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小女孩们跟着嚷嚷起来:“我们也去我们也去!”
包冬梅朝她们挥了挥拳头:“赶紧回家,把菜倒了再过来,今天我就带够你们一天,包管你们有四篮野菜,明天不准再跟着!”
女孩们集体噤声,又一致朝孟桃看来。
孟桃:“……”
这次可不能答应。
今天是在平地,田野里相对安全,才让她们跟着,上山绝对不敢带她们,这年代深林里有猛兽的,上次大青山打到了野猪,马丰年那个县还有老虎,万一出个什么意外担当不起。
她对女孩们说道:“山路不好走,你们太小力气不够,就算找到野菜,怕也带不下来,还是在村子附**地里挖点吧。”
小女孩们虽然有些委屈,还是听话地点了点头。她们懂,大的都不想带小的,就算是她们自家亲哥亲姐也不耐烦,桃花姐和冬梅姐能带她们一天,已经很好了。
下晌,包冬梅做到了她保证的,让孟桃和女孩们每人都挖到了四个竹篮的鲜嫩野菜。
这么多的野菜,几天都吃不得完,孟桃也学包冬梅的法子,把野菜洗洗干净,蒸一蒸,铺到竹编平箕上,晾晒成野菜干,可以留到冬天都不坏。
傍晚知青们放工回来,何慧娟、蒋丽梅和钱小云就立马钻进厨房忙活,开始做“洗尘宴”。
孟桃没去掺合,她也忙着呢,野菜弄完,烧热水自己洗头洗澡,还要洗小旺财,这家伙在田野里滚了一身泥回来,脏得不像话。
两个小时后,饭菜上桌了。
有白斩鸡、黄豆炖猪脚、蒸腊肉、红肠、煎午餐肉、一大盘炒鸡蛋,还有一盘炒花生米,蔬菜是炒萝卜丝和用鸡汤做的荠菜汤。
这么丰盛,也不枉白天知青们跟生产队队长一番斗智斗勇,大家掩护下,让徐国梁从地里开溜,骑着孟桃的飞鸽单车跑去公社副食品店一通采购,不过红肠和午餐肉是钱亮和钱小云从家里带来的,最后剩这些,全拿出来了。
徐国梁按惯例买了两瓶竹叶青,酒斟上,满屋酒肉香,大家劳动一天早就饿坏了,乐呵呵先碰个杯,然后吃肉喝酒谁都没客气,个个高兴乐开怀。
又一夜过去,大清早包冬梅就来到孟家院子,今天要和桃花姐上山,她惦记着呢,特地背了个背篓来,比较方便走山路。
孟桃正做早饭,金牛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包冬梅放下背篓,逗着小旺财,一边跟金牛说话,两人不知说到什么,一起笑得挺高兴。
早饭做好,孟桃邀请冬梅一起吃,包冬梅笑着说在家吃饱了,她帮金牛舀水洗手、挂好擦手的毛巾,又给他摆正椅子,还顺手扶了他一把,金牛没有推拒,很自然地接受包冬梅的帮助照顾。
孟桃心里称奇:这两个人这么友好了?
包冬梅第一次来她家吃饭,只是好奇地打量金牛两眼,并不跟他说话,后来包冬梅还来过几次,也只围着孟桃,没怎么搭理金牛,孟桃不在家几天,居然就混熟了。
金牛哥不是讲究的人,大概经历过身心重创,他变得敏感起来,还会自我保护,除了他认定的,其他都不完全信任,也不随便接受别人的帮助。
家里的几个女知青,金牛平时都是尽量避着,不肯要她们搀扶,但他却没拒绝包冬梅,所以,人和人之间还是得讲投不投缘的吧?
吃完早饭,孟桃也找出一个背篓,拿了柴刀,叫上小旺财,和包冬梅往大青山进发。
三月底即将进入四月,下过几场雨,阳光也充足,大青山上已是满目青葱、娇翠嫩红,处处蜂蝶萦绕,鸟鸣清脆悦耳,小旺财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简直都忙不过来。
孟桃和包冬梅爬到半山腰,远远地看见一片雪白的花海,那就是野梨树林,据说生长好多年了,祖父辈就看着它们年年开花,但结出来的梨果不好吃,无人问津。
梨花是看见了,但怎么也找不到路过去,包冬梅懊恼说道:走错山头了,应该往另一个方向上山,才能顺利到达那片梨树林。
好不容易到这高度了,总不能转身下山,又再从那边往上爬一次?
