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ML】穿成农家老太后》-第1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在这种时节北上,沿途路况肯定不怎么好,你们跟着肯定不方便,我已经跟徐将军他们商量好了,我们走后,你们都搬到新兵训练营那边去,照常训练即可。”

        意识到李常欣这是不打算带她们一起北上,刘宝珠态度坚定的回道。

        “不行,郡主,我一定要给您当亲卫,随您一起去北疆,您肯定会带上赵百户她们,对吧?我不仅身手好,骑马的技术也好,也能吃苦听话,您不能抛弃我。”

        这倒不是刘宝珠自吹,进入大营的两个月,她确实表现得很有韧性,大营里的生活虽已得到许多改善,但是比起家中豪富,吃喝用度无一不精的刘家,还是存在着天差地别的距离。

        即便初时有些难以适应,刘宝珠也不曾有过任何抱怨或是嫌弃,时隔两个月后,她已经适应得非常好,端着碗蹲在地上,边大口的吃喝,边跟大家一起说笑时,任谁都看不出来她曾是个被娇养的富家小姐。

        与的表现相对应的,是进入大营的时间更久的徐景月和张欣悦,至今还有些放不开,虽然已经在努力适应,但是想要彻底融入大营中的生活,仍然需要一些时间。

        毕竟李常欣自己也能察觉得到,这姑娘完全是拿她当学习目标,为了能够学得更好,得到她的认可,可谓是抛开了一切。

        这让李常欣感到颇为费解,她此前与这刘姑娘素无交集,直到对方被其老爹给送到大营,可是自打初次见面起,对方就是这么个反应。

        若是陈凤琪知道这事,肯定会告诉李常欣,这种女孩有个统称叫做迷妹,特别崇拜偶像到一定地步,才会出现这种视偶像的言行为圭臬,想要追随并下意识模仿的反应。

        穷人还在为一日三餐辛苦劳作与奔波,忙得一刻不得闲时,有钱有闲的人,才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

        刘家虽然只是个地位不算高的商人出身的家庭,但是靠着刘承业努力钻营、结交下的强大人脉关系网络,再加上他身上还有个的从五品官身,让刘家在地方上拥有着不小的地位与影响力。

        但是即便如此,刘宝珠在早早的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可以策马战场,领兵打仗的大将军时,她也早早的知道,自己的这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以刘家的条件,注定没有能够实现的可能。

        正当她不得不选择放弃那些在旁人看来,显得有些离经判道的理想时,却听到新帝那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妹妹乐阳郡主,进入京郊大营正式从军的消息。

        当她拒绝掉家人安排的亲事,还在向家人争取从军的机会时,又听说乐阳郡主在原州立下大功,兵不血刃的直接逼出一支上万规模的私军,并将那些私军全都拿下的重大消息。

        这一切无不表明,只要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女子从军,一样能够建功立业,甚至能取得比男子更强的功绩。

        所以刘宝珠本已放弃的理想,因此而再次死灰复燃,坚持不愿按照家人的安排,带着异常丰厚的嫁妆嫁人生子,她甚至直接跟家里人说,只要能够换取一个进入京郊大营的机会,她宁愿将家里给她准备的嫁妆都送给乐阳郡主。

        这才有了她爹因为被闹得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奉上一大笔银子送她进入大营的事情出现,对刘宝珠而言,这种正规的军营生活,正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周围都是些志同道合的同伴,让她不会再显得异类,说话做事都直来直去,纵然每天都会累到沾枕头就睡,一夜无梦,但是睡醒后的神清气爽,身心都很轻松的感觉,都让刘宝珠十分享受。

        所以当李常欣还在暗自心虚,觉得有些对不起她爹的五万两银子时,刘宝珠是压根就没想过要离开的事,在她的心中,还怀着建功立业当将军的目标。

        再三劝说都无果,知道刘宝珠这是打定主意要跟着她后,李常欣只好无奈的说道。

        “好吧,有福你不享,你非要跟着,我也不劝你了,不过这件事,你要亲自跟你爹解释,要不然,他还以为是我收他的钱不说,还要拐/走他的宝贝女儿呢。”

        李常欣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在别人眼中,其实也是个有福不享,非要自讨苦吃的人。

