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空间里的土地就是一层厚实的泥土,上面松软下面紧实,许清也不知道水渗透到地底下后,最终会流向哪里。
她没打算用灵泉,舍不得,也担心把灵泉水抽得太狠出现什么问题。
许清还是看中后山的溪水,把手伸进溪水里,将流到她手上的水收集进空间里。
她是从空间的田里出来的,在什么位置出来,回头进去就是什么位置,东西也会出现在什么位置。
不过现在溪流的水流较小,许清蹲着太累,回去从家里搬了一张板凳过来,坐在溪流里,将鞋袜脱了把脚伸进溪水里。
许清看着看着突然笑了。
不好意思,都是她的洗脚水。
不过她也不担心这水会污染空间,毕竟她还在空间里养那么多家畜,家畜粪便什么的都是直接排在地上。
第123章 储水囤货
许清花了七天时间才把水田注满,注水的第三天开始,水往下渗的速度就变慢了。
许清猜测空间可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就好像它默许了那个地窖,现在又默许了这里有一块水田。
刚挖出来的水田还不能种稻子,因为泥土还不够软黏,得再等等。
许清现在每天都要往田里注一遍水,不过后山的小溪流水流越来越小,有一天早上许清过去时,水流已经彻底断了。
此时天气也骤然炎热起来。
明明才五月中旬,但是白天已经热到只能穿单衣的地步。
村里人担心河水会干,于是拼命地往家里储水,但他们能储存的东西也有限,眼看着河里的水一天天变少,所有人都很焦急。
这天,李壮送了三千斤干木柴过来,都是他们家男人一担一担从山下挑上来的,不过李壮有些不好意思,反复问了许清好几遍她真的要买吗,毕竟这个时候谁家没事会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多木柴。
不过这些东西放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许清是不嫌多了,也没称,爽快地付给了他钱。
走之前,李壮道:“我们家明天打算去镇上买些油盐和粮食,你有什么需要带的吗?”
许清家粮食和油倒是不缺,但是缺盐,二十斤盐足够两家人吃,但平时要是想腌个什么东西就不够了。
许清看向李长亭,李长亭对李壮道:“明天我们和你们一起去。”
“好的!”李壮笑起来,高兴地走了。
李长亭的脚伤比当初端木响预计的还要好得更快,李长亭自己能感觉到旧伤已经痊愈得差不多了,运行内功时,通畅无阻。
既然明天要去镇上,许清便去了一趟李金梅家里,问问她有什么需要的。
李金梅也想一起去,若是盐限购的厉害,多一个人就可以多买一份。
许清拉着她到屋子里悄悄说话,问她家里还剩下多少存粮。
每家每户在收成后,除了交租和缴税的那部分,剩下的就都是自家的,一般足够撑到第二年第一季稻子收获时,多数还是会有一点剩余。
所以李金梅家的粮食至少还能支撑三个月。
眼看着河里的水马上就要干了,稻田里没有水,今年怕是得颗粒无收,李金梅整天都愁得不得了。
许清道:“别担心,我已经买好了两千斤大米和白面,足够我们两家人吃一年了。”
李金梅震惊,不可思议地问:“什么时候买好的?!”
“半个多月前,我和长亭去了一趟沄州,从那里悄悄运回来的,粮食我们已经藏到了安全的地方。”许清道。
“好好好!”李金梅连说了好几遍好,惊喜得不得了,“还是你们高瞻远瞩,有这两千斤粮食,我们起码能不饿肚子了!”
说着,李金梅又叹了口气:“但是没水也挺愁人的,村里的水井都看不见水了,这些天,村里的男人把咱们村周围所有的山头都转了一圈,那些小溪什么的,早就干涸了,就剩下咱们田边这条河,有人估算了一下,如果再不下雨,那河里的水怕是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
许清顿了顿,安慰道:“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找到办法的。”
想了想,她又道:“其实我和长亭趁着后山那条溪流还没断流时,已经储存了一些水,都和粮食一起藏了起来。”
这就可以解释到时候她拿出水来时,水是从哪里来的了。
李金梅也道:“你姐夫这段时间别的什么也没做,就光做木桶了,我地窖里也藏了不少水,我想很多人家里都是这样。”
随后,许清和李金梅去了余小倩家里。
李钦书家不种田,平时家里的粮食都是吃多少买多少,但李钦书聪明啊,他早三个月前就预见未来几个月的日子可能不好过,便把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早早地买好了粮食和盐,这两样加上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些天以来,他们小夫妻俩也没少想办法储存水。
李钦书这一点,确实让许清和李金梅挺佩服的。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壮便过来喊许清和李长亭,李壮那边还有两户人家是一起结伴的,去的都是男人。
这么早家里的两个小孩还睡着,李金梅想了想,没有去,让曹老六代替她跟着去了。
天还黑着,这个时候路上其实是比较安全的,只要小心可能从旁边蹿出来的蛇就行。
两辆牛车一前一后,在天彻底亮起来之前,顺利地赶到了镇上。
约摸等了半个时辰,镇上一些商铺才陆陆续续开门。
许清、李长亭跟曹老六和李壮他们分散了开来,约定好下午在镇子门口汇合,一起回村。
许清一路从街上走过去,听得最多的议论便是家里没水了,井里也没水了,河里的水也快要干涸了,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镇上的商铺关掉了近一半,尤其是一些茶楼和饭馆之类的,只剩下一些小铺子还在支撑着。
不过这些小铺子也赚到了不少钱,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囤货,他们只需要把多余的自己不要的货拿出来,开上高价也有不少人来买。
许清和李长亭是来买盐的,盐的价格涨了一些,很多人都是买个三五斤回去,省着吃够吃很久。
许清问了问盐商的老板现在盐还限购吗。
老板问她:“你想买多少?”
