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陆辞秋冲着罗老夫人笑笑,“外祖母能亲自来,阿秋实在高兴。我本还想着如果您不方便过来,待月夕过后我就得跑一趟欢州呢!倒不是我不愿跑那一趟,而是有些事情就得在京里办,即使我去了欢州,也得带着您再来一趟京城。”她说到这里,主动往前走了一步,还挽上了罗老夫人的胳膊,然后压低了声音说,“皇后娘娘请您进宫一叙。”
罗老夫人的眼睛更亮了,身子都有点儿打哆嗦,“阿秋啊,这可是真的?”
“不敢拿这种事情开玩笑,自然是真的。”
“哎哟祖宗保佑,皇家的人总算是愿意见罗家的人了。”老夫人说到这里还有些感伤,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罗氏见了赶紧就道:“母亲,不管有什么情绪咱们都得先收着。这里是京城,一举一动都有人瞧着呢!先入府吧,有什么话咱们入府之后慢慢说。”
罗家一行终于入了左相府,身后跟着的几辆大马车也有人招呼着开始卸货。
罗大老爷罗展金不放心,又跟管家陆忠嘱咐了一次:“前面两辆马车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给二小姐的,要一样不少的搬到她院子里去。第三第四辆马车里的东西,是要送进宫去的,不要卸车,原封不动地放着。第五辆马车里的东西,是送给二房的,也要一样不少的搬到二老爷和二夫人的院子里去。最后一辆马车里的东西,卸下来搁在前院儿,回头我们罗家的下人会给分出来,该送给谁再送给谁。我说的你能记住吗?”
陆忠赶紧道:“大老爷放心,都记下了。再说这不是有跟着一起卸车的罗家人么,就算奴才记不住,他们也是能记住的。”
罗展金点点头,随手扔了一块银元宝给他,“行,记下了就好好干活儿吧!”
陆忠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只道罗家人果然出手大方,自己嘴甜一些,姿态放低一下,就可以讨他们喜欢,继而得到赏赐。
这年头谁跟银子过不去啊,罗家的活一定好好干,干好了指定还有赏。
陆家的下人们看到管家得了这么多赏,一个个的也兴奋起来,都想着好好干活,再从罗家人身上捞些油水。于是一时间,卸车搬货所有人都十分起劲儿。
罗老夫人到访,百兰院儿那头其实早就得到消息了。二老爷陆萧宇早就派人过来通传,从罗老夫人入京开始,隔一柱香时辰就要通传一次。
如此所为意在提醒自家老太太,赶紧收拾收拾准备迎接,这可是正经的亲家。
然而陆老夫人却不是这么想的……
第419章 罗家不贪
“老身如今可是有诰命在身的,一品诰命,皇上亲封。那罗家的老太太一介草民,如何配得起老身亲自去迎接?再说,罗家是商户,他们家的女儿能入我陆家的门已经是高嫁了,咱们可不能太抬举罗家人,免得他们过于骄傲,再踩到我们头上。”这是陆老夫人的话。
常嬷嬷听着这些话,心中不停地摇头,但嘴上还是要附和着自家主子。
于是她道:“老夫人说得极是。如今您的身份可尊贵着呢!这眼瞅要到月夕了,宫宴的请帖这两日也该到了。还有您和二夫人的华服也会一并送来,到时候咱们穿上试试。”
老太太开始琢磨了起来,“老二家的得了个敕命,虽不比我这个一品诰命,可是我在她那个年纪却是什么封号都没得到的。唉,还真是同人不同命。”
常嬷嬷说:“没什么可羡慕的,用银子买来的罢了,比咱们的诰命可差远了。”
老太太点了点头,“你说这话对。他们罗家就是有钱,用钱堆出来一个敕命夫人,不过就是叫着好听。实际上人人都知她那个敕命是怎么来的,也就人人都不待见了。指不定背地里还要笑话她,没那个本事只知道使银子。哼,商户就是商户。
老身跟她可不一样,老身这是实打实的拼出来的。
我生了个好儿子,用心教导他长大,供他念书,供他科考。他能坐到丞相这个位置上,那可是有我一半功劳的。他爹早早就死了,我一个人供着他容易么!
