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非晋江普文】水墨田居小日子》-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一点,兄妹俩原先都不知道。

        苏杏是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才知道父母给她存了继续深造的钱。读研费用贵,她见父母日渐年老,实在不忍因此增加家里的负担,因此提出工作一两年后再考研。

        怕耽误女儿前途的苏氏夫妇赶紧告诉她的,可惜已错过考研的机会,要等下次。

        命运弄人,如今父母也走了,来不及等她的好消息。

        总而言之,苏杏经济独立,想怎样就怎样,郭家无话可说。见儿子对儿媳惟命是从,甚是担心,二老只好催促儿子在工作上上进些,免得以后被儿媳小看了。

        结婚之后,小俩口搬到郭家父母买的公寓过二人世界,生活和美。

        过了不久,苏杏发现自己怀了身孕,全家人为之兴奋了好一阵子。

        苏杏是读历史的,对世界史与华夏古史了解甚深。尤其是华夏古代史,未来的她最后考取了博士学位,又到国外的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历史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等。

        但她造诣最深的还是华夏古文学,颇得导师喜欢,常让她跟自己一起研究华夏古籍学说。

        有一次,导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幅类似古典秘籍般的绢布扫描件。上边的文字无人识得,导师特意让她和自己一起还原字迹,在校研究了足足一周才回家。

        大清早回到家,发现丈夫给了她一个天大的惊“喜”。

        他出轨了,出轨对象她也认识。

        都说防火防盗防闺蜜,以前她听了仅仅是一笑置之,有人不经意地提醒她丈夫跟好友走得有些近,她始终不以为然。

        她认为谣言止于智者。

        万万没想到,打脸的力度来得那么重。

        她怀有身孕,在学校做研究时得到较好的照应,不是太疲累,原本休息一下就没事了。没想到一回来就看见丈夫跟好友在客厅滚成一团的脏乱,猝不及防的打击来得太突然,她流产了。

        正因此事,心神脆弱的苏杏与自家大哥和好了。苏海带着两个堂兄弟特意来g市揍了郭景涛一顿,责令他不得再跟小三来往,并要求郭家对小妹作出精神方面的补偿。

        郭景涛是真心喜欢苏杏,自知有错,一一认罚,不顾父母阻拦就把自己名下的财产全部归于苏杏名下。

        但是,他死活不离婚。

        苏氏族人也极力反对苏杏离婚,他们劝她说这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男人,换了别个也一样下场,或许还没这个好。郭景涛肯把所有归于她名下,证明他是真心悔过。

        他们说,男人一旦有机会都可能犯错,不管有钱没钱。

        他们说,嫁人要看对象的品性,同样要看婆家的德行。郭家待她不薄,小俩口结婚又给钱又给房的,还允许她继续深造,别人家可未必。

        女人要嫁人才算圆满,这是社会大部分人的共识。

        苏杏学历再高,亦逃不过某些旧观念的束缚。

        所以,她听亲人的,原谅了郭景涛。

        她原谅他的原因还有一个,这男人对于自己坚持的事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固执。譬如对她的追求,他从大一就开始喜欢她,那份心意坚持四年不动摇。

        至于他跟闺蜜之间的事,他说完全是一场误会。

      ¡¡¡¡ÓÉÓÚËÕÐӵĹØÏµ£¬ËûÓëËýµÄ¹ëÃÛÓÐÒ»¶¨µÄ½»Ç飬ºóÀ´ÔÚ¹«ÖÚ³¡ºÏµÄżȻåâå˶àÁË£¬ÇéÒêÖð½¥¼ÓÉî¡£

        那天是郭景涛找那闺蜜出来冒充妻子去应酬,结果两人被灌酒喝多了。一个以为对方是久不回家的妻子,一个以为郭是自己男朋友,就滚在一块了。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既然选择原谅便不深究,这是苏杏的处事态度。

