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也行,我后天过来,你们准备一下。”赵东宁在电话里就敲定了时间。
挂断电话后,余思雅立马去安排这个事。
只有一天多的时间,要杀三百多只鸭子,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她思索了一下,先去魏主任那里汇报了工作,然后在广播里通知每个公社选五个妇女后天到养鸭场来杀鸭子,一个人两毛工钱。
紧接着,她又到养鸭场,找了几个男人帮忙挖了几口土灶,然后在村里借了几口大铁锅,放在灶上,只等后天杀了鸭就烧水烫鸭拔毛。
一切准备就绪,赵东宁一大早就开着一辆拖拉机来了,车子上还跟着一个年轻小伙子。
他把车子开进了养殖场。
余思雅马上迎了上去:“赵同志你好,先喝茶歇几分钟咱们再去挑鸭子。”
赵东宁接过搪瓷缸子一口喝完,将水杯放在桌子上,然后说:“不用了,走吧,咱们厂子里都还等着咱们回去分鸭子呢!”
他雷厉风行,余思雅也省了时间。
“好,请跟我来。鸭子都收拾好了,你们自己挑。”余思雅把他们带到鸭舍。
早上,工人们就把鸭子抓起来,在腿上绑上了谷草。余思雅让他们专门挑公的,大的,总共挑了五百只在鸭舍里。
赵东宁没耐心一只一只地挑,他大致扫了一眼,见这些鸭子都很肥,在四五斤左右,便说:“直接称吧,325只。”
“好。”余思雅让来帮忙的妇女们把鸭子抓了出去,称重,旁边一个人在记录重量,称完后,另一个马上把鸭子抓去另外一边杀了,然后交给等待的妇女拔毛。
一连串工作井然有序,一点都不乱。
赵东宁看出了苗头:“你们这分工挺好的。”就没一个闲人。
余思雅笑道:“昨天特意培训了他们一下,免得耽搁大家的时间。”
小小一个村养殖场都要培养员工,赵东宁不由高看了余思雅一眼。
因为人多,三百多只鸭子,半天就杀完了。赵东宁给余思雅结的现钱,总共卖出去了726块。
余思雅拿着这笔钱,先给当天干活的工人发了工资。
她不喜欢欠债,回到公社,就用大喇叭通知孩子们来领钱。
将欠的钱还完后,余思雅手里还剩618块,是他们辛苦的来的成果。
看到这笔钱,魏主任和文英都吓了一跳:“咱们才卖了三分之一的鸭子,要把鸭子都卖了,岂不是能挣一千多块?”
才三个月,这可比他们种庄稼强多了。
“那也得卖出去啊,小余去县城跑了两天就找到这么一个买家,还剩六百多只鸭子呢。”魏主任有些担忧地说。毕竟像机械厂这样爽快的买家可不好找。
余思雅捏着下巴说:“魏主任,文英姐,我正想跟你们说这个事呢。我打算留三百只鸭下蛋孵化小鸭,这样咱们就不用去省城买鸭苗了。余下的三百多只鸭子,我想杀了,做成酱板鸭,再拿出去卖,你们看怎么样?”
酱板鸭的保质期更长,销售范围也更广。而且余思雅也不甘心做最底层的供货商,她想起后世的烤鸭、酱板鸭、熏鸭、鸭脖子、鸭架子、鸭舌、鸭掌等等吃法,口水都要流了,光有鸭子怎么行,这些美食也要跟上啊,分开卖利润比这样卖整鸭高多了。
“酱板鸭?”魏主任念着这三个字,“小余,不是我们不相信你,我们都没吃过,也不知道这鸭子好不好吃,好不好卖,要都杀了,不好卖怎么办?得亏掉六七百块啊。”
不信任也是正常,毕竟这么多钱。余思雅想了一下说:“这样吧,魏主任,我先杀一只鸭子,做出来让你们和冯书记、周部长都尝尝,大家都说好吃,咱们再做,你们觉得怎么样?”
第23章
酱板鸭的做法并不难,余思雅上辈子在烧卤店打过工,知道大致的做法,杀好的鸭子先擦盐反复翻揉,使盐入味,然后扣卤,再复腌一次,喜欢吃辣的可以抹上辣椒粉。腌好后,挂起来吹干水分,再熏干或者烘烤成金黄色即可。
新鲜出炉的酱板鸭色泽深红,皮肉香酥,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沈建东吸了吸鼻子:“嫂子,你做的什么,真香!”
他嫂子做饭不行,比他做得都难吃,他跟红英私底下商量过了,以后绝不能再让嫂子进厨房。所以这回看余思雅折腾,他也没抱希望,没想到弄出来的鸭子这么香。
看沈建东一副快流口水的模样,余思雅好笑:“酱板鸭,想吃啊?”
