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千精兵,人数已经多过了他自己的亲卫部队,淮阳王稍微有点不放心。
武定侯几乎是第一时间读懂了淮阳王的表情,他恳切地建议道:“陛下,明日的伏击行动我有九成的把握,禁军的训练情况我是心里有数的。只是皇上身边的内卫旁人摸不到底。再加上虽然大殿下成亲之后,做了不少功夫,但我们对殿前副都指挥使魏大人尚无十足把握,那一位身边到底带了多少皇家内卫,魏大人所言,臣还真的不敢全信