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要知道,在这个朝代,厨房大权可都是掌握在家里最有权威的女人手里哒。
张嬷嬷想了想,真交出去了,后半月咋过?才按耐住了蠢蠢欲动的手。
吃过午饭,把烧的火炭盖上厚厚的一层土,都是经年的老农,护林防火,那是必备的技能点。
山路确实不好走,又窄又陡,还好能过车,要是到了连车都通不过去地方,只能靠牲口驼人背了。
吃了午饭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休息了,为了早点找到水源,大伙也是拼了。
可惜直到夜幕降临,也没看到有水的地方,反到看到不少因为缺水枯死的树木杂草。
李茂林见大伙实在累的连呼哧带喘的,加上林子里面天黑的也比外面早,才停车过夜。
林子里过夜又不像外面了,这里不但有蚊虫,有蛇,还有野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随着接触的时间越长,和南沟村村民越来越熟悉后,李茂林也不像刚开始那样不好意思提意见了。
对,他以前提的那些建议,对他来说根本就是皮毛好吧。
现在就让南沟村民,来面对疾风吧。
走镖时,李茂林最擅长的不是武功,他最大的特点是心细,喜欢把什么事都安排的妥妥的。
用虞禾的话来说,就是李茂林有点强迫症。
比如现在,他和王庆余等当家人商量着,要成立护村卫队的事情。
王庆余,“啥?护卫?”
“是的,王哥,我寻思了好几天了,没好意思跟你提,
咱们在这深山老林里头,不知道还得走几天?
山里不知道啥时候就出来头畜生,咱们得加强护卫。
以前我挑出来的几个小子也加进来,我寻思有十来个就够了。
这些人不参与推车体力活,他们就负责咱们的安全,
而且吃饭也不能吃自己,算好了,各家摊粮食,
没有人加入的人家也得出粮食。因为护卫的是咱们大家伙。
而且队长我都选好了。”
第三十七章山泉
“张彪?”王庆余看了张屠户的二儿子一眼。
黑不溜秋,个头不高,除了看着挺结实,也看不出啥特点。
李茂林继续道,“这几日不管是夜里放哨,还是前边探路,彪子不但身手灵活,脑子也够用,
我想让他带着这帮小子们成立一个十人组的护卫小队,
我怕林子里有野兽出没,咱们没有防备会吃大亏的。”
李茂林说完,有几家壮劳力少的就有点发愁。
他们都知道李茂林说的有道理,可家里抽出人去,谁来推车或者赶车?
想到这里,李村医忍不住问道:“茂林兄弟,我家如果抽出人,就多出了辆车没人推了?”
“是啊,茂林哥,我家也一样。”刘木头也接话道。
李茂林沉默了一会儿才继续道:“拉水的车空出来,
山路不比官道平坦,这样拉水不行,今天翻了两回车,还不如用骡车拉东西,
粮食和被褥不怕摔,这样咱们还能走快点,今天才走了不到五十里,这还是没歇息的情况下。
我提议把各家的东西分开装在骡车上。”
李茂林说完,就看着王庆余让他拿主意,毕竟他才是南沟村的里正。
王庆余吧哒吧哒抽了几口烟,“我同意茂林兄弟的提议,
我知道这对出牲口的人家不公平,
虽然都是乡里乡亲的,但也不能白占人家便宜。
平时在村里谁家借车还有仨瓜俩枣的回礼呢,
人家平白让你用牲口,这也不合适,这样吧,谁家用骡车,就给骡车的主家五斤粮食,
再者路上牲口的吃喝这几家也照顾着,这样出了车的人心里也舒服些。
就不用算我家的了,其余的你们平摊吧!”
