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场反应过来的人,纷纷给王修业道谢致意。
“多谢王兄的指点之恩,在下没齿难忘。”
知道了大概方向,足以让这些人踏实许多,这场大考关系到他们所有人的前程,谁都想要竭尽全力的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随着这场规模不小的士子聚会结束,只剩下几位京中相熟的同窗故人后,有人不赞成的说道。
“王兄为人,实在坦荡大方。”
“是啊,那些人自己领会不到,考成什么样,都是他们自己的事,王兄何必将这么关键的消息,就这么当众揭穿。”
王修业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他们也未必能领会得到这一层,想的却是希望他只对他们这些熟人说,别告诉外人,为他们增加对手。
“反正大家都是各凭本事,让大家都能知道方向,这样的考核结果更为公平。”
务实的方向,意味着上面最为重视的,是他们这些人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的见解,并不注重文章本身是否做得花团锦簇。
这是对考生的积累与眼界要求最高的一种考核方向,有真才实学的人,知道了这个方向,一定能好好展现自己的能力,不用惦记着为讨好考官那未知的偏好,努力堆砌辞藻。
不管他这次参加大考的成绩如何,就凭他这趟在原州之行中取得的功劳,也能正式入仕,家中那些叔伯再也阻止不了他。
所以王修业不像他这些同窗故人,有种将要参考的所有人都视为竞争对手的想法,他更希望皇上能如愿选出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为官。
毕竟他们将来很有可能会同朝为官,跟务实的同僚合作,与跟那些只会讲圣贤之道的人合作,感受绝对不同。
鲁肃忠听说这个消息后,回到东江会馆,就赶紧叫上张青亭等同乡,将王修业的判断说了一遍。
“……那位据说是出身于侯府勋贵的王公子,待人真是大方,这么重要的事,竟然就那么当众说了,这份心胸与豁达,实在令人钦佩。”
张青亭深有同感的点头附和,随后面带歉意的拱手道。
“是在下浅薄了,听说鲁兄要出去参加聚会,还持不支持的态度,试图劝阻你,没想到鲁兄这次出去的收获竟然这么大,让我们都能跟着受益无穷。”
眼看过两天就要开始会试,纵然是张青亭这种在乡试中成绩很好,被许多人看好的才子,也不免有些紧张,既要为会试期间所需之物做准备,还想尽量多看两页书,说不定能用得上,实在无心外出。
鲁肃忠不以为意的摆摆手道。
“张兄不必如此,你劝我也是出于好意,这次能打听到如此重要的消息,实属谁都没有料到的意外之喜,我这心里总算踏实了,接下来可以安心看上两页书了。”
戴学林神情肃然的躬身拜谢道。
“多谢鲁兄,不仅那位王公子令人可敬,鲁兄在知道这么重要的消息后,愿意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的举动,也实在令人钦佩。”
有人跟着附和道。
“是啊,王公子与鲁贤弟都是品性纯良的君子,为人做事才能如此坦荡大方,让我等都跟着受益。”
因为年轻,再加上又是第一次参加大考,鲁肃忠显得有些浮躁,此前的人缘其实不算太好,也就张青亭能对他格外宽容照顾一些。