所以我这个一品诰命那可是人人提起都要感叹一句‘应该应分’的,跟罗书兰不一样。”
常嬷嬷站在边上听,就等着老太太也感叹一句阿秋也是个好孩子,给她挣了个诰命回来。
结果说到最后却是提都没提陆辞秋一句,好像这个诰命是因为她儿子是丞相才得的,跟陆辞秋一点关系都没有。
常嬷嬷试探地提了一句:“二小姐也是好样的,知道惦记家中祖母。”
老夫人却摆摆手说:“当初我也感激她,可是过后我就想啊,她一个还没及笄的小姑娘,皇上真的能给她那么大的面子,又是诰命又是敕命的就给咱们家封下来?不可能的。说到底还是萧元的功劳,只不过皇上为了哄她高兴,借着她提的那一嘴就点了头。”
常嬷嬷都惊呆了,只道老太太这个脑回路可真是棒棒的,自己这么一琢磨,把二小姐的功劳全给琢磨没了,所有的好都琢磨到自己儿子身上去了。
这老话都说隔辈亲隔辈亲,这怎么搁在陆家,隔辈一点都不亲呢?
她又问老太太:“二小姐的回春堂昨日开张,您要不要送点什么意思意思?”
老太太摇头,“不送了,我老了,留着的银子都是棺材本,谁也不给了。”
常嬷嬷就不再提陆辞秋的事了,只走到外头跟个丫鬟问了问,然后回来说:“老夫人,罗家人已经到前堂了,咱们这会儿过去正好。”
老太太点了点头,“行,这就去吧!”说罢起身,却在走了两步之后又遗憾地道,“若是朝廷早些把华服送来就好了,老身今日若能穿着一品诰命的华服去见罗家人,多气派。”
明月堂里,下人已经上了茶点,二房夫妻陪着罗大老爷和罗大夫人说话,陆芳华逗着陆荣轩玩儿。而罗老夫人则是一心一意地跟陆辞秋唠嗑,谁也不准打扰她。
这会儿她正抓着陆辞秋的手问道:“阿秋啊,昨晚上我听你二婶说,你能改进纺织机?还能拿出产量更高的新粮种?这可是当真的?”
陆辞秋点点头,“当真的。且这件事情我也已经与皇后娘娘知会过,娘娘那边是点了头的。只是娘娘问我,是不是可以完全相信罗家?”
罗老夫人深吸了一口气,她是几十年的老商人了,不管是在娘家,还是嫁到夫家来,全都是商户。可以说她这一生都在做生意,甚至直到现在罗家有大的生意决策,最终拍板的也都是她。近六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思考起生意上的事,脑筋转得极快。
昨晚上罗氏把改纺织机的事情一与她提,她脑子里立即就转出了这笔生意带来的可观利润,同时也告诉罗氏,只要皇家点头,罗家必然全力将此生意做成。且罗家不拿大头,甚至平分都不用,只占两成利,剩余的全都给皇家和陆辞秋分。
这算是罗家对皇家的投诚,也是罗家对皇家的表态。
她有信心把生意做好,但最终能不能成事,看的还是皇家的态度。
眼下陆辞秋说皇后那边已经点了头,罗老夫人的心就放下了一半。
至于罗家可不可信,她把自己心中打算给陆辞秋说了一遍,当陆辞秋听到罗家只要两成利时,心里也是在点头的。
罗家不贪,这一点很好。当然,对于这样一笔大买卖来说,两成利已经十分可观了。
至于剩下的八成,她也不想拿太多,一成足矣。但其余的也不能全部用来充盈国库,她得给燕千绝的军中争取出至少一成的利益。毕竟他们已经说好了,改造纺织机这个事,得让军中将士来做,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技术不外泄外传。
而且她都已经想好了,这件事情要流水线作业,即使是军中将士,她也不能把完整一套流程放心地交出去。只有流水线作业才能最好地解决技术外泄这一弊端,每个只掌握一个环节,对于其它环节的技术一窍不通。
这样,除非别有用心之人把参与到各个环节的人都找齐,大家在一起拼凑,才有可能把技术掌握出去。
当然,即使技术被外人掌握了,她也是不怕的,因为这种纺织机对于她来说何止不是天花板,甚至都是让她十分嫌弃的,她分分钟就能再换一台产量翻倍的出来。
话题扯远了!陆辞秋晃了晃头,又专注地看向罗老夫人,半晌问道:“罗家要出很多本金,包括人手,包括整条商业线的部署。真的只拿两成?”
