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盛英垂首侍立一旁。
不多时,地上便被掷下了不少奏折。
盛英命人一封封拾起归拢,交还给上奏的大臣。
他随意瞟了一眼,不少都是让皇上开后宫选秀的,甚至有的自荐女儿孙女,个个都说得好听,要替皇上分忧。
若是皇后只有个公主,日后这种折子只会更多。
萧绪唇瓣越抿越紧。
待将书案上堆积的奏折批阅完,他冷笑一声:“看来各位大臣近日无事。”
盛英小心翼翼道:“都察院的巡查、吏部的大考皆已结束,各位大臣确实悠闲,兴许入了腊月便能好一些。”
萧绪望了一眼窗外,已经寒风凛凛,叶落枝枯。
他不再言语,起身要望凤仪殿去,忽然瞧见了一物。
那东西日日埋在成堆成堆的奏折之下,若不是今日瞧见,他都要忘记了。
萧绪拿起那木匣,打开看了一眼,嘴角微微勾起。
盛英不明所以。
萧绪看了一眼后便交给盛英,吩咐道:“让人去烧了。”
盛英接过木匣,一个久远的记忆忽然被记起。
他恍然大悟,瞧了皇上一眼,亲自将那木匣拿出了里间,交给了一个小太监:“不得打开,烧干净些。”
那小太监接过木匣,恭敬应是,转身进了御书房的小灶。
皇上许久都不用小灶了,日日在凤仪殿用膳,这小灶闲置许久无人看管,还得把火生起来。
正准备生火时,又来了一个小太监,正巧手上无事,要帮他生火。
待终于把火生起来时,先前的小太监从袖中掏出木匣,干脆利落的扔了进去,没有看见一另一个小太监震惊的眼神。
他看了一会儿,因为又有人唤,便同后来的那个小太监道:“帮我看着些,烧干净了就行。”
说完,便出了灶房。
烧火的小太监看他出去了,立刻将那木匣夹了出来,拍点上面的火苗。
好在这木匣上了一层上等清漆,不易烧着,虽然黑了些,却完全不损里面的东西。
小太监左右张望了一眼,见没有人在,忙将那木匣踹进怀里,在灶膛中放了根木头进去,转身疾步走了。
已到初冬,天色晚得早。
萧绪身上披了一件大氅,在天色暗下去之前便快步到了凤仪殿内。
盛英紧跟着皇上进去,却见殿内寂静无声,灯火昏暗,里间没一个人在。
不是说让他早些回来吗?
萧绪蹙起眉头,唤:“箐箐?”
没人回应。
萧绪又往前走了两步,灯火忽然亮起,晏箐满脸笑意地从一扇门后走了出来。
萧绪眉头未展,正要训她不准这么调皮,忽地怀里就被塞进了一物。
“给!”
晏箐往他怀里塞了一副字画,还催促道:“打开瞧瞧。”
萧绪顾不得训她,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数十个女儿家的名字。
晏箐期待地眨着眼睛看他:“选哪个啊?”
萧绪合上卷轴,摇了摇头:“都不喜欢。”
“啊?”
晏箐满脸失望:“我特意挑了许久呢,哥哥不知舔着脸去了多少才子家中求得呢。”
萧绪默然一瞬,重新将卷轴打开,放到她面前:“你选。”
看晏箐双眸亮起,他又强调道:“选个小名。”
晏箐撇撇嘴:“知道了知道了。”
晏家兄妹都没怎么读过书,让他们给女儿起名……
萧绪收回思绪,目光落在晏箐细白手指指着的名字上。
“晏?”
萧绪道:“你用自己的姓给女儿做小名,不觉敷衍吗?”
晏箐噘起嘴:“哪里敷衍了?”
她解释道:“河清海晏,天下太平,这不是好寓意吗?”
