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ML】穿成农家老太后》-第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被罚清理养殖场,清理并疏通厕所下水道,往地里挑肥、埋肥、施肥等,一系列的脏活。”

        康平帝一看他那满脸往事不堪回首的模样,就知道他也干过这一系列的脏活,并刻骨铭心,提起来心有余悸,记忆犹新,顿时忍不住笑出声。

        这个儿子认回来时,就已经长成各方面都很出色的

        少年状元,脑子还特别好使,对任何事都是一幅游刃有余的模样,让康平帝想象不出,在他不曾参与的那些过往中,对方也曾那么狼狈过,无形之中,父子关系也能因此而多得亲近不少。

        安常煦倒没有因那些经历而感到屈辱,或是羞耻,毕竟所有南江书院的学生,几乎都曾干过那些活,因为可以触发相关处罚的制度太多,再怎么聪明谨慎的人,都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大家都是那么过来的,并不存在针对谁的问题。

      ¡¡¡¡²»¹ý°²³£ì㻹ÊÇŬÁ¦Îª×Ô¼ºÍì×ðµÀ¡£

        “我之所以也会受那种惩罚,大多都是因为被常欣牵连,或者是为了帮她的忙。”

        此话一出,却再次引来康平帝不给面子的笑声,为儿子总算在他面前表现得像个普通少年的反应,让他深感欣慰。

        因为听说京中纨绔子弟,在京外故意毁人庄稼而生出的郁气,因此而彻底消散,虽然他很清楚,不管是故意提到南江书院院规的邵云博,还是有意配合的安常煦,都是为了想要帮他舒解这口郁气,康平帝也觉得很受用。

      第六十五章 幸运

        在柱国公夫人的引荐下, 陈凤琪在护国寺中,结识了宣武侯府的老夫人郭氏,她是柱国公夫人的舅家表姐。

        宣武侯老侯爷在去岁随康平帝出征后,有去无回, 战死沙场, 郭老夫人近期一直住在护国寺中, 请寺中高僧为老侯爷等一众牺牲的将士做【创建和谐家园】。

        王修业是郭老夫人二儿子王明立的长子,王明立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战死沙场,噩耗传来, 他那正值身怀六甲的妻子动了胎气,早产生下一名女婴后,也跟着撒手人寰。

        同样是嫁入勋贵之家,柱国公夫人的一生过得有惊无险,郭老夫人却是命运坎坷, 先是体会到白发人送黑人的丧子之痛,时隔没几年, 丈夫又走在她前面。

        虽然只比柱国公夫人年长两岁, 看上去却比她年老十岁不止,本是与邵云博相近的年龄, 已是满头银丝, 倒是气质平和,看着是位柔中带刚的夫人。

        对于这种英雄的家属,陈凤琪向来怀着敬意与祝福,所以她不仅向郭老夫人躬身行礼, 以表敬意,还向王老侯爷等人的牌位叩首行礼。

        郭老夫人近期虽然一直暂住护国寺,也知道这位是当今皇上亲认的义母, 连皇上都不受这位太尊的礼,这世上就没人敢受她的礼。

        看到陈凤琪干脆利落的直接往蒲团上一跪,郭老夫人与周围众人也迅速跟着下跪,双目含泪的劝阻道。

        “太尊夫人万万不可,我王家何德何能,岂敢当太尊夫人如此大礼。”

        陈凤琪连拜三次后,才回道。

        “老侯爷与诸位将士,都是为了保卫我们安国的江山社稷,才会身死异乡,是他们用自己牺牲换得我们的太平盛世,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再怎么感激他们,都不为过。”

        “老身将会拿出十万两银子,在这京外购置一片土地,设为康平眷村,用来安置在诸位阵亡将士的父母、遗孀及儿女,以慰诸位将士的在天之灵,同时也为陛下祈福。”

        此话一出,顿时让在场众人都震惊不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陈凤琪竟然毫无预兆的突然宣布这一重大决定。

