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上一世前身离开姜国之前一直是病着的,有杨淑妃在自然没人敢在她面前说什么。
她冷冷笑道:“这样的人,的确不值得我代他去北齐为质。”
见公主能想明白,青鸳也有些高兴,只是去往北齐之路已然注定,难再改变。
程嘉却微微勾了勾唇,“再难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
——只需要传出一些风声就好了。
*
歌舞坊,
姜诏因为母亲曾是宠妃,自己又是长子,早些年也受过一段时间的宠爱。可惜父王喜新厌旧,坐拥后宫佳丽无数,这些年光是儿子都有十几个了,看都看不过来。
但怎么说姜诏的地位也差不到哪去,甚至还有可能继承国君之位。
姜诏也一直信心满满,可谁能想到会突然出现北齐要求各国送质子的事呢,而且还落到了他头上。
他在姜国过着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大皇子生活,怎么可能愿意去当与囚犯无异的质子呢。
幸好就在这时,一向宠爱他的母妃提出了个转圜的好法子,让他一母同胞的妹妹姜静代替他去为质。
为此他还难得扮演了几天好兄长,好哄得那个丫头乖乖听话。
在得知父王已经下旨,同意让姜静代他前往北齐为质后,姜诏放下了心中大石,自然是恨不得好生庆祝一番。至于姜静去了北齐如何,与他又有什么干系。
这一玩乐便是许久,连母妃派来寻他的宫人也不在意。
但仅仅三四日的时光,就已经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来在姜国王宫里最大的消息,莫过于送人前往北齐为质一事,先是大皇子,后是静公主。原本差不多也消停下来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又传出一些风声——
说杨淑妃故意撺腾静公主代兄出国为质是居心叵测,一来是为了留下大皇子好竞争姜国国君之位。
二来就是静公主年纪虽小,却是继承了淑妃昔日的美貌,假以时日必然出落得更好,杨淑妃也是想着让女儿去北齐攀上什么皇亲贵族,这样一来,本来母族不显的大皇子就有了北齐的支持,还不是能稳稳当上国君了。
一开始还只是些宫人议论,但很快传入了王宫其他妃嫔耳中,显然就变得不一样了。
尤其是对于那些膝下也有皇子,有心竞争姜国国君之位的妃嫔而言。
姜国先王后早逝,又没有留下嫡子女,显然下一任国君会从诸皇子中挑选,大皇子姜诏本就居长,再加上这些流言,那岂不是胜算很大了。
其实大皇子姜诏一开始成为质子人选,未必没有王宫各方势力默认以及助推下的结果。谁能想到杨淑妃居然使了李代桃僵这么一招,国君又已经下了旨,众人才只好罢了,不敢再随便出手,怕一个弄得不好这为质的事落到自己头上,岂不是得不偿失。
但这些似是而非的流言一传出来,又迅速触及了姜国王宫乃至前朝各方势力的敏感神经。
眼下可能冒的风险,与未来的天大利益相比,更多人还是会盯着后者。
杨淑妃失宠已久,静公主虽是国君唯一的女儿,却向来不受宠爱,往日也无人关注这位被冷落的公主。
因为这些流言,当下一查发现这位小公主的确生得极为好看。比之昔日的杨淑妃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般年纪就如此了,那再长几岁可还了得。
杨淑妃当初就是凭着过人的美貌以一介歌姬之身封妃,还抢在其他妃嫔前头生下了姜国的皇长子,这些事迹还历历在目。
在旁人眼里自然不能让对方再靠着女儿出头。
也绝不能让大皇子姜诏这样有威胁的人选继续留在姜国,一定要立刻打发去北齐。
*
下旨了又如何,国君的心意能改变一次,就能改变第二次。何况这次还是姜国后宫与前朝一起齐齐发力。
很快就又有官员上书说,北齐乃天/朝上国,若为质人选只是一庶出公主,难保不会令北齐心生不满,责难姜国诚意不足。
大皇子姜诏年纪最长身份贵重,乃是最适合前往为质的人选,也更能向北齐以表姜国恭敬臣服。
姜国国君听后当即就动摇了,身为小国国主,天然心理畏惧于大国强势。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哪敢让大国挑出什么错来,万一让北齐出动威名赫赫于天下的铁骑军队,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被吞没了。
