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ML】穿成农家老太后》-第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几十斤红薯就能培育出几亩地的苗?”

        想到东家太太种的近四十亩红薯地,也就九百斤左右的种,要不是当时的时间已经有些晚,没时间等到第四茬藤苗真正长起来,要不然,他们还能得到更多的苗,高显点头道。

        “嗯,这红薯的培育,与我们现有的作物培育方式不同,每一棵薯种培育好后,会生长出好几根藤苗,每根长藤都能剪成多截,每截都是一棵苗,能采收三四茬苗。”

        再结合红薯的种植不挑地,不依赖水的优点,玄隐先生忍不住感慨道。

        “此物实在神奇,能找到这一奇物,泽济天下苍生,太子殿下贤明,实乃功德无量!”

        这话让高显听得有些心虚,虽然红薯确实是从另一边运过来的,可是这些红薯是根据东家太太给的信息,才在海外找到并带回,也是东家太太提供的培育及食用方式。

        如此大功,如今却被安在他的旧主名下,旁人不知,他自己心里却很清楚这一切,即便是东家太太不愿要,主动送给他们的,每每想起或是提起,高显仍然感到有些惭愧。

        掩饰性的喝口茶后,高显才回道。

        “太太那边还种的有几十亩,能收好几百石红薯,她早就有言在先,为感谢书院里的师生,为那片红薯地做出的贡献,到时会给每人送上二三十斤做薯种,即便如此,剩下的仍有许多,适当吃些,不妨事。”

        这些红薯种刚从海外带回时,陈凤琪就已经惦记着想要吃,好在她还记得那些薯种得来不易,及时让人给种下去了,没值得吃。

        如今栽种了几十亩,能收获几万斤,她能忍住不吃才怪,不敢多吃,是因为她知道,红薯是粗粮,吃多了会不舒服。

        承诺送给一期师生的红薯,以及可能会给二期师生分的薯种,就是陈凤琪身为一普通百姓,能为红薯种植的推广,做出的最大贡献。

        随着昭告红薯现世的这份邸报被遍传各府县,迅速在民间掀起巨大的议论,无数人都在打听这件事情的真假。

        能亩产十石以上的作物,乃是亘古未闻之事,再加上有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蓄意引导,本来都对废太子感恩戴德的舆论风向,逐渐转变成质疑,认为是废太子弄虚作假,糊弄世人。

        听说这一舆论形势后,高显立刻来找陈凤琪,废太子想要重回太子之位,绝对不能背负着污名。

        虽然朝廷派出的勘验队伍已经出发,不日就能抵达废太子所在的流放之地,有了勘验队伍现场采收统计的数量为证,就能确认废太子那边并没有作假。

        可是世人总习惯相信先入为主的印象,就算最终的事实能够证明,红薯的高产绝对不是弄虚作假,可是随着被拖的时间越久,已经被毁的名声,也再难洗清。

        所以他们一定要赶在这风口浪尖上,尽快帮助废太子释清这些质疑,可是他们现在仅存的势力,不宜曝露不说,在当前的舆论大环境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更说是想要扭转当前的舆论。

        总觉得离她非常遥远的事,突然被放到她面前,陈凤琪感到有些头疼,可她更知道,高显要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肯定不会求到她面前。

        “这事简单,你提前退位,请玄隐先生以南江书院院长的名义,邀请巡抚、府衙、县衙以及周围邻县县衙的官员过来,参观我们南江书院的红薯地采收现场。”

        “那些薯种,是太子听说玄隐先生答应出任南江书院院长,教化世人,特意送来的贺礼,你认为呢?”

        高显闻言,顿时双眼一亮,他来找东家太太,的确是想请她尽快安排红薯的采收一事,并向外界公开李家庄的这块红薯地。

        却没料到,对方为了帮他,竟然愿意放弃她一贯的低调作风,如此高调的邀请各级官员现场观看红薯地的采收,定能起到轰动效应,在短时间内,便可迅速洗清相关质疑不说,还能趁机拉拢人心,更加突显太子的贤名。

        就是这样以来,不仅会彻底抹去东家太太的功劳,还会在无形之中‘利用’玄隐先生的声望与影响力。

        “太太的大恩,谦益感激不尽!”