        十万两现银,京中这些累世豪门大多都能拿得出来,可是让他们将这么大一笔银子,拿出来无偿做善事,安置那些连官府在发放过抚恤金后,都过问不起的将士家属,他们绝对不舍得。

        郭老夫人也没想到,这位看着有些强势的太尊夫人,做人做事竟然如此实在,感激的低头拜谢道。

        “太尊夫人能有如此善举,福泽天下,实乃百姓之幸。”

        陈凤琪站起身,并伸手扶起郭老夫人与柱国公夫人道。

        “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相较于诸位将士为国所做的贡献,老身所做的不值一提。”

        柱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文氏不动声色的看了眼旁边的江燕娘,发现对方脸色平静如常,没有任何反应的模样,不确定是她们婆媳已在事前商量好这事,还是李家竟已豪富至此,十万两的巨额财富,说舍就舍,毫不心疼。

        要知道他们这些京中世族,虽然家底雄厚,可是各府的开支也非常大,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勉强支撑着世族排场的人家大有人在。

        柱国公府虽然既有圣宠,家底也足够厚实,可是身为府里的当家夫人,面对府里的巨大开销,文氏也时常感到捉襟见肘,经常要做些拆东墙补西墙的应急操作。

        所以即便是柱国公府,在不变卖资产的情况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出十万两的现银,可是大家都认为底子薄的李家,竟然张口就能捐出十万两银子,这李家到底有多少家底?

        皇上对李家的确是圣宠正隆,时有大批的赏赐被送入康王府中,可是那基本都是些绫罗绸缎、珠宝器物,没听说直接赏金银。

        文氏不知道的是,江燕娘在此前压根就没听到婆婆提及这件事,她更相信,这应该是她婆婆临时起意做的决定。

        在衣食无忧,家里时时都有进帐的情况下,江燕娘虽然依旧对金银很重视,却对婆婆充满了信心,相信她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对的,花出去的钱,都是值得的。

        王修业也下意识看了眼扶着陈凤琪的李常欣,发现她是一幅深以为然的模样,看向她祖母的眼中充满敬佩与孺慕,完全是绝对拥护的态度。

        想到这件事情若是发生在自家府上,将会出现的结果,王修业忍不住在心中讥笑自己想得太多。

        连老夫人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想为亡夫与早逝的儿子儿媳多做几天【创建和谐家园】,都会引来反对,私库里的那点东西也早就被人惦记上的人家,怎么可能会做这种‘傻’事。

        捐资十万两银子建眷村,陈凤琪的确是临时起意,不过她既然将话放出去了,就肯定会做到。

        虽然她自己的来历有些神异,可是她对这世间是否有神佛存在一事,依旧持保留意见,坚持从前的唯物主人观点。

        捐十万两银子设眷村,再开设一些作坊,让那些战亡将士的家属,可以在村子里获得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既是想为安常煦争取民心,同时也确实存有为康平帝祈福的心思。

        她是由衷的希望康平帝能再多坚持一段时间,只要他还活着,在前面顶着,安常煦就能拥有更多的成长时间,比两眼一抹黑的仓促上位要好得多。

        准备得不够充分,上位之后,为弥补那些短板,就需付出更多的代价,承受更多的压力,陈凤琪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在护国寺上完香,回去后,陈凤琪就着手这件事,李家人口少,康王府的员工工资,都是由宫内负责,吃用方面,有皇上频频赏赐的那些,都用不完,花销也少。

        康平帝手下的那只船队挺讲信誉,没有因为自家大老板已经成功上位,就撕毁当年的约定,取消李家的分成。

        除了头一次的那一大笔,后来又陆续送来好几笔银子,虽然远不及第一趟多,加起来也有二三十万两银子。

        南江书院晋级为皇家南江书院后,有康平帝的私库出资扶持,已经不需要李家再往里面投钱。

        所以这些年来,李家在没有什么大笔开销的情况下,已经靠着那支船队攒的有三四十万两家底。

        李家庄的各个作坊赚的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的数目虽然不算多,但是在扣除各项费用开支后,剩下的净利润不仅能让李家人过得十分宽裕,还能有富余的部分攒下,只是无法与船队的分成相提并论罢了。