虞禾也坐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听王庆余这样说,心里不禁对他有点肃然起敬了。
这人平时看着大大咧咧的,但遇事处事公正,关键时候又有大局观,难怪人家能当里正。
同时作为里正,王庆余平日里的为人处事,也对南沟村民有很大的榜样作用。
所以走了这几天大家一直有商有量,互相帮衬着。
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真遇到那种胡搅蛮缠,喜欢占人便宜的,估计也早就散伙了。
李茂林见事已谈妥,就喊了挑出来的半大小子们,去边上叮嘱去他们行事去了。
五人一组,放哨,值夜,虞禾远远的看着这些十六七岁的小孩,走了一天的路,晚上还要熬夜,心里也挺不是滋味。
转身就去找孙长富商量着,想让他把望远镜拿给这支小队用,这样他们就不用来回跑路了。
男女有别,她不好自己去,尤其是那里面有两个小屁孩居然对她有点意思,她就更不能往前凑了。
虞禾从来不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反倒是一个随遇而安,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曲,万事不挂心的性子。
眼下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结束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别的都不在她考虑范围。
孙长富听了虞禾说的话,也觉着在理。
他不是铁石心肠的人,眼下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能早点发现危险,不管对谁都是一个好事。
但这个东西就这么拿出去,他心里又有点发愁以后怎么收场。
虞禾见他不说话,心里也大概明白他的意思,就温声劝道:
“人比东西宝贵多了,如果能早点发现危险,咱们就能早点避开,如果真出了事,后悔也来不及了。”
孙长富见虞禾心胸如此开阔,心里十分佩服,自家姑娘果然是大智若愚。
“行,我去找老李,把这个给他们用,这样咱们的安全也有点保障。”
这边李茂林接了孙长富送过来的望远镜,就叫了张彪和李村医的儿子李知源过来,郑重嘱咐道:
“这是你孙叔从县城里买来的好东西,价格呢我就不说了,怕吓着你们,
总之谁要弄坏了,自己就写张身契去你孙叔家打一辈子长工吧。”
两个小子刚开始听李茂林这样说,心里还不服气。
等学会了怎么用,才知道这真是个宝贝。
这东西可太有用了,再也不用跑出好几里地去了。
拾掇完,林子里已经黑的看不见人了,只有几盏羊角灯散发着昏黄的灯光。
伴着远处不时传来的狼嚎还有近处昆虫的鸣叫,村民睡的昏天黑地,啥也顾不上了。
竖日,虞禾听着林子的鸟叫,一点都不想起,特别怀念在南沟村时生活了,当时还不觉得,现在想想那简直神仙日子好吧。
山路越来越不好走,孩子们也在车上颠的呆不住了。
两个小娃娃,说大还不能自己走太长的路,说小也有好几十斤,得孙家人轮流背着。
虞禾怕张嬷嬷累坏了,坚持从她背上把小辰安接过来自己背着。
早上她还怀念以前在南沟村的日子,现在她觉得昨天的自己太矫情了,这人就没有吃不了的苦。
随着他们深入玉屏山,虞禾发现越往东走,好像旱情越严重了。
树叶半黄不枯,底下的草打蔫的都贴了地皮了。
不要说什么野果了,连鸟叫都越来越少。
别人也同样发现这个问题了,难道青州比并州的旱情还严重?
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多。
“前边那个亮点是不是水”
“我看看,我看看,”
张彪一句喊,让大伙瞬间精神起来了,一下子就把他围上了。
几个眼神特别好的,用望远镜轮流确认了,那就是一条山泉,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
有了水,精气神也不一样了,走路也带劲了,虞禾觉得自己后背的儿子也没那么重了。
又走了半个时辰众人才走到那条小山泉边,水流不大,有成【创建和谐家园】头大的山泉水咕噜噜从一处离着地面有一米的崖壁上滚下来。
这个地方离着道路有一段距离,如果没有望远镜是真不好发现。
几个半大小子上前就是一顿饱灌,因为要节约水,这两天谁也没敢痛快的喝水。
能省则省。上回这么痛快的喝水还是在郭家庄呢。”
有了水,顾不上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牲口喂水。
几户借牲口的人家,更是拿它们当宝贝。
农家人对待牲口的样子,虞禾觉着跟上辈子男人爱车没两样。
第三十八张狼群
有了水,大伙欢欣雀跃,李茂林却不敢掉以轻心。
人离不开水,动物也同样离不开水。
这条山泉虽然不大,但却是他们进山以来发现的第一个水源。
附近的动物应该也有靠这点子水为生的。
普通的动物他们见了,相当于加盘菜。
就怕遇到狼群熊瞎子之类的,那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