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鸡腿好找,从整鸡身上撕下来一只就行。
红头绳就不好找了,翻了一会才从一个点心的包装盒上找到一根红色缎带,就当它是红头绳吧。
虞禾睁开眼,就看到四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满含着期待的看着她。
她转身把背包从背后拿到前面来,故意伸出手去包里掏。其实是从空间往外拿。
在几个小家伙的惊叹声里,把鸡腿和红头绳拿出来了。
“哇,大鸡腿,大鸡腿,娘我也要吃鸡腿。”
“姑姑,我也要,我也要。”喷香的鸡腿拿出来,立刻吸引了小家伙们的注意力。
虞禾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不然去哪儿给他们找孙悟空和白龙马去。
“好,吃鸡腿是吗?不能再改了奥,再改戏法就不灵了。”
“嗯嗯,不改了,不改了,就要吃鸡腿。”
“好,等着,”虞禾又拿出三只鸡腿给剩下的分了,至于小姑娘多了一根红头绳,其余的小伙伴也没计较。”
鸡腿是虞禾从两只烧鸡上撕下来的,不算大,小家伙们也能吃完。
吃完鸡腿,虞禾又把鸡骨头回收了,并且告诉他们不能说出去,如果说出去,以后就不灵了。
她其实不怕,最多别人知道,就说自己带的就行了。
自从她去县城后,添置了不少东西,具体都有什么,张嬷嬷都不知道,别人就更不用说。
这一路山高水长的,不想办法给小家伙们补补,还不得熬坏了。
吃了鸡腿,小娃娃们也不再嚷嚷着下车玩,不一会就被摇摇晃晃的骡车晃睡着了。
因为地方小,全都歪坐着睡的,虞禾怕他们睡的不舒服,就让孙长富停下车,把他们放躺好。自己下车走路。
这一走就直到晌午,李茂林找了一个离着官道不远的林子才停下。
让大伙休息做饭。其实也没什么可做的,各家都备了干粮,一人一块拿着啃就行。
最多就是咬不动的小孩老人拿水泡着吃,这是唯一的区别。
李茂林嘴里叼着一块馕饼,就过来找孙长富,
“亲家,我有个事儿,觉得还是找你说一下,这样走不行啊!
咱们现在就是一盘散沙,看着人挺多,汉子,壮小子也不少,我敢说只要有十来个人,就能把咱们的这些人冲散了。
后头的路上什么都可能遇到,咱们必须拧成一股绳,才能自保。”
孙长富不懂这些,但也知道李茂林说的是正理。
况且李茂林年轻时候走过镖,这方面比车队里任何人都有经验。
他拉起李茂林就去找王庆余。
王庆余听了李茂林的话,赶紧着就把各家各户的当家人聚集到一起商量。
这些人,都是拉家带口的出来,自然明白李茂林说的都是为大家伙好,一致同意按他说的办。
李茂林也不推辞,事儿是他提出来的,解决方案也在肚子琢磨了好几遍了。
通过这半天的观察,也能看出哪家适合在哪个位置。
比如他得和孙家在前边打头,王庆余在中间,最后头由张屠户收尾,中间谁在哪个位置,不会拖后腿。
安排好各家的位置,又挑出六个半大小子,负责探路,放哨,真有人冲击队伍应该怎么样应付。
还有各家的老弱妇孺,在关键时候不能光顾着哭喊,掉链子,这些也一一说出来。
当然这只是让大家先按着这个方案走,至于成效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
没经过事儿,没见过血,教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
吃了晌午饭,各家就开始按着李茂林提出的方法休息,把骡车围成一团,老弱妇孺在里边,汉子在外围,特意挑出来的几个半大小子负责警戒。
天气干热干热的,休息到申时,李茂林才带着队伍出发,下一站就要走到并州最大的县城“邑县”再休息。
第二十九章邑县
天气热的一丝风都没有,虞禾估计得有三十七八度。
车厢里又闷又热,几个小娃娃热的小脸通红。
虞禾看的实在心疼,就偷偷的在自己的水囊里放点冰块。
不时的让几个小家伙喝几口,又在空间里冰镇上几种这个季节,这个朝代都有的水果,不时拿出来给他们分着吃。
虽然她拿出来的水果样子更大,口感更甜,但让人看到了,也不至于惊世骇俗。
最多以为她大小姐出身,吃的东西更好一点而已。
几个小家伙也吃的心满意足,看着虞禾的背包羡慕不已。
有凉津津甜滋滋的水果吃,极大的缓解了小家伙们烦躁的情绪,也不再嚷嚷着下车了。
因为虞禾说了谁要是嚷着下车,以后就享受不到她的“唯爱批”待遇了。