        陈凤琪迅速制止住对方想要施大礼的举动,有些无奈的回道。

        “你这不是难为我吗?明知我向来不喜这套,你还是先去找下玄隐先生,与他沟通一下吧,他一身清名,估计比我还不愿意涉及这些事。”

        虽然这么做,固然会借用到玄隐先生的名声与影响力,可是有亩产十石以上的作物做媒介,其实也会让玄隐先生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并传出一段废太子纵然身陷困境,私下里依旧礼敬贤士的佳话。

        可是玄隐先生若是特别爱惜羽毛,不容自己的清誉沾染半点污名,或是不愿弄虚做假,可不一定愿意配合。

      第三十一章 新主也是主

        等到高显离开东家大宅, 匆匆找到玄隐玄先生,跟他说了这件事,以及东家太太的建议,玄隐先生的神情有些微妙。

        “你确定, 这是东家太太的建议, 而不是你假借东家太太之名?”

        想起初见东家太太时, 她衣衫朴素,动作十分利索的从马车上跳下,既能心善的收留那三个乞儿, 又能在高显的有意提醒下,迅速配合对方,当众表明分寸与态度,绝了周围某些人的心思得表现,给玄隐先生留下过较深的印象。

        正式住到家属区中为院长准备, 高显这个院长因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住进去的两进院落中后, 玄隐先生更是体会到设计修建这栋房子的人, 处处用心,无不妥帖的精心设计, 让他住得十分舒心, 也非常适应。

        玄隐先生本以为那些为生活提供极大方便自来水,及地下排污通道的设计,都是出自他那位见多识广的故友之手。

        结果却在对方那里得知,这些竟然都是出东家太太的设计规划, 高显不过是帮忙完善,并负责监工,逐一排除工程难题, 负责将东家太太的规划一一实现而已。

        玄隐先生知道,对方肯定不会在这种问题上隐瞒他,这也就意味着,看着平平无奇,与这李家庄内随处可见的妇人没什么区别的东家太太,其实远不似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可是高显刚对他说的这件事,还是再次颠覆了他对东家太太的认知,这种精准的找出多方利益点,迅速调动各方面的人脉与资源。

        制造新的热门事件,不动声色的扭转舆论导向的同时,还能将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操作,真是她的手笔吗?那可只是一位据说出身乡下、长在乡下,也一直生活在乡下的妇人。

        面对老友的质疑,高显也不恼,他比谁都清楚太太身上的神秘之处,这也是他在遇上困难后,首先想到的是去求助东家太太,而不是眼前这位也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老友的原因。

        事实证明,与其将老友推到人前,让他帮忙发声,找东家太太,得到的解决办法才是上上策,还不用担心会将老友拉进来,被人打上标签。

        “当然不是,你这是在质疑我的人品,太太待我等恩重如山,对于她不想做的事,我绝对不会擅作主张,毕竟旧主固然是主,但这新主也是主,我心里有数。”

        玄隐先生哼笑了一声。

        “既然你与东家太太都愿意将这份功劳贡献出来,成全我与你旧主之间的一段佳话,不管结果如何,于我都没有损失,我有什么理由拒绝?”

        高显知道以对方的清高,答应配合,是看在他们之间的交情上,好声劝道。

        “这就对了,我们做人还是要灵活些,只要过程与结果都不会伤害无辜者的利益,为达目的,适当采取一些迂回措施,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不管是你,还是我,都是因为早前没有领悟到这点,一心坚守自己的坚持,才会四处碰壁。”

        玄隐先生惊讶的看着老友,有些不太相信,这话竟然出自他的老友之口。

        “不伤害无辜者的利益?这可不像是你会说的话,你那几年不是一直说,过程不重要,只要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中间的一切牺牲都值得吗?”