沈建东两眼放光,不停地点头。
余思雅笑着说:“今天这只可不行,改天养殖场做了,我买只回来咱们也尝尝。”
公是公,私是私,没给钱的东西她绝不会拿回来,给自己身上留下污点。
揉了一下沈建东的头,余思雅拎着酱板鸭出门去公社了。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酱板鸭?”魏主任嗅了嗅,得出结论,“香,看起来挺不错。”
这会儿物质贫乏,信息传播很慢,很多人一辈子就生活在那一亩三分地上,见得少,会做的菜往往也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几种做法,通常很单一。当地吃鸭子就一个做法,红烧,吃来吃去就那个味道。
文英也嗅到了空气中的香味,赞许地点头:“确实挺香的,光闻着这个味道我就想买只回去尝尝。”
虽然穷,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
魏主任说:“那送到食堂,让刘师傅做了,中午请冯书记他们尝尝。这个怎么吃,小余,你教教刘师傅。”
余思雅点头:“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公社干部们就发现,食堂多了一道菜,深红色的肉块,还没打进饭盒,香味就飘出来了。
“刘师傅,这是什么新菜吗?”有人问食堂的厨子。
刘师傅得了余思雅的嘱托,卖了个关子:“你们先尝尝好不好吃。”
看样子还真是新菜式,大伙儿被勾起了好奇心,放下饭盒,第一筷子就是这肉,吃了一口,酱香浓郁,让人了还想吃,再吃一口,没了。
每个人就分到了两块肉,两筷子都没了,吃的快的甚至没尝出是个什么味:“这是啥肉啊?鸡肉?”
“鸭子吧!”有人吃了出来,“跟咱们平时做的不大一样,刘师傅你啥时候弄出来的新菜式?这个还不错,以后可以每个月多做两回。”
刘师傅打完了菜,笑着说:“这个你得问魏主任了。”
魏主任站了起来:“大家觉得今天咱们这个酱板鸭好吃吗?要是供销社有卖的,你们买吗?”
“买啊,魏主任,你们养殖场这是不卖活鸭改成卖做好的鸭子?”有人好奇地问。
魏主任打了个哈哈:“还在试验中。”
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吃过饭,魏主任就带着余思雅去了冯书记的办公室,把她们的想法说了。
冯书记中午也分到了两块鸭肉。在他们乡下,鸭子远没有鸡受欢迎,因为做法单一,烧出来的鸭子并不是那么好吃,又没鸡滋补,鸭蛋又比鸡蛋多了一点腥味,所以养鸭的不多,吃的自然也少。
但今天中午这鸭肉吃着的味道完全不一样,给大家贫瘠的饮食增添了一种新的风味。
他也很看好他们的这种新探索:“小余同志脑子就是灵活,这个酱板鸭不错。养殖场都是你们在管理,公社没给你们提供过什么帮忙,你们按照你们的想法来就行了。最坏的结果无外乎是欠三百块的贷款。”
最后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有了冯书记的支持,余思雅和魏主任决定将除了留种的鸭子全杀了制成酱板鸭。进入十月,天气转凉,气温下降,正是做这些食物的好时机。
酱板鸭的做法在后世大江南北都知道,不知道的上网度娘一下也知道,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但这会儿在辰山县来说,还是个新鲜事,余思雅也没想过要一直瞒着别人,可若是能自己先单独做一两年,积攒一点资金优势再把方法传出去对一穷二白的养殖场来说也是个天大的好事。
所以余思雅决定要将配方保密。做酱板鸭的程序没法保密,那就在酱料上下功夫。余思雅自己单独买了酱料,磨碎,混在一起,然后交给工人来操作。
到十月底,这项工作总算完成了,养殖场迎风的小土坡上挂了一排排深红色的酱板鸭,老远就闻到了香味。
因为没有钱,买不起高温消杀灭菌真空包装的机器,所以这批酱板鸭的保质期非常短。东西做好的第二天,余思雅就带着酱板鸭和小李坐车去了省城,她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批酱板鸭给销售出去,以免变质烂在自己手里。
第二次来省城,余思雅和小李这次有经验多了,两人当天在招待所安顿好也没歇着,余思雅拎着一只酱板鸭就出门了。
小李跟在她后头,有点诧异她雷厉风行的作风:“小余,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莫非你想好卖给谁了?”
