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宫中倒是风声鹤唳,宫墙外里三层外三层都被留守的禁军护得结结实实,军士们全副武装,在皇城附近严阵以待。可是……
“你妹妹没提,自有她的理由。”苏夫人最终睁开眼睛,语气沉沉地说道:“不该我们管的,我们就不管。按照你父亲离京前的吩咐,做好我们该做的事,其他的与我们无关。”
“是!”两位太太点点头:“一切听母亲的安排。”
“孙媳妇那边,”老太太有多嘱咐了一句:“千万看严了,绝不能让她与娘家联系。至于以后……再看吧。她若认自己是苏家人,自然不该对我们的安排有怨言。若是她怨我们,那就只能说她与青云无缘了!”
第173章:王妃
而同一时间的淮阳王府里,王妃苏氏的院子里。
她站在院子里抬眼望了望天,接着朝着跪在地上来报信的侍卫吩咐道:“知道了,你出去吧。”
“王妃!”侍卫并没有离开,他急得用膝盖向前挪了两步:“孙大人到现在都没能找到九爷和九夫人,此事太过蹊跷,孙大人怀疑,一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
“找不到就继续去找。”苏氏冷淡地说道:“你来找我也没有用。”
侍卫低着头一声都没敢吭,他当然不敢说孙大人对王妃颇有怨言,他觉得是王妃如此轻易放那对小夫妻出门,才导致眼下困境。
孙书德的确十分怀疑有人走漏消息,提前通知了萧景珩和上官静,否则这小两口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孙书德当然清楚,他们没有回武定侯府去,因为他已经按照王爷的指示,第一时间包围了武定侯府,以保护的名义,圈禁武定侯家人。武定侯一家子都在,独独不见上官静。
当然了,就算是疑虑重重,孙书德也从未怀疑过苏氏是故意放人出去的,他只是觉得王妃愚蠢,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事。
因此他才派了侍卫来找苏氏,要求苏氏下令,淮阳王府同样【创建和谐家园】,以防再有人递消息出去。
“你们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苏氏一边转身向室内走去,一边答道,语气中带着些淡淡地不耐烦,她朝一旁侍立的侍女吩咐道:“通知后宅,谁都不许出院子。”
“谢过王妃。”侍卫朝苏氏磕了个头,接着很快消失了。他需要将淮阳王府所有人都赶回自己的住处,严加看守。留在家里的映月、檀香和芸香得到消息后惊疑不定,小姐还没回来,然而后院却不知出了什么事,但后院【创建和谐家园】,她们压根就没法出门,自然也没办法向外递消息。
侍卫走后,苏氏身旁的中年侍女才露出忧虑的表情,她不是宫出来的侍女,而是苏氏的陪嫁,家里人到现在都还在苏家当差。
“娘娘!”中年侍女但心地说道:“孙大人怎么也急着找九爷和九夫人。奴婢总觉得,这事情不太对。”
苏氏的表情并无一丝波动,她坐在了梳妆台前,淡淡答道:“此时不用你操心,不该问的不要多问。”
侍女闻言只好闭了嘴。既然娘娘这样说……那大概九爷和九夫人,已经顺利被娘娘送进宫了吧?
然而实际上,苏氏并不知道上官静小两口的去向,她原本以为,孙书德会抓住这小两口呢!她是知道淮阳王走时的交代的,要孙书德押上官静去武定侯府一同圈禁。
算了!人到底是跑了,还是顺利入宫被押入明刑狱,其实苏氏也不大关心。一切她都不关心……
“来人。”苏氏伸手打开了桌上的妆盒:“给我梳妆。”
“梳妆?”侍女一愣,这时候梳哪门子妆,头发也没乱,妆容也没花,好好的啊……
“换上王妃冠服,按品大妆。”苏氏又吩咐道。
“娘……娘娘……”侍女结结巴巴地问道:“您……您要进宫吗?”
苏氏没有回答侍女的话,而是又吩咐了一遍:“梳妆。”
“是!”那侍女只能答应着转身,打算去开箱子翻衣服。
也怨不得她奇怪。苏氏的王妃冠服,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穿过了,都不知道收在哪个角落压箱底呢!
苏氏坐在妆镜前,突然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她的脸……还和十几年前一样,没什么改变,依旧那么美,美得可恨!