        陈凤琪虽然狠心做出让李常欣北上的决定,可她表面上再怎么态度坚决,实际上心里的担忧,一点都不比安常煦少。

        所以她在李常欣因达成目的而欢快的离宫回大营后,立刻安排人为北上之行做准备。

        御字号制鞋作坊已经在生产的各种皮质的新式棉鞋,纺织作坊用南江书院设计出的纺织机,织出的毛线织出的成品毛衣毛裤行毛袜手套等产品,现在被直接征用大半。

        那些本是相应作坊今冬的主打产品,可是计划都赶不上变化,肯定要以尽量确保李常欣的北上之行平安顺利为主。

        安常煦也怀着同样的心情,对于陈凤琪大批征用那些物资的行为毫无异议,还在反复预估途中容易发生的种种意外,想要竭尽所能的准备周全。

        接到消息的刘承业也在做准备,虽在选择妥协,任女儿进入大营从军时,就已经隐约猜到,女儿此去,很可能会选择一直留在大营,可是心中到底还是存在一些奢望,希望女儿在满足好奇心后,能知难而退。

        现在的结果却是,女儿不仅没有退,还选择迎难而上,坚持要跟着乐阳郡主北上去边疆,让刘承业气得老泪纵横,却无可奈何,只得再次妥协,尽量多准备一些北上用得着的物资。

      第一百四十六章 期待

        接到京中紧急送达的圣旨, 王修业的心情很平静,对于这个结果,他自己本就有所猜测。

        在他离京前,特意去康平眷村见他祖母时, 他祖母也曾告诉过他, 皇上愿意用他, 就足以证明,上面还是念旧情,他五叔若能早些从大将军的位置上好好退下来, 对王家而言,其实是件幸事。

        可是他们王家如今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阶段,就算被上面收回大将军之位,那也是他们王家自己家门不幸,怨不得人。

        可是纵然早有心理准备, 他那五叔的无能与草包程度,还是让王修业感到匪夷所思, 难道他五叔以为, 靠着他祖父那所谓的护驾之功,就能保证他一辈子把持着大将军之位。

        从来都没想过, 先帝为何会将按例该由承爵的嫡长房接任的位置, 破例给了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凭当年的御前侍卫的身份,入了先帝的眼?

        与徐家完全是靠着历代人才辈出,才能在纵然屡次经历起起落落,依旧能够屹立在朝堂上, 受上面倚重不同,王家最擅长的是明哲保身,才能从开国勋贵存继到现在。

        定北军的兵符早就被王家给主动交了上去, 这才换得王家一直以来屹立不倒,还很受上面信重的表象,为了安王家的心,同时也是为了将王家树立成典型,定北军的大将军之位才会依旧由王家人接任。

        这也是先帝可以随意任命他五叔为定北大将军的原因,同时也是朝廷这次忍无可忍后,可以直接决定夺了他五叔的大将军之位的原因。

        只要有了他这个王家人的全心辅佐,再配合乐阳郡主的身份地位,接掌定北军的事,将会变得毫无波折。

        纵为王家嫡系子弟,对王修业而言,这件事压根就算不上是选择题,因为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乐阳郡主。

        跟在他身边的王青,看到自家公子在接到这么一份圣旨后,表现十分平静的反应,忍不住问道。

        “公子,侯府的大将军之位就要没了,您难道不觉得伤心吗?”

        王青此刻的眼眶泛红,因为他们罗家世代都是侯府的家将,他爹当年跟在二爷身边,与二爷一同战死,他是由王家养大,早早的就被分到王修业身边,被王修业放在外面打理二房私产。

        直到王修业正式入仕,侯府分家,二房搬出来,他才正经的开始跟在王修业身边,虽然不曾进入定北军,可是王青对王家二房与定北军的感情却很深。

        “有什么可伤心的,五叔太过无懦弱无能,北疆这次的损失这么大,他还试图隐瞒,圣上没有直接将我们王家上下全都下大理寺,流放到海外去,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就是长房的爵位可能也要到头了,只是那些现在可能正在看五房笑话的人,肯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要为五房的罪过买单。

        这话这王青感到有些惊愕。

        “公子,情况竟能这么严重吗?”

        “短短两年时间,曾让敌军闻讯就能退避三尺的定北军,就让边境变得能让敌军如过无人之境,你说我五叔的罪过大不大?”

