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红袖首发】艰苦年代有空间王宝琳邓卫国》-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如果时间充足,找到的地方野菜多的话,还会多去几趟,带多点野菜回去吃不完就晒菜干,留着没菜的时候吃。

        现今四月,野菜多,野果子也多,早上还可以跟着村里采蘑菇大部队去后山捡点蘑菇之类的回来做蘑菇汤喝。

        吃不完的可以晒干了,到时候卖到收购站去,上河村山清水秀,水土好,蘑菇多吃起来也鲜美,在收购站往往能买到一个不错的价格。

        当然,因为放假家里饭菜都是宝琳做,所以宝琳也就不用像文辉和文灿那样去地里帮忙挣工分。

        宝琳以前上过几次工,那是真的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一整个上午弯着腰。那工分是真的难挣,过年分的钱粮那真的是家人的血汗钱粮。

        后来是宝琳她爸心疼她,刚好村里养猪的活计空了出来,宝琳她奶顺势顶上。也就让宝琳放假的时候接过了她奶的锅铲,让她每天做些挖野菜做饭看家喂鸡之类的活计。

        她奶则是在村里接下了养猪的活计,这活相较上工那是轻松的不是一两点,工分也不低,每天8个,而且过年的时候饲养员还能额外多分点骨头下水之类的。

        平时宝琳上学,王老太也能早点喂猪回来做饭。

        要不是村里支书是她爷堂兄弟,两家关系好,自家也没有合适的人去,这活计还轮不上她奶呢!

        村里一共二十几户人家,养的猪也不多,就5头,其中两头过年村里大队杀了分肉,剩下三头卖到收购站给大伙分钱过年。

        当然宝琳也没好意思在家人辛苦上工的时候玩,而且因为自身经历性格的原因,平时在外面话不多,显得很是沉默寡言。与同龄人也不来电,就一两个平时一起捡蘑菇刮柴火挖野菜的小伙伴,平时家里活也多,也没什么时间一起玩。

        在宝琳的不懈努力下,家里的野菜干堆了三麻袋,蘑菇干有半麻布袋子,笋干也有一麻布袋子,看起来很是可观。

        但一大家子人要是真的吃起来怕还是撑不了多久。

        这还是宝琳在农闲时发动全家一起努力了半个多月的劳动成果。

        宝琳从厨房她奶每天定量放粮的柜子里拿出中午剩下的8个红薯,用清洗过野菜的水清洗干净红薯后,用菜刀把红薯上的黑斑小心的刮下。

        把红薯切成滚刀块,放一旁备用。

        接着便走到灶口旁边装木炭的老破坛子边上摸出柴火盒子,拿过一边的松针毛丝点着火之后开始往里添细枝材火。

        宝琳的动作很是娴熟,不一会儿,火便渐渐旺了起来。

        在火烧起来后,宝琳便往灶口上大锅添了四瓢水,烧的火很大,不一会儿就开了,先往里面放红薯,等锅里开始冒泡后,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儿,再放盐水放野菜,滚一下,半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就那点子红薯野菜还有盐,能做出什么花样来吗?反正宝琳是不行的,跟着她奶学的农家普遍做法,味道食材也是千篇一律,唯一不同的大概也就那两碟子酸笋了。

        现在家里用的盐是粗盐粒子,便宜,两分钱一斤,就是做饭的时候有点难化开,所以宝琳做菜的时候喜欢提前把粗盐粒子用水化开,到时候直接倒盐水就可以了。

        红薯野菜粥刚做好,盛到专门盛饭的木盆里,外面就传来了文军兴奋的呼喊声:“大姐,爷爷他们回来了。”

