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53章 聪明能干小媳妇
给晖儿建新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弟弟跟许清有更多的夫妻时间,可以早早地怀上一儿半女。
结果弟弟为了儿子,就把刚娶进门没多久的媳妇整晚晾到一边,这怎么成!
李金梅把弟弟叫到院子训斥了一顿,宠儿子没错,但宠过了就不好了,白天多陪陪儿子,晚上,咳,就多陪陪媳妇嘛。
李长亭心说以为他真不想跟媳妇一起睡吗,这不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吗。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跟姐姐再三“解释”自己只是等儿子睡着后才离开回主屋的,并没有跟儿子一起睡,才把这茬揭过去。
许清在不远处看热闹,嗑着瓜子冲李长亭挤眉弄眼,幸灾乐祸。
李长亭:“……”
入夏后,气温日渐升高,在太阳下晒一小会儿都灼热难忍。
菜地里的菜也变得恹恹的,许清现在一天浇三遍的水,那些疏于打理的人家,菜地里的菜都枯死不少。
转眼,也到了第一季稻子成熟收割的时候。
山谷里连成一片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村民们一家老小齐上阵,在田里忙碌地收割,然后搬去晒谷场脱粒、晒干。
许清和李长亭也没闲着,李金梅家种了五亩稻子,两亩是自家的,三亩是租的,光靠她们夫妻俩个人,得忙活半个月。
“许清”还没出嫁前,每年都要帮家人收好几亩的稻子,对这种活熟悉得不得了。
唯一一个比较笨拙的是李长亭,他是第一次下田割稻子,但他学习能力强,不到一天就上手了,割得比许清还快。
割稻子没什么难度,真正考验人耐性的是给稻子脱粒。
村里人收好的稻子搬去晒谷场后,都是徒手将稻谷搓下来,他们皮糙肉厚,一搓一大把,速度也快,但这活许清做不来。
稻谷两头尖,表皮粗糙,十分伤手,就是李金梅都不敢徒手搓,得带上厚厚的棉麻手套。
许清想到自己空间里那一台脚踩式脱粒机,钢皮的,她爷买了没几年,一直保养得很好,看起来有八成新呢,分分钟就能把这些稻子搞定。
下午回家后,许清带着李长亭悄悄进了空间,把这台脱粒机翻出来,跟他演示了一遍。
“除了这些地方用粗铁丝,其他的完全可以用木材代替。”许清比划道。
李长亭眼里满是惊艳,同时也在跟许清考虑一样的问题,就是这玩意怎么正大光明地拿出来用。
除了脱粒机,许清还有一架风谷车,这东西是她许家的老古董了,起码用了快三十年,因为打过蜡,看起来还好好的。
许清还记得她爷文绉绉的念过一首诗形容风谷车:琐屑杂尘风里去,盈颗硕粒入仓来。
“现在拿出来用是不可能了。”李长亭考虑了片刻道,“下半年丰收的时候也许能赶上。”
“赶上?什么意思?”许清不解。
李长亭看向她:“我先画出图纸,让姐夫试着做一下,如果成功做出来了,你介意我把这两样东西告诉其他人吗?”
许清摇头笑:“当然不介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李长亭看着她晒得红扑扑的小脸上大大的笑容,心里觉得既暖又骄傲,这么聪明能干的小媳妇,怎么就刚好被他娶上了呢!
