姓啥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改过姓后的潘宏军,倒是彻底融入了左河湾,没人再排斥过他,因为,他也算是承了老光棍的香火,逢年过节都会去给他养父上柱香。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找苦命人,潘奶奶一个人,好不容易拉拔大儿子,并娶了媳妇,但潘宏军一次生病,被医生判定,这辈子都难有孩子。潘奶奶的眼睛,就是那会儿给哭糊的,后来卫良忠在西口市捡回潘玉华,潘奶奶便做主,让潘宏军两口子把孩子要过来养。

        甭管男女,好好养,以后儿子媳妇总会有个依靠。

        潘家奶奶是个很温和的人,眼睛虽有些不好,但卫子英走近后,还是看清楚了。

        她乐呵呵喊了一声卫子英:“英子,来找玉华玩啊。”

        卫子英甜甜的朝潘家奶奶问了声好,小【创建和谐家园】坐潘玉华身边:“我来和玉华姐学打草鞋。”

        “英子也想学打草鞋啊,这可是个技术活。”潘家奶奶呵呵一笑,倒是没说什么。

        打草鞋看着简单,但做起来,却是复杂得很。若真要这么简单,那大伙就都打草鞋去集上卖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