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试着开一条路过去。
挥着柴刀钻进草木丛中没走多远,却发现了好东西:很多的鸡枞菌、羊肚菌、口蘑,大片大片鲜嫩的枸杞芽、青艾尖……两人也不着急开路了,先采摘好东西。
野菌、野菜数量还不少,眼看两人的背篓都装过半了,拨开草丛,又是一大片,采不完似的!
孟桃就特意跟包冬梅拉开距离,方便把采摘到的东西收进空间。
而包冬梅也发现了有趣的事情,她跟着小旺财跑开,孟桃问你们去哪里?包冬梅小声回答:“抓好吃的!”
过一会儿两只回来了,果然抓到好吃的:包冬梅手上提着一只肥肥的灰兔子,笑得合不拢嘴,小旺财也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穿过低矮丛林,来到一个相对空旷的坡面,枯黄青绿掺杂的草丛中长满鲜嫩的花蒿,也是一种很好吃的野菜,包冬梅说她妈妈最爱吃这个,忙着低头采摘。
孟桃也采了两把,直起腰看见小旺财在追逐几只羽毛绚丽、尾巴长长的山鸡,奋力地追出很远很远,最后灰溜溜地跑回来,垂头丧气的样子有点可怜:人家山鸡会飞,它捉不到,自信心受打击了。
孟桃安抚地拍拍小旺财,趁包冬梅不注意,把水壶盖拧开,将掺了松针露水的开水洒到草丛、树叶上,然后示意小旺财找个地方躲起来,自己则走远点,到斜坡下去继续采摘野菜和新鲜菌菇。
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包冬梅的尖叫:“桃花姐!桃花姐!你在哪里呀?快来……快来啊!”
随后是小旺财兴奋的汪汪声,看来它有收获了。
孟桃赶回去,看见小旺财钻在草丛中追逐扑咬猎物,而包冬梅手忙脚乱,一边用藤蔓快速缠绑野兔,一边大声喊桃花姐快来,草丛里还有几只被小旺财咬伤,仍扑腾着想逃跑的野鸡……难怪急得大喊大叫的。
孟桃上去帮忙打扫战场,这次收获了三只野兔,五只野鸡,加上刚才他俩在矮林里抓到的一只灰兔子,共得了九只小型猎物。
两个背篓也装满了野菜和新鲜野菌,包冬梅的背篓都冒尖了,孟桃收了不少进空间,所以她的背篓只一般满。
已经算是很大收获了,再多也拿不动,两人决定按原路下山回家,至于那片梨花,先留着,明天再从正确的山路上去。
上山容易下山难,不过只要留神小心点,下山速度还是挺快的,孟桃用藤蔓把九只野兔野鸡都挂在自己的背篓上,包冬梅知道她力气大,争也争不过她。
两人一狗下到山脚,太阳还在空中,约莫下午两三点钟左右。
孟桃看看包冬梅的背篓依然是冒尖的,不禁笑了:这家伙别看长得胖,行动还挺灵活,这一路下来也是拼了,楞是保住她的劳动果实没让掉落一丁点儿。
包冬梅也笑,说道:“明天我们去采梨花,完了后天再走一趟今天这条路怎么样?矮林子里还有很多菌菇,不采可惜了。”
“行啊,只要你不觉得累,我们就去。也是奇怪了,以前上大青山都没碰到这么多菌菇,就那矮林子特别,难道都没人进过那林子?”
“肯定有的,人家不说而已。这时候春耕农忙,工分最好挣,劳动力只要出工,基本上每天都是记满分,生产队也不让随便请假,大家都在田地里忙活,连家里半大小孩也赶着下地挣工分,山上菌菇没人采才显得多。等过些日子田里活儿忙完了,大青山上到处是人,多少都不够的。”
“倒也是,我们这几天趁机多采点。等别人有空上山了,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
“对啊,我妈就这样教我的,哈哈!”
