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个时候,他们的小院里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是霍少怀和他的太太,带着童娣心来了。
他们这趟过来,是特地来感激顾七娇的。
霍少怀他们到了兵团那天才知道,兵团那边的领导收到了顾七娇写上去检举信,里面阐述了沈贵东所受到的冤屈。
正是这封检举信救了沈贵东一命。
顾七娇和郑云升去兵团那天下了雨,沈东贵被绑在旗杆上淋了雨也没人管,加上他饿了好几天,到半夜就发起了高烧。
要不是顾七娇那封检举信,引起了上面领导的关注,那个领导半夜去了操场找沈东贵,发现了沈东贵的异常。
那天晚上沈贵东很可能就死了。
霍少怀抵达军团的时候,苏绍云和他带的那几个人已经被兵团控制住了。
只是苏绍云嘴巴咬得紧,一直都拒不承认自己冤枉残害沈贵东的事情。
这些日子,霍少怀带的人对扣押沈贵东的人进行了分开的单独的,连续多日的审讯。
直到前天,才从这些人串出来的口供里找出了破绽。
昨天,苏绍云等人已经正式被批捕了。
而沈贵东,将会留在兵团,继续服役,以及接受他该受的惩罚。
因为他确实违反了兵团相关的规定,在这件事上,霍少怀也包庇不了他。
郑云升和顾七娇一人写了一封信,郑云升的信把童娣心的父母叫来了月牙村,顾七娇的信又救了沈贵东的命。
在兵团,霍少怀已经找了关系,提拔了帮助顾七娇把信转交给领导的闻静,让闻静代替苏绍云做了连长。
他们今天又返回了月牙村,就是为了给郑云升和顾七娇一些实质性的感谢的。
上次霍少怀只是给了郑云升一个地址,之后霍少怀思前想后,觉得只给一个地址实属不妥,所以今天把兵团的事情处理完了之后,霍少怀又带着妻女来了月牙村。
还找了个孩子给带路,直接把他们领到了郑云升跟顾七娇的家里。
第74章 稿件收到回复样刊
虽然郑云升和顾七娇只是写了两封信,但是在这个时期,要写信给疑似作风有问题的人说话,是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弄不好,就会把自己给搭进去。
所以对于霍家来说,郑云升和顾七娇,对他们霍家的有天大的恩情的。
沈贵东是霍少怀的老战友的儿子。
老战友在多年前的战役中牺牲了,临死之前把沈贵东交付给了霍少怀照看。
霍少怀都不敢想象,这次要是没有顾七娇的信,沈贵东就那么枉死了,他要如何去九泉之下跟老战友交代。
"小郑、小顾,你们小两口有什么需求就尽管提,只要我霍某人能办到的,我肯定义不容辞,一定替你们办到。"
"不用了。"郑云升和顾七娇异口同声的回应道。
郑云升说不用,是因为他以后还有长远的计划,希望能有机会跟霍少怀合作共赢。
顾七娇则是因为她已经从童娣心手里拿了几百块钱,她认为自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之前她还有点不安,觉得自己拿了童娣心几百块有点多。
眼下她知道自己那封信间接的救了沈贵东的命,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收下了。
至于其他的,顾七娇也不想再跟霍少怀狮子大开口 ,她不是贪得无厌的人。
顾七娇想要的东西很多,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但是如今的她,已经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要去努力,要去奋斗,世界上最欣喜的事情,就是让努力的自己与这个精彩的世界不期而遇。
最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奋斗后,所有东西开始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那种感觉,顾七娇已经体会过了。
这一世她只会会做的比前世更好。
最后夫妻俩都没要霍少怀的任何帮助。
霍少怀从出事只会就元气大伤,他见郑云升和顾七娇坚持不要帮助,也便作了罢。
想着他迟早东山再起,总有机会报答这份恩情的。
童娣心不会再留在乡下 了,霍少怀已经给她安排了回城,虽然她暂时仍然不能以她自己的身份回到霍家。
不过她跟顾七娇说了自己真正的名字,叫霍语诗。
这个时候,虽然知青还没有大规模的返城,但是家里有关系门路的,还是能回城的。
一家三口并没有在月牙村待太长的时间,只是上门跟郑云升和顾七娇表达了谢意,就驱车离开了。
送走了他们,郑云升就去地里上工去了。
一个月后。
邮递员再次来到了顾家小院,这一次邮递员给顾七娇带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她打开看了,才知道里面放了一本杂志,这是一本今年刚创刊的杂志,名字叫《十月》。
杂志的第一页夹着一封告知信。
看了信的内容,顾七娇才知道,原来她寄到报社的文章,被报社编辑推荐给了《十月》杂志的主编。
信中还写了杂志社的地址,以千字/7元的价格,向顾七娇约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长可以写到两万字。
这个杂志,顾七娇知道,是在1976年,也就是今年才刚刚创刊的。