现在听到这些平日里只有些点头之交的人,都这么夸赞他,反倒让鲁肃忠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关键还是王公子大度,在下不过是略尽应有之义而已,当不得各位如此盛赞。”
¡¡¡¡¹¬ÀïµÄ°²³£ìãÌý˵ÕâÊ£¬Ò²ÓÐЩÒâÍâ¡£
“这位王家三公子,倒是难得,也不知道他是因为对自身的实力很有自信,还是因为知道凭他这次的功劳,一定能够入仕,才能这么大方。”
邵丞相提点罗次辅的事,不是什么秘密,京中那些官宦人家中,有要参加此次大考的子弟,现在基本都已得到消息,只是不曾对外透露过而已。
安常煦知道这件事后,还在盘算着这两天要不要派人出去放风声,结果却被王修业先一步给捅了出去,关键是人家可能并不是长辈那里得知消息,而是他自己凭实力得出这个结论。
陈凤琪对这个长相气质同样很出众,却远不如柱国公府的那位长孙在京中名声响的少年,印象也很不错。
“嗯,这个孩子是个好的,小小年龄就父母双亡,家里又是那么个情况,他却能长成这幅光风霁月的模样,实属难得。”
所以她才能放心的任由对方留在李常欣身边,这个少年虽然年岁也不大,却是个性格沉稳有城府的,正好可以和李常欣的性格形成互补,帮到李常欣。
不过对方若是有心想要走文臣之途,她也不会为了李常欣,就想耽误人家的前程,只是根据对方的表现看,陈凤琪认为对方真正想做的应该是武将,科举不过是他用来迷惑家人的表象。
因为事关李常欣,那王家的情况,早被安常煦安派人重点调查过,知道王修业在宣武侯府的处境,若是易地而处,他不觉得自己能像对方那般隐忍。
宣武侯府袭爵的长房,被已过世的老太太给宠得没能力不说,还心胸狭隘,五房的野心与其能力不相匹配,靠着他爹与他二哥的荫庇,才能执掌定北军,同样防着二房的侄子。
二房对宣武侯府的贡献与功劳最大,结果就因死得早,一双子女明明是在自己家,却过得宛如寄人篱下,受人钳制与打压,连宣武侯老夫人都不方便对二房多照顾一些,因为那样会引来其他人的不满与忌惮。
“常欣总说他很有心眼,好在没有什么坏心,能在那种环境中,养出这种坚韧而又大方的心性,确实不容易,他这次若能考个进士出身,我就将他安排到兵部,成全他的理想。”
¡¡¡¡Ëµµ½ÕâЩ£¬°²³£ìãÓÖÈ̲»×¡Í²۵À¡£
“他那个五叔,若不是由先帝钦定的大将军,我真想赶紧将他撤下来,北方蛮族前年也是损失惨重,所以这一年多只能实施一些扰边之策。”
“可是定北军现已钱粮充足,完全可以主动出击,狠狠的给对方来个教训,结果,他就这么一直被动的防守,仿佛被吓破了胆子,一点都不敢越边。”
¡¡¡¡³Â·ïç÷µ±È»ÖªµÀÄÇÓÐЩÈËÏëÒªÖ־²ˣ¬ÑøÒ»²ç¸îÒ»²ç£¬¿ÉÒÔ¶àÀ̾ü¹¦ÓëêûÉ͵ÄÅÌËã¡£
“王家的老二,也就是那王修业的父亲早早战死沙场,真是可惜了,等到常欣他们成长起来后,就将人换了,让这种私心重的人占着如此关键的位置,绝非长久之策,让一个家族长久把持一军的旧制,也不可取。”
¡¡¡¡Õâ»°ÕýºÏ°²³£ìãµÄÐÄ˼£¬Ëû¸Ï½ô»ØµÀ¡£
“奶,我也有这个想法,就是考虑到那些人中,大多都是忠心为国的忠臣良将,要顾虑到他们的感情,不知该如何安排才好,不知您对此有何高见?”