        手中握着几十万两银子花不去动,其实也有些浪费,拿出来做点实事,其实是一举多得。

        何况这江山将要由安常煦继承,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里,做些能惠济百姓的事,也不算是花冤枉钱。

        陈太尊在护国寺当众承诺要捐资十万两,建造康平眷村,安置阵亡将士家属的消息,没等当事人回京,就已经传到宫中的康平帝耳边。

        听到陈凤琪为给他祈福,大手笔的承诺要捐出十万两银了,让康平帝感动不已,他生母早逝,这辈子还是首次被人这般毫无所图的真心对待。

        “朕的这位义母认的真不亏,只是面对她的这份慈心,朕……受之有愧!”

        明知道他之所以将其捧到高位上是有所图,对方仍然全力配合,不图他的孝敬,却不吝自己的慈心,拿出那么一大笔真金白银为他安慰天下人心,为他祈福。

        刘乐斟酌了一下,才回道。

        “太子殿下是由太尊夫人悉心养大的孙子,她素来爱护太子,陛下您是太子殿下的父皇,也爱自己的儿子,你们有着共同爱护的人,您又认她为义母,她关心您,诚心为您祈福,其实也是因为爱护太子,您不用有负担。”

        相较于康平帝的满心感动,安常煦在听说这件事时,倒是显得有些无动于衷,康平帝在感慨完自己听说那个消息的感动之情后,发现他没什么反应,顿时有些不满。

        “刘伴伴说得对,太尊此举固然是为了我这个儿子,同时也是出于对你这个孙子的爱护,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²³£ìã³ÙÒÉÁËһϣ¬²Å»ØµÀ¡£

        “祖母向来都是如此用心关爱我们,儿臣早习以为常,不知该做何反应才好。”

        康平帝顿时有些语塞,愣了一会儿后,才心情复杂的回道。

        “你比父皇幸运,对你而言,这只是平常事,却是父皇此前从未感受过的深情厚意。”

        同样是生在皇家,也同样是父母无依,他儿子一直生活在福罐里,享受着亲人无私的关爱,他却生活在深宫之中,步步如覆薄冰,过得小心翼翼,因为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身边的血缘亲人给他带来的从来都不是关爱,而是层出不穷的算计,亲爹眼里只有他自己和他手中的帝王权柄,谁能讨得他欢心,才能有机会短暂的获得随时都能收回的圣宠,他这个元后嫡子也不例外。

      ¡¡¡¡°²³£ìãºÁ²»ÓÌÔ¥µÄµãÍ·µÀ¡£

        “对,儿臣很幸运,所以儿臣很感谢父皇,您能在自身处境艰难的情况下,让人尽力为儿臣择了个好去处。”

        这是安常煦的肺腑之言,所以他虽然对康平帝选择认回自己,打扰自己已经规划好的人生未来一事,感到有些不满,但他并没有埋怨对方。

        因为以对方一直以来的经历与处境,不管是在当初做出将他送到李家的决定,还是在登基后,没有即时派人去找回他,让他多过了几年轻松自在的日子,都让安常煦很感谢他。

        所以他才愿意在对方最后的日子里,尽心尽力的孝敬他,成全彼此之间的这场父子之缘。

        听到他的话,康平帝愣了一下后,才晒然一笑道。

        “虽是你的幸运,又何偿不是朕的幸运呢,这样很好。”

        对康平帝而言,顺利认回一个被培养得如此优秀的儿子不说,连带着他自己,也能跟着享受一下来自长辈的关爱,实属幸运。

        有过从无到有的规划建设李家庄的经验,陈凤琪对眷村的规划,可谓是轻车熟路,在回到康王府后,当天就炮制出一份项目策划书,让人滕抄好后,交给李成锋呈给皇上过目。

        从选址要求,到主持这个项目的人员配置,再到大概的花销估算,以及未来大概能安置多大规模的阵亡将士遗属,都有一一列举。

        让看过这份策划书的人,脑海中迅速对那个将要投入十万两银子的项目,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也能让人从中感受到策划者的诚意与用心。

