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ML】穿成农家老太后》-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太太,前面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能需要过去看看情况。”

        发现马车突然停下,陈凤琪就已经意识到,可能是遇上什么事,听到高显的提醒,她当然是一口应下。

        没等刚下马的何柳过来搀扶,掀开车帘的陈凤琪就已动作利索的直接跳下马车,连转用来上下车的脚凳都不需要。

        “东家太太好,高院长好。”

        看到陈凤琪与高显过来,聚集的人群中得本地人迅速上前打招呼,并在随后高声提醒道。

        “你们赶紧让开,东家太太和高院长来了,一个个的还都围在这做什,又帮不上忙。”

        “有劳!”

        陈凤琪从围观群众让开的通道走上前,看到被围在人群正中的,有三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此刻正双目微睁,由一名书院学生将他抱在怀里,另外两名学生正配合着给他喂水。

        “这是怎么回事?”

        听到高显问话,正在蹲在地上给另外两个样狼狈,只是还能勉力支持的孩子喂食物学生,立刻站起身介绍道。

        “回院长,这三个小孩听说书院招生的消息,就想过来试试,却因步行十余里路,走了一整天,又饥又渴又累,才会出现这种体力不支的情况。”

        “那个孩子的情况最严重,之前陷入昏迷状态,有位大爷帮他掐了下人中,方才勉强将他唤醒。”

        看那孩子的模样,就知道他即便醒了,却依旧虚弱得很,连喝水都费劲,陈凤琪叹了口气道。

        “你们几个将这三个孩子抱到马车上,先将到他们送家里,让他们先吃点清淡的食物,再帮他们好好洗换一下。”

        见三个孩子身形瘦弱,看着都在八到十岁左右的模样,接着又吩咐何柳道。

        “你去玉娘那里找几身琅哥儿的旧衣服,再顺路将葛大夫请到家里,给这三个孩子检查一下身体,看看他们除了营养不良,还有没有其它病症。”

        “若有父母至亲照看,这么大点的孩子,怎么也不至于落到这境地,既然遇上了,我们就不能无视。”

        看着几个学生随后就开抱起三个孩子,高显则在一边问道。

        “太太心慈,这是打算收留下他们吗?”

        陈凤琪却摇摇头感慨道。

        “这世上不幸的人与事太多,我们个人的能力却很有限,我只能帮他们一时,不可能帮他们一世,不过这三个孩子的心性倒是坚韧,若他们肯努力,愿意在庄里下力气干活,庄里肯定饿不着他们。”

        听了这段对话,周围某些心思涌动的人,顿时歇了心思,随着周围的人散去,陈凤琪与高显正待转身步行回大宅,高显却在无意间注意到围观人群中的某位故人的身影。

        “张兄,你既然提前到了,怎么不让人通知我一声?”

        陈凤琪闻言,立刻意识到,对方口中的‘张兄’,应该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玄隐先生,对方已经悄无声息的提前抵达书院。

        顺着高显的视线看去,正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微笑着走上前拱手道。

        “你别误会,我不过是刚到而已,见过李太太,在下张东楚,此番冒昧到访,还请李太太见谅。”

        高显正为对方的这种毫不掩饰的双标对待,感到有些不忿时,陈凤琪连忙还礼道。

        “先生不必客气,您可是贵客,我们欢迎之至,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先生多多包涵,先生旅途疲惫,请先去寒舍暂做休息。”

        高显随之接过话道。

        “太太不必客气,张兄既然来了这里,就不是外人,咱们都不用客气,不过张兄来的也正是时候,东家今天正好带回一样好东西,可以让我们一起去尝个鲜,保证能让张兄大开眼界。”

        玄隐先生闻言,感到有些意外,毕竟他深知眼前这位故友早前是什么身份,绝对是个见多识广的,能被他称为‘新鲜’的,肯定是真的很新鲜,随即便毫不推辞的一口应下。

        “哦,那我确实要好好见识一下,福成,我先随东家太太他们回去,你去通知一下其他人。”

        跟在他身后的老仆应声而去后,三人相互礼让了一下,便往回走去,再次走到三岔路口时,由张冬生驾驶的骡车,正好慢慢驶来。

        想到骡车上正好有三个学生,便请他们去书院,通知书院里的先生们都去大宅,见见新来的这位张先生得同时,还能顺便品尝一下红薯。

        不管红薯的滋味如何,其亩产高达千斤以上的产量,已经给它赋予了特殊身价与意义,能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品尝一下,绝对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经历。

        见陈凤琪如此郑重其事,着实让玄隐先生感到有些好奇,低声问道。

        “谦益,你且说说看,到底是什么好东西?竟然能让你也如此重视。”

        高显难掩得意之情的低声回道。

        “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好东西,能亩产十余石的一种新作物,你说好不好?算你走运,今天正好赶上这大好事了。”

        这话让玄隐先生倒吸一口冷气,难以置信的问道。

        “此话当真?”