许清撒了个谎:“我是打算帮亲戚朋友也带一些,所以尽可能多吧,您看能卖给我多少?”
老板压低声音道:“我们过些日子就打算搬走了,还几百斤的货在仓库里,太多了不好带,你要是买的多,我就算你便宜一点,现在上面没人查,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许清闻言,笑道:“那给我五十斤吧,我亲戚朋友比较多。”
老板道:“不如你直接来一袋吧,一袋是六十斤,省得我还得给你拆开来重新称重。”
老板其实是看许清舍得花钱,干脆多推销一点。
“都行。”许清点头,“不过你可得算我便宜点。”
第124章 打听一些事
“这是当然。”老板应道,笑呵呵地让两个伙计去搬了一袋盐出来,还热心地道,“你们是住镇上吗?用不用顺便送去你家?”
许清看向李长亭,李长亭道:“那就麻烦你了。”
“不麻烦,反正我这里也没什么生意,就让我这两个伙计给你送过去吧。”老板摆摆手道。
李长亭和许清带着两个伙计来到之前租的那处小院子,许清也不知道这座小院子李长亭租了多久,但这样不方便他们带的东西,搬到这里来后悄悄放进空间里带走,着实方便又安全不少。
两个伙计走后,许清就把这袋盐收进了空间里。
买好盐,接下来两人在街上随便逛了逛,绕到醉仙楼面前时,许清发现醉仙楼已经关门了。
跟附近的人一打听,据说半个月前就关掉了,里面早没有人。
许清知道这是俞泊铭的安排,想来云掌柜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了。
时间还早,两人去粮行看了看,卖粮食的三家铺子,有两家已经关了门,剩下那家,挂出来的木板上标注的粮食价格也高得让人望而止步。
今天大家都是来买粮食的,许清也意思意思地买了三十斤大米。
路上,许清还看见有人卖鸭苗和鱼苗的,生意惨淡,几乎没人去问。
所以见许清停下脚步时,老板很是欣喜:“夫人要买鸭子吗?”
“这么小的鸭子和鱼?”许清表示疑惑。
老板叹了口气,解释道:“家里的水塘干了,我也没有多余的水养这些鱼和鸭,索性就拿出来卖了。”
“这些鱼放在水缸里可以养活吗?”许清问。
“可以。”老板连忙点头,“当然可以,只要按时给它们喂食、换水就成!”
“这些都是什么鱼啊?”太小了许清有些认不出来。
见许清表示出想买的意愿,老板热情地介绍道,“有草鱼、鲫鱼、鲢鱼和鲤鱼,每样大概十条左右,我都是挑最好的拿来卖,您看这鱼游来游去,多有活力啊。”
“行吧。”都是一些常见的家养鱼,可能不会成功,但许清还是想试试,毕竟这些鱼没人买,到时候也只能被杀了填肚子。
那十只小鸭子许清也要了,到时候在栅栏里放一个木盆,给这些小鸭子玩水,她也只有这点条件了。
顺路的,许清去买了三个大水缸,这个时候大家都紧着买粮食,这些东西根本无人问津,所以价格比平时要便宜不少。
等鱼长大后,这些水缸肯定是不够,到时候挑最大的几条留下来做种,剩下的就一边长一边吃掉。
水缸许清也让老板搬去了“家里”,剩下的时间两人在镇上随便逛了逛,然后去跟曹老六汇合。
曹老六先去买了工具,在铁匠铺等了一段时间,等许清和李长亭找来时,他也差不多好了,见许清已经买好了盐,三人便回到镇子入口。
本来还想吃个午饭,结果镇上连一家卖吃的都没有了。
片刻后,李壮他们也牵着牛车回来了,虽然粮行的价格贵得离谱,但李壮还是忍痛买了半袋谷子,谁也不知道以后的情形会不会更糟。
“回去吧。”李壮他爹道。
镇上的情形比他们想象中要糟糕许多,回去的路上大家心情都有些沉重。
晚上睡觉时,李长亭突然说:“清儿,我明天要离开一段时间。”
“什么?”许清一惊。
“最多半个月我就回来。”
“你去哪?”许清满脸不赞同,换作平时,李长亭想出去就出去吧,可现在是什么情形。
“我得去打听一些事。”李长亭对她道,“而且我们也要往好的方向想,也许其他地方并不像我们这边这么糟糕,到时候我们就换个地方生活。”
“可这一路上肯定很危险。”许清担忧地看着他,“你是和戚枫一起去吗?”
“不,他要留下来,放心,还有其他人跟着我,等我去确认了一些事,我就回来。”
李长亭语气坚决,许清知道劝不住他,便不再说了,去给他收拾行李。
第二天一早李长亭就走了。
许清的心里也一下子空落下来,怔怔地站在院子里,好半天不知所措。
“戚枫?”许清朝着屋顶上喊了一声。
过了一会儿,戚枫落在她家屋顶,疑惑地问:“嫂子有事?”
“下来。”许清向他招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