        虽然在陈凤琪看来,这只是一份非常笼统概括的粗略策划书,第一条单拎出来,都大有文章可做,但是在从没见过种策划书的人看来,策划书中提及的内容,已经相当完善,完全可以照章执行。

      第六十六章 造谣

        陈凤琪策划书中计划出资两万两银子, 购置三到五千亩的京外成片的荒山荒地,由宫中、康王府、户部、工部各自派人,组建出建设康平眷村的项目组。

        十万两银子会一次性到帐,由户部与康王府的人, 共同审核与监管各项资金的支出, 从户部与工部抽出的人, 大多都是出自南江书院的低阶官吏。

        虽然涉及十万两银子的项目看着油水不少的样子,可是人家是私人出资搞慈善,根本没给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动手脚的余地。

        所以不管是朝臣, 还是京中大族,都对负责这个项目的活不感兴趣。

        邵云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推出邵正英、张文谦、苏东谨,朝野上下的人都知道,邵正英正是邵云博的长子, 张文谦是玄隐先之孙,那苏东谨也有着南江书院出身的背景。

        为了这么一个不被人放在眼中, 没有什么好处的项目, 邵云博竟然推举出这么三人,立刻引起其他人的高度警觉。

        虽然不会让这三人全职负责这个项目, 可是他们在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兼顾这个牵涉颇多的项目,不仅需要为之付出大量时间,还要付出大量精力。

        康平帝也感到有些意外,他不认为邵云博做此决定, 只是看在人情份上。

        不过不管怎样,陈凤琪的善举必需要得到朝廷的支持与鼓励,将康平眷村这个项目做好, 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头等大事,所以康平帝毫不犹豫的一口应下。

        其他人这才隐约意识到,这件事可能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要不然,向来狡猾如狐的邵丞相,不可能这么积极,塞一个人也就算了,竟然一次性往里面塞三个。

        可是他们又想不出这里面到底能有什么,不过是圈块地,在上面盖上一大片房子,分给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住的活,又能有什么隐情?

        正当众人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是邵云博为了讨好陈太尊与皇上的欢心,才会贡献出自家后辈时,随着工部官吏下去选址,京郊附近几个县城的县令、县丞突然一齐涌入京中。

        这些人拿着自家里的地形图,争相去康王府拜见陈太尊,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后,就去蹲守负责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一家比一家提出的条件更优渥,为康平眷村免费提供土地,是他们的基本操作。

        “邵爱卿,朕一直想问问你,为何要推举令郎他们负责建设康平眷村的项目,却一直不得空。”

        “今日又听说,附近几个县里的官员,如今都在争相求着令郞他们,将康平眷村定在他们的辖区内,还主动提出各种优惠条件,不知这里到底有何秘密,竟然让朕也参不透?”

        提起这件事,邵云博就觉得这是机会来了,想往外推都推不掉。

        “陛下只要想想那高台县与李家庄现如今的情况,您应该就能明白这其中奥秘了。”

        曾经无人知晓的高台县与李家庄,现已随着南江书院的名扬天下而声名远播,吸引着大量文人墨客争相前往。

        本来荒凉无人的李家庄,现已发展得极其热闹,聚集有大批的人气,一再对外扩张,论繁华程度甚至不在高台县城之下。

        高台县令更是因此功而被擢升为湖州知府,原本的湖州知府当然也已得到升迁。

        明白了这是前面的成功案例带来的效应,康平帝若有所思的点头。

        “可是那些人为何会知道这其中的好处?再说,玄隐先生与南江书院都是独一无二的,太尊又没说要在康平眷村建学,就算落在他们辖区内,也未必能【创建和谐家园】李家庄与高台县的成功啊?”

        邵云博笑着提醒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2: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