当年的京中第一美女是当今宫中的林侧妃,但苏氏还记得,林氏姐妹当年有多嫉妒自己。因为人人都说林氏双花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但她不一样,大家都说她是大周朝的高岭之花,冰清玉洁、出尘脱俗。但后来呢……后来……
苏氏对着镜子笑了,她的笑容依旧如十几年前一般楚楚动人。但那又怎么样呢?打碎的东西,永远都不可能恢复如初。
她一直端坐在镜子前仔细端详着自己,一动不动,就像是一座雕像似的,直到侍女们好不容易翻出了她的王妃冠服,她才站起身,让侍女们为她更衣。
更衣、梳妆。
十几年了,苏氏再一次盛装打扮,她戴上了最华丽的首饰,穿上了最华丽的衣裳,装点上最细腻精致的妆容。接着她站了起来,走到了正厅的椅子旁坐下。
就这样一直坐着,像一尊精美的观音雕像。
侍女们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苏氏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如此盛装打扮,就为了在自己院子的正厅坐着吗?或者……这是在等人??等谁呢?王爷离京了啊!
做女儿的行为古怪,而远在两百里外做父亲的,则差一点一口气上不了,就这么闭眼去了。
大学士苏平怎么都想不明白,事情怎么变成了这样!这与女儿之前所说的不一样啊!
女儿明明说了,她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可是……可眼下这是……
苏平踉踉跄跄的上前几步,仔细看了看躺在御辇外那个额头中箭的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二皇子薨了,他们苏家这一代的希望,没了!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苏平并不是唯一一个悲伤透顶的人,在他的身边,还有陈丞相和年迈的林太尉。
三位老臣痛哭流涕的模样,好像死了儿子的是他们似的。
皇上从御辇里出来时,看到的就是眼前这一幕,他立刻觉得胸口发闷,眼前一黑。
“皇上!皇上节哀啊!”贴身内侍立刻冲上来,扶着他慢慢坐下。皇上望着眼前并排躺着的三具尸体,只觉得一阵阵的凄凉与心寒。小儿子去世才一年,三个大儿子竟然也都没了。
他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年过半百,统共就三个儿子活下来,长到成年,可以继承大统,但这一次却全都失去了。
大周朝的希望在哪里?!难不成要将这万里江山拱手让给他人?
皇上想到这里,忍不住悲从中来,放声痛哭起来。
第174章:大学士苏平
皇上一哭,刚从大战中回过神来的文武百官自然也不敢闲着。赶忙也跟着哭,有人哭,有人还忙着劝皇上节哀,这一下场面显得乱糟糟。
再加上那些大臣们刚刚被军队圈禁才放出来,被吓得不轻,一个个灰头土脸,面色青白不定,现在跟着皇上哭起来,一个个赛一个嚎得带劲,颇有几分停不下来的架势,也不知道是在帮着皇上哭皇子,还是在合理发泄自己被吓坏的情绪。
只有苏平,他看到皇上出来之后,反倒不哭了。一双眼睛充满着怒火,怒瞪着跟在皇上身后的武定侯。
皇上踉踉跄跄差点躺倒被人扶住,苏【创建和谐家园】而摇摇晃晃的站起来,迈着老胳膊老腿冲上去,一把揪住了武定侯铠甲上的绳结。
苏平已经快七十了,力气其实没多大,但刚刚四十岁年富力强的武定侯倒像是有意配合他一样,很轻易地弯腰低头。
苏平将武定侯扯到他面前,怒瞪着武定侯的眼睛,质问道:“你这个乱臣贼子!与淮阳王合谋叛乱,谋害皇子,其罪当诛!你还我二皇子的命来!”
这几句质问直指要害,但武定侯丝毫不慌。他同样也做出一副悲痛的神情,朝苏平说道:“老大人!您是糊涂了嘛!卑职怎可能谋害皇子,五皇子可是卑职的女婿!卑职的女儿刚刚怀孕,还在京中等着他回去呢!”
武定侯这几句话说得苏平一愣,他下意识地转头向旁边看去。他在看到二皇子的尸身之后,备受打击,压根无暇他顾,此时被武定侯一提醒,他混沌的脑子才渐渐冷静下来。
眼前并排躺着三位皇子,陈丞相和林太尉和他一样,家里的希望也破灭了,皇上的儿子全都没了啊!
