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非晋江普文】水墨田居小日子》-第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对方显然不想错过推销自己作品的机会,立马报出一个书名,然后继续呛她,“少拍我马屁跟你讲,老纸不吃这一套,最后一次警告你……”

        别看对方满口的老纸老纸,其实她是个女生,很年轻,才20出头。以前两人是邮件联系,可能今天气坏了,居然直接打电话来骂人。

        云岭村信号不好,又上不了网,好不容易今晚终于接通电话,难怪气成这样。

      第44章

        对方气得鼻孔冒烟,苏杏依旧云淡风轻。

        告诉小辣椒她居住的环境信号不好,免得下次又说她存心气人,并且再三承诺马上更文才能挂电话。

        然后,披星戴月地赶到东江桥,把小辣椒的大作下载到笔电回家慢慢看,然后将自己小说的存稿审核一遍,分几天上传。

        对于认真工作的人来说,时间过得忒快,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中秋没能回g城,过后苏杏回了一趟给师长们报平安。原本林师兄他们打算黄金假期去云岭村玩,那儿人少,交通不便但不堵车,可惜文教授让林、谢两人到国外参与一个文学交流活动,所以没来。

        不提倒忘了,正是去了这个交流会让苏杏对国外的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后因婚姻矛盾生出留学的心思,并在国外一呆就呆了几年。

        如今,这个机会给了谢妙妙。

        对此,苏杏有些感慨。

        同时庆幸谢的身边没有一个郭景涛式的男人,否则都该怀疑她会不会踏上自己在梦里的那条路。

        当然,感慨不是纠结,走什么路是谢妙妙的事,那种未来跟自己无关了,也管不着别人。

        文教授检查她的复习状况,得知她躲在乡下犹在找资料写游记,完全没有意志消沉的迹象,老人放心了。看了她几页手稿后颇感兴趣,叮嘱她内容必须经得起考究,不能信口胡编。

        那是肯定的,有其师必有其徒,虽然她偶尔确实想胡诌来着。

        每写一篇她都要在现代文学里翻一遍资料,直到找出蛛丝马迹为止,颇费精力与时间。实在没有她就用传说、据说来表达,资料从古代拿回来,要破旧一些的。

        回村里之前,苏杏在工作室附近较偏僻的绿化小树林拍了几张照片。包括一些特定位置,那种未来几十年内没有较大改变的地方通通拍了一遍,然后晒出照片来。

        因为她要退掉g城的出租屋,两个月了,颜姨婉转地告诉她有人对这套房有兴趣,对方愿意等苏杏期满再走,如果能早点就更好了。

        谁会嫌钱扎手?虽然对方信誓旦旦地说不反悔,还交了两百块订金。可人心易变,两百块跟房租没法比,若房子丢空几个月,颜姨得心疼死了。

        房东为人不错,苏杏不想看她着急,便遂了她的意。

        先到商场买了一堆日用品、大箱的零食和给周家人买了补品、玩具等手信,在出租屋走捷径搬回苏宅,然后打扫房间卫生。

        第二天,等颜姨过来检查一遍,一手交还钥匙,一手交还押金,苏杏正式告别都城生活,轻装离开这座城市。

        郁闷的是,这次她得一路坐火车转客车回去,足足花了一天时间,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梅林村。

        俗话说,龙床不如自己的狗窝。

        苏杏站在院里环顾四周,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

        不过,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同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发生一些矛盾令人抓狂。

        先是邻居问题,她家右边的几栋土坯房全被铲平了,不知哪天开始,拉建材的车辆、一批工人陆续进村,搞大工程似的。

        苏杏见周叔常在边上溜哒,貌似和工人们聊得挺开心,便找他问个究竟。原来是有人买下那边一大块地方准备建一栋休闲馆,有吃有住那种,忒有钱。

        “这里能买卖?”苏杏蹙眉。

        周叔最近的心情特别好,笑眯眯地说:“地肯定不行,房子可以。这里的三条村都可以,但有一个条件,不管你那里的,想买房子必须在当地落户。”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云岭村的真正居民只剩下周家了,不,现在又多了几户。

        “几户?”苏杏略惊讶。

        “可不是,”周叔回头看了看正在忙碌的工人们,笑道,“听说盖那什么馆要花很多钱,所以几个人合股,另外一个人要盖栋小别墅。呵呵,咱村要热闹了!”

