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LZ热文】囤好物资后,我携空间带儿子逃荒虞禾楚天恩》-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些点心往年前一堆,吓了张嬷嬷和李氏一跳,这不年不节的咋买这么多点心。

        就是过年,也没这样奢侈过啊!

        虞禾把点心打开,让每人选了一块自己爱吃的糕点,别人还好,可把孙德宝和两个小家伙乐坏了,他们平时哪里这样吃过糕点。

        虞禾也拿起一块如意芸豆卷,才道:“你们尝尝这些点心如何?”

        李氏吃的是核桃酥,心里虽然奇怪虞禾的问题,可还是回答道:“口感酥脆,味道香甜,还有核桃的香气。”

        听完李氏的分析,虞禾又把目光投向张嬷嬷。

        张嬷嬷吃的也是如意芸豆卷,她轻轻咬了一口,

        “以前夫人就最喜欢吃这个,我也跟着沾光,吃过不少回,

        夫人曾说这家的芸豆卷做的最细腻,芝麻也香,里面的山楂条也好吃,可惜放了一天了,这个当下吃才最好吃。”

        虞禾挑了挑眉,没想到张嬷嬷还真有些见识。

        别人她也没问,孙长富不爱吃甜的,孙德宝爱吃但说不出个所以来,两个小的更不用就提了。

        咳咳, 虞禾清清嗓子,对着张嬷嬷道:

        “嬷嬷,让你们说出点心的口感,是因为,我以前在虞府的时候,府里一个叫夏青的厨娘,做的一手番邦糕点,

        不能说比咱们这个更好吃,但口感绝不输给这些点心。

        我那时候尤其喜欢吃她做的点心,还偷偷的跟她学过,那时候为了学她的手艺,我可花了不少钱呢!

        可惜后来,她跟着她相公去了南方。

        我要说的是,我可以把这个手艺交给你们,咱们做番邦糕点卖,相信我,绝对不比现在吃的差。

        虞禾以前是美食博主,糕点这块她也专门研究过。

        技术比不了西点店里的师傅那样专业,烤个面包,蛋糕,还是难不住她的。

        听完虞禾的话,孙家人是一脸惊讶,孙德宝更是咽了口唾沫才道:

        “姑娘,你真会做这么好吃的点心吗?”

        虞禾肯定的点头道:“当然,这样吧,我明天预备预备,做一些出来,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未来开遍全球的西式糕点店,虞禾坚信在古代必然能有一席之地。

        不管怎样先稳住孙家人的心再说,至少要先给他们一个希望。

        见虞禾如此肯定的回答,张嬷嬷和孙长富的脸上终于看到笑模样了。

        小姐吃过见过的比她们多,她既然说好吃,这事没准真有谱儿。。

        不过,当张嬷嬷知道车上满满当当的东西都是虞禾买的时候,决定收回自己刚才的想法,正常人能这么买吗?

        张嬷嬷的怨念太大,虞禾也觉出来了,只好上前硬着头皮道:

        “嬷嬷你看这个铁锅,咱们以前只有一口,炒完菜,还要熬粥。

        咱们现在有两口锅用了,可以用一口炒菜一口做主食了。

        还有这些大米,我寻思着咱们不能光吃面食,偶尔换换口味,孩子们长这么大还没吃过米饭呢。

        说完,虞禾又让孙德宝拿下里面的包袱来打开。

        张嬷嬷……

        李氏……

      第十七章落户

        东西都拿出来后,孙德宝又把虞禾买了骡车的事也说了。

        “这,这得花了好几十两银子吧?”李氏心痛的问孙德宝。

        孙德宝摇头表示不清楚,除了买点心和骡车他跟着,其余时候虞禾压根就不让他进店,具体花了多少他真不知道。

        虞禾伸手揽住张嬷嬷道:“嬷嬷,这几年我虽然糊里糊涂的,但也有偶尔清醒的时候,你们对我的好,我都知道。

        我把户籍迁到咱们家,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给自己人买东西,难道还要计较?

        你们若总这样外道,那就是把我当外人。

        我虽然有爹,和没有差不多,我是不会再回去了,以后你们也别叫我姑娘了,我叫你英姨,你叫我阿禾,好不好?”张嬷嬷本名叫张秋英。

        这些天的相处,孙家人对她的好,她都记在心里,买这些东西,也是打心眼里把孙家人纳入了自己的内心领地。

        张嬷嬷听了虞禾的话,心里也是百感交集,她把小虞禾带到七岁多,朝夕相处感情极深,是真把她当女儿带。

        她在虞禾身上费的心思,远超过孙德宝,她把虞禾从小奶大,可以说把对孙德宝的母爱有一半移情到虞禾身上了。

        虞禾的话勾起了张秋英对往事的记忆,她忍不住红了眼眶道:“好,好,不计较,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

        孙家其余的几人也是万分感慨,他们照顾虞禾,是有她会疯一辈子的心理准备的。

        没想到虞禾不但病好了,还这样懂事,实在是意外之喜。

        李氏擦了擦眼泪,也上前扶着婆婆道:“娘,我去炒两个菜,咱们庆贺一下吧?”