若是武定侯做的手脚,那他为何要连自己的女婿都一起弄死?还有……之前的事……之前的事……
苏平的思绪渐渐沉寂下来。
之前那场叛乱,实际怎么回事,苏平其实根本没看到。他也没跟着其余的大臣们一起,被军队抓住暂时扣押。
因为他提前知情,为了避免误伤波及,所以他提前找了个不舒服的借口,带着两个儿子坐在了随行御医的一辆马车里,离御辇的距离很远,差不多在御驾车队的尾部了,当然离战斗中心也很远。
而且这老头太过自作聪明,因为怕流矢,战斗开始后,他还让儿子们,还有负责照顾他的御医将马车车窗和缝隙都遮严实,连马车里的茶桌子都立起来做遮挡了,所以外面的情形,他还真是没看清楚。
他只知道按照女儿所言的时辰,外面乱了,而且果然没过多久就战斗结束,平息了“进攻”,成功剿灭妄图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一切都与苏家和女儿提前商议好的计划一致,因此老头听到外面的刀剑声平息,带着儿子们从马车下来时,还有几分得意呢!
按道理来说,这么快就平息,二皇子应该好好的,不仅很好,还立了大功才对,可是怎么……
脑袋清醒了,苏平却觉得更加心慌,心脏咚咚直跳,连耳朵都嗡嗡作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与淮阳王的计划明明不是这样的。
说好了趁皇上此次离京秋猎,找些死士装作五皇子一党谋刺皇上与其余两位皇子,而二皇子借机护驾立功,顺便将五皇子谋逆的罪行坐实。
这件事已经计划了许久,苏平甚至在京中时,已经将证据链提前做好了,因为有丽妃帮忙,因此苏家在陈皇后和五皇子身边都有内应,罪名,旁证都很齐全,口供这一部分,除了陈皇后身边的一位近身内侍之外,其他人不太好打开缺口,因此他们还看中了皇子妃的幼妹,那个心直口快的小姑娘,和她呆气十足又胆小的夫君。
这小两口的口供在御史台和刑部那边绝对没啥用,苏平很清楚。因为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谋逆这样的大事,五皇子夫妻俩绝不可能透露给妹妹和妹夫知道。
但他们替这小两口提前拟好的口供依旧有大用。他们“无意中”看到的某些事,将成为五皇子谋逆案证据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并且苏平和苏夫人很清楚,上官静小两口虽然一个心里没什么成算,另一个又呆呆的,但他们的话,对于皇上和太后来说,可信度非常高。在皇上眼里,这俩孩子是没脑子也没本事去撒谎的实诚人。
一切都计划得好好的,丽妃娘娘会在明刑狱打点好一切,他们将通过这件事彻底扳倒陈皇后和五皇子,这只是他们行动的第一步。
苏平甚至连皇上的心思都算计好了。皇上如此忌讳林太尉,绝不可能让林贵妃登上皇后的宝座,因此下一步,他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急着让二皇子邀功,而是想办法不显山不露水的支持丽妃拿到协理六宫的大权。
有了强势的母妃,二皇子今后的路会走的更加顺畅,而且苏平有把握,有强势的林太尉在一天,皇上心里的那杆秤就平衡不了。就算四皇子表现再出色,皇上也会担心四皇子登基后外戚更加强势。
这样的情况下,二皇子只要不出大错,登上太子宝座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一切原本都计划得很完美……
“淮阳王谋反已然伏诛!”
苏平与武定侯几乎是面对面的距离,但他看着武定侯的嘴一张一合,却觉得声音像是从天边传来,带着遥远的回响,震耳欲聋,震得他浑身都颤抖起来。
什么?苏平觉得自己很难理解武定侯的话。淮阳王谋反?
女婿谋反?那女儿……女儿到底是受了丈夫的蒙蔽,还是……还是为了不让苏家插手淮阳王的大计,因此才编出了这样的谎话??
但苏平不愧是以利为先的老狐狸。他的失魂落魄也只持续了短短的几秒钟,接着他立刻想到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淮阳王谋反,女儿不受牵连,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要当机立断才能保住苏家!