“……”
两人在村头分手,各回各家,孟桃把野鸡野兔对半分,包冬梅不同意,说孟家院里人多,她只要了一只灰兔子和一只野鸡,孟桃追着又塞给她两只野鸡,她就又多收一只,再不肯要了,从小路飞奔而去。
孟桃家在上面一些,走的大村道,也赶紧加快步伐回家——这左手拎鸡、右手抓兔,背篓满满当当,让人看见确实要眼红的。
她可还是生产队里的主要劳动力,不参加劳动却先跑山上去打野味,虽然不犯法,但被人议论嚼舌也不好。
第208章 山珍野味
晚上知青们放工回到家,又有现成饭吃,而且和前两顿晚餐一样丰盛,还都是山珍野味,知青们真是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赵明、江晓东比较含蓄,就看着桃花笑,徐国梁、孙玉堂、钱亮油嘴滑舌,围着桃花猛拍马屁,好话滔滔不绝,简直恨不得认孟桃花做祖宗奶奶了。
桃花不在家的时候,他们过的日子多可怜啊?每天日出而作,挑粪耕田挖地播种,累死累活,回家就吃咸萝卜送清粥,晚上能吃顿干的,下饭菜不是土豆就是萝卜,家里带来的香肠肉干等存货早吃光了,肚子饿还没油水,干活使不出劲儿,更容易累。
小祖宗一回来,他们就过上了神仙日子,天天有肉吃油水足,这两天干活都带劲儿,放了工回来,身子也不像平时累得到处酸痛。
想想以前桃花在家里,就算不跟他们一起合伙煮饭,煮点新鲜菜也都捎带他们尝几口,即便没有肉,只是平平常常的酸菜干菜,她总能做得美味无比。
所以钱亮说得对,有的人命里自带福气,天生做饭好吃,像古代传说中的点石成金,她就是拿一把野草随便煮煮,也好吃得很!
比如这两天,桃花挖回来野菜,不论她清炒或凉拌,大家吃着味道真是美极了,吃完齿颊留香;
转手让钱小云或何慧娟、蒋丽梅来做,桃花还手把手教她们弄,做出来还是带有苦涩味,不说非常难吃,但确实难吃。
区别就是这么大。
徐国梁、钱亮几个热切地希望桃花别太快离开家,能多留一天是一天,让他们在这个高强度劳动季节,能多蹭到几顿好吃的。
孟桃真如他们所愿,在临水村家里呆了一个多星期,因为不去上工,有空闲做饭,索性就连知青们的一起做,天天都能吃到孟桃做的饭,把知青们乐得,去生产队上工积极肯干,下工赶紧回家,回了家就轻易不出门,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家里藏着什么宝贝了。
在知青们眼里,桃花还就是个宝贝,只不过这宝贝不属于他们,那他们也得好好守着,能多相处些时间都是好的。
孟桃暂时充当火猫,只管大家中餐、晚餐,早餐不管,她虽然不赶着上工,也有事要忙的,别问忙什么,反正就是忙。
在家里一个星期,她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吃完早饭就出门,有时回来吃午饭,有时不回,但必定在下午四五点钟回到家里。
所以她有时间做晚餐,而中餐一般是头天晚上或当天早上做好,中午他们放工之前,金牛帮着点个火,热一热就能吃。
孟桃给知青们做的饭菜比较费粮食,晚餐很用心,中餐马虎点,也是蒸杂粮馒头,配小米粥,下饭菜是拌好的野菜、炒过的萝卜干,知青们养的母鸡现在很能下蛋,也归孟桃管,孟桃不像钱小云攒鸡蛋,捡了鸡蛋就直接都做给大家吃。
开始的时候,蒋丽梅提出质疑,觉得这样吃法,太铺张浪费,口粮吃光了还没到分粮,怎么办?