每逢收稻子的时节,是村里最忙碌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连晚上的时间村民们也不会放过。
白天收稻子,晚上就搬着小板凳在晒谷场上,就着月光搓稻谷,若是遇上旁边的人家点了灯烛,还能蹭点亮光。
本来篝火能照明,可这个天,就是到了晚上也热得人浑身燥汗,点一堆火在旁边非得热晕不可。
村子里好几百人都聚在晒谷场,根本坐不下,来晚了的人只能把自家的稻子搬到自家院子里。
许清也很想把稻子搬回家,偷摸着用空间里的脱粒机,可李金梅早早地在晒谷场占了位置,约定好跟旁边的人家轮流点一个时辰的灯烛,干完两个时辰就回去睡觉。
李金梅不让许清和李长亭搓稻子,只让他们把脱粒的稻谷在竹席上用耙子耙开,也不怕人偷,曹老六今晚会在这里和别人轮流守夜。
因为农忙,许清不止一次见到许阿婆、许老娘和许莹。
搓稻子的时候,许阿婆她们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她们那一块堆了小山一般高的稻子。
许阿婆这人向来贪心,家里明明没什么劳动力,偏要租上十亩地,每次农忙许清都得累得脱掉一层皮。
晒谷场蚊虫多,时不时就能听见“啪”地一声,此起彼伏,有些小孩还小不会干活,就专门给自家大人赶蚊子,张牙舞爪地扑着蚊子,看得许清直乐。
不远处的许莹羡慕地看了姐姐一眼,心里越发坚定明年要嫁出去,最好能嫁个像二姐夫这样的猎户,或是像曹老六这样的手艺人,家里不用种很多田,靠其他本事也能活得很好。
家里的稻子收到一半的时候,曹老六便去找人借牛犁田,村子里有牛的人家不少,但也不白借,出点钱,或者用新稻子抵租牛的钱都行。
曹老六先把李长亭那一亩地犁好,接着犁自家的,这牛吃着许清用灵泉水喂养长大的青草,跟打了鸡血似的干活贼卖力。
犁好的田直接插第二季的秧苗,等全部忙活下来,已经大半个月过去了。
到了月底,青翠的小秧苗铺满整个山谷,在烈日下茁壮地成长着。
农忙后,村里一些人家便忙着给家里已经到了年纪的女儿说亲。
李金梅把小梅子送过来,说村里的教书先生去相亲了,这几天放假。
“对了,刚刚李婶子来找过我。”李金梅喝了口茶水,道,“她正在给李莲说亲,不过村里那些合适年纪的男孩家里,都不想娶李莲,李婶子在外村看中两个,想让我跟着一起去帮她掌掌眼。”
“你答应了?”许清问。
“答应了,反正也不什么大事,我就是去凑个数,到时候我可不发表意见,免得耽误了李莲的终身大事回头李婶子怪到我头上来。”
顿了顿,李金梅道:“主要是李婶子过来还给我郑重道歉了一番,虽然我不稀罕她的道歉,但也不好抹了她的面子。”
第54章 祖传秘籍
许清想也是,若不是李婶子背后站着族长,谁理她啊,看得还不是族长的面子。
“我还听说,族长把李婶子训斥了一顿。”李金梅悄声道,“李婶子之前那么依着李莲,现在却巴不得赶紧把李莲嫁出去。”
“李婶子像是那种被骂了就乖乖听话的吗?”许清挑眉。
“据说是族长不打算让李敬接任族长,就因为李莲死活要嫁入曹家,坏了族长家的名声!那些之前被曹家欺负过的人家,提起族长家,张口就是贪财、势力,贪财谁都贪财,但也不能谁的财都贪是吧,好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许清想了想,道:“这个我不大关心,我就想知道,李敬要是不当族长,那族长肯定会在李家旁系里选一个吧?”
李金梅一想也是,惊讶道:“保不准长亭也有可能呢!”