        要是先帝还在世,这就是先帝用来清算王氏一族,还不会受到太大非议的最佳机会,也是对方在将他五叔任命为定北大将军时,就等着的机会。

        两年前的那场耗尽大批人力、物力,不仅让先帝声望受损,还让先帝身受重伤并因此而早早驾崩的御驾亲征,就已经为王家埋下祸根。

        好在新上任的这位恩怨分明,又是在民间长大,对王家并没有什么偏见,也没有继承先帝遗志的想法,却是王家人自己没能把握好机会,无能却不自知,贪恋权位,才会让事情持续恶化到如此地步。

        知道自己从小就一心向往的定北军落魄到如此地步,王青很失望,可他对于定北军将要彻底易主的事,还是忍不住心怀芥蒂。

        “公子,您……可是文武双全,皇上为什么不让您去接任大将军之位呢?让您像这样,帮一个外人接掌定北军,你要如何面对家里的其他人呢。”

        想到他祖母让他不必有任何顾虑,只需一心跟着上面走的那些嘱咐,听到王青的话,王修业有些失笑的说道。

        “论文,我比不过当今圣上,论武,我比不上乐阳郡主天赋异禀,哪里称得上什么文武双全,王青,你们要记住,乐阳郡主不管是从身份,还是能力上讲,都是最适合接掌定北军的人,定北军在她手上,一定能有机会起死回生。”

        王修业不仅语气坚定,神情中更着透着毫不掩饰的向往与期待,这让王青有些不解,不过他并没有再多问,只是恭敬的应下。

        因为王青明白自家公子这话的意思,就是他本人对乐阳郡主接掌定北军一事毫无异议,还会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们这些手下当然也要与其保持一致态度。

        与此同时,京中的李常欣已经带着队伍整装待发,他们并没有携带多少辎重,而是轻装上阵,宝贝女儿态度坚定的要跟着北上,刘承业不仅夸下海口,会负责这沿途的补给。

        还给所有将士都准备的有大批保暖效果好的羽绒制品,其中甚至还包括特制的羽绒帐蓬,都是不计成本的以质地最好的两三层防水油布当面料,质地非常细密。

        虽然依旧无法彻底解决,但是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解决了羽绒容易跑毛的缺陷。

        也就是一直把持着高端羽绒生意的刘承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供应上这么多羽绒制品,陈凤琪本打算派人拿钱去采买定制相应物资,结果刘承业大包大揽的主动提出由他提供。

        知道他女儿不仅一直呆在大营没有知难而退,这次还非要坚持跟着北上的事情后,陈凤琪只得收下对方的这份好意。

        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让这等做了一辈子生意,素以精明强干而著称的商人,如此不计成本与回报的付出,其目的很明显,就是盼着其他人能看在这些物资与照顾的情分上,可以对他女儿多照顾一些。

        前来为这支人数多达两千有余的队伍送行的人,除了陈凤琪,还有柱国公夫人与她侄媳妇,以及张老夫人,因为有刘宝珠开了个不好的头,让徐景月她们也都坚持要一起北上。

        对于这些平日里表现得都很努力的女孩,李常欣一再强调,告诉她们实在想要去,可以等到明年开春再北上,可是她们非要不听,一再坚持,让她实在没办法,只得都一起带上。

        除了徐景月,大本营在镇南军的徐景楠不顾他大伯的阻止,也坚持要随李常欣一起北上,徐世子顾虑的是他儿子已经在定北军,如今他的侄子与女儿也去,实在有些犯忌讳。

        更何况让徐景楠回京,也是徐家的一些布局,关系到徐家对其未来前程的安排,可是年轻气盛的徐景楠压根不管这些。

        眼看这趟北上肯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要但凡有点野心的人,都不愿放弃,他也不想因为自己是徐家人,就要顾虑那么多。

        再加上李常欣从来不喜考虑那些人弯弯绕绕,既然徐景楠这个得力帮手愿意随她北上,那就是她的人,她当然不拒绝,压根不会考虑对方是姓徐还是姓王。

        看着北上的队伍正式起程后,越走越远后,柱国公夫人拿帕子擦拭了一下眼角,给陈凤琪躬身施礼道。

        “家中小辈不知轻重,非要闹着要与郡主一起北,给太尊与圣上添麻烦了,老身惭愧。”

        要不是因为乐阳郡主接掌定北军后,定北军肯定会就此易主,不再姓王,无论徐景月和徐景楠他们再怎么闹腾,徐家也不会松这个口,同意他们北上。

        陈凤琪知道她的意思,抬手示意道。

        “老夫人不必为此忧心,他们在大营里的表现都很优秀,这次随乐阳一起北上,肯定会成为她的得力干将,我很感谢他们对乐阳的支持与拥护。”

