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LZ热文】囤好物资后,我携空间带儿子逃荒虞禾楚天恩》-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虞禾觉得还是要给他们透个底,最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别人也不会掏心窝子对我说这些。

        虞家如今当没我这个人,我也不当他们是亲人了,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

        对了,孙叔,你能跟我说说庄子上的情况吗?”

        孙长富见虞禾明白,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我就是想着告诉你,让你心里也有个成算,

        庄子现有一百二十七亩地,上等田有六十四亩,中等田有三十八亩,下等田有二十五亩,

        上等田,中等田种的是小麦,下等田土质差,就种黄豆,高粱,花生,红薯,土豆这些好养活的,

        庄子上有三家佃户,每年租子是四六分,就是佃户四成,咱们六成,农忙的时候,会从附近的村里雇些家里地少的人帮着收粮,

        现在是收麦子的时候,昨天我带人收了十几亩,能有往年一半收成就不错了,

        这还是多亏咱们庄子离着河水近,可惜大半年不下雨,一个月前河水也断了,现在只在特别凹的地方还有点泥汤子。

        今年的收成扣掉各种税收还有佃户的租金,估计还得亏些。”

        他是经年的老农,收成好不好,一看就知道。

        孙德宝这边听着孙长富和虞禾商量地里的事,也在旁边插嘴道:

        “早上我去打水的时候遇到杨大叔了,他让我问问爹,租子今年能不能少交点,地里收成少了一半,如果都交了,他们一家七口,活命都难,

        我和他说这事咱家也做不了主,得听老爷的,我看他都快哭了,

        估计他还得过来找爹你商量,没准和其他两家一块来呢!

        庄子上的井要没水了,咱们吃水怎么办?”

        孙长富对没水也没什么好办法,反倒是虞禾有心把空间里的水弄出来,就顺着孙德宝话题说想出去看看。

        孙家人自然不反对,李氏就提议吃完早饭一起去,让姑娘看看庄稼是怎么收割的。

        因为收麦辛苦,张嬷嬷特意把小米粥熬的稠稠的,配上腌的咸菜,还给每人煮了一个鸡蛋。

        众人吃饱喝足,虞禾还有李氏带上古代版的遮阳帽,是用席子草编织成的做农活时戴的帽子。

        出了大门口,虞禾才发现,孙家就建在田地不远处,离着不过三十多米。

        西边隔着二十来米有一遛土坯房院,应该就是三家佃户住的房子。

        远远的就看到有人已经在地里干活了。

        只见有力气汉子拿着镰刀在前面割麦,老弱妇孺在后面跟着把割下来的麦子捆成捆。

        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有人停下来擦汗。

        此时此景,让虞禾想起上辈子在哪儿看到的几句诗,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第七章供水

        李氏引着虞禾顺着大路,来到庄子的南边一处开阔的地方。

        地方很大,是庄子上的晒谷场,昨天割的麦子都平铺在场上,还有两个人牵着骡子,骡子身后套着石磙碾压着麦秸。

        虞禾一眼就望见晒谷场西北角有一口辘轳井,周围四四方方两米左右的青石铺地,井檐也用青石围了一圈。

        两人走到井边,虞禾伸着脖子往下一看,井深有十来米,井壁也是用青石堆砌的,只能看见下面一点粼粼水光。

        “姑娘,快别看了,时间长了头晕。”李氏担心虞禾掉下去,忙把她拽下来。

        虞禾其实就是来探探水井的位置。目的达到了,自然乖乖听话任由李氏说了算。

        眼瞅着日头越来越高,李氏就打算把她送回家。

        现在到了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了,虞禾这细皮嫩肉的不禁晒,草帽顶不了太大的事儿。

        虞禾刚出来。哪愿意回去,她还想着怎么摆脱李氏,把水挪移到井里呢。

        就借着机会劝李氏,“好嫂子,我知道你心疼我,你也知道我都好几年没出门了,就让我再玩会,

        你先去忙你的,我这么大人了,丢不了的,一会我自己回去就行。”

        李氏见虞禾坚持也没再劝,她也真有事,不过还是忍不住的嘱咐:

        “你别凑太近了,天气热,农家汉子有时候干起活来不体面。”

        她不能明着说,那些汉子热起来会光着膀子干活,只能含糊着点虞禾。

        昨天也是人少,公婆才让她去地里,今天人多了,就让她在家烧水做饭,送水都是婆婆送。

        虞禾满口应了,李氏才转身步履匆匆离开。

        李氏走了,虞禾这边也装模作样的假装好奇,东瞅瞅,西看看的瞎溜达,其实大范围还是没离晒谷场多远。

        等那两个人牵着骡子去吃草料的时候,虞禾以最快的速度赶去井边,把手搭在了井壁上。

        她实验过,直接就可以把空间的井水用意念挪移出来,只要控制好水量别溢出来就行。

        虞禾挪移了两次,水灌到离井口三米左右的地方才停止,这些水够喝几天了。

        任务完成,虞禾也就不在外面逗留,谁还不是个爱美的小姐姐,真当她不怕晒黑啊!