        她讨厌在一件事上纠结太久。

        至于闺蜜,自然是决裂断交。

      第9章

        但是,那次意外流产伤了苏杏的身子,从此肚子一直没消息。一开始公婆不敢说什么,毕竟是儿子闯的祸,过了好久才开始明示暗示地催促。

        夫妻俩为此伤神许久,遍寻名医始终找不出原因。

        对苏杏来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一年之后,和郭景涛有过一夜夫妻的闺蜜小三忽然找来。她抱着一名男婴向郭家人哭诉,说这是郭景涛的孩子。

        因为那件事,她跟男朋友分手了,为了保住孩子她甚至不惜与家人吵翻,孤身在外生下孩子。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凭的是自己以前积攒的钱财度日,如今生活陷入困境当中。

        她受苦不要紧,但孩子是无辜的,她希望孩子可以认祖归宗啥的。并向苏杏发誓,她决不会介入苏郭之间的感情,留下孩子她就离开。

        事情的发展,不必细说也知道结果。

        经过医院鉴定,证实孩子确是郭景涛的,公婆高兴万分,顾不得儿媳的感受欣然接受孩子。并将郭家出租的一套公寓拔给娘儿俩住,让她安心在家带孩子,日常支出由郭家出。

        在二老心里,什么都不如自家长孙金贵。

        为了长孙,委屈一下儿媳没什么,谁叫她生不出孩子?况且他们没让那女人住进郭家,够给苏杏面子了。

        长孙在前,老人们对苏杏的愧疚一扫而空。

        对此,郭景涛没反对,默认了父母的做法。这一年多来,他为父亲的公司做了好几单大生意,早从基层跃上公司高层,前景良好,就是孩子这一块有缺憾。

        陡然得知自己当了父亲,他十分欢喜,同时希望妻子能接受这个孩子。

        大人犯错,稚子何辜?是吧?

        至于孩子的娘,就当给孩子请了一个保姆呗,没什么的。

        这一次,苏杏不反对也不赞成,冷眼旁观事情的发展。自知一直怀不上孩子,再深明大义的公婆早晚会对她有意见,所以此事她没有发言权。

        待丈夫过来征求她的意见时,她没吭声,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郭景涛故作糊涂,当她同意了。

        从此之后,公婆经常去那边看孩子,郭景涛时不时也过去。渐渐地,有时候去晚了干脆在那边过夜。

        他一开始有解释,说两人没搞事。

        苏杏从不过问。

        住都住了,孤男寡女的有没搞事只有天知道。

        只不过,从他在那边过夜起,她不再允许他的亲近,经常在校留宿很少回家。结婚前,她对他没什么感觉;结婚后,与他有过亲密关系才好不容易对他产生一丝好感,年龄一到就和他领了证。

        结果让她明白当年太年轻太幼稚,悔之晚矣。

        如今,那刚刚萌芽的一丝好感也在她的沉默中悄然消失,把全副心思投进学业之中。

        一年一年过去,她研究生毕业,又考上京都学院读博士。

        有一天回家,她发现自己头上更绿了,郭家又多了一名拖儿带女的小四。小四比小三更好命,她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郭家欢喜得不得了,二老直接把她接回家里当祖宗般供着。

        反正儿媳一直不着家,无碍。

        苏杏见状,并不大惊小怪。

        她以前在家尚且有小三,如今经常不在家,多出一枚小四有什么奇怪?

        面对妻子的冷淡,郭景涛欢喜之余深感愧疚,不吃不喝地跪在她房门前一天一夜。郭家二老心疼儿子,对不能生育又不着家的儿媳的不满达到最高点,骂她是个没良心不懂感恩的女人。

        他们说,像她这样一个不会下蛋的女人,搁谁家都不会要。郭家容得下她她该烧高香了,别以为文化高就以为地球得绕着她转啥的。

        苏杏不反驳不争辩,更不听小四所谓的“绝不影响她的婚姻”等屁话,将自己的行李搬出郭家并提出离婚。

        郭景涛急了,发誓说死也不离,说他这辈子最对不起她所以更不能离。

        因为离婚对女人名声不好,除非她能找到意中人。

      ¡¡¡¡à棿ËÕÐÓµ±Ê±Ìýµ½Õâ·¬»°²»½û΢ÑÈ¡£

        不说最爱的人是她了么?意思是他找到真爱了?是那小四么?

