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QYQX付费】西北儿女情作者:木已晓秋》-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敏说再等等看吧,静秋还小呢,大点再说。有山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自己的孩子辈能有人继承了自己这门手艺,可是奈何自己养了十个,没一个能带的了的,有山看朱敏的态度,心知估计这个事情是黄了,黄了就黄了吧。

        朱敏的房子下来了,朱敏给静秋断了奶,就放到桂兰这里,朱敏跑去一看,心里凉了半截,那能怎么办呢,好歹可以单独有个家了。

        朱敏被分的房子就在学校墙根边,就一间土坯房,还有一个比土坯房再矮一点的,好像是以前学习里放杂物的屋子,后面废弃了,也没有拆,就给了朱敏,朱敏准备拿来当伙房。三天的功夫,朱敏才将里面土坯房的房子内部铲平了些,漏水的地方也请人过来给抹平,自己也去学校里报道了,本应该在学校的食堂帮厨,因为语文老师短缺,只好先让会的代课,朱敏好歹学了两天,就先让代着。

        好容易熬到周末,朱敏领着小四开着拖拉机,到有山那边,有山做了两张单人床,简易的,三块木板,四周拿木头框起来,床头就是简易的四字道道,还有一个厨房用的碗柜和一个带玻璃的大衣柜,元奇定奇都给帮忙,塞了满满一车拉了过去。

        到了学校里天都黑了,定元上班一个月回来三四天,朱敏一个人,就一个个挨个往屋子里背家具。朱敏住的这一排还有五家老住户,都是学校里的老师被安排进来的,通通过来帮忙,等把家具都摆放进去,夜里快两点了,朱敏走在学校通往桂香家的路上,默默的想着现在的生活,想着婚前光海的话,到了家里,桂兰开了门,默默的端了碗臊子面给朱敏,朱敏吃了就和衣睡下,一夜无眠。

        房子弄的差不多了,桂兰说要过来看看,给朱敏带了两床被褥,那么老远夹着就背了过来,元奇跟着,把静秋也带了。

        桂兰问桂香:“朱敏是打算不回去住了么?”

        桂香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木讷的说:“娃有娃的想法,不管她了,想住哪里就住哪里吧!”

        桂兰抹了把眼泪,跟桂兰说自己还是过去看看比较的放心。

        桂兰和桂香吃了饭到朱敏住的地去看,进了学校的大门,看那屋子都是新糊的泥墙,厨房里面连个灶台都是拿石头面子支的,桂兰忍不住跟朱敏说:

        “这环境你得受苦呢,还是回去吧,好歹回去我能给你做的吃些,省点钱城里给你帮衬的买一套去,不必受这个罪。”

        朱敏不搭话,桂香在一边收拾着被褥打圆场:

        “这边也好呢,她愿意就待着,反正离我那边近的很,自己做不做的都行,家里一个锅里也能搅合。”

        静秋不合时宜的又哭起来,朱敏过去抱起来,这才跟桂兰说:

        “我上班就带娃吧,秋收忙的时候就送过去你们帮衬着,等大一点,我咋都想着让娃到城里上个学呢!”

        桂兰想想也就答应了,毕竟都是杨家的人,朱敏是,静秋是,单独住这学校里也不会让庄户人家看了笑话,也的确是为了娃的收纳生活考虑,想了想,放了些随身带的钱给朱敏压到被子里回了桂香家。

        第二天一早,桂兰让元奇去学校,给朱敏搬了水缸,放了一箱子碳沫子,把两张木头床抬着并到了一起,才放心的拉着元奇回去了,因为是开学期间,桂香家也还没开始忙农活,静秋就留在了朱敏这边!

      第69章 二胎

        又是一年冬天,过年前的桂香家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旺盛回老家了,听说山里搞了梯田,旺盛哥包了好多,家里缺人手,旺盛也到了谈婚姻的年龄,旺盛的老爹身体也不行了,旺盛就回去和哥哥们种地,顺便照顾老爹。桂香听说旺盛回去俩月,家里就给办了结婚,年前就让建国去了一趟,给送了礼,旺盛给捎回来些山货,光海失落的不行。

        朱敏嫁到了有山家,桂香让朱敏年前去桂兰家里把年前的活都干干,怎地都是新媳妇,不可以少了规矩,自己有了窝巢,就是鸟窝都得守着,女人不守家,那是要失财的。朱敏只好抱了静秋早早去了桂兰那里,赶年三十再回来。

        朱敏嫁出去第一个年头,按习俗,桂兰是要提了礼给桂香拜个年的,要连续三年,寓意是嫁出去的女儿,娘家要看看在婆家待的好不好,婆家提的礼贵重不贵重,能证明对新媳妇的重视的深浅。