        正因二人在这方面的观点,产生了巨大分歧,两人才会一直在暗地里的较劲,都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后来的结果就是他因宁折不屈,一直住在乡下,耗费光阴,除了著出几本书,收获一些虚名外,一事无成。

        对方在暗地里投入太子府中,虽然成功为太子谋得太子之位,辅助太子获得朝野内外的一片赞誉。

        结果却败在他所自诩的算无遗漏上,忘了人心易变且难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太子骤然失势被废,连他自己都是靠借壳,才能逃得生天。

        高显哈哈笑着。

        “这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嘛,再说,太子仁善,我虽为他谋划许多,他却不愿照做,虽然这是给人留下可趁之机,导致最后功亏一篑的原因之一。”

        “可是这让我在过去那些年里,没造什么孽,现在受了人东家太太的大恩,也不用因此而感到羞惭。”

        在见识过另一种更周全的谋算风格后,高显已经反省到自己从前错在哪里,太过急功近利的结果,就是过早的暴露己方野心,还容易落下把柄,让上位者生疑,其他人暗地里防备算计,并伺机落井下石。

        对方能在经历过大起大落后,变得更为洒脱,反省到过往的得失,已经殊为不易,玄隐先生也不想再提起那些过去。

        “好吧,你说得对,既然要做,就将动静闹得更大些,除各级官员外,我们还可以邀请附近的知名人士,让他们一起共襄盛举。”

        玄隐先生的名头摆出来,绝对很好用,不管是接到请柬的各级官员,还是高台县周围的名士,都不得不慎重对待。

        并在心中疑惑,玄隐先生为何会突然不声不响的出山,且低调担任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书院院长,贴子上请的却是邀请他们去参观采收红薯大会。

        可是红薯?那不是废太子搞出来的吗?与玄隐先生、南江书院有什么关系?怎么就牵连到一起了呢?

        不管怎样,在这安国上下都在讨论亩产达十石的神奇作物,到底是虚夸的谎言,还是真实存在的紧要关头,玄隐先生的突然发出的邀请,以及高台县内种植的有片红薯地的消息,还是成功引起相关人的高度关注。

        尤其是最先收到请柬的高台县令柳乔山,他此前从不知道,自己的辖区内竟然种植的有一地红薯地。

        也不知道他在一年前,曾亲自去参加过开院揭牌仪式的南江书院,竟能邀请玄隐先生出山,任南江书院院长。

        顾不上震惊,柳县令迅速反应过来,叫来县里人数有限的衙役与兵勇,派出大半,让班头带着他们赶紧去看护南江书院的那块红薯地,不能让红薯地出任何闪失。

        而他自己则是带着县丞与师爷,随后就坐上县衙唯的一辆骡车,满怀激动的前去南江书院拜会大名鼎鼎的玄隐先生,那可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心中的偶像。

        想到偶像早已近在咫尺,自己却因不知消息,一直不曾前去拜会,柳知县就感到懊恼不已,深感惭愧。

        在此之前,连书院里的师生都不知道那片红薯地的意义,陈凤琪虽然也曾安排人看守,巡护,但那都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如今随着玄隐先生亲自发出的请柬,逐一被书院派出的学生队伍给送到邀请人手中,消息迅速扩散。

        书院已加强那块红薯地的安保工作,有书院里的武先生带着抽选出来的一批身强力壮的学生,轮流带队巡护,防备森严。

        连县衙派过来的衙役都没有机会靠近,只能负责在外围转转,形成第一道巡护队。

        毕竟书院这边的学生不仅数量多,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书院里饭菜管饱不说,还讲究荤素搭配,劳逸结合。