        当然,那不重要,她的好奇心同样仅维持了三秒。

        他不愿意也无所谓,苏杏懒得找证据打官司,径自向校方提交申请出国留学几年。她经济独立,无后顾之忧。等她回来时,不管姓郭的肯不肯,这个婚照样离得了。

        苏杏在国外读书与工作七年多,期间有想过办离婚手续。每次刚刚生起念头,改天又忙得晕头转向,然后搁置。

        后来回国她就更忙了,根本没时间办这件事。

        她回国的原因是应导师相邀参加一次古文学研究,为了这事,她把自己的事业重心调回国内。

        原来几年前,一支国家考古队不知从哪个角落取回一张地图,据极其抽象的地形地标图大概推测那是一幅春秋时期的画。如果属实,那么国家可能发现了一处春秋时期的墓室。

        可不得了,这可是一项惊喜而重大的发现。

        考古队本想一边挖掘,一边找人破译画上的古文字。

        不料,墓室里机关重重,闯第一道门时整个考古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名教授被人手快推出阵外幸免于难。

        那位教授是领队之一。

        他向国家汇报了此事,国家曾两次派专业队伍帮他,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任务没有丝毫进展。后经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或许那幅画能给大家一个提示。

        地图保存完好,虽然破旧,仍能清楚看出字迹。

        上边除了抽象画,还有两首古诗词在,可惜无人能成功破解诗词中可能存在的密码。

        其实,这种国家级的寻宝轮不到苏杏一个刚刚成长的小学痴参与。奈何拖的时间太长,纸包不住火,华夏找到春秋古墓的消息不知怎的被人传了出去。

        虽然查截得快,泄密者来不及报详细地点,但走漏的风声收不回来了,国内外的一些非法分子开始蠢蠢欲动,四处寻找古墓地点的所在。

        夜长梦多,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国外科技先进发达,如果被他们抢先一步盗取里边的文物将是华夏的耻辱,也是一大损失。形势紧迫,官方只好接受相关方面学术领袖的推荐,让苏杏这个名字进入破译古文的候选人名单。

      第10章

        苏杏从小对古文化非常感兴趣。

        她觉得,古人用来描述心情的诗词优美贴切,古人的衣裳华丽端庄,发式及妆饰讲究而多变……光辉灿烂的古文明令人醉心,让她格外着迷。

        所以,她很小就熟读诗书,经常一笔一划地描绘古代仕女们的优美风姿,以及青山幽林等美景。

        她还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常常根据一句话或者一段诗词判断其作者的年代与个性特征,甚至揣测对方身上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潜在小习惯或小爱好等。

        说难听些,她这德行在别人眼里就是神经质。

        在求学过程中常遭同学、老师们的取笑,笑她异想天开,狂妄无知,说她有空胡思乱想不如专心学习。

        总的来说,文人的优点缺点她都有。

        既有些酸迂,又有些清高,对旁人给她的差评不屑一顾。

        所幸大学时期遇得明师指导,她的文学素养更上一层楼,强大的想象力彻底放飞自我。很多连导师都不敢胡乱猜度的地方,她敢想敢说,在特定的场合勇于说出自己观点,然后举证查证,不眠不休。

        在这过程中吸收新颖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在导师们眼里,她就像一头放养的犊子,不知天高地厚地满世界撒欢奔跑。

        如今国家征召,到了验证她成果的时候。

        经过一次次的严格筛选与尝试,候选人名单一个个被否决,今天终于轮到她上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9: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