        年初二,桂香巴巴的烧好了热炕,盘腿坐在炕桌边对着窗子外瞅着,一直到顶在门后的支棍吱呀吱呀的跐着地,欢快的像二十几岁一样奔到门口,迅速打开了半扇门。门外,朱敏抱着静秋,玉梅领着老大晓东和老二晓春,后面有山桂兰两口子手里提满了东西,定元元奇玉琴玉林手里都没空着,站了满满一院子人,桂香连忙接过包的只剩下眼睛的静秋,把一群人让进了院子里。

        桂香熟练的给众人倒了茶,挨个给娃们发了红包,抓了花生糖给每人塞了一把,等着都喘乎口热气了,才乐呵的聊起了家常。桂香跟桂兰挨着坐着,桂香说:

        “这静秋一岁过了点,也不怎么站,只听着一天咿咿呀呀的,说话看快了!”

        这时玉梅的俩儿子,老大叫小东的十二了,小春也十一了,趴在炕上耍静秋,把静秋的腿弯到头顶,抓着胳膊学着鼓掌,桂兰扒拉了下小春,呵斥到:

        “成天没个干的,看见她就耍,老惹着哭!”呵斥完,才转身应着桂香的话:

        “是啊,不是说女娃走早了不好,咱静秋到今天站和不好好站,让人看了说没问题,就是软些,让好好给喝奶再长长骨头就好了!”

        桂香听了:“那就好,别给娃闹下个毛病,你看玉梅那俩,吃的虎头虎脑的,男娃就是不一样!”

        朱薇端来了村里爆的粗米棒,那是一种玉米膨化食品,智慧的西北人民为了给孩子造些零食吃,就把拖拉机头给改造了,玉米和糖是自己家准备了,每次爆米花的人过来,都把准备好的玉米和糖拿去,交些手工费,玉米和糖一起被放进上面的漏斗里,转起来的拖拉机就从一个空里磨出来那种白黄的粗米棒,一根粗米棒长些的有一人高,就那样放在装粮食的编织袋里,挂在门后的墙上,吃了就拉出来一根,纯纯的玉米味,甜的能沾下来腮牙。

        这样的零食是小春和小东最爱吃的了,争抢着抓了一根,吃的满嘴冒泡,还不忘给炕上静秋喂一些。朱敏平时对这粗米棒也不感兴趣,今天看的馋的不行,馋的阙了半截,咬了一口还没有下咽,就恶心的吐了出去。这反应似曾相识,朱敏怀疑自己是不是又怀了,这次怎么对甜的反应如此大,日子还没站稳,又怀上可咋办,心里忐忑的朱敏回了屋子,想着等过了年再看吧。

      第70章 绣花两口子闹仗

        众人正在屋子里围着炕桌闲聊着,大门上的小门被撞的东倒西歪的,惹的看门的老黄狗也是竖起了耳朵守卫一般站了起来,朱薇推门出来看,才看见姐夫卢周民架着自行车往院子里进来了,朱薇跑出去给卢周民帮忙,卢周民头也不抬,靠着鸡窝就立了自行车,气哄哄的跑进屋子里,也不顾着一屋子人没打招呼,就把脸凑到光海鼻子跟前,指着自己的脸说:

        “达,你看啥,你看我这脸,让绣花给我挠的!”一口的天津老话带着,众人反应了半天,光海也看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

        “大过年的你俩昨天没来我还说让建国过去接去,搁家里就闹仗了?”

        卢周民气气的抓起光海的瓷缸子喝了一口才缓过气,像个大媳妇子一样挨着炕说:

        “你给评评理啊,大伙都在呢,大过年的,我说先去我姐那边看一圈,从那边过来过年,就出去买了些桂圆啥的,绣花她就不愿意了,说了两句气不过我俩就干起来了,这泼的,给我挠的能抄两盘子肉出来了!”

        这天津人自带相声味,不自觉的就把玩笑带了出来,奈何这是自家闺女干的,都忍了笑,桂香凑近看了是挺严重的,烟圈周边都有血疤了,连忙使唤朱薇给端了热水来让洗洗,众人七嘴八舌的问:

        “买就买了么,咋就不愿意了还给打了起来?”