      第二十八章 宴会

        “当然, 我可是从无虚言!”

        高显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玄隐先生对此嗤之以鼻,因被对方所透露的消息震惊住,才懒得与对方计较这点小事。

        “亩产十石!这可是亘古未有之幸事, 我怎从未听说过。”

        高显语气肯定的回道。

        “不久之后, 应当就有邸报遍传天下, 你却能在那之前,就品尝到这一奇物,啧啧, 张兄这运气可真不错。”

        玄隐先生迅速领会到这里面的深层含义。

        “难怪你会这般肯定,还提前为离开做准备。”

        先太子被废以后,几位早在暗中拉拢势力的成年皇子,都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将整个朝堂斗得乌烟瘴气, 某些政令朝出夕改的荒唐事,可谓是时有发生。

        可是现任皇上已然年迈体衰, 时有病痛缠身, 任他再怎么不甘放弃手中那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对一群时刻觊觎着他座下那个位置的儿子, 以及忙着站队的一群大臣与勋贵, 努力压制了前三年,后来便因心力交瘁而控制不住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十分怀念当年素有贤名,一心辅助他打理政务的太子, 可是六年前,听说太子妃有孕,很有可能为太子生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补上太子的最后一块短板,加之有心人的处处挑拨,疑心太子要篡权夺位,便费尽心思的将太子牵扯到别人犯下的案子中,以明显很牵强附会的理由将太子,以及与太子相关的人等,全都打入废黜、贬谪。

        等到他将朝堂大清洗一遍后,就发现朝局已然有些失控,几位实权在握的皇子结党营私,朝臣也都各生私心后,就忍不住怀念起有太子在时的种种好处,可他即便已心生悔意,也为时已晚。

        毕竟他当初在废黜太子,将太子赶出京城时,曾经公开训诫对方,未立不世之功,此生不得再回京城。

        可是纵观历朝历代,能立下不世之功的,除开国皇帝外,也就那些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在抗击外乱侵犯或是平叛时,才有可能立下这种大功。

        废太子已被流放到偏僻荒凉之地,手无兵权,不仅东宫属臣都已被惩处,连与他在政务上接触较多的朝臣,当时也都惨被罢官贬谪,终其一生,恐怕都没有机会立下不世之功,更别提是重回京城。

        毕竟君无戏言,最好面子的皇上绝对不愿自毁前言,就算心中懊悔,也不会松口收回圣谕,可是这种高产作物的出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亩产达千斤以上,还不需占用良田,不仅能福泽万万百姓,更能增强国力,绝对能称得上是不世之功,若是交由那位给献上去,让皇上顺利成章的召回废太子,整个朝堂的局势恐将又要面临一番新局面。

        而眼前这位,当然也要随旧主重回那庙堂,继续他未尽的事业。

        “没想到你始终心系庙堂,纵然经历过那些,仍旧不移旧志。”

        看到对方身穿一身短打,熟练的为那位东家太太驾车,眉间疏朗,丝毫不见郁色的模样,他原以为对方在经历过【创建和谐家园】为奴的变故后,已然看开那些如浮云般的功利,事实证明,是他想多了。

        对彼此知之甚深的故友重逢,当然有很多话说,不过眼下显然不是什么好时机,一行人抵达李家大宅后,陈凤琪请高院长帮忙陪客,她自己则去安排晚上的宴会。

        书院现有近五十名先生,再加上青娘、袁文义等管事,以及玄隐先生身边的随行人员,以及那几名学生,晚上少说也要备上九桌饭菜。

        虽然这场宴席的主角是红薯,可她总不能只给众人上些蒸红薯、红薯饼及红薯粥等食物,事前没什么准备,就突然大摆宴席,要招待这么多人,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好在家里不缺人手,李家庄又是个盛产各食材的地方,不用特意采购,鸡鸭鱼肉都是现成的。

        只需让人现抓现杀现清理,除了新鲜的,还有果木熏的腊肠、腊肉,随便整一下,就是一桌很丰盛的家常宴。

        陈凤琪重点安排的,是让人如何做红薯,清洗过的红薯削下的皮也不用浪费,可以留着喂猪。

        曾经的陈凤琪没有这么精打细算,毕竟在她之前的人生中,见惯学校食堂用来装剩饭剩菜的桶,顿顿都能装满一大排,她自己也没少做贡献。

        可是来到这个时代,即便她自己没有亲自去种田种地,只是在一旁看看,以及统计一下收成,深知付出艰辛劳动后,只能收获数量极少的粮食时得悲哀。

        这也是陈凤琪对高产作物那么执着,明知会更加让高显起疑,还是拿出海图,托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忙寻找高产作物种子的原因。

        与此同时,因为深知这个时代的粮食更加来之不易,她也变得精打细算了些,不仅这红薯皮,人不食用的菜梆子、洗碗水、刷锅水,都会聚集起来留着喂猪。

        当然这些也是时下普通百姓的惯常作用,只是像李家这样经济比较富裕的人家,往往不屑养鸡喂猪而已。

        听说这李家庄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砖瓦作坊,其它的都来自各个养殖场,玄隐先生颇感意外。

        “东家要供养如此大规模的一家书院,仅凭这些进项,如何能承担得起呢?”