        “对对对,”

        孙德宝赶紧附和道:“阿禾还买了四只鸡呢,我们昨天吃了,特意给你们带回来的,你们也尝尝烧鸡的滋味。”

        “好耶,好耶,吃鸡喽,”两个小家伙也一蹦三尺高,大人说的话他们多一半不太明白,吃鸡肉这句却听懂了。

        虞禾闻言忙附和道:“嫂子,我帮你,咱们今天吃大米饭。”

        江宁县只产小麦,玉米,高梁。大米在江宁县属于进口食品了。

        这种精米每斤在这里比面粉贵四五文,普通人家基本不买,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大米。

        孙家平日里虽然隔三差五的吃顿白面,也没舍得买过大米吃。

        “行,你教教我,我还真没吃过呢。”李氏不知道怎么做,见虞禾要帮忙,赶紧应道。

        二人蒸了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又炒了肉末酸豆角,小白菜炒鸡蛋,炒干茄子条。

        把带回来的烧鸡拆了满满两大碗,放在桌子中央,烧鸡是一斤以下的仔鸡,味道鲜美,肉质滑嫩,吃的李氏几人赞不绝口,两个小家伙更是吃的小肚子溜圆。

        怕他们积食,饭后还给他们煮了山楂大麦水喝。

        收拾清了,张秋英把糕点每样捡出几块,凑了三包,给三家佃户每家送了一包。

        在一起这呆了这些年,突然分开还有些舍不得,这些糕点三家肯定没吃过,也算是个临别赠礼吧。

        虞禾简单洗涮了一下,就回房歇了,这一路车马劳顿也累得她不行。

        一觉睡到天擦黑她才醒,起身来到院里,见大家围在桌子边上等她吃饭,孙长富和张秋英在商量搬家的事情。

        见她醒了,就招呼她过去一起听。

        “咱们要搬去离这十里左右的南沟村,你孙叔和那里的里长一直处的好,

        这些年,咱家陆陆续续的在那边制了十来亩地,一直租给村里地少的人租种,

        你孙叔明天先过去找个房子,然后再把家当慢慢搬过去,相信新庄头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来交接。”

        虞禾本来还打算去镇上租个房子住,孙家人既然有田产在村里,去村里也无所谓,反正在哪里也呆不长。

        第二天,天不亮,孙长富就赶着车去了南沟村,他要去南沟村租房子,还要找里长办理户籍落在村里的事情。

        县里那边已经办好了,只要里长再签字扣章就行了。

        拎着昨天剩下的三包点心,孙长富就进了里长家,里长名叫王庆余,和孙长富认识十几年了。

        进了门,把点心往桌上一放,孙长富也不绕圈子,直接就把来意说了。

        落户王庆余没意见,倒是替他惋惜丢了差事,

        “长富兄弟,你肯来咱村里,老哥肯定是乐意的,

        不过虞家太不地道了,你给他干了这么些年,没功劳也有苦劳,他竟然说撤就撤,这有钱人干事忒不地道了,

        至于房子,也赶巧了,咱们村还真有套空房,就是给牲口看病的老刘头,他去年不是跟儿子进城住了吗?

        他家里的房子一直空着,钥匙在我这儿,回头你家搬那住去。

      第十八章无题

        王庆余领着孙长富穿过大半南沟村,来到村东头的一处院子。

        院子不大,墙和房子都是土坯的,三间正房,三间东厢房,西侧是厨房和杂物间,有阵子没住人了,窗户有点破,别的还都不错。

        两人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孙长富很满意,赶忙问他租金是多少?

        王庆余摆摆手道:“傻兄弟,不用给钱,你安心在这儿住着,还能帮他看个家,这土胚房要没人住,过几年就要不得了,有人给他看家,他就偷着乐去吧!回头哪天咱们请他喝顿酒就成。”

        王庆余为人豪爽仗义,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吹牛,这个房子的主人孙长富也认识,和王庆余是酒友。

        他既然这样说,孙长富也不再推脱,十几年的交情,王庆余不会哄他。

        “那行,忙完这阵子,请你俩喝卢家老窖。”卢家老窖是镇上老酒铺,卖的酒十里八乡都有名,就是价格贵,一两银子一坛。

        “呵呵,那可说定了,到时候可不能拿别的酒哄骗老哥我。”

        孙长富哭笑不得道:“你个酒鬼,听到酒就迈不动腿,我啥时候哄骗过你?”

        行了,不跟你贫嘴了,我到刘木头家去一趟,把麦子的收成对一下,顺便和他们说一声,地收回来自己种。

        他这样一说,王庆余也不再逗留,把钥匙给了孙长富,转身回家了。

        王庆余走了,孙长富就锁了门,驾着骡车往刘木头家走去。

        刘姓是南沟村除了王姓第二大姓,刘木头是外号,因为他小时候为人木讷,村里人开玩笑叫他木头,他也不恼,久而久之,刘木头就叫开了,大名反倒没几个人知道了。

        他家弟兄多,分家时分的好地少,粮食不够吃,正赶上孙长富买了地没时间种,王庆余就从当中牵线,租给了刘家种。

        刘木头正在家里编草席,见孙长富过来了,赶忙把凳子搬出来让他坐下,又让媳妇给他端出一碗绿豆汤。

        古代没有玻璃,都是用纸糊窗户,白天屋里也暗,还不如外头亮堂,所以天暖和的时候,农家人都是在外面吃饭,来了熟人也是在院子里的树下喝水唠嗑。

        两人落座后,刘木头询问道:“东家,你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往年都是孙德宝过来盯着收麦,晒干后他再送过去,所以今天孙长富的到访让他有些疑惑。

        孙长富喝了一口绿豆汤,才有点不好意思道:“刘兄弟,我这回过来,是和你商量租地的事儿,这回我去虞府,虞老爷把庄子送给他女儿做陪嫁了,

        庄头也要换人,我呢,把户口迁到咱们南沟村,以后家里就指望这些地了,所以打算把地收回去自己种。”

        他话说到这儿了,刘木头也不会反对,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他也是本分的庄稼人,自家日子再难过也不能干那种耍无赖的事儿。

        孙长富和他把今年地里的收成算了一下,今年哪里都欠收,南沟村也不例外,十亩地落到孙长富手里的粮食只有七百多斤,还是刘木头带着家里人精更细做才能产这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0: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