走了大约一个半时辰,李茂林才喊了一声停,让大伙休息两刻钟,喂喂牲口,人也吃点东西。
虞禾带着几个小家伙放了水,让他们围着骡车撒了会欢,差不多时间快到了,才把他们抱上车。
这次虞禾没坐车,她让已经走的两腿颤抖的孙德才上去。
孙德才也不跟她客气,上了车就摊在那,他的体力真的到极限了,不休息一下,真坚持不住了。
虞禾知道这具身体能走多少路,所以一开始她选择走路。
后来体力不支的时候,张嬷嬷让她上车,她也不会犟头,如果累坏了,那就真成了拖累。
孙德才在这一点上和她很像。
张嬷嬷和李氏也累的够呛,但她们平时运动量比较大,所以还能支撑的住 。
其实大家都很疲累,但是今天必须要走到邑县才能休息。
李茂林晌午时候说过,队伍里有牲口是好事,也有弊端,牲口的吃喝比人还的精心,每天需要大量的喝水。
现在各村用水都紧张,野外的水源也会有许多干涸了。
所以在哪里停车,怎么补给,那都不是乱来的。
趁着现在是官道,路也好走,今天必须走到邑县再休息。
休整一会儿,在李茂林的鞭声里,众人继续前行。
这回一直走到夜里九点左右,借着明亮的月光,看到邑县高大的城门,大伙才松了一口气。
城门外空旷的平地上,停着大大小小二十几辆车,牛马骡车都有,看上面满载的东西,就知道情况跟他们差不多。
空地很大,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停车,村民按着李茂林说的方法,把车围在一起,里面留出休息的空地,就开始埋锅做饭。
大多数做饭的人是坐车的,啃了一天的干粮,总算有时间做点正儿八经的饭了。
“英姨,我做饭吧,你和嫂子走了一天了,去那边歇会儿。”
打发走要帮忙张嬷嬷和李氏,虞禾从车上拿出一大把晒干的面条,这是她根据上辈子的挂面想出来的法子。
有现成的肉酱,煮点面条,就着张嬷嬷腌的酸黄瓜,又简单好做,又美味。
几个小娃娃也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个不停。
“娘,我要吃一大碗。”
“姑姑,我要吃两大碗 。”
李氏的娘和大嫂不好意思自家的孩子在这儿又吃又喝。
送过来一大捆柴火和一碗拌好的野菜。
不是她们不想把孩子抱走,可只要一提回家,两个小娃娃就撇嘴,也只好由着他们了。
孙家人更无所谓了,两个小孩能吃多少东西,又是亲戚,没必要那样生分。
虞禾做的面很好吃,大家都吃得很满足,就连面汤没舍得倒了,一人端着一碗溜溜缝。
吃完饭,虞禾把张嬷嬷拉到一个背人的地方道:
“英姨,咱们明天再买辆骡车吧,这样咱们都能坐车,要再这样走两天,我怕咱家里有人支持不住。
不说别人,她和孙德才就快不行了,再说她觉得手里有钱也没必要遭这个罪。
看看了四周,见没人注意这边,虞禾又压低了声音道:
“你别担心,我有钱,上回卖庄子的钱还有好几百两,而且他还给了这个。”
说完虞禾把上回打算当了的狐狸吊坠拿出来了。
因为手里有钱了,她就没去当铺,正好拿出来忽悠张嬷嬷。
“这是他给的,怎么也得值点钱吧。
英姨,你别怕花钱,我有法子挣钱,再说咱们买辆车也不过十几两银子,如果人累病了,可就不单单是花钱得事了。”
张嬷嬷沉思了一下点头道:“好,那就再买一辆,只是不能你花钱,这钱英姨出。”
虞禾立马点头同意,只要她答应买车就行,至于谁出钱到时候再说。
“不过,要想想找谁驾车,我回去问问你嫂子,看看李家还能出个人不?
毕竟还是用知根知底的亲戚放心些。”
张嬷嬷过来问李氏家里还有谁会驾车,一边听到的孙德才立即表示,
“娘,我会啊!我驾车的技术不比大哥差。”
“你……你什么时候学的驾车啊?我怎么不知道。”
自从孙二郎小时候调皮骑驴被摔过以后,除了坐车,张嬷嬷就再也没看到他主动往牲口跟前凑活。
她一直以为这孩子做下心病了呢。
“我去年就学了,老师教我,要勇于面对害怕的事情,去克服它,
正好学院里有牛车,我就去学了,真的很简单,不信你明天买了我做给你看。”
孙二郎一脸这没什么的表情,整得张嬷嬷特别无语,白担心臭小子了。
虞禾忍不住笑道:“那行,咱们明天进了城里再买一辆车,这样大家就能都坐车了。”
孙德宝喝着碗里的面汤,连连点头,老娘,媳妇走路太累了,可把他心疼坏了,买辆车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