        卢周民拿着毛巾捂着脸说:

        “我寻思我姐两年没见了,在这旮沓就我们姐弟俩,人家又不缺这些个,买就买点稀罕的,绣花嫌我花钱了就叨叨,三十叨叨到现在,这就干了一仗。”

        这也不怪绣花,光海心里是有数的。卢周民支边来这黄河边也十年了,最早就在光海这个大队挖渠,饿的皮黄寡瘦的,吃住正巧都在光海家里,吃的好了些才有了点人色,光海见卢周民嘴甜,地里的庄稼活也干的卖力,还会点木匠手艺,就让桂香借着妇女主任的职位给大队里说了说,后来吃住都在光海家里,一来二去,和绣花两人招工,都就去上了班,俩人也就凑合的过日子去了。绣花一直不高兴卢周民倾向自己那个姐姐,结婚的时候卢周民家一个人也没有来,也没有出钱,都是光海给办的,后来还好在一个厂里上班,在光海家里也有些情感了,厂里给安排了住宿,俩人就一直这样瘦着厂区生活着,日子不紧不慢的,但绣花一直是个掘进的,卢周民家的不管不问记上了仇恨,一看见卢周民给自己家贴补看人就炸毛,每次都因为这个事情要闹些事出来,桂香安顿了好几回,也没折。

        绣花后面轻手轻脚的进了门,还拉扯着哭的两眼红肿的卢莹,女人在庄户人家的地位还是有差别的,虽然嘴上不能提。绣花知道自己打了卢周民,有些理亏,默默站在光海那屋的地中央,木讷着不肯说话,胸脯还是气的一起一伏的,屋子里还听着卢周民絮絮叨叨讲俩人打架过程的众人也愣愣看着绣花。

        光海仔细端详了下绣花,噗嗤一声笑的咳嗽不止,好容易捋顺了气,拿手指着坐在炕旁墙边沙发上的卢周民说:

        “你这厮还是恶人先告状,你也不看看你把她打成啥样了,一个老爷们,跟女人打了些架,还不嫌羞的荒找来告状!”

        说完硬是笑出一口千年老痰,直憋的自己光溜溜的脑袋泛出了猪血一样的暗红色光芒。

        众人听了才瞅向绣花,恍然大悟的捧腹大笑,炕上玩的静秋都跟着咯咯咯的笑的不行!

      第71章 朱敏二胎喜讯

        这样笑了一阵,炕边的卢周民被笑的想了想,自己也羞的“嗨!!!”了一声出去躲了一会。绣花脸上的伤不比卢周民好哪里去,半个眼睛都肿眯了起来,还给卢周民跑到前头来告状了,众人失笑的不行,这两口子的仗,闹的可真是笑话。

        这样的闹剧淹完,众人支了麻将桌,细致勃勃的看了起来,平时来光海家看电视的庄户邻居,都识趣的躲开过年这些天。

        厨房里绣花和朱薇帮着桂香做饭,麻将桌支了两场,朱敏把“舅爷爷”刻的那副拿了出来,定元他们闲的就玩那副了,朱敏玩了会觉得腰酸的不行,换上了玉琴来这桌,玉琴不太会打,反正也手痒痒,就让一边的元奇给说着玩。朱敏起身缓了缓腰,不酸了,就到厨房啊,想找点吃的,莫名饿的慌,看厨房里绣花正烧着柴火,往锅灶里面扔了俩土豆,就等着那土豆烤熟了吃。

        烤土豆和红薯都是冬日里最常吃的,为了省事,大黑锅往锅灶上一搭,下面点了火,上面烧水做饭啥的,就把土豆和红薯直接扔在烧的旺旺的火堆上,烤熟了出来往地上摔摔,摔掉上面黑色的一层渣子,剥了皮,里面黄的红的像燃烧的火,很好看,烫的两手来回的叫唤,吹凉了表皮那一层,赶紧咬上一口,从嘴皮子上烫到心里再传到脚后跟热乎的劲,比吃肉爽多了,可惜就那一会,后面再吃,就是土豆的黏糊劲和红薯的甘甜,热腾劲就没有了。

        朱敏最爱的就是刚从火堆里扒拉出来那会,虽然会吃的很狼狈,但是从嘴皮热腾到脚后跟那种热乎劲,让她欲罢不能地舍弃不开这样的美食。

        绣花看朱敏急的,估摸着差不多了,拿个夹火的火剪子往里面捣鼓,捣鼓半天才摸到了土豆,就连连往出扒拉,几下的功夫,那烧的漆黑的土豆就和灶洞里的灰一起被扒拉了出来。

        朱敏早在一旁按耐不住了,随手捡了根烧火的木头棍子,在滚到地上的土豆使劲敲了会,土豆上面的黑掉了不少,稍稍露出来一点土黄色的皮时,皱皱的外皮跟刚出生时婴儿扭巴的脸一样丑的不行,朱敏按耐不住,像个孩子一样在手里来回翻了两圈,还是烫的不行,就放在锅台上拿指甲掐开了皮,剥开的烤土豆飘出来一丝丝甘而不腻的味道,朱敏咽了咽口水,找到一个勺子,挖了一块吃到嘴里,谁知“哇”的一声,干呕了好几下,还是没忍住吐了。

        惊的绣花赶紧起来给朱敏捋捋背,还以为是吃的太急烫到了,埋怨朱敏到,

        “从小就跟这土豆旮沓嚯嚯,吃了半辈子了,烫的不行还往嘴里送,吃吐了吧?”