        村子兴旺发达,老人高兴万分。

        这一点苏杏能理解,却不似周家人那般高兴,不喜不悲。

        以前她经常在楼顶工作,现在不了,虽然隔得远,总觉得灰尘滚滚呼吸不顺畅,所以她一般回书房工作,偶尔在凉亭。

        自从隔壁有工程,苏杏以为清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其实不然,人家都在白天七点开工,傍晚五点就停止一切劳作回家休息,据说有车过来接送,特有人情味的老板。

        经过一段日子,她渐渐习惯了白天的吵闹,晚上照样睡得香甜,稍微安心。

        可是,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

        先是一个白姨,后是一位妙龄少女,现在又有一大批外来户入村。

        何玲一家的心思开始活络,在外边逢人便说云岭村有多好,还拍了彩页贴在店门口大肆宣传,俨然云岭村的代表。尽管村里有诸多不便,居然真让他们说服两三批游客进村参观游玩。

        吃住皆在周家,上山摘菜摘果,体验农家的田园生活。

        那些游客见苏宅古朴素雅,兴冲冲地要求租住苏宅,哪怕只要一间客房。

        苏杏当然不肯,断然拒绝。

        游客顿感扫兴,纷纷向何玲投诉。

        何玲一听,立马过来找苏杏商量。

        “玲姐,我早说过,当初看中这里是图个清静,受不了热闹。跟村里人聊聊天还可以,招呼客人那是绝对不行。最近几天我连门铃都想拆了,吵得我头昏脑胀……”

        游客暂时不算多,但也够呛的。

        尤其带着熊孩子过来的人家,经常跳起来按门铃玩,她一开始以为是周家人来了,白跑了几趟。气人的是,那些恶作剧的熊孩子一见有人开门立马跑得老远哈哈大笑。

        有些家长押着孩子向她道歉,有些则不以为然,笑骂孩子一句“调皮鬼”便走了。

        还有过来借厕所的,村里的茅坑人家看不上,令她不胜其扰。

        她还没投诉呢,那些人倒恶人先告状了。

        何玲听了她的埋怨,见她态度坚决不敢再劝,只好悻悻地离开村子。

        客人的投诉她得管,云岭村的住户投诉她却不敢当真,得罪游客岂不是跟钞票作对么?而苏杏的钱又不是给她赚的,没那个义务。

        所以不加理会,还跟家人说她不识趣,不近人情等。

      第45章

        (),最快更新水墨田居小日子最新章节!

        “送上门的钱不赚,矫情。以为这样显得清高不为钱财折腰?有本事给村里盖座新公厕,没能耐装什么大瓣蒜,嘁~”何玲满心不悦,往日的好印象因为今天这事给全盘否定。

        “你别那么说她,一个小丫头哪里晓得生活的艰难?”赵婶说,“况且她的工作需要清静。”记得她曾经说过,院门也老关着不见她出来串串门,跟白姐不同。

        “什么清静,说穿了就是自私。”何玲嘴一撇,“明知道咱村的情况也不肯帮一把,不就借个厕所么。看看小岚姐妹,人家上门借个厕所,她们不但欢迎,还立刻找人合伙在附近盖了一栋新的。都是年轻人,怎么思想觉悟差那么远?”

        “这能比?”周叔瞪她一眼,“梅林村是小岚小薇的家乡,为乡亲们做贡献很正常。杏子是长租房子的游客,不能要求她做太多。”

        “我要求不多啊,”何玲理直气壮道,“借个厕所有多难?远亲不如近邻,大家应该守望相助,她呢?以前觉得她人不错,今天真是刷三观。看来,咱们村想富起来还得靠落户的那几家。哎,不说了。”

        见车子的菜已经装满,何玲挥挥手便走了。

        等儿媳离开,回头见老伴神色愁闷,赵婶不禁道:“难怪玲子着急,咱村太穷了。”

        “急有用?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得一步一步来。这不,先是白姐,然后是杏子,现在有人干脆在村里落了户。”越来越热闹了。“她年纪不小了,心浮气躁只会坏事。”

        周叔缓缓气,又说:“今天她在气头上我不多说,哪天你出去跟她讲讲,别为了一些小事跟杏子计较。很多事情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简单……”

        云岭村荒了那么多年,政府来过,外商来过,暴发户也来实地考察过,哪一次不是雷大无雨?