余思雅心里当然有了计划,不然敢带着这么多酱板鸭贸然上省城吗?她朝小李招了招手:“快点,咱们得在晚饭前赶到。”
看她很着急的样子,小李不敢耽搁,赶紧追了上去。
坐公交车,又下来走了一段路,两人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到了省运输公司。
小李一看运输公司顿时觉得亲切,他总怀疑余思雅在这里有亲戚有关系,不然上次别人干嘛一分钱都没收送他们那么远。有亲戚有熟人好办事,小李提起的心放下了。
余思雅熟门熟路地走进运输公司,笑眯眯地对看门的大爷说:“我找伍常安同志,他在吧?”
看门大爷帮她把人叫了出来。
伍常安看到他们很意外:“你们找我?让我帮你叫余队吗?”
“不是,就是找你,伍同志,咱们聊聊。”余思雅赶紧叫住了他。她可不想跟余家来往过于密切,上回之所以找到余老太太也是因为不认识运输公司的人,现在有熟人了谁还找她啊。
伍常安估摸着他们是有事要帮忙,但摸不清楚余思雅跟余队长的关系也不好一口拒绝,只能点头:“聊什么?”
余思雅把手里的酱板鸭递给他:“伍同志,上次多亏了你送咱们回去,我们的鸭子长大了,做成了咱们清河独有的特色美食酱板鸭。你可是咱们的大功臣,现在有了成果,我特意带了一只过来跟你一起分享咱们的喜悦。”
伍常安忍不住看了她一眼,上次就知道这姑娘不是盏省油的灯,这回感觉更明显,送个礼都说得这么动听,让人完全挑不出毛病。
不过站在运输公司门口,他接下这只鸭子,被人看到回头传出去不好听。伍常安不想因小失大:“不用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你拿回去吧。”
余思雅笑眯眯地摆了摆手:“伍同志真是太客气了,这是咱们的特产美食,吃过的都说好,你拿去食堂让师傅晚上给你们添个下酒菜呗。”
伍常安心念一动,带回去不好,但拿到食堂大家一起吃了,见者有份,没毛病。算了,人小姑娘这么有心,知恩图报,老大远送过来,再拒绝也太不近人情了。
“谢谢小余同志。”伍常安接过了鸭子,直接带回了食堂,让食堂师傅帮忙做了晚上吃,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对他这种走南闯北,好东西见多了的货车司机来说,一只鸭子算不得什么。
等到晚上六点,伍常安拿着饭盒去食堂,师傅叫住了他:“小伍,你的鸭子。”
伍常安才想起这件事,接过师傅递来的大盘子往桌上一放,跟同桌的三个男人说:“上次顺路帮忙个老乡带了一批鸭子回去,如今鸭子长大了,特意送了一只过来,说是他们那里的特产,大家尝尝。”
司机们大多喜欢吃肉,不拘小节,这种事大家都遇到过,于是拿起筷子就夹鸭肉。刚开始还比较克制,等一块鸭肉下肚后,大家的速度顿时快了起来。
伍常安吃得最慢,看他们这副样子,很是意外:“很好吃吗?”
他赶紧夹了一块肉送进嘴里,别说,还挺香的,没想到这小地方做的特产味道还不错,他马上又夹了一大块。
隔壁桌看到他们几个吃得正香,伸筷子过来:“你们吃啥呢?我也尝一口。”
这么多人,一只鸭子也分不了几口,没一会儿就吃光了。后来的只尝了一口,意犹未尽,扯着嗓子喊道:“师傅,刚刚这鸭子再来一份。”
边说边掏肉票,他们这些人可不缺票和钱。
师傅摆手:“这鸭子是小伍拿过来的,没有了。”
大家又纷纷去问伍常安:“小伍啊,你哪弄的鸭子挺好吃的,我想弄点回去让我老娘尝尝。”
“给我也弄点,我媳妇应该也会喜欢,小伍弄两只来。”
……
这个走向是伍常安没有想到的,他实话实说:“是个乡下的养鸭场送给我的,上次帮他们带了一次小鸭子。”
“这样啊,那你能联系上对方不?”好这一口的又问。
伍常安揉了揉脑袋:“我没问,他们那乡下地方,今天赶不回去了,应该还在省城。”
“成,他们要再来找你,帮我们问问鸭子的事啊。”同事们纷纷托付他。
——
小李还以为余思雅有什么高招呢,结果到了省运输公司,除了送出一只鸭子外,什么都没做就走了,这让他特别失望,毕竟他们在省城住有一天就得多花一天的钱,小李自然希望能早点办完事,早点回去。
想到房间里还有那么多鸭子等着处理,他心焦不已,回了招待所就问:“小余,咱们明天去哪里?我去借个地图,咱们先找好路线,明天一早就出发。”
余思雅摇头:“不用了,明天去运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