        回家的路上,伸手薅了一个麦穗,揉开一看果然麦粒干瘪,虞禾在心里叹口气,给井中灌满水的喜悦也荡然无存。

        这场旱灾已经露出獠牙,不知道要吃多少人呢。

        虞禾心事重重的回到孙家,只见李氏带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妇人在贴饼子。

        虞禾上前打了个招呼,圆脸的娘家姓吴,长脸的娘家姓杨,三人在给地里干活的人做饭呢。

        每年夏收中午都需要管饭,工钱另算。

        虞禾见三人手脚麻利,配合默契,她也插不上手,招呼了一下,就回屋休息了。她也知道,她在这里别人更别扭。

        虞禾歪躺在床上,思绪在脑海不停的翻涌,她在现代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就算有了空间,她本身的能力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并没有增加。

        这个时代的人,活的太苦也太累了。年景好,遇到个好官,还能勉强混个温饱。

        要是遇到天灾【创建和谐家园】,一点抵抗力都没有,空间里面的水只是杯水车薪,如果这场旱灾持续下去,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此时的虞禾还以为她最大的灾难是天灾呢!

        她哪里知道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已经集结所有力量,要向这个日薄西山的国家亮起刀剑。

        不提虞禾在屋里胡思乱想,正在做饭的两个妇人和李氏说话倒是没什么顾及,浑然没有刚才虞禾在这里的窘迫。

        其中姓吴的妇人,用手肘轻轻碰了李氏的胳膊一下,小声说道:

        “你今天和我们说姑娘病好了,我还半信半疑,没想到真是好了,

        以前咋没看出来,你家姑娘长的这么好看,跟画上的仙女一样,说话也好听,慢斯调理,温温柔柔的。”

        李氏翻了她一个白眼,“我啥时候说过假话,也是老天保佑,总算熬出头了。”

        另一个姓杨的妇人愁眉苦脸的插话道:

        “唉!老天爷啥时候也能可怜可怜咱们这些穷苦人,下几场透雨,再继续下去日子可怎么过啊?”

        话音未落,就看到吴氏家的二小子铁栓,跑进大门,高兴的冲着屋里喊道:“娘,娘,婶子,有水了!有水了!”

        吴氏急忙出了厨房,上前一把攥住儿子的手问道:“咋回事?哪有水了?”

        “水井,是水井里涌出来好多水,比好年景时还多,大伙现在都在那边呢。

        娘你们快挑水桶过去打水。”铁栓边说,边拉着他娘往外走。

        李氏也推着另一个媳妇往外走,“我看着火出不去,你也去吧,省的在家里等着着急。”

      第八章回去

        有了水,气氛立刻就不一样了。

        就连雇佣来帮工的人,干起活来也浑身是劲儿,全部幻想着自家的井也出水的情景。

        孙德宝把家里的两口水缸都挑满了。

        吃过晌午饭,家里的三个女人,两个小娃娃,纷纷洗了个热水澡。

        虞禾还好,昨天已经偷摸着洗了,李氏和张嬷嬷感觉搓下来得有二斤泥,浑身都松快了。

        特别是两个小家伙,今天没人管,都玩疯了,也不知道在哪里滚得浑身是泥。

        虞禾和李氏一人洗一个,换了两盆水才给他们洗干净。

        换上干净衣服的小家伙,一个漂亮,一个憨厚,爱人的不行。

        成功的让虞禾忘了,刚才洗澡的时候他们有多难弄。

        男人们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下午割完小麦后,拿张破草席在井边围个遮挡的地方,直接打水就洗了。

        吃完晚饭,一家子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孙长富对虞禾提起了交税和佃户想减租的事情。

        在他看来,这些事虞禾不用做,但要心里有数才行。

        虞禾自然洗耳恭听,再说孙长富是为她好,她还真不知道古代的地税是怎么收的呢?这些知识以后都用得上。

        “姑娘,咱们江宁县,每亩上等田交三分银,中等田二分银,下等田一分银。

        早年间要赶上灾年的时候还能免税,可如今咱们这个县令大人不加税就是好的。

        税收未必是县令能加收的,不过对于农家人来说,能接触最大的官就是县令了。

        毕竟山高皇帝远,所以只能是县令背锅。

        晌午时候,庄子上的三家当家人也找过我,想让我求府里开恩,今年能少交点租子。

        如果还按丰年收租子,恐怕他们支撑不了多久,我也应了向老爷求情。

        还有过几日,我要去给府里送粮,也要让老爷知道姑娘的病已经好了才行。

        虞禾也明白,她疯病好了,于孙长富看来,应当让虞家知道,不过提到虞家,她到有了个想法:

        “孙叔,你过几日回府里,能带上我吗?我想回去看看,顺道也想去县里转转。”

        去虞府是借口,虞禾主要想去县城换点金银傍身,原身只有几件从虞家带来的首饰和张嬷嬷给做的衣服。

        害得她想给两个小家伙点好吃好玩的都办不到,她身上几根毛,张嬷嬷都门清。

        空间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有,就是金银太少了,拿虞家做掩护,虞禾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拥有自己的小金库了。

        还有户籍,虞禾想把户籍转到庄子上,原身的户籍还一直在虞家,这对虞禾来说是最大的隐患。

        万一逃荒,没有户籍就会成为流民,那样可就大大的不妙了,谁知道这个国家对待流民是杀还是充军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2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