        顺手捞了一瓢茶水给朱敏,朱敏难受的都不想接,绣花以为噎的紧了,把捋后背加紧变成了拍后背,这一拍可坏了,朱敏吐的越凶,把早上的稀饭都吐了出了。

        桂香也吓了一跳,桂兰进来也看见,拿锹铲了把子土来给埋了下,免得那味道能把人齁的越想吐。

        桂兰想想不对,小心翼翼的问朱敏:

        “你不会是......又怀上了吧?”

        桂香和绣花朱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朱敏顺好了气才说:

        “估计是又有了这娃跟静秋可能不同,怀上害的紧,啥也见不得!”

        桂香桂兰听了高兴的不得了,让着朱敏到炕上休息去,俩人还给朱敏开了一罐糖水罐头给朱敏让吃了才放心。

        见人走了,朱薇酸涩的跟绣花说:

        “你看二姐,静秋才一岁就又怀老二了,我就这么没个出息,到今天也没个动静。村里人都说闲话了。”

        绣花安慰到:“还年轻呢,慢慢来吧,建国不是没怪你,外头那些嚼舌根的,不搭理就是了!”

      第72章 光海要娃

        西北这边的习俗,女人怀孕前三个月是不能告诉外人的。所以过了年,朱敏就住在学校里边工作边养胎,桂兰就把静秋带回了自己家里养。

        那个时候的农村人口政策是只能生一个。朱敏在学校里每天耳读目染,早已被洗了脑,也觉得只生一个好,自己怀的这个可是超生了,超了要罚款不说,自己本来连个房子都没有,工作也只是代课老师,明年招够了老师,可能就干不了了,这样琢磨了很久,又打了个电话跟定元说了,定元的意思,要一个就够了,养孩子又不是凑桌子打麻将,多一个少一个没啥。朱敏听了定元的话,俩人就商量好了都不要了,准备打掉去。

        学校放假,朱敏就往桂香家跑,跟光海说了,需要小四开拖拉机把自己送到大队上的卫生院去,趁学校里放假做了小月子,也不耽误。哪知一开口把光海给气到了:

        “生,为啥不要,罚款我给你出,别个就是超生了,送出去借养的名义不都过来了,你就咋个不要,钱啥时候商个头,人才要紧呢!”

        朱敏不愿意:“达,现在都是养一个,国家政策!咱还是光荣户呢,多生一个人都盯着,闲话也多!”

        光海怒了:“生,必须生!我朱光海半辈子没个儿,再让人说我的丫头们都也生不出,我看这娃就来的好,生!养不起我养,罚款我出,没房我买,【创建和谐家园】下的这片子都不要了,也要着娃!”

        朱敏知道光海的脾气不敢回话了,默默的出去,过了一天,光海让朱薇去学校里把朱敏叫回来吃肉焖面。

        吃完没人的时候才语重心长的跟朱敏说:

        “你们还年轻,光看着脚背子上养个娃的难,你咋不看看,那定元甩手的掌柜一般,赚钱也是贴补那个家,你就是吃糠咽菜,也得留下个娃呀,那一家子人,你要只有静秋一个,人家还顾你个啥!”

        朱敏这才悔悟,两口子过日子,朱敏生了娃这几年的确没有做过定元的主。

        光海咳嗽的不行,朱敏给光海换了杯热茶水坐下,光海敲着炕边说:

        “我老了,没儿子我就冲前面。让庄户戳腾了半辈子,开荒弹了个大晒场,人眼红,都盯着看我指给谁,我就分开家家都来使,让他们闭嘴,没儿子还有你们,有遗憾不能没了心窝子,三个女儿,我最疼的是你,最诨的也是你!”

        朱敏说:“我跟定元商量了不要的,再说生了也不见得是个儿子!”

        光海说:“不是儿子也是你身上的肉,那个定元你跟着,虽做不了他的主,你也穷不了哪里去,也算脱离了泥腿子的身份,我说那些话是给你打气,生了儿子更好,不生也好,你做不了主,你跟着要受气!日子还长呢,哪天你不受那气了,你能拴他住人么”

        朱敏本来还动摇的心这下坚定了起来,无论多难,还是要生个娃,就不信,拴住人,自己选的路,迟早要走完,半路黄了,除了给人笑话,能咋样呢!

