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谁都不痛快。
有江桓真好!俞兆依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结婚的好处。
下楼的时候,江桓在走廊上接电话,俞爸俞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见她下楼,也不说她没规矩,只是指了指电饭锅,“去吃饭。”
态度真好。
天冷了,动物都要准备过冬,俞兆依的食欲也好很多。
满满当当一碗饭,剩下的热菜,她一边听着客厅里传过来的电视声音,一边翻看着手机,慢慢悠悠的,全吃了。
洗碗之后,江桓问她,“要不要出去散步?”
外面的雪渐渐的大了,窗外传来很多小孩儿的欢呼声,不用多想就知道,外面有多热闹。
“走。”
俞兆依换了身羽绒服下来。
俞爸俞妈提建议:“商贸那儿挺热闹,这会儿应该还有跨年。”
俞兆依知道海城的跨年,上一回跨年还是大三的时候,跟高越他们,挤在人山人海里,一起看着商贸大厦的顶钟,数着“三——二——一”。
“不回来了也成。”俞爸忽然冒出这么一句。
客厅的空气都有一阵沉默,俞妈用胳膊肘顶了顶他,大概心里是觉得这话说得太露了,下一秒却也附和道,“你爸说得对。”
第81章 大雪纷纷
商贸离俞家不算远,两人准备走路过去。
出了小区,拐弯处就是俞兆依以前的小学,下班的时候,有时候能碰见放学的一【创建和谐家园】学生,还有几个教过自己的老师。
以前路上碰到,会问起她现在的工作。
在中心小学教语文。
听到这里,她们总是眉头一皱,“这么远?”接着又笑,“也不错,旅游小镇嘛,多玩玩,五年之后申请调回来。”
一般签约的时候,都有一项要求:五年内不得调离所在县区教育系统。
所以,关于调回家这件事,除了找一个博士生男友,俞兆依还有另一个选择——熬过五年。
只不过,一年尚且觉得漫长,何况五年。
“进去看看?”路过大门口的时候,江桓说。
大门口的巨石上印着“海城青英小学教育集团”几个金色大字,十几年过去,都不曾改变。
保安室亮着暖灯。
“进不去吧。”小学里面哪里是你想进去就能进得去的,除非你是这个学校的老师。
江桓走到校门口,敲了敲窗户,大爷开了窗。
一看,是胡叔。胡叔年轻的时候去部队里当过兵,曾经也是他们两家的街坊邻居,后来【创建和谐家园】走之后,俞家跟江家被分在青英小学后面新建的别墅小区里,其他几户人家被分到了附近其他新建的小区,就散了联系。
“胡叔。”俞兆依笑着叫了声。
胡叔本来只认出了江桓一个人,再一瞧,“这不是依依吗!”
“你们俩?”胡叔一看两人手牵着,就乐了。
“我俩结婚了。”
这话一听,就来了兴趣,胡叔披了件大衣走出来,让他们进去说话。
“你爸也不讲道理啊,结婚了也不请我喝喜酒。”胡叔给他们倒了水,笑着指俞兆依。
“还没办婚礼。”
“哦,就扯了证是吧,那成,什么时候办,我老头儿补个大红包给你俩。”胡叔中气十足,哪有说自己是老头儿的份。
“您哪像老头儿呐。”
“春夏的时候。”
俞兆依跟江桓的声音一起响起,回应胡叔。
保安室里面沉默了几秒,接着三人一齐笑出声。
“但别说啊,我是真没想到,你俩能凑一对儿,想小时候,你们都挺沉默的,不爱跟大家玩儿。”胡叔想了想,喝了口茶,“对了,你们今天怎么来这儿了。”
“总不能是特意来看我的吧?”
胡叔小小幽默一场,两人皆捧场地笑笑,江桓接着说,“胡叔,依依在中心小学教书,下学期调来青英,先来看看里头环境。”
俞兆依看向江桓,她调回海城这件事,虽然已经基本定下来了,但到底调到哪所学校,应该还需要进行一场面试。
不说面试怎样,现在就连青英小学有没有这个名额都不知道,怎么就能确定说,她下半学期就在青英了?
