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ML】穿成农家老太后》-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成锋和江燕娘正式成亲后不到半月,众人就开始收拾需要带走的东西,与各自的私人物品,准备正式搬往高台县。

        看到江燕娘那恨不得将整个家里,所有不属于房东的东西,全都带走的架势,陈凤琪才想起因为当初忽悠了对方,没将自家已经买下这座院子的事,告诉对方的事,顿觉有些抱歉。

        “燕娘,有件事,娘一直瞒着你,没告诉你,在此先跟你道个歉。”

        听到婆婆的话,江燕娘赶紧回道。

        “不管是什么事,娘会瞒我,肯定有您的原因,您都不用道歉。”

        “是这么回事,考虑到阳阳被人送来时,身上还带着大笔的生活费,不像是被人弃养,而是遇上什么困境,不方便亲自养的样子,我特意将这个院子买下,记在阳阳的名下,他的亲人将来若是有心,方便是他们找回孩子。”

        听到婆婆这么一说,再联想到对方当初劝她的那些话,江燕娘迅速明白过来,愣了一会后,才心情复杂的低声道。

        “娘,我对您的这个决定没有意见,原来娘从一开始,就没有一定要留着阳阳承继咱家香火的打算,而是做好让他认回亲人的准备吗?”

        这也更加证明,虽然她只给婆婆生了个孙女,可是对方是真的没有什么不满,相比较被瞒着的事,这点更让江燕娘感激。

        陈凤琪没想到她的关注点竟然在这里,但还是坦诚的点头道。

        “对,人死如灯灭,哪管身后事,虽然我过去在意过什么香火之类的,可是经历过被亲生儿子背弃的事,我就想开了。”

        “血缘关系也好,生男生女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活得好好的,你和成锋也不要有什么顾虑,既然正式成亲了,生儿育女就是你们的权利和自由,在我心中,你们的孩子和乐姐儿他们一样,都是我嫡亲的孙辈。”

        这是陈凤琪的真实想法,反正真要算起来,不管是李成杰那个原主的亲儿子,还是乐姐这个原主的亲孙女,都算不上是她陈凤琪的至亲。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处出来的,虽然对自己年纪轻轻就当祖母的事,至今才适应了那么一点,但她对乐姐儿与阳阳的感情,绝对是真挚的。

        江燕娘闻言,再次感动不已,她早与李成锋在婚前约定好,这辈子全心全意的养好乐姐儿与阳阳,家里的一切,将来也都归乐姐儿与阳阳继承,他们以后不会再要孩子。

        却没料到,婆婆竟然会如此大度的主动表态,既没有一定要让阳阳承继李家香火的想法,未来还会对她与李成锋的子女一视同仁。

        “娘,这……这怎么好呢?”

        在陈凤琪看来,若是江燕娘自己不愿再生孩子,她肯定不会勉强她再生,可是她更知道,在这个时人都存在多子多福这一观念的时代中,江燕娘自己不愿再生孩子的机率很小。

        他们很有可能会因顾虑到她,怕给家里添麻烦,会主动选择不再生孩子,所以她才会主动提起这事,并当面表态,江燕娘的这个反应证明,还真让她给料中了。

        “燕娘,不管是你,还是成锋,都是跟我共过患难的,在我心中,都跟亲生的儿女一样,我从没拿你们当外人,你们若是跟我见外,才是真正伤我的心。”

        “我们家既没什么爵位要继承,也没有万贯家产,不管家里有多少孩子,只要我们从小就好好培养他们,教他们一身本事,就不怕他们将来过不好。”

        陈凤琪不仅敢说,也有信心能做到,她本身只想小富即安,教养好家里的孩子,没什么野心,也就不打算利用她所掌握的那些秘方与技术发家致富。

        是的,身为一个记忆力特别好的博士,身为站在后世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后世人,陈凤琪的知识储备极其丰富,除了玻璃、肥皂、火药之类的东西,还有她所生活的那个时空中,不同历史时期中,出现的一些新技术与工艺。