“定期换防,能者上、庸者下,就算顾虑到他们是世代尽忠为国的人家,嫡系挑不出有能力的人,就从旁支中选,也不能让一些能力不足,还私心特别重的人,占据这么重要的实权位置,他们在关键时候担不起重任不说,还会造成无谓的伤亡损失。”
¡¡¡¡°²³£ìãÉîÓÐͬ¸ÐµÄµãÍ·¡£
“奶说得对,就是您说的这么回事,可惜,这些事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尤其是人才,我们最缺的就是可用的人才,这么诺大的一个国家,怎么能只有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途径呢?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军中虽被那些王公贵族把持着,但是只要朝廷拿出应有的态度,管得紧一些,尽量避免冒领功劳的现象出现,底层将士还能有机会出头。
可是朝中其它位置的晋升机制,就太过僵化了,进士出身几乎成了唯一晋升之径,考个进士,不管有没有真才实学,起点就比旁人超出一大截。
低层官吏纵然能力出众,经验更为丰富,在不是立下什么大功的情况下,一辈子都难得到晋升。
谁也不会想到,去年刚考取过状元的安常煦,此刻正在吐槽科举取仕制,在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以及还没有入仕的读书人心中,他这个唯一参加过科举,还成功考取状元的皇帝,绝对是与他们一个阵营,他们之间存在着天然亲近的关系。
说起这些,陈凤琪也忍不住头痛。
“你刚才不是还说,要一步一步来,耐心点吧,只要我们先立下目标,再逐步完善,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我就是有些担心,也许我这一辈子都实现不了这些目标。”
这种突如其来的沮丧与茫然,是人之常情。
陈凤琪伸手拍拍他的肩膀道。
“只要我们能将某些种子以适当的方式种下,它在将来总会开花结果,我们实现不了目标,留给以后的人完成,也是一样,我们只要在当下尽心过,能尽力处理好眼前的事,就是今生最大的成功。”
例如眼下将要举行的会试,连考九天,吃喝拉撒睡,都在那么一小间号房里进行,对人进行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实在很不人道了一点。
可是即便如此,他们眼下也只能遵循旧制,先这么做,等到有能力后,才能逐步对这些进行改善与调整。
看到陈凤琪说完之后,就站起身,一幅打算开的样子,安常煦赶紧跟着站起身,有些幽怨的说道。
“奶这是又要去后宫了吗?您这两天怎么变得突然喜欢去后宫了?
安常煦对此是实在感到有些酸,也有些费解,毕竟他很清楚,他祖母是位非常耐得住寂寞的人,向来不喜欢应付那些不熟悉的人,尤其是那些与她没有共同话题的人。
看他那难掩郁闷的神情,就知道这家伙在想什么,陈凤琪淡淡回道。
“眼看那演艺场在拍卖会过后,就能正式开门营业,我不得赶紧找个合适的大掌事啊,此前一直没遇上合适的,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一个,我肯定要将人给弄过来,这个大掌事人选的能力,可是直接关系到演艺场未来的收入。”
听说是为了忙正事,而且还是为了他们的赚钱大计,安常煦瞬间释然,脸色由阴转晴的同时,殷勤的为他祖母拿过披风给她披上,边好奇的问道。
“奶这是看上谁了?竟然能劳动您亲自去拉拢。”
陈凤琪边整理衣服,随口回道。
“柳太嫔,不仅擅长跳舞,还精通各种乐器,会自己作曲,音乐舞蹈的鉴赏水平也很高,若是能有这么一位身份够高,专业能力也过关的人,帮我们打理演艺场,演艺场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安常煦记得他祖母曾说过,对于有能力的人才,要多包容,还要多些耐心,要以诚相待,让对方心甘情愿的愿意为己所用,所以他并没有说什么直接给人家下令的话,只能任由他祖母亲自去接触。
“辛苦奶了。”
陈凤琪却回道。
“演艺场经营得好,节目好,我也能不时的过去一饱耳福、眼福,现在的这点辛苦值得。”
对方倒是没有改嫁的想法,但是对方那意思,想过些风花雪月的悠闲日子,要不是娘家父母已经过世,与兄嫂感情不太和睦,对方最希望的是回娘家。