      第三章 红薯野菜粥

        宝琳听到了文军的呼喊声后,连忙将煮好的红薯野菜粥和就粥小菜酸笋端到了正屋大桌上,摆好碗筷,马上就可以开饭。

        “爷奶,你们回来了。”宝琳边说边往外迎,还体贴的倒上了满满一茶缸子的凉白开。

        “嗯,做好晚饭了吗?”王老太慢悠悠的应上一声,语气不急不缓,边走边喝着宝琳倒的凉白开。

        王老太中等身材,常年的劳作使其看起来有些干瘦,但眼睛大而有神,虽然现在因为干瘦而使眼窝显得有些凹陷,鼻梁高挺,从脸部的轮廓不难看出年轻时候是个漂亮的姑娘。

        她奶是个利索人,虽然已年近60,但头发常年还是一丝不苟的梳着,眼睛还是那么明亮,有时候仔细看过去还好似能看到里面的眸光流转。

        喝过后,王老太顺手把剩下一半多凉白开的茶缸子往王老头手上一放,便自顾自的走到大桌主位上坐了下来。

        她爷也非常自然的跟在她奶身后,顺手接过她奶喝过的缸子,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个干净。

        “做好了,奶,做的是红薯野菜粥。”宝琳刚说完,便看到她爸和她妈肩并肩越过正屋门槛,笑着向她走来。

        苏红英一个大跨步越过王建党,快步向着宝琳走来,边走边关心的说道:“宝琳,今天累不累啊?”

        看了看周围,小声的说道:“妈今天分到油茶树那儿种红薯,回的时候摘了点茶泡,吃完饭妈洗给你吃。”

        宝琳笑着点头应了,她很喜欢这种时时刻刻有人关心在乎着的滋味。

        当年宝琳她妈苏红英怀宝琳的时候,刚经历逃荒,身子还没养好就怀上了,当时怀相就不是很好,再加上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吃个饱饭都难,更别提吃好了。

        再加上当时大伯母也怀上了,又有一岁的文辉需要补充营养,一个孩子两个孕妇对当时王家压力不是一般大,最后两个孕妇都没怎么养好,生的很是艰难,损了身子,所以这么多年大伯母和她妈苏红英就没再开怀过。

        前几年也去县医院看过,说是当年逃荒伤了根本,大伯母李桃还好,当年李桃和她娘还有弟弟一家三口还有个照应。她妈苏红英那是一个人到的上河村,可想而知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她妈得受多少苦才活着到了上河村。

        王建党也凑了过去,看着自己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大闺女,拉着闺女关切叮咛的媳妇,眼神不由得越发温柔。

        宝琳长得像她妈苏红英,秀气白皙的鹅蛋脸,漂亮灵动的杏眼,细长而微挑的眉型,由此可依稀窥见长大后的宝琳将会出落的多么让人惊艳。

        宝琳身高则随了她爸王建党,身材高挑匀称,还有一双让人羡慕的大长腿。

        当然宝琳她爷奶长得都挺体面的,没道理她爸会长得磕碜。

        王建党长相随他爸,王家三兄弟都长得挺像爷爷,浓眉大眼,高高大大的,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审美。

        宝琳看她爸也过来了,更是笑弯了眉眼,她很喜欢这种感觉。

        这时候大伯大伯母文辉文灿还有三叔三婶文军宝珠也进了正屋。

        闻着空气中飘散着的食物香气,众人都不禁咽了咽口水。

        一天三顿都是稀的,哪顶饿啊,更何况现在春耕,劳作强度大,谁还不是上工上到一半那肚子就空荡荡的。

        家里平常是吃粥五分饱,现在是春忙春种时候,红薯野菜粥能吃个七成饱,秋收的时候,最苦最累,中午家里能吃顿干的,吃个【创建和谐家园】成饱,偶尔还会有过年熏的腊肉腊鱼之类的荤菜,补一补。

        现在闻到红薯的甜香,那还忍得住,步子都不禁迈大了些,纷纷快步走到大桌前,眼神中带着强烈的渴望望向最中间的那盆粥。

        王老太拿起粥盆里的木勺,往里搅了搅,用木勺敲了敲盆沿,说道:“行了,瞧你们一个个那样,像什么样子,拿起你们的碗,一个个来。”