        陈凤琪和安常煦也没有在意徐家小辈都要跟着北上的事,对他们而言,这些在这种时候选择跟着李常欣北上的人,都愿意跟李常欣同甘共苦,是李常欣去北疆后的基本盘,帮助她在北疆尽快立足的得力帮手。

        对于张贤贞而言,这场分别实在很痛苦,因为这趟北上的人中,不仅有她的亲儿子,还有婆家侄女与娘家侄女。

        送走陈凤琪的车驾后,才抹着眼泪对她娘张夫人抱怨道。

        “我们府上送景月入大营,是因为事出有因,真不知道您和爹是怎么想的,竟然将悦姐儿也送到大营去,现在可好了,去了大营,心都变野了,这么冒险的事,她和景月不顾乐阳郡主的劝阻,非要闹着一起。”

        张老夫人本来也很伤感,听到女儿的抱怨,知道她是因为一次送走三个放在心上的小辈,心里实在不痛快,劝慰性的拍拍她的手道。

        “悦姐儿向来是个看着软和,心里其实很要强的性格,我和你爹这也不是因为担心,要是哪天没看住,她真的会跑到庵里去做姑子,才会在问了她自己的意见后,给她做这个安排。”

        比起去庵里,过上那种要守许多清规戒律,同样很清苦的生活,让孙女去军中,就算身体上要受些苦累,可是心里清静自在。

        见女儿还是满脸的不赞成,张老夫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们也不是没起过别的心思,可是悦姐儿打定主意不愿再议亲,我们也只能随她,何况你看,这才过去几个月,悦姐儿好像又长高了不少,身体看着也强健了不少,整个人的精气神,与在家里的时候完全不同。”

        听她母亲说起这个,张贤贞也点点头道。

        “听说大营里,现在每天都会为将士供应牛乳、羊乳、鸡蛋、鸭蛋之类的食物,一日三餐也丰盛了不少,各种骨头汤,更是变着花样的供应,景月和景楠这几个月下来,也都长了不少。”

        张老夫人感慨道。

        “所以说,这些孩子在军中吃点苦,出去多增长些经验,开阔一下眼界,是好事,我们只需盼着他们能平平安安的好好回来就行。”

        吃过苦的人,将来遇上难事,肯定能更加坚强更加勇敢,他们这些做长辈的,谁能肯定自己的子孙后辈,可以富贵荣华的过一辈子呢。

        更何况连陈太尊这等人物,都舍得让自己的孙女承担如此重任,前往北疆那等苦寒的地界,去过那种前途未卜的生活,他们其他人有什么不可以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担心

        为了能赶在大雪封之路之前, 尽快赶到北疆边境,李常欣一行在沿途基本没什么耽搁,一直全力赶路。

        刘家遍布安国各域的商号,也在此时发挥出巨大作用, 经常是在李常欣等人抵达附近区域前, 就已经提前做好迎接准备, 让人可以得当较好的休整,甚至还能更换一下马匹。

        半个多月后,李常欣一行与提前抵达约定好的汇合地的王修业聚到一起, 两人几个月不见,此番重逢,又将要在一起共事,心情都很好。

        “这是我奶特意让人给准备的酒,劲儿特别大, 适合在这种寒冷的天气喝,你也可以尝试一下。”

        王修业有些意外的接过酒。

        “郡主不是常说喝酒误事吗?怎么还带头喝起来了?”

        “多喝肯定误事, 我现在也不赞成无节制喝酒的行为, 只是这北边的天气实在太冷了些,而且是越往这北边来越冷, 我们这些人过去生活在京都那边, 肯定有些不适应,适当喝点这个,可以让大家暖暖身子,更方便赶路。”

        徐景楠从旁接过话道。

        “是啊, 王三哥,我们这一路下来,还真是多亏了这些酒, 考虑到负重问题,我们每个人能带的不多,也就是感觉身体有些僵的时候,才舍得喝上一两口,要不然,我们可没办法这么快就抵达北疆境内。”

        虽然这北疆还没有开始下大暴雪,但寒风中时常夹着冰渣子,他们每人纵然是穿着毛衣、羽绒服及厚披风,骑马赶路的时候,依旧能感到刺骨的寒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4 23: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