        朱敏红着眼圈跟光海说:“达,我知道了,这个娃我生!咋都要生!”

        光海是个通透的,不得不说

      第73章 朱敏回娘家

        其它人都上班,白天只有桂兰在家,桂兰每天做饭没法抱静秋,就拿个围巾,一头绑在静秋腰上,一头绑在贴着炕边放的太师椅扶手上。静秋总哭,好歹静秋爱吃饼干。桂兰就买了,拿一个长方形大铁盒子装里面,一哭就赶紧喂一块饼干吃,就这样耗着时间,好歹能换开手做完一家子的饭。

        静秋待的里屋和厨房墙连着墙,黑咕隆咚的,白天也进不去多少阳光,隔的那面墙上的窗子又小又高,桂兰也没法看见里面,时不时的静秋就掉下了炕,摔的鼻青脸肿的,朱敏几次挺着大肚子回来看见,就一通的埋怨。

        这天朱敏回桂兰家,看见娃又摔的,额头起了个大泡,眼睛整个摔了个熊猫眼,怀孕本就心情不好,埋怨桂兰说:

        “妈,你看把娃摔的,你也不好好看着,她个娃,每天就在那黑漆漆的里屋炕上放着,到现在路都不咋会走,摔到了眼睛,一辈子瞎了咋办!”

        桂兰也委屈,被朱敏数落的掉了眼泪,这个家哪有人会在乎桂兰的死活。孩子一个个的拉扯,桂兰每日做饭也顾不得吃,每天都是扒在锅台上,把剩饭解决一顿了事,有山倒是能赚点钱,可回到家里一点都不动,娃们一闹腾,还责怪桂兰不懂教育,桂兰能怎么办,一边要活着一边要靠着有山那几个碎银子,自己从小就是被送出去的,受的委屈受的苦哪里少了,现在同为女人,朱敏也这样不理解她,委屈的不行。一旁吃饭的玉林见朱敏说了几句桂兰,不乐意了,没心没肺的她站起来就冲朱敏喊:

        “静秋一天到晚哭,玉琴要给她打牛奶,买饼干,我还给她洗尿布,臭烘烘的,还睡不了好觉,我们都是那样摔大的,不愿意了领回去,烦死了!”

        朱敏气的委屈的大哭,挺着肚子抱起静秋就回学校去了,桂兰怎么的也拉不住,朱敏摔了门一走,桂兰拿起门后的木棍就把玉林敲了一顿,发泄似的打着骂着:

        “你们一个个没出息的,上了班都不是个懂事的,你嫂子为了娃还知道自己蹦跶个生活,你这一天还蹭饭蹭我的,该死的丫头片子,不想待了就给我滚出去!”

        大概是把玉林打的狠了,玉林也哭着鼻子跑出去了,桂兰气急,家里又暂时没人使唤,担心朱敏,赶紧穿了衣服追了出去。

        桂兰追到学校里,朱敏已经把静秋哄睡了,桂兰跟朱敏说:

        “回去吧,玉林就那德行,我养的哪有个争气的,静秋待这里也受罪,你上班,娃没人管,还怀的肚子呢!”

        桂兰的劝说朱敏无动于衷,翻了身躺下,说:

        “妈,你回去吧,我把娃养好了伤再说吧!”

        桂兰见朱敏估计是气急了,这会说了没用,去了桂香家也是徒增烦恼,连夜摸黑,擦了眼泪回去了,也不知桂兰是怎么回去的,到桂兰家要过黄河,黄河上没有桥,是靠一个简易的渡船过去的,桂兰又不会骑自行车,走着再赶渡轮,得三个小时才能到家,好歹半路有个拉驴车的,才捎了桂兰一程,桂兰到家已经天蒙蒙亮了,玉林知道自己嘴贱惹了事,装没看见,桂兰就那样合身睡了一夜。

      第74章 静秋抓鸡娃

        朱敏的身子越发的重了,只好把静秋放在桂香家里养着,桂香这边农忙了,光海也病重了些有些下不了炕,光海就想了办法,把羊毛毡拖了下来摆在院子中央,放上炕桌,下地的人们早上就给放点喝的馍之类的,把光海背出来,光海就坐那里,腰里系根绳子,另一头绑着静秋的腰,静秋爬出了毡布外,光海就给拉回来,饿了就喂口吃的,天不晒就在外面,哄着静秋玩,晒了就搬进屋子里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22: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