        毕竟【创建和谐家园】出那些在后世已被淘汰,却极具有历史价值的古物,也是他们这些历史学者的份内工作,同时也是他们用来发表专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明知她不管是拿出玻璃,还是肥皂的制作秘方,都能有机会让家里暴富,却只在出于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顺便利用最没技术含量的羽绒被服赚些花销,就是陈凤琪的态度。

        陈凤琪相信,就算她将来不给自己养大的孩子们,直接留下什么秘方,就凭她能教给孩子们的知识,也能让他们在将来,凭借自身能力谋生。

        不管在任何时代,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最宝贵的永远只有知识与文化,可代代相承。

        知道这桃河镇的房子就是自家的后,江燕娘终于不再像之前那样,恨不得将他们买的一切,包括锅盆碗筷在内,都一点不留的打包带走,或是变卖。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在这桃河镇上一住就是两年多,全家十余口人,购置的东西着实不少,江燕娘是看到这也想带走,那也觉得该带走,免得去了新家还要再次花钱购置,想带走的东西实在太多。

        高台县距离这交通便利的桃河镇不算远,陈凤琪告诉她,哪怕他们将来定居在高台县,也可过来小住,家里人若是出行,还能在此落脚,就算留下一些东西,也不会浪费,江燕娘才彻底放弃尽量多带东西走的想法。

        自阳山乡的老家离开时,婆媳二人为免招人注意,连换洗衣服都没敢多带,踏上背井离乡之途后,处处不便,不得不临时花钱购置。

        可是家里的钱是有数的,家无恒产的情况下,还养着那么多人,一文钱恨不得掰两半花的压力之大,给江燕娘留下极深的印象,才会让她对那些物件很珍惜。

        陈凤琪知道她的心态,才会这般委婉的劝阻她,没有强制要求她一定要放弃那些不怎么值钱,从这桃河镇搬到高台县的耗费过大,实在很不值的杂物。

        即便已经尽量轻装上路,全家十余口人及各自的私人用品,以及一些必需要带上的东西,如陈凤琪的书籍,两个孩子的早教用品及玩具等,还是装了好几车。

        远比他们当初自豫州迁到这桃河镇时的东西多,规模多,若有水路可以直达,其实直接包一条船更方便,可是中间换乘的不便,让他们只得放弃水路选择走陆上官道。

        这也是高台县虽然同样位处湖州这一个物产丰富,经济富饶的州府,经济发展水平却远不如文河的原因。

        周围兄弟县中河道如织,四通八达,不仅可以直通州府、省府,甚至还能直达京里。

        可是高台县虽然同样有水道,但县里山却更多,导致通往县外几个方向的河道都不连贯,交通虽然也能称得上是便利,却因没什么大商船进出,无法给没什么特产的高台县经济,带来什么效益。

        两岁多的孩子,正值对外界充满好奇的时间,跟着家人一起踏上前往高台县的马车,都兴奋不已,尝试过坐在负责驾车的李成锋怀中,看周围风景的滋味后,甚至不愿再坐在车厢内。

        因为不赶时间,又担心初次长途旅行的两个孩子不适应,搬家的队伍走得并不快,本来最多一天半就能抵达的路,硬是被他们走了近三天。

        高台县的宅子都已经被收拾好,崭新的家具都是一水的原木,不存在什么有毒气体,已经达到不拎包也能入住的程度。

        陈凤琪他们一行到来时,提前过来的青娘与何柳,已经带着一群人侯在院子外,赶紧上前扶着陈凤琪下车的同时,介绍道。

        “这些都是窑厂那边的工人家眷,少爷与高伯之前就是请她们来家里帮忙打扫,做活都挺利索,人也本分,帮了我们许多。”

        陈凤琪扫了眼这座已经模样大变的山头,以及眼前这座大门敞开的庭院,满意的笑着点头道。

        “嗯,有劳她们了,今天是我们乔迁新宅的大喜之日,这些既然都是自己人,多给些赏钱。”

        青娘笑容满面的应下,高管家是家里的大总管,她就相当于是家里的内管事,所以提前来布置新宅的工作,就被交给她负责。

        随后被何柳抱下车的阳阳打量着周围这陌生的环境,好奇的问道。

        “奶奶,这里就是我们以后的新家了吗?”