        为啥今天突然有人落户?

        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让楼房盖得高盖得好,基础很重要。

        有谁清楚白姨、苏杏的底细?没有。

        白姨身为村里第一个租户,租的土坯房,能证明她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才租得这么便宜吗?要知道,她每年得回城里住一两个月,或者近半年。家里养的鸡鸭狗与蔬菜,全部托付给周家。

        也就是说,除了狗以外,其余的家禽蔬菜全是周家人的。等她回来,周家还给她鸡苗菜种就行。可是梅林村有人笑话她小气,有人说她给人当小三在城里混不下去才跑回乡下吃土。

        真相如何,谁知道呢?

        落户那几家不明底细先不说,就说苏宅吧。

        一个刚成年的小丫头千里迢迢跑到这穷乡僻壤安家,平时对二老客气礼貌,家伙什儿有借有还。周家人给她蕃薯芋头,她回赠各种特产,进一趟城偶尔还给周家的孙儿买玩具。

        上次安装电视,建议他们家顺便也装了。以前二老吃饱饭没事干,要么出梅林村逛逛,要么七八点就睡了,生活枯燥无味。

        如今倒好,一无聊就看电视,生活比以前有趣多了。

        小丫头的厨艺、耐性确实差了些,但人情世故、待人接物方面做得很好。不管她钱哪儿来的,敢独居他乡说明她有魄力;人情世故通晓,证明她聪慧懂事,家教好。

        这两种生活方式能证明什么?谁敢断定她俩背后没几个人脉资源?说不定落户那几家就是她们介绍来的,人家不说而已。

        周叔背负双手,一边想着事,一边慢悠悠地往工地方向走。他极不赞成儿媳为了眼前的小利益,得罪苏宅的小丫头。

        老话有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何况这个少年并不穷,相对云岭村的居民而言。凡是肯呆在云岭村的,在他眼里都是一种静态资源,哪怕她们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

        资源多了,早晚带旺整个村子。

        云岭村的条件不好,需要时间,需要机遇,急不得。

        儿子儿媳还年轻,不懂这个道理。

        走了一大段路,周叔拐个弯到了苏宅,举手按了按门铃……嗯?没声音?老人抬起头,眼里露出一丝疑惑,又伸手按两下,还是没动静。

        “杏子,杏子在家吗?”

        苏杏正在凉亭码字,闻声抬眸,周叔?连忙小跑过去开门,院子大,不得不跑。

        今天何玲一走,她果断地把门铃关了电源。院门距离房子有些远,敲门声不大忍忍就过去了,敲门要花力气,相信那些游客坚持不了多久。

        有些事不能忍,反正她提前说过了。为了以后的清静,不怕得罪人。

        “周叔来了,进来坐。”开门一看,是周叔一个人。

        周叔摇头摆手:“不进了不进了,在外边凉快。”

        平常都是赵婶来串门,难得周叔来一趟想必有话要说。

        老人思想传统,苏杏也不勉强,识趣地回屋里端了两张竹凳子出来。再搬张小桌子和端来一杯温开水,两人就坐在树荫下聊天,田里吹来的风格外清爽凉快。

        “我听玲子说有客人经常按你家门铃?很吵吧?”

        苏杏坦直地嗯了声,“尤其那些恶作剧的孩子最可恶,乱按一通,【创建和谐家园】脆把门铃的电源给关了。”

        “关了也好。”周叔赞同她的做法,“大家都希望村子能发展起来,麻烦以后肯定不少,首先受影响的就是你跟白姨。你说过怕吵,所以我想来劝你把门铃拆了。对了,关门铃电源不影响你屋里用电吧?”

        “不影响,线路是分开的。”苏杏摇摇头。

        “那就好。”周叔心中略安,“丫头啊,以后那边的新馆子建成恐怕会更吵,你要有心理准备,毕竟人家开门做生意的。当然,以后遇到麻烦事你跟周叔讲。虽然我老了不大中用,好歹是一村之长,说话还有些分量。”

        “周叔,您别这么说,邻里之间难免有些摩擦,互相迁就一下就好……”苏杏笑了笑,心里明白老人的意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9: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