至于之前的为质人选静公主,姜国国君也有听到那些所谓的宫中流言。
虽有些不高兴他还活着,就有人急着惦记他座下的王位了,但是送女儿去攀附北齐权贵乃至皇族,却也正好戳中了姜国国君的心思。
姜国地处东南,勉强在大国夹缝间生存,但几代国君都愣是没什么危机感,反而一心想着偏安一隅,贪图享逸。包括当代这位姜国国君也是想着能抱上大国的大腿,最好能再继续苟延残喘,安享富贵。
送一个儿子过去,还是送两个儿女过去对姜国国君来说,也没什么不同。
可其他人就不会这样想了。
若是将静公主也送往北齐,万一真的在帝都攀上了哪位贵人,大皇子姜诏不还是有机会回来争夺国君之位。
于是正依偎在国君身边温柔小意的宠妃,听了他所想的似是不经意道:“静公主尚且年幼,还未及笄,北齐地大物博,美人不知多少,哪里那么容易被贵人看中的,只怕还会徒惹人笑话。”
姜国国君闻言皱了皱眉,貌似爱妃说的也有些道理。
指望一个黄毛丫头就能吸引到那些眼高于顶的北齐权贵,这姜国国君一下子也没了信心。作为天下间实力最为强盛的大国——北齐,在外人看来几乎遍地是黄金,处处都高人一等。
宠妃见状又柔声劝道:“依臣妾看还不如等几年静公主长大些,再送出去和亲,对国君的好处也更大。”
在枕头风不断之下,姜国国君本就不是多么清明的脑子,一听对他也没什么损失,便大为满意道:“爱妃说得有道理。”
第二日便做出了决定,
姜国国君也不在乎什么朝令夕改,有失君王威信的,转眼间又改了旨意,依旧由大皇子姜诏出使北齐为质。
*
王宫中的杨淑妃听到这消息,差点没晕过去,立马让人将大皇子寻回来。
姜诏原本在宫外的温柔乡粉红堆里享受着,进宫来时还是一身的酒气,但面色满是惨白仓皇,他哪里想得到父王的旨意居然又改了。
他又气又怒,心里又是怕得不行,“母妃,我不要去北齐,我不要当什么质子。”
当质子哪是什么好差事,说不定哪天就客死在异国他乡了。
杨淑妃一边心疼儿子,一边也恨恨道:“定是那些【创建和谐家园】在搞鬼,蛊惑了国君。”
也是杨淑妃本就出身寒微,没什么人脉势力,姜诏又整日沉迷酒色的无所作为,所以旁人一出手,他们根本反应不过来,也无力招架。连得知这消息也是迟了许久。
母子两人思来想去,也想不到什么法子,最后还是想起了姜静。想着故技重施让女儿/妹妹再去求国君,挽回这道旨意避免姜诏被送去北齐为质。
这也是因为他们不敢自己去求国君,生怕惹怒了国君受罪,所以想着将姜静推出去试试。
可惜这次是再不可能如他们所愿了。
*
这几天里,程嘉都待在雍兰殿里安心养病,除了交待青鸳去做一些事情之外,其他的时间精力倒是用来试着修炼起——曾经穿越某世学到的修仙【创建和谐家园】了。
这个古代世界的灵气虽然少得可怜,但对于她提升这副身子的实力自保还是勉强够用的。
通过一番运转【创建和谐家园】洗筋伐髓之后,病也好得更快,人不复之前的苍白羸弱,整个人气色都好了许多。
程嘉也才第一次真正打量如今这副身体的样貌,镜中的少女年岁不过堪堪及笄之年,已初具美貌,可以窥见日后七国第一美人的风姿。可惜对于前身来说,她宁愿不要这样的容貌,这样的身份,宁愿生在平民百姓之家,普普通通过完一生。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有些天真。
即便是生于平民之家,也未必能过得平安顺遂,何况是如这种诸侯国割据的乱世,天灾【创建和谐家园】兵乱之下,人命也贵不过草芥。
对于程嘉来说,这起点挺不错的,开局也不算差,足够她做很多事了。
——比如改变去北齐为质的事情。
好在还有不少时间,若是在前往北齐的路上或是已在北齐帝都了,那她就要想法子跑路了。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当质子这种事,老实说真不太适合她。
倒不如让前世享受了前身为质的好处的人自己去承担。
有句话叫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放在这里也差不多了。哪怕是姜国这样的小国,也少不了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何况这些流言的不过是前世实情,在踩着前身的牺牲上,杨淑妃和姜诏得了多少好处,以至于他们贪心不足,还妄想要从原主身上得到更多。