        陈凤琪笑着点头,接过他道。

        “对啊,你喜不喜欢这里?”

        阳阳揽着她脖子,将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脸上,小大人般的叹了口气道。

        “这里和老家不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不过只要能和姐姐、奶奶,还有爹娘在一起,在哪里都差不多吧。”

        被江燕娘抱着的乐姐儿说话在还不算利索,但还是迫不及待的跟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好,这里没有大鱼、三花、小牛……奶奶,我都想他们了。”

        听到两个稚儿的话,众人都忍不住失笑,陈凤琪抬手摸摸孙女肉呼呼的小脸,语气十分认真得笑着安慰道道。

        “这里虽然没有大鱼他们,却有更多的新伙伴,等到你们长大一些,我还会带你们去桃河镇,去见那里的伙伴。”

        乐姐儿本有些沮丧的小脸,迅速灿烂起来,连忙点头道。

        “奶奶最好最好。”

        此时还觉得‘奶奶最好’的小女孩,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奶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给自己与‘弟弟’安排怎样的人生。

      第十五章 教养计划

        新宅与周围的地盘都是自家的,当然是想怎么规划就怎么规划。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乐姐儿他们才知道,在他们的新家周围,不仅有他们的奶奶特意为他们规划出游戏区域,还有让他们锻炼身体的运动场,甚至还有一块能让他们可以参与劳作的小农场。

        游戏区域中,有大量的沙土,可以方便他们堆城堡,也能让他们学着做沙盘,在那里进行过家家式的战斗。

        运动场除了方便他们跑步,还能让他们学着射箭、投球、掷飞刀,旁边还有一个在山溪中段扩建的池塘,可以让他们随时下水游泳。

        主要功能是菜园的小农场,能让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体验劳作的辛苦,收获的喜悦,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不容浪费。

        来到地方更大,各种资源更丰富的高台县后,陈凤琪不仅继续让人养奶牛、奶羊,每天给家里供应新鲜的奶制品,还辟出几块区域,分别在种了树的荒山头养鸡,在有许多水坑的沼泽区域种荷花养鸭子,作为猪肉消耗大户,养猪场更是必不可少。

        自家人手不够,便以签长工的方式,从偏山村中雇来多户家无恒产的人家,李家的窑厂烧制出的大量砖瓦,在满足李家自己建房的需要后,早已成为家里的一项收入来源。

        因其生产出来的砖瓦品质极好,尤其是砖,不是当前建房常用的土坯,也不是特别笨重的青砖,而是时人从未见过的红砖。

        红砖质量远在土坯之上,既具有青砖各方面的优点,却比青砖更容易搬运,更方便筑墙,价格也不算贵,在土坯与青砖之间,家境稍宽裕些的家庭都能用得起。

        这种红色的砖块很符合时人审美,因为是独家生意,都不用主动推销,只通过口碑宣传,就卖得十分火爆,不仅供应给高台县,还有邻县商家过来采购,使得砖厂的生产规模一再扩增,还是供不应求。

        砖厂积下的一些品相不好,有残缺的砖块,除了被用来修建各种场房,还修建出多处生活住宅,分给那些跟高家签订有雇工合同的工人家庭居住。

        自家地盘上聚集大批的居民后,不仅人手变得充足起来,曾经的荒山荒地也自此大变模样,按照陈凤琪给提供的图纸,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子,都带厕所与洗浴间。

        生活区域的地下修建有专门的排水通道,统一排污,在汇集到一处的污水池中,加入枯枝烂叶之类的东西沤肥,再加上畜养的那些牲蓄产出的肥料,都可用来给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树木及作物施肥养地。

        这些提前就做好的规划,使得李家地盘上住的人,以及养的牲蓄虽是越来越多,却都干净得很,毫不脏乱,李家购买的那些田地与荒山却是越来越肥沃,种植的各种作物长得越来越好。