许清一听连忙摇摇头:“别别别,不行!族长虽然权力大,但要管那么琐事,挺烦人的。”
族长管的事太多了,大到田地分配给哪家租,小到邻里吵架等等,基本是村民求过来的,都要管。
虽然村民们求族长办事,都不会空手来求,但那点小收入,许清看不上。
李金梅对弟弟能不能当族长并不在意,她只是觉得:“李敬那孩子挺可惜的,摊上这么一个娘和妹妹。”
快中午时,李长亭从镇上送菜回来,带回来二十个大小不一的坛子和二十斤盐。
好在李金梅回家去了,不然许【创建和谐家园】不好怎么跟她解释她买这么多坛子做什么。
这些坛子是用来腌制空间里多余的蔬菜,不过许清主要还是打算做泡菜,她更喜欢泡菜那种独特的风味。
许清和李长亭下午睡了一觉,晚上吃过晚饭后,哄睡儿子,便一起进空间把成熟的蔬菜都采摘了,洗干净,铺在大竹席上晾干水分。
泡菜母水用的是灵泉水,这一点让许清很期待。
采摘后的菜株许清不打算要了,拔掉,翻土,然后种上黄豆、绿豆、红豆、芝麻等,都是做糕点常用的食材。
这些东西可以反复种,晒干后能保存很久。
许清忙活了大半夜,连汗都没怎么出,空间里十分凉爽,跟外面对比就是空调房和桑拿房的区别,可惜这里太亮,不然她都想睡进来了。
“坛子放外面还是放里面?”李长亭洗完最后一把辣椒,问道。
许清扫了眼多余的空间,全部拿进来是放不下,要是有个地窖就好了。
想到地窖,许清心里一动,低头看了看脚下的地,也不知道这地有多深,够不够她挖个地窖。
她问李长亭:“你觉得在这下面挖个地窖能行吗?”
李长亭低头看了眼:“得看下面的地够不够硬实,太软的话会塌。”
“用木板撑着呢?”
“不行,太潮。”
“那就用砖铺。”许清比划着,“上面铺成半圆形,这样受力就在两边,多花点钱,用糯米石灰砂浆,青砖能黏合得更紧密,还能防渗漏,不容易塌陷。”
李长亭想了想,点点头:“这个可行。”
空间不能让外人进来,所以这项工程只能许清和李长亭来完成。
两人把晾干的蔬菜装起来,放到空间外面去,然后将许清堆放杂物的那块地清理出来。
这里离灵泉有二十五米的距离,在灵泉的正对面角落里,足够远,不用担心泉水渗漏的问题。
李长亭一边清理杂物,一边打量着许清放在这儿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虽然许清说这些都是农具,但有很多李长亭都不认识。
“这个箱子别动!”许清见李长亭捧着她爷爷奶奶的百宝箱,连忙喊住从他手里接过,“这是……这是很重要的东西。”
虽然说着重要,但许清也没有避讳李长亭,而是当着他的面把箱子打开。
里面没什么见不得人又很贵重到需要藏匿的东西,都是她爷爷奶奶的遗物,所以许清才格外珍重。
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些书和老首饰之类的零碎品,还有她爷爷当年参加革命时戴过的勋章,她奶奶专门裱起来的剪纸。
许清一样样拿出来,现在再看时,心里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难过。
“这是我们家的族谱,都是老古董了。”许清打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这本用棉线穿起来的小册子很具有这个时代的风格。
许清还记得爷爷曾经说过,她家祖上曾经是京城有名的糕点师,还自己写了一本糕点食谱,不过食谱许清却没有见过。
“我能看看吗?”李长亭问。
“可以,你小心点别弄坏了就行。”许清把族谱递给他。
箱子里还有两本书,用防水布小心地包着,许清拿出来放到一边,又把箱子里的金银制品全部捣腾出来,和铜钱、老硬币分开,回头用小木盒分别装起来。
“这是食谱吗?”李长亭问那用防水布包着的两本书。
“啊?”正在规整东西的许清疑惑地抬起头,“我不知道,我看不懂上面的字。”同时觉得很奇怪,“你怎么会说这是食谱?”
李长亭指着族谱上面一行小字道:“你们家第三代许家男丁是皇家御用糕点师,自创了一本糕点食谱传给后人。”
“【创建和谐家园】!真的?!!”许清惊讶地凑过去,然后对上几排密密麻麻的文言文繁体字。
李长亭翻到后一页:“这位御厨的孙子继承了其祖父的手艺,开了上百家江南许式糕点坊,可惜后面的记载断断续续的,很多都是一笔带过。”
许清大概能猜到是什么原因,无非就是朝代更替,加上后来的革命抗战,不然一个江南赫赫有名的富豪的后代,到最后怎么变成了农三代。
许清想到什么,打开那两本用防水布包着的书,问李长亭:“你认识上面的字吗?”
李长亭接过看了看,点点头。
“封面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