第420章 顺水人情
罗老夫人笑呵呵地说:“我老婆子一言九鼎,说什么就是什么。别说给出去八成,皇家就是要罗家八成财产,罗家也是毫不犹豫就能给出去的。”
她说到这里,面上的笑容终于平静下来,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气氛终于凝重下来。
罗老夫人说:“罗家是皇家养的钱袋子,是皇家赚钱的工具。或许罗家初代经商的先祖没有想明白这个理,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却是没有什么可不明白的了。
这也就是南岳自开国以来国库没有空过,但凡朝廷揭不开锅,罗家都活不到现在。
我们时刻准备着被皇家搬空财富,心里也想过皇家来把钱袋子取走时,用的是什么法子。是找个理由抄了罗家,一个活口不留,还是只取钱不取人,留着我们继续赚银子。
后者还好,全家人还有条活路,若是前者,那就是灭族大祸。
阿秋啊,不瞒你说,这件事情对于罗家来讲,如鲠在喉。我们看似有大把的钱财,过着如意的日子,但实际上除了不懂事的小辈以外,其余人没有一个能睡上个好觉。我这几十年时常都会在睡梦里被惊醒过来,做的全都是满门抄斩的噩梦。
有时候想想啊,就觉得当初嫁到罗家来是不是嫁错了?我娘家也是商户,生意做得虽没有罗家大,但是在欢州城也算可以的。我一个不愁吃不愁喝的千金大小姐,嫁到谁家不是当家做主,何苦来罗家担惊受怕?但是回头再看看膝下这些孩子,就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
只是心疼这些孩子,怕他们到最后都被家族给拖累了。”
罗老夫人往脸上抹了一把,鼻子倒是酸的,眼泪却流不出来。
她苦笑,“人不服老真是不行,眼泪都没有了。阿秋啊,有些事老婆子我心里明白,有些话咱们也不方便在这里多说。总归你对罗家的大恩,罗家上上下下都记在心上了。今后不管是生意上的事还是家里的事,你都可以说了算,你让咱们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保证只听你的话,绝不问缘由。刚刚你说咱们是一家人,我这心里听了真是高兴,轩儿这孩子叫我一声外祖母,我也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陆辞秋也是无奈,“我做罗家的主干什么?将来我有一个县要操心做主呢,罗家的事我可分不开神了。您老是罗家的老祖宗,家里头大事小情当然得是您亲自把关,我倒是能出些小主意,多半也是合伙做个生意什么的。而且跟我做生意啊,罗家总是出力多,赚得少,到时候还望外祖母和舅舅舅母们不要不高兴。”
罗大老爷正被陆芳华缠着要好东西呢,这会儿听到这个话立即就给接了过来:“阿秋你放心,咱们罗家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家。什么出力多少的,别说是做生意了,就算不做生意,那𝖒𝖑𝖟𝖑你是咱自己家里的孩子,孩子有事,我们这当长辈的可不就得尽全力去帮忙么!
别说还有银子赚,就算是往里头搭钱,那也是做长辈的应该应分的。”
罗大夫人也跟着说:“你舅舅说得没错,罗家人都是热心肠,有什么事你只管知会一声,咱们保准给你办得妥妥贴贴的。至于银子不银子,提那个都见外了,我跟你大舅舅和二舅舅都说过,阿秋这边的生意不管赚了多少银子,咱们就算抽了利,将来这利也是要存着给你当嫁妆的。你要嫁的是皇子,陆家这个样子,想来也给你准备不了什么,咱们就都给你备下。”
陆芳华在边上插了一句:“还有我啊!我的也不能少啊!”