        说完,王老太拿起自己放在粥盆旁边上面还带着几个豁口的粗陶碗,先给自己和老头子打上满满一碗。

        王家最不能得罪的是谁,那肯定是王老太,在王家当家做主掌管家里分饭大权就是她,要是那天得罪了她,惹到得她不高兴,当天就给你打份稀拉的粥,那你当天就尽可着熬吧。

        在这春黄不接的时候,能喝碗浓稠的红薯野菜粥吃个七成饱,就已经是上河村大队里非常不错的伙食了,就这还得多亏她奶的英明领导,关键时划得住,再加上一大家子齐心协力往前奔,才能让这一大家子在别人家闹春荒的时候家里还有粮食吃。

        按照家里多劳多得的一贯原则,爷奶他们和家里壮劳力大伯她爸三叔用大海碗打上满满的粥,大伯母她妈三婶儿打上大半海碗的粥,文灿文辉和宝琳则是打上满满一小碗的粥,文辉12岁,文灿和宝琳11岁,文辉文灿两兄弟已经在农忙学校放假时上工赚工分了,虽然还不多,宝琳则是在家忙活饭菜之类的事宜,最后剩下的一小碗粥,是属于就是现今最小还在家里蹲的文军和宝珠了,由他们分着吃。

        宝琳端着自己分到的一小碗红薯野菜粥,喝的香甜,偶尔夹上那么一两根酸笋,脆脆的,那叫一个美啊,天,现在的我,要求已经这么低了吗?

        在二十一世纪时,就算家里再困难,一个月吃那么一两次肉是正常的吧,更别说到了后来,什么鸡鸭鱼肉没吃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劲造。

        但,现在,上世纪50年代,两者之间的生产力差距太大,导致宝琳现在吃个红薯都觉得香。

        吃过饭后,今天轮到大房收拾碗筷,大伯母一个人在厨房灶间忙碌着。

        王家碗筷不多,加上家里自己做的木勺木碗也就用个两三次,否则家里碗筷都会没得用,所以王家每天一房,晚上轮流洗碗烧水。

        晚上临睡前,宝琳细细的嚼着她妈特地给她摘的茶泡,带点涩,但甜甜的。

      第四章 王建军

        第二天,一大早,约莫五点半的样子,天光微曦,但老王家除了两个小的文军宝珠在睡和她三叔王建军在赖床外,其他人都已经坐在正屋桌前端着碗里稀薄的野菜红薯粥喝了起来。

        早上的饭菜一向是她奶做的,野菜是昨天宝琳剩的,红薯就那么两三个,说实话,就跟菜叶子汤似的,没滋没味的,野菜吃起来还有点苦涩,要不怎么是叫野菜呢。

        就这早饭跟她奶早上喂猪吃的可能都差不多,了不起就是野菜嫩点,里面多两个红薯,还加了点盐进去。

        说实话,宝琳原先也不习惯这里的吃食,在二十一世纪天天大米饭鸡鸭鱼肉的吃着,到这就成一天三顿野菜红薯粥了,再不然就是玉米碴子粥,这落差也太大了吧!

        但是没办法啊,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能适应环境喽!

        宝琳断奶后起先还不怎么吃的惯家里的野菜红薯粥,等到把空间里能吃的东西吃光了,不习惯,吃得少,导致肚子经常饿的火烧火燎的,后来为了肚子也就慢慢适应习惯野菜苦涩的味道了。

        为此,宝琳还练了个喝粥的绝活,把粥晾到温热了,一抬手,吨吨吨,就三口,直接一碗喝光,可以说宝琳是王家吃的最快的人之一了。

        王家按劳分粥,宝琳每次分的粥都不多,就一小碗,当然王建党苏红英每次想分粥分吃的给她的时候,都被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王建党和苏红英上工干的都是体力活,多吃点就能多顶会。

        村里哪家哪户的粮食都是要先紧着家里壮劳力吃的,不然哪有力气上工挣工分。

        等到宝琳六岁开始挖野菜捡柴火,慢慢的用空间屯点野菜野果子什么的,平时就很少挨饿了。

        有时候还会给苏红英王建党带点野果子小红薯之类的晚上一家人在屋子里一起偷摸着吃。

        王老太是个勤快利索人,在王家每天都起得最早,最是看不惯磨磨蹭蹭磨磨唧唧的懒人,恰好,三叔王建军就是这样一个人。

        平日里,她奶最疼三叔,但平时在家说的最多训得最多的也是他。

        今天,一家人除了小的和三叔外都齐了,洗过脸后坐在桌子上喝粥,喝到一半的时候,她三叔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揉着眼睛从右侧屋走了出来。