所以出于这些顾虑,柳太嫔选的是自立女户,这也就给了陈凤琪将人争取过来的机会,她相信,只要对方能够体会到,有份工作可以寄托时间与精力的充实后,肯定不会拒绝她的聘请。
第一百二十九章 底气
逐步引起柳太嫔的兴趣, 到成功让对方主动提出想要去演艺场,陈凤琪前后共花了五天时间,会试也正式开始,对于王修业考科举的事情, 王家上下还是比较支持的。
毕竟他若能通过科举入仕, 就不用占用荫恩的名额, 不去军中,也就不会占用家族在军中的各种资源。
宣武侯老夫人看着自己的三孙子,心中十分愧疚。
“都是祖母无能, 保护不好你,才会让你不得不这么辛苦的为自己谋出路。”
王修业早就认清自己的处境,也知道祖母想要尽量一碗水端平,让宣武侯府能够尽量维持平衡,又想竭尽全力的多护着他与妹妹的心意, 只是在心机魄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如愿而已。
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他不想埋怨, 只想早日能够自立,最好是带着他妹妹离了这表面上看着花团锦绣, 内里则是一群人各怀心思, 没有什么真正能力,只知家里横、起内讧的侯府。
凭他通过段时间的观察与了解,已经对未来的形势有所判断,看在他祖父的份上, 宣武侯府只要不犯大错,可能还会传个一两代,可是就凭他五叔那个草包, 能保得住执掌定北军权的大将军之位才怪,而那却是他的机会。
所以对于他现在是真的看开了,也接受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陈太尊那样果断有魄力,敢做敢为的事实。
“祖母请不要这么说,若不是有您的庇护,我与思思的日子才叫做难过。”
宣武侯老夫人一脸愧意的看着三孙子,目光坚定的低声说道。
“你要好好考,但也不用太有压力,不管是等你考中授官,还是由我给求个荫恩,等你有了官身,我就作主让你搬出去,将你娘与你们二房的那份财产都提前分给你。”
带着属于二房的财产搬离,是王修业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他原以为,要等到自己成亲之后,才能有机会实现这一目标,却没料到,他祖母竟然也是这么为他打算的,着实让他深感意外,也有些动容。
“祖母,您……谢谢祖母!”
宣武侯老夫人拿着帕子边抹眼泪,再次低声道。
“等到离了这一大家子,你就不要再顾他们的死活了,是这些人没良心,不念着你爹的好,对不起你们兄妹在前。”
听到这话中毫不掩饰的怨恨之意,王修业是真的没有想到,原来他祖母看着仿佛只是个一心要顾全大局,希望一家人能和睦相处的寻常老妇人,心中实则一直怀着对其他人怀着怨愤,对他们二房的愧疚与自责。
“孙儿一定不辜负祖母的厚望,努力考中!”
对王修业而言,他祖母的这番话,无异于是给他吃了枚定心丸,只要他这次能考中,就能有机会搬离,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他当然要全力以赴。
所以在这次的会试中,看到那些侧重点偏向国计民生,处处都围绕着‘务实’这一核心的题目,他可以说是超长发挥。
与以往主考时,只重点关注一些较有争议,却有闪光点的试卷不同,邵云博因为知道经过前不久的原州之案,空出许多位置,朝廷急需那种真正务实而又有能力,哪怕只是在某一方面比较有特长的人才。
所以只要不是水平实在太差的答卷,他都要亲自过目,持空前认真并细致的态度,并在正式开始阅卷前,当众宣布了一个消息。
“我们都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阅这批答卷,圣上有旨,前二百名选录出来后,这些被黜落的试卷,都要封存好,送到宫中进行再次甄选,老夫可不希望明珠蒙尘的现象出现,但凡出了岔子,负责审阅过相关答卷的人,都要负责。”
众人恭声应下,都感到这次的审卷压力似乎格外大,但是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上面之所以这么重视这次的考试,原因很简单,朝廷这次空出来的位置太多,谁也不希望下一个空出位置的人是自己。
当主考与审卷官们都在加班加点的忙着阅卷时,会试过后,算是暂时过了一劫的考生们,回去好生歇了几天后,才开始出来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