萧绪瞥她一眼,居然还会用这词了。
晏箐看了一眼萧绪的眼神:“好吧,确实也想用我的姓,晏晏,一听就知道她娘亲是谁。”
萧绪的视线从她的小脸上重新移到了那个字上,微微颔首:“那便叫晏晏吧。但大名,还是朕来取。”
晏箐歪着头想了想,萧绪的文采不知比多少人都强,于是点头应了,命人将卷轴拿下去。
她一边吩咐玉茵拿走卷轴,一边自己又走到了门后,端出来了一个小碗。
碗里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蛋,和一些糊成一团的面。
晏箐垂下眼帘,有些不好意思,但不过一瞬又挺起胸膛,坦然地将这碗面交到了萧绪手里:“皇上,生辰快乐。”
盛英在萧绪身后瞪大了眼睛,出声道:“对啊,今日是皇上生辰!”
萧绪登基以来,为着节省银子,从不过生辰,极少有人知晓他的生辰是何时。
萧绪低头看了一眼那碗糊成一团的面,嘴角微勾。
晏箐脸颊红红的,装作生气的样子:“不许笑。”
萧绪立时板起了脸,望她一眼,一口一口吃了下去。
没过多久,一小碗面就见了底。
晏箐眼含期待地看着他:“怎么样?”
说完,她又低下头去,假意东张西望:“这是玉茵做得,我只是随口问问。”
欲盖弥彰。
萧绪忍住笑意,清了清嗓子,沉声道:“面糊了,但是味道极淡,蛋又味道太重,这碗面……”
晏箐猛地抬头看他,撇嘴要哭:“这么难吃,那你还吃完了!”
萧绪把碗递给盛英,掐了掐晏箐腮边嫩肉,道:“朕,没有说难吃。”
他直视晏箐双眼,撒了一个显而易见的谎话:“这是朕用过的最美味的佳肴。”
晏箐破涕为笑,还要再问一句:“真的吗?”
萧绪沉默下来,半晌才道:“你先前说过不准朕瞒你……”
晏箐急忙伸手捂住他的嘴:“不准说了,反正这面就是你吃过最好吃的!”
萧绪眼睛微弯,在她的小手下颔首点头。
晏箐这才满意,她牵上萧绪的手,笑着说:“你同我来。”
玉茵见状,立刻给盛英使了个眼色,同时眼疾手快地上前,给晏箐披上了一件厚厚实实的披风。
盛英也忙将刚刚解下的大氅给萧绪披上,众人随着晏箐的脚步到了凤仪殿外。
殿外,有数盏灯光徐徐升起,缓缓照亮了夜空。
萧绪抬头去看,灯面上用笨拙的笔迹写了许多字,诸如“百岁无忧”,“身体康健”之类的,数不胜数。
她最厌烦习字了。
晏箐见他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着夜空,知道他喜欢,不由得咧开了嘴。
“等等。”
晏箐从玉茵手中接过纸笔递给萧绪,又亲自拉开灯面:“生辰要许下愿望的,你自己写你自己的愿望。”
她偏过头去:“我不看。”
萧绪瞄了一眼她裂开一条缝的眼睛,也不戳破,在灯面上书下几字,随即便与她一同,亲手放飞了灯盏。
灯盏缓缓升空,带着冬日里的暖意。
远远望去,灯盏上的字若隐若现:箐箐、元启,永乐常安。
元启
寒风渐起。
晏箐往萧绪怀里躲了躲, 杏眼仍旧盯着那远去的灯盏。
萧绪的目光已经从灯盏移到了她的脸上。
灯火忽明忽暗,晕在她娇嫩的小脸上,可以看见脸颊上一层细细的绒毛。
萧绪缓缓靠近。
正当要挨到她时, 晏箐突然指着夜空跳了跳,兴奋道:“皇上,你瞧!下雪了!”
他清了清嗓子, 肃着脸收回视线, 顺着她的视线看去。
果然有细细小小的雪粒飘了下来,慢慢的, 变成了整片整片的雪花。
这是今岁的第一场雪。
晏箐伸出衣袖去接, 接到的雪花不多时便化作了水渍。
在她不经意间,有一片雪花缓缓落了下来, 停在了她细密的长睫上。
像蝴蝶飘在草丛间。
晏箐还没反应过来, 萧绪便拉着她的两只手,轻轻吻了上去。
那一点点冰凉的水渍沾在了她的眼睫上, 也沾在了他的唇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