        “都在吃了,还磨叽什么呢?大姑娘上花轿啊,要一催二请,隔壁老徐家刚刚都出门了,去晚了蘑菇都不知道在哪,你还捡什么捡。”

        “军子过两年就要去上小学了,你给我好好捡蘑菇,要再像以前那样吊儿郎当的,到时候拿不出军子的学费,仔细你的皮。”

        说完,王老太把粥盆里剩下的粥倒在王建军的碗里。

        “知道了,妈,军子是我儿子,他的事我能不上心吗!”王建军一抹眼睛,扒拉两下头发,长腿一伸,就坐下吃了起来。

        三叔王建军长得最像王老头,是她奶最小的孩子,现在才不过24岁,比王建国王建党王英小了差不多十来岁。

        从小王老太王老头疼他,哥哥姐姐让着他,万事不过心不操心,养成了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王建军平时虽说上工,但不卖力,拿的是妇女的工分,农闲时,偶尔还会请个假,跟隔壁几个村子里志趣相投的人去林子水库哪里摸个鸟蛋,钓个鱼,捉个野鸡兔子蛇什么的烤着吃。

        走街串巷呼朋唤友,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反正,她三叔平时的这种行为,按村里老人的说法,就是还没长大,不懂事,没个定性。

        还好王建军长得还挺能唬人的,依靠自己浓眉大眼长得方正的吃香长相,再加上不怕生,谁都能说上两句,跟人老大娘也能说得来劲的性格,硬是让村里大娘主动出马,给他说媒,娶上了村里徐春生的大闺女,徐晴。

        在这村里小子们要想娶媳妇那就得格外注意哪些大娘大婶子们,要她们觉得你不错,主动帮忙介绍个那也不是不可能。

        徐晴是徐春生的大闺女,上面有一个哥哥徐子明,下面有一个弟弟徐子华,因就一个闺女,在家日子过得也还可以,最多也不过骂两句,但要说有多疼爱那也不是。

        毕竟村里人都有点重男轻女的想法,儿子是自家的,以后会养老送终传承香火的,自然是要更看重些的,而女儿以后终归是要嫁出去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终归是个外人。

        徐晴她爹她娘最疼的还是她弟弟徐子华,现在在镇子上红星公社里红星中学念初二,是二老心中以后会有大出息,会光宗耀祖的人。

        这媒是徐晴她大伯娘做的,谢媒礼就是四个红鸡蛋。

        当时说媒的时候,徐晴大伯娘是这样对着徐晴说的:“王家人多兄弟多,婆婆虽强势但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妯娌也不难相处,王老太也最疼小儿子,不会受人欺负,不吃亏。”

        “王建军长相也讨喜,人不坏,就是有些不定性,等生了孩子日子久了就好了,好好过,以后日子差不了。”

        就这样,徐晴说了王建军,嫁给了王家做媳妇。

        当年王家给徐家的彩礼是八块钱,一篮子鸡蛋,还有三尺土棉布,在当年算得上是非常有诚意的彩礼了,说明了王家对徐晴的看重。

        虽然知道彩礼是什么后,李桃很是不高兴了一阵子,对刚嫁过来的徐晴也就自然没什么好脸子。

        当年王家娶她李桃的时候可就只有30斤红薯,其他什么都没有,咋的取个媳妇彩礼都分个一二三等啊。

        她也不想想,当年那是什么情况,南涝北旱到处遭灾,老天爷不给饭吃,王家给的30斤红薯还是王家人从牙缝里硬挤出来的。

        再说当年苏红英嫁王建党那可是什么都没有,直接就是进门过日子,要说清楚分个一二三的话她不是更有说头。

        这年头,村里人,婚姻嫁娶没那么讲究。

        一般就是选个黄道吉日,新郎新娘穿身好点的衣服,请两家的亲戚朋友一个吃过饭过个礼,两家相互认识一下,那就成了,是一家人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19: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