        让正在长身体的一群少年都能茁壮成长之余,还都跟着专业出身的武先生学过拳脚功夫,论身手,不比那群衙役差多少。

        高显突然让出院长之位,刚到没几天的玄隐先生也迅速接位的消息,只在书院学生之中引起一些疑惑与讨论,书院里的先生们都不觉得意外。

        早在他们在东家看到大名鼎鼎的玄隐先生,得知他将加入书院时,诸位先生们心里就已有数。

        以玄隐先生的声望与影响力,南江书院既然想请对方出山,肯定要以院长之位相尊,让其屈居人下,相当于是在折辱对方,天下文人都不会同意。

        玄隐先生在东家大宅客居一晚后,就正式入住家属区中的那个两进院落,也已证明了东家与高院长的安排。

        只是他们都没想到的是,玄隐先生在接手院长之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高调公布南江书院有块红薯地,邀请各级官员与民间贤士前来参观红薯地的采收,很有为废太子站台,帮废太子正名的嫌疑。

        若是结合东家这几十亩红薯地的薯种,都是废太子为贺玄隐先生出所赠,玄隐先生会在这时出这个头,似乎很正常,或者说是应有之义。

        可是南江书院的众位师生都知道,玄隐先生刚到书院没两天,红薯地本是他们东家的,是临时落到书院名下的,至于那红薯种到底是谁的,从哪来的,谁也说不清。

        发现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有些神秘,让人分不清虚实,书院中的那些曾遭到过现实毒打的先生们,对此都很敏感。

        不用等到东家与前任及现任院长发话,都很清楚这里面的轻重,按照明面上的消息保持统一口径,并嘱咐书院里的一期老生。

        例如玄隐先生本就是在书院二期工程开启时,东家在高院长的支持下,就已经向玄隐先生发出以院长之位相许的聘请。

        玄隐先生也是在那时,就已经应下,并去信告知自己的一些故友,这才有了废太子派人送红薯种相贺一事。

        只是玄隐先生考虑到自己将要去南江书院,便将那批红薯种转赠给南江书院的东家,所以玄隐先生到时,东家太太为款待对方,特意举办那场红薯宴。

        这么一解释,各方面都能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无漏洞,成功取得书院学生们的一致认同。

        就是玄隐先生最亲的孙子张文谦,心中仍怀着满心的疑惑,他已拿到南江书院录取名额,虽然最新招收的这批二期学子还没正式开课,他也没闲着,在一期学生中的中级班附课。

        “祖父,外面传的那些事,明明都是假的,却被说得跟真的似的,您为何从不可解释呢?”

        玄隐先生悠闲的躺坐在逍遥椅上,伸手拿起旁边的茶,喝了两口后,才淡淡回道。

        “这本就是我们想要的局面,我为什么要否认?你要记住,假作真时假亦真,我们想让世人知道的这些,就是真相,而你,也没必要纠结于真假,只需和其他人一样相信即可。”

      第三十二章 疑惑

        这话竟然出自他祖父之口?

        张文谦一脸的错愕与不敢置信, 他怎么也无法相信,他这位都快被文坛奉为文圣的祖父,竟然能说出这种话。

        就算他早知道祖父并不是世人以为的那种传统大儒,可他祖父素来是个克己尊礼的君子, 说话做事虽然并不迂腐, 却是对他对别人, 从无虚言。

        这样的人物,怎能漫不经心的说出假做真时假亦真的话呢?

        玄隐先生有将自家孙子一脸信仰坍塌的崩溃反应看在眼中,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后, 才接着说道。

        “你要记住这次的经验,这些才是真实的世情,我们学到的那些,且在传承的那些,包括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古往今来的人与事, 大多都是别人愿意让我们知道,让我们传承的, 这才是这真相。”

        “你若不能认清并接受这一点, 以谦虚的心态好在这南江书院中学习并融入,将来你就安心留在书院里, 好好当个只能教人考科举的先生。”

        对未来怀着雄心壮志的少年闻言, 心中实在有太多的疑惑与不服气。

        “祖父,这些与您从前教我的,不一样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