于杨淑妃和姜诏有利的事情,未必是很多人愿意看到的。
也多的是人会想方设法去阻拦。
青鸳这几日是完全看不懂自家公主了,她虽然平日爽利要强,但对于宫廷间这种玩弄权谋人心的手段,哪里见识过多少。
但她却是极本分又忠心的,公主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哪怕这几日殿外多了不少打探的宫人耳目,也听公主的话不管不问。
结果仅仅是过了几日,国君就改变了旨意,依旧由大皇子姜诏出使北齐为质。青鸳一打听到便欢欢喜喜地来告诉自家公主,但公主似乎早就料到这个结果,没有什么惊讶的。
青鸳也感觉到公主自从那日醒来后就变了许多,但她也不觉得这样的变化不好,至少不用再去北齐受苦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求兮 80瓶;大吉 14瓶;想喝鸽子汤 5瓶;不言归 3瓶;白白 2瓶;大头张张、元宝、萱芷儿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感谢在2022-09-05 15:03:24~2022-09-05 20:50: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求兮 80瓶;大吉 14瓶;想喝鸽子汤 5瓶;不言归 3瓶;白白 2瓶;大头张张、元宝、萱芷儿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55 ☪ 不为质女(三) ◇
◎守陵祈福◎
在程嘉的预想中, 结果再坏也能拉上一个姜诏当垫背的,大不了她再在路上死遁好了。如今这样倒是格外地顺利,或许还有她这副容貌起到的用处。
美色惹人觊觎, 也能令人忌惮, 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而同样不出所料的,杨淑妃和姜诏又来找她了。
姜诏与前身一母同胞, 论五官相貌不差, 但面色泛白, 气息虚浮,一看便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之人。
杨淑妃一上来便哀声切切,似乎天塌了一般,哭断了肝肠:“静儿,你快去求求你父王, 他听信他人谗言下旨要将你皇兄送去北齐当质子。”
程嘉摇了摇头,似是无可奈何地坐下来道:“圣旨已下,我又如何能改变得了父王的决定呢。”
一旁的姜诏忍不住急了, 抢过话头道:“好妹妹,你能求父王一次,就能求父王第二次的。”
他脸上还带着不切实际的妄想和希冀。
程嘉则看向他凉凉一笑, “你也说了, 我已经求过一次了。你又有什么脸面来要求我第二次呢?就凭你在我生病之时,还在外饮酒作乐么?”
杨淑妃变了脸色,忍不住训斥女儿,“他可是你的亲兄长,你怎么能不管不顾呢?”
在她心目中, 虽然同样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但女儿显然是比不上儿子分毫的。
程嘉淡淡道:“这样的话, 母妃可以去同父王说。皇兄上有父王母妃,也已年至二十,如何轮到我这个妹妹来看顾,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无用。”
姜诏一向自诩是皇长子,哪里受得了这般奚落,而且还是在他一向轻视的皇妹这里,三言两语之下已是气得脸色青了又白。
面对程嘉的冷情,杨淑妃也终于意识这已不再是一向对她听话顺从的女儿,换作平时她多的是法子整治,但眼下儿子就要被送去北齐为质了,母子两人寻不到什么办法,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也只有姜静了。
杨淑妃只得软下语气,继续以情要挟,
“静儿,我知道是母妃往日忽视了你,更在意你皇兄。但若是你皇兄去了北齐,这姜国王宫就更没有我们母女俩的立足之地了。便是为了我们母子三人的将来,也不能让你皇兄去北齐为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