第175章:武定侯
苏平想通了这一节之后,也不再纠结二皇子的事了,他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二皇子是长孙女的夫君,小两口感情那么好,夫君离世,苏文月会怎样悲痛。
反正二皇子死都已经死了,眼下最要紧的是,要怎么赶紧把苏家从淮阳王这一摊烂泥里摘出来。
“皇上!”苏平连滚带爬地扑跪到了皇上的脚下,放声痛哭起来:“臣有罪啊!臣对不起您!也对不起二皇子!淮阳王谋反,臣身为淮阳王岳父,提前竟毫不知情,这是臣的失职。臣有罪……”
好!苏平果然如他所愿,主动跳出来了!一切都如他之前所计划的一般,所有人都已入瓮。武定侯一脸悲痛的转身,谁都没发现他眼中隐晦的得意。
“皇上!”紧随苏平跪下的是武定侯,他也是请罪的:“臣也有罪。臣虽然已察觉些许端倪,但苦于无实证,贸然弹劾他恐会打草惊蛇。因此臣原想私下里收集证据,等臣拿到淮阳王谋反的实证之后,再说与皇上。谁想到御驾出发之后,臣才突然得知淮阳王要趁皇上此次秋猎对行动,臣当时也无法证实情报真假,但臣不敢大意,因此危急之下,臣只好私下里派了亲信的偏将持臣的虎符与亲笔军令先行调兵,以防万一。皇上,请恕臣私调府军之罪。此罪其一。”
“其二,皇上,臣虽然私调军队,但由于无法证实情报真假,又恐府军贸然靠近御驾,会引起误会,因此命令带兵将领,集结待命时不许距离御驾太近,以免惊了圣驾。可正是因此,府军才救援来迟……导致……导致……皇子们……皇上!是臣的过失,臣罪该万死!”
武定侯叩头在地,一副无颜面对天颜的模样。但皇上悲痛欲绝的捂着脸,坐在原地没动,压根就没搭理他。
这是废话,皇上虽然悲痛,但没完全失去理智,武定侯这几句明面上是请罪,实际上把前因后果解释得清清楚楚,把自己装扮成一位一心忠君护驾,但由于思虑太过,畏首畏尾而导致恶果的,老实又倒霉的忠臣。
没错!武定侯调来的这些人马,其实根本就不是淮阳王私兵营里的私兵,而是就近调集的正规府军,将领们收到了武定侯的平叛手令,这才匆匆忙忙带兵过来。
而那些与萧景琰汇合一同埋伏的军士,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私兵,那些人还都不是以武定侯的名义调过来的,而是以淮阳王的亲笔命令调过来的。
当然,淮阳王的命令,也是被武定侯修改过的,他调来的私军人数其实并不多。
而随虎符到周围县府的正规军令,则写得清清楚楚,他要求府军乔装,按照情报中所指示的地点,提前集结隐藏,冒充淮阳王私军混入队伍,以待时机。
府军听命行事,而且他们果然在情报所示地点发现了一小股手臂上绑着红布条的全副武装的军队,人数不多,因此带兵将领干脆下令直接剿灭,让自己的部队换装取而代之。
等到萧景琰到预定地点的时候,他看到的队伍非常庞大,但实际上,这里已经一大半都是正规军了。他们得到的命令是,跟着萧景琰到埋伏地点,等到淮阳王大部队开始攻击时,先佯攻,之后听命令与禁军里应外合,消灭淮阳王逆党。
当然了,这样的安排,武定侯自然不会完全放心,因此他还派了自己的亲信侍卫混入军中,找准机会,对淮阳王的几个儿子痛下杀手,这可不是为了平叛,而是为了灭口。
就这样,从一开始,武定侯就准备好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而且他很有把握,就算皇上在淮阳王伏诛之后,端掉他在孤鹜山的私兵营,也不会得到任何有用的证据。
那个私兵营,从一开始,武定侯就是找亲信代管,他从未亲自露过面,但淮阳王的那个女婿永信侯可是经常去的。私兵营中淮阳王亲选的那些将领,全都被武定侯调来了,有一个是一个,都被定点清除,而留在原地的那些,只有毫不知情的士兵,他们对永信侯可比对武定侯熟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