        想到经他手的那些收入,高显微笑着捻须道。

        “太太拥有过人之智,既然建得起这间书院,还敢一再扩招,我们就不用担心书院的运营问题,你今天已经去书院周围看过吧。”

        看到对方坦然点头,高显才接着道。

        “不妨实话告诉你,书院外围的街道、集市与住宅的所有权,都已归属书院所有,也就是说,那些屋舍将来的经营收入,都将归书院所有,只要我们好生运营,书院的未来绝对可期。”

        而书院被划分为四份,东家与书院本身各占四成,院长占一成,院务会的九名成员会分享一成,高显退出院长之位后,这一成份额就会交由继位者玄隐先生。

        随着书院这次的大扩招,让更多人知道南江书院的同时,也知道了李家庄这里,除书院这边的师生与家属,有共计一千余人外,附近还住着因为有家人在李家庄做工,阖家迁居过来的居民,那些有近两千人。

        三四千人的常居规模,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座小镇,人多且聚集的地方,就意味着有生意可做,所以书院外的那些店铺,现在已处一铺难求的状态。

        书院里的收费不高,固然极大的方便了贫困之家的孩子,但是书院是凭报名者的素质挑学生,而不是看到人家孩子可怜,就一股脑的全收下。

        如此以来,其中有些学生,家里其实并不算贫困,这些学生都将是那些商铺的潜在消费者,而书院目前只完成二期工程,按照规划,一两年后就会完成三期工程,届时将会扩招更多的师生。

        逐利而往的商人都知道,人越多的地方,生意越好做,人气也会越聚越多,如此以来,书院外的那些商铺与住宅,都不愁没有进项。

        除这些,以及书院现有的养殖场与渔塘外,东家还将书院周围的一圈地,直接大手笔的拨给了书院。

        书院里的学生本就有劳动义务,那些地里的产出,以后都归书院,不用再让东家负责贴补食堂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只是就目前而言,学院仍处入不敷出的状态,可是有了这番规划,未来绝对可期,东家一时半会儿的肯定回不了本,可是书院本身与院长,并没有什么压力。

        身为才华横溢的读书人,不管是高显,还是玄隐先生,其实都是不太在意个人收入的人,可是不可否认的是,金钱其实是对所有付出的最直接的肯定。

        不管是分给院长的那一成,还是分给校务会成员的那一成,都能让人对书院生出更多的归属感与成就感,给管理者带来巨大动力。

        听到高显简单介绍了几句,玄隐先生若有所思的点头道。

        “这位东家太太果然不简单,难怪能让你如此推崇,你可真要好好感谢她,才能在身陷困境时,不仅没有受到什么折辱,还能有机会创下这番事业。”

        “哪怕你这个院长当得时间不长,这南江书院史上,也一定会给你记一大功。”

        说到这个,玄隐先生心中有些不是滋味,虽然凭他在安国所享有的崇高声望,若想开家书院,只需透点口风出去,就有无数人捧着真金白银,抢着为他建一家书院。

        可是他更羡慕对方的这番际遇,因为对方是在【创建和谐家园】为奴的情况下,获得主人的信重,不仅主动为他消去奴籍,还助其建起这么一间极具特色的大书院。

        最让玄隐玄生感到神奇的是,南江书院的某些教育理念,与他这些年隐居乡下,所思所考的那些想法,正好不谋而合。

        只是他的那些想法,尚存在他的脑海中,还没来得及形成文字,这南江书院就已经在实践,目前看来,他们做得相当成功。

        有了当下这个基础,他这位继位者纵然能将南江书院中的一切发扬光大,也永远避不开眼前这位首任院长,哪怕对方任院长的时间,总计不会当超过两年。

        见玄隐先生毫不掩饰自己的不甘与不服,高显顿觉神清气爽,他知道对方在介意什么,自打对方退出仕途后,隐居乡野,极受文坛推崇的著作出了好几本。

        让对方在文坛享有崇高声望的同时,也是清贵的文化人代表,开设这么一间极具特色的书院,教化世人的创举,本是对方该干的活,结果却被他这个一心追名逐利,心系庙堂的大俗人给干了,于对方而言,肯定会难免感到心气不平。

      第二十九章 特待

        两人私下里的谈话没进行多长时间, 接到福成管家的通知,张文谦就与其他人一起,来到这处李家大宅。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7: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