她刚一说完,就被徐国梁和孙玉堂一顿挤兑,叫她不吃拉倒,自己开火去。
赵明也表示口粮吃完没关系,他从家里带来些全国粮票和钱,可以先垫着。
就应该这样吃,以前三位女知青管伙食,是过于节省了,但节省是美德,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可干农活实在辛苦,再不吃好点、不补充营养真的不行,身体会垮掉的,趁这机会把伙食标准重新定一下。
江晓东和何慧娟也有粮票和钱,钱亮和钱小云更不用说,这两人其实是资本家后代,别的没有,钱票都不缺,平时不敢花用,是不想显露身份遭歧视。
蒋丽梅有些委屈,她也是好心提醒一下而已。
知青们能自行想明白,孟桃也就不多嘴了,意见不统一的话她这个临时炊事员可以不干的,她和金牛、小旺财还能吃得更好些。
连续五六天,孟桃和包冬梅天天上大青山,每天都能背回一背篓鲜嫩野菜、新鲜菌菇、山笋,小旺财也是过足了狩猎的瘾,几乎天天都能捕捉到野兔和野鸡,孟家、包家因此天天有肉吃,生活水平不要太好,连周翠玲家都沾了光,她来孟桃家,每次都能带只鸡或兔子回去。
孟桃和包冬梅也去到了那片野梨树林,孟桃带上一大块干净透明薄膜,铺展在梨树下,然后抖动枝桠,收集到满满两大布袋的梨花,和包冬梅一人扛一袋下山,好在不重,回到家里避着人就扔进空间,到时去县城酒厂泡制梨花酒。
在山上还碰到连片连片的野草莓,学名覆盆子,包冬梅却念叨说这个叫四月泡,酸酸甜甜可好吃了,你看它果实累累,,可惜还没成熟,太阳再大些,等过个十天左右就能吃了。
十多天以后,孟桃不知道有没有时间上山采摘,这种小浆果也是蛇鼠鸟类喜欢的,要是被它们捷足先登岂不可惜?
孟桃还记得曾允诺带野草莓去看小明明,她自己也喜欢吃。就趁着包冬梅不注意,用柴刀挖了三四蓬果实累累、颗粒饱满的野草莓植株,扔进空间,打算把它们种在石台下石缝里,这样就不用记挂了,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摘,既可以送小明明,自己也能吃个够。
清明节这天傍晚,孟桃挽了个竹篮,篮子里是准备好的一些祭品,从黑市买来的线香、黄裱纸,上山去拜祭孟爷爷。
金牛拄着拐杖跟着,知青们也想一起去,但人多目标大,最后就赵明做代表,陪同金牛防他摔倒。
这年月不准搞迷信活动,虽然在农村,谁家也不会放弃祭祀祖宗,但都只是一两个人悄悄去,往祖坟上培一铲土就赶紧回,不可能像后世那样,清明祭祖搞得跟郊游踏青似的,整个家族都出动,人越多越表示家族兴旺。
要是被举报,可有得麻烦,上头立马派工作组下来,让大队部召开会议进行批评教育,严重地要拉去公社再学习一通,直到认识错误了才放回来。
所以还是低调,省得麻烦。
第209章 他们回来了
到了孟爷爷的墓地,摆上祭品,点香、烧纸,念叨几句家里以及亲友的近况,算是做个汇报,然后三人站成一排向孟爷爷行礼,就在旁边等着了,至少要等到香枝燃完才能走,这几天没下雨,春天风大,怕引发火灾。
春节时刘永胜等人来祭拜,包大队长和周世安修整过墓地,四周平整干净,三个人也不需要做什么,就坐着闲聊。
赵明告诉孟桃和金牛:“明天你们去县城,我跟你们同路。”
孟桃问:“你是要去办事?”
赵明点头:“去县知青办看看,可能这一两个月内,我就要回城,要离开临水村了。”
“那太好了,可以和家人团聚,恭喜恭喜!”
孟桃笑着道,周翠玲说赵明不参加中学教师选拔考试,她就猜到了。
金牛也替赵明高兴,顺着孟桃的话说:“回城好啊,恭喜你,赵明哥!”
赵明笑着拍了拍金牛肩膀:“不要忘记我哦,等哪天,我还会回来的。”
“不忘记不忘记,都是好兄弟,我永远记得。不管你什么时候回临水村,家门都给你开着。”
“谢谢金牛,也谢谢桃花,在农村锻炼几年,能遇到你们,是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