罗大夫人听了就笑,“怎么可能会少了你的。”
罗大老爷挪了个位置,坐得离陆辞秋和老夫人近了些,然后道:“阿秋,至于罗家值不值得信任这件事,咱们之前接触确实不多,让你一下子就相信我们也是难为了你。这事儿咱们做任何保证都是空话,咱们就接触接触看看。一件事一件事的做下来,值不值得信任你自己心里就也有一杆秤了。但是舅舅知道,你还是信任我们的,要不然也不会把这么大的生意同你二婶商量,也不会最先就想到罗家。”
陆辞秋笑笑,实话实说:“想到罗家,确实是因为罗家是南岳最大的商户了。我这种生意除非皇家直接接手,否则小商户根本撑不起来。而皇家又不可能直接接手,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民间商户来接盘去操作。而罗家之所以是不二选择,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你们是我二婶的娘家。我们是亲戚,所以我信得过。没了这一层,我也是要再斟酌的。”
这话说得就很有技巧了,既捧着罗家唠,又没有剥夺二夫人罗氏的功劳。她没有跨越罗氏去直接与罗家对话,而是话里话外都明确地告诉罗家,正是因为有了罗氏的关系,才拉近了她们两边的距离,否则这种事是落不到罗家头上的。
二夫人罗书兰的腰板儿瞬间就挺直了,二老爷陆萧宇的腰板也挺直了。
在这一刻,罗书兰对陆辞秋的崇拜和感激那真是一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这陆辞秋怎么这么会办事啊!这话说的,一句一句的都能说到人心里。
罗书兰心里都笑开了花儿,虽然罗家从来都不会因为女儿出嫁了,就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但做为嫁出去的女儿来说,罗书兰始终是想为娘家谋取更多的利益的,并想借此让哥哥嫂嫂高看自己一眼。
当初嫁到陆家,她本想着陆家是做官的,兴许自己从中牵线搭桥,能让娘家的商路走得更畅一些。可惜这些年下来她算是看透了,陆家人从上到下都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货。
除了一个裴卿,其他的没一个像样的。偏偏裴家也很敏感,镇守边关手握重兵,也被朝廷忌惮着。所以这些年她非但没通过陆家给罗家谋取到更多利益,反而娘家还怕她这边过得不好,被做【创建和谐家园】的婆家欺负,从而源源不断地给她送银子,让她跟裴卿两个不停地往里搭钱,养着这一家子白眼狼。
虽然罗家从来没说过什么,甚至还让她不要多想,千万别放在心上。
但是她却不能不想,她总觉得自己欠了娘家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补上。
如今可算是翻身了,陆辞秋凭空送给她这么大一个人情,她现在都恨不能打板钉钉把陆辞秋给供起来,一天三柱高香的拜。
裴卿怎么这么会生啊!这生出来的孩子也太有本事了,也太懂事了。
第421章 气死老身
罗书兰这么一想,就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裴卿了,毕竟过去那些年她总跟裴卿不对付,俩人总干架。要早知道将来还有这么一天,别说打架了,她都得把裴卿当祖宗。
二夫人越想越觉得以前做得不对,正准备跟陆辞秋说说这个事儿,这时,有个陆家的丫鬟说了句:“老夫人到了。”
人们齐齐往外瞅,果然看到陆老夫人在常嬷嬷的伴随下正往明月堂走来。
老太太今日换了新衣裳,深红色闪着银光的面料,一看就是掺了银丝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有些晃眼。
按说这种料子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能晃出银影儿来,一般府上的老夫人也难得穿一次。
但凡事就怕比,在罗老夫人闪得耀眼的青蝉绸面前,陆老夫人这一身就有点不够看了。
偏偏她自己还不知道,一脸骄傲地走进来,还轻咳了两下,就准备以气势压人。
结果一看罗老夫人,当时就泄了气。
这怎么比?她这一身料子已经是能拿得出来的最好的了!原本是打算月夕时穿的,毕竟诰命的华服只在去给皇后娘娘磕头的时候穿,然后就要换衣裳再去宫宴现场。
昨儿听说罗家老夫人要来访,她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这一身先穿一次,充充门面,结果还是瞬间就被罗老夫人给秒了。
陆老夫人憋气啊!心口堵得慌,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儿没背过去。
常嬷嬷赶紧去搀扶她,同时也冲着罗老夫人行礼,然后说道:“我家老夫人是见到亲家来实在太高兴了,一时有些激动,亲家老夫人啊,您千万不要见怪。”
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认识几十年了,谁还能不知道对方揣着的是个什么心思。
罗老夫人打从陆老夫人进来时那个昂首挺胸的劲儿,就明白她心里头想的是什么了。
老太太也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主,这种老年人之间的较量,即使是亲家,她也不愿意相让。毕竟陆家还得靠着罗家的钱活着,她女儿在陆家是绝对不可能受欺负的。
于是听到常嬷嬷说完话,罗老夫人立即就笑了,“哪能啊!老身见着亲家母也高兴着呢!哎哟,亲家母今日这身衣裳可真不错,远远瞧着还闪着银光呢!这是掺了银丝吧?可真好看。不过银丝总归是没有银线好,你瞧瞧我这身,掺了整整一两银线,阳光底下一站那才叫绝呢!”
陆老夫人又上不来气了,但是紧接着就听到罗老夫人说:“大媳妇啊!快去,从咱们带的东西里,把那半斤银线取出来,都送给亲家母!”
大媳妇就是罗大夫人,罗大夫人一听这话立即应了声,笑着给陆老夫人行了礼,说道:“我这就去取,那半斤银线是新缠出来的,可好看了。”
陆老夫人就矛盾了,这是生气呢还是不生气呢?按说应该生气的,毕竟罗家作为客人如此显摆就是在打主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