但胡叔是不懂这些的,“这样啊,这里头也没什么变的,我在这儿待了也有十年,除了每年暑假小小装修一下,没大变动。”胡叔一边说,一边琢磨提醒道,“现在大晚上也看不清楚,你俩明天再来呗。”
胡叔话里也不是拒绝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意思,晚上有什么好看的,又看不清楚。
但看两人脸色好像真很想此时此刻就进去的样子,胡叔也不拦着,“那成,你俩想现在进就现在进,小心看路啊。”说完又递给他们一个手电筒。
从外观来看,青英是变了很多,以前教室里的小窗户都成了落地大窗,整个学校的墙体,也从以前的粉红色刷成了现在更加稳重的砖红色。但布局,还是跟十几年前一样,半点没变。
两人走路没目的,在教学楼外面的花园里随便走走,也不上楼。
花园里全是蜡梅花的香气,浓郁悠长,花园里昏黄的路灯下,蜡梅嫩黄的花瓣让人怜爱。
雪纷纷扬扬,更大了。
花园的地上已经有了薄薄一层雪,将整片地都轻轻盖住,但一个脚印下去,这一块儿地儿又完全显露。
“如果明天不是元旦,估计也得放假。”俞兆依忽然想到这事儿,提了一下。海城是座南方城市,下雪是一件大事,从小到大,只要下了雪,甭管大小,就得放假。
江桓看见灯下飘飘然的大雪,想起2010年的时候,那会儿他初三,俞兆依五年级,都因为海城下雪而停课放假。
但因海城好几年没有下过大雪,有没有达到停课的程度,大概上级部门也不太确定。于是通知是凌晨下发给各学校,再由各学校短信通知家长们的。
那会儿正是期末考试前,俞兆依还在背着《七律·长征》,等着老师第二天默写,因下雪还有点兴奋,想着老师会不会花上一两节课,带他们去操场上玩雪。
第二天早晨,江桓刚准备去学校,江爸跟他说,“学校放假了。”
他倒是没什么高兴不高兴的,只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去学校或者不去学校,没什么差别。
早饭吃到一半,隔壁倒是传来了俞兆依的尖叫声,那会儿的老房子隔音不太妙,他听得一清二楚的。
估计是因为停课的消息才这么兴奋。
海城难得下这么大的雪,停课的通知是一天接着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每天清晨江桓都听到俞兆依的兴奋叫声。
“停课,你倒是挺兴奋的。”江桓接着俞兆依的话,笑道。
俞兆依不知道他心里想了什么,只以为他说现在。
既不好意思,又无赖承认,“对啊对啊。”
别说她,就是问问全国的老师,哪有放假不高兴的?
青英小学有一棵近千年历史的大樟树,在操场的一角,上过央视,很著名,已经是青英小学的标志性一方。
树身大约有两米直径那么宽,荫蔽着很大一片土地。
对于青英小学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体育课上乘凉的好去处。
两人走出了教学楼,操场开阔,西北风来势凶猛,雪“哗哗”地落在两人头上。
“冷不冷?”
“不冷!”俞兆依的鼻子有些红,但掌心套着一个皮手套,没什么冷的感觉。
第82章 血液呼唤
“我真的很喜欢这里。”俞兆依深深吸了口冷空气,觉得五脏六腑都透彻不少。
她知道,这句话会给江桓带来一种错觉,好像她在暗示,让他帮自己进青英。只不过重回十几年的母校,她实在感受到一种血脉的呼唤。她在这里长大,就应该继续待在这里,留在青英,直到退休。
哪里比这里更能让她喜欢呢?
青英与她之间,有一种天意的联结。
“你和我,都在这里长大。”江桓移步到俞兆依的左手边,替她挡了大部分西北风,“青英的老师们,见到你一定很高兴。”
那些看自己长大的前辈老师,对自己有着莫大的熟悉感,知晓自己的一切,品行、态度、能力,不会因为闲言碎语而轻视自己,不会因为偶然的一次失误而质疑自己。
她的根在这里,那么她的绿叶、繁花、果实,也应该奉献在这里。
“人没什么不一样的,在你的眼里,依依,学生也是同样的。你对中心小学的学生不舍得,无非是相处一年的感情,还有那段时间里对你全情的喜欢。那么以后呢,你在这里扎根,还有无数个一年、三年、六年,难道这里的学生对你的感情会比中心小学的少吗?”
江桓知她心里郁结,声音在寒风里显得冷静、清晰,“依依,全世界的学生都是赤诚的,但作为老师,分开是一种必然。”
江桓想告诉俞兆依的无非就是,不要因为舍不得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而把调任这件事推迟下来。
不值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年半时间的相伴总比两年、三年的相伴,更容易让人忘记。
人总是在分别的路上,不就是这样吗,分离、相识、再分离……
江桓有时候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所有在意的人都不长久,仿佛永远都是一个人行走在路上。但看着俞兆依在自己身边,又想,只要最重要的人一直都在,其他的,也就如过眼云烟。
俞兆依笑了,摸了摸那棵枝干粗壮的香樟,“早就想通了。”
只不过他花了这么多心思来开导,确实让她想不到。
两人慢慢朝着校门口走去,说着各自在青英的回忆。当然大部分时候还是俞兆依说,江桓在听。
俞兆依说了很久,江桓也听了很久,听那段他们平行前进的时光。
到商贸的时候,十点刚出头,商贸大楼前的广场上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了,大屏幕上播放着奢侈品牌的广告。
有一会儿播放的是席远的广告,俞兆依赶紧掏手机“啪啪”拍了两下,然后发给高越。
俞兆依:【你老公在国内人气还不错的嘛】
高越没回。
收了手机,俞兆依看着席远精致的脸,逐渐放大,脚踩高奢皮鞋,腰间是同款小皮包,忍不住“啧”了一声,“帅是真帅。”东山再起也是迟早的事儿。
耳边有无数小女生倒抽一口凉气,喉间发出已经抑制过的“哇哇”的尖叫声。
这么一看,席远在国内的人气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有多严重的打击。
忽然,她听见了一声跟周围赞叹相比,很不协调的一声“呵”。
很明显是江桓发出来的。
“你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