后面的岁月里,许多的杂志都相继退出市场,走向衰败,《十月》却是经久不衰的。
前世顾七娇车祸去世之前,这本杂志都还在发行,它是双月刊读物,每两个月发行一本。
一般来说,往报刊寄文章,要几个月才能拿到样刊和稿费。
顾七娇则比较幸运,因为《十月》才刚刚创刊,缺乏知名度,收到的投稿比较少。
所以她的稿件一到主编手上,就被正式确定使用了,并且直接印刷在了当月出版的杂志里。
除了信和样刊,顾七娇还在信封里找到了一张白底绿字的汇款单,上面写着:《中共人民邮政汇款通知》。
汇款金额的那一栏,清清楚楚的写着汇款金额:15元,之前寄出的那篇文章,顾七娇一共写了两千多字。
拿着这张汇款单,顾七娇就能去邮局兑付出她写稿挣回的稿费。
十五元,差不多是一个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够买到许多东西了。
这算是顾七娇重生之后,靠自己的本事挣回来的第一笔工资,她心里高兴得不得了。
人在找到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心情总是会感到愉悦的。
原本顾七娇是想跟报社合作,在报社拥有自己的专栏创作的,报纸每天都要发行。
按照报社最低报酬千字2元,每篇文章2000字的标准算,她一天可以挣4元,一个月就可以挣120元。
(稿费标准,笔者是查了资料的,笔者也没想到那个年代文字就这么值钱,不过那个年代的作者还是穷,因为不是每个作者都能得到篇篇文章都出版发行刊登的机会,往往过稿一篇文章的稿费,要支撑几个月的生活,所以才会给人一种穷作家的印象。)
不过现在报社把她推荐给了杂志,她以后每两个月可能就只需要集中精力写一篇两万字左右的长篇文章了。
两万字,写两个月,大概就能拿到140块。
相比于报社一个月就能拿120元,杂志社能挣的钱要少很多,但是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两万字,顾七娇只要一周时间就能完成了。
这样更好,写作不需要占用她太多的时间,她还能腾出一些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要是跟报社合作的话,她每天都少不了得抽出一点时间写东西。
将汇款单放好之后,顾七娇打开杂志看了看,是一本还没有印上发刊日期的样刊。
翻了才两页,她就翻到了自己写的那篇文章《梦里,我重活了一辈子》。
杂志的第一二页都是目录。
想不到她写的那一篇,居然被杂志放在了整本书的开篇。
捧着杂志,顾七娇心中开心不已,这个年代纸质的读物并不多,她能想象得到,如果把杂志拿给爹娘看去,他们会有多开心。
前世的时候,顾七娇在报社开了专栏。
当她把那件事告诉给顾大杆和谢金香之后,一向不舍得花钱,还不识字的爹娘,连续订了三年她开专栏的报纸。
不过这个杂志,她可不能让他们订了,这个杂志挺贵的呢!
顾七娇不知道的是,她收到样刊的时候,杂志已经发行近半个月了。
杂志社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信息,厚厚的堆满了主编叶守仁的办公室。
《十月》杂志创刊小半年,这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的读者反馈,而且这些读者百分之九十都是为了同一件事:
要求作者七月骄阳改写《梦里,我重活了一辈子》的结局,不要写梦醒,让作者把重生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七月骄阳,是顾七娇给自己取的笔名。
第75章 顾七娇的小相好?
一般,新创刊的杂志要稳定下来,至少得要一年的时间,因为杂志需要时间去吸引稳定的读者。
可是新创刊不到半年的杂志《十月》却突然就火了。
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杂志开篇,写的那一篇关于主人公在梦里重生的故事。
这种火爆程度,连杂志的创始人叶守仁都没有料到,他一连几天都在看着桌子上堆成堆的信件发呆。
"得赶紧联系上这个叫七月骄阳的作者,让她把那个故事重新改写,要不然读者该往咱们杂志社寄刀片了。"
叶守仁的办公桌旁边,坐着一个女编辑,叫赵秋兰,她听到叶守仁的话,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
"她要是还能写得出来后续,也不会以梦醒了为由草率的给那个故事画上了句号。
我看她也就是一时的灵感,才侥幸写了那个短故事,从地址来看她是乡下人,真名叫顾七娇,是个女人。
一个乡下女人,我看你还是不要对她抱那么大的希望,找到她也没什么用。
有那时间联系她,还不如好好想想咱们下一期要从哪里找到那么多篇幅的优质文章。"
《十月》前面已经发行两期了,之前的两期,开篇的文章都是由赵秋兰攥写的。
上一期,本来原定的,也是在首篇刊登赵秋兰的稿子,可是临到印刷,叶守仁也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了一篇新稿,都没跟赵秋兰商量,就把赵秋兰的稿子给换了。
这让赵秋兰心中极为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