        对于这些变化,高管家可谓是感触最深的那个,他自负一身才华,谋略过人,却没想到,当他为保命而不得不大隐于世时,遇上的一位农家妇人,竟然如此胸有丘壑,见识过人。

        虽然对方所做的这一切,看似并不起眼,不管是砖厂与养殖场的收入,都不算多,除去雇工的费用与成本,也就赚个积少成多的辛苦钱,不至于让人大富大贵。

        可是高管家深知,对于一家从外地迁过来,无根基无靠山的外来户而言,这才是最稳妥的发展方式。

        凭这些产业聚集来的工人家庭,之前过着三餐难以维系,住茅草屋的贫困生活,都非常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工作机会。

        因东家待他们特宽厚,只要他们付出劳动,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让他们过上之前做梦都想不到的新生活,对东家极为感激与维护。

        另一方面,因砖瓦厂的利润极薄,养殖牲畜则是谁都能做,却要承担可能会感染瘟疫,血本无归的风险得行业,不会引起那些大户的眼红惦记。

        也就没人注意到,李家低价购买时,官方还半卖半送,还给免税的那些荒山荒地,已经变得一年一个样,一年产出比一年更多。

        若说这些只是让高管家感到钦佩的话,从阳阳与乐姐儿年满三岁后,陈凤琪就开教他们,顺带着还李成锋、琅哥儿的那些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还教他们利用游戏场内的沙滩进行演练的行为,却让高管家深感震惊。

        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向来只有那些有底蕴的世家大户人家才藏有,极少会流传到市面上,至于陈凤琪教的三十六计及相关案例,更让高管家感到闻所未闻,即便他曾在安国藏书最多的地方,博览过群书。

        不管是那些宏大壮阔的战例场景描述,还是那些精妙绝伦的计谋,以及陈凤琪所讲的战略分析,都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拍手叫绝,不像是虚构,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可是高管家十分确定,安国之前的历史上并没有五代十国,也没有三国争霸,却有草原胡族,也有南方蛮族,还有海外岛国,让人分不清陈凤琪所讲的那些所谓‘从前’,到底出自何处。

        再结合她所‘编写’的那些朗朗上口的启蒙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人与事件,高管家越发觉得看着普通的东家太太,远不似表面上这么简单,身上充满让人看不透的神秘,可他实在想象不出,什么样的环境,能培养出这样非凡,却又如此低调的女子。

        陈凤琪不知道自己按照现代一些方式教小孩的行为,已经引起高管家的注意与猜疑,不过就算知道,她也不在乎。

        得知江燕娘已经怀孕近两个月的事,陈凤琪很高兴。

        “这是我们家的大喜事,恭喜你们,阳阳他们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先让他们搬到我这边来,免得他们不知轻重的碰撞到你,你自己也要小心一些,想要吃什么,尽管跟成锋开口。”

        江燕娘抿嘴笑着点头,有些羞涩的点头道。

        “娘放心,他可上心着呢。”

        对于将两个一直跟着她的孩子挪过来的事,江燕娘并没有意见,毕竟两个孩子自打满两周岁前后,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陈凤琪,她与青娘等人只负责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再从旁协助一下。

        “不过您不是给阳阳他们准备的有个院子吗?让他们住到那边去就行,让他们搬到您这边来,让他们吵着您就不好了。”

        陈凤琪不赞成的回道。

        “他们现在还不满四周岁,就让他们住到自己的院子里,还太早了点,何况这次又是因为你怀孕,才临时决定将他们挪出来,小孩子的心思敏感,若是让他们误会大人只重视还没出世的那个,会冷落他们,就不好了。”

        听到陈凤琪这么一说,江燕娘不禁有些惭愧。

        “还是娘考虑得周到,是我疏忽,差点犯了大错。”

        “你也不用这么紧张,你安心养胎就好,两个孩子我会看着安排。”

        陈凤琪的安排,就是在随后叫来高管家,与其商量她早在心中盘思的另一件事。

        “……眼看我们周围这片已经形成一个村子的规模,我想在山下开家书院,让那些工人家庭的孩子都能免费进书院启蒙,同时也接收其他有意前来书院就读的孩子,由您担任书院院长,不知高叔意下如何?”

        这绝对是件可以造福许多人的大好事,只是高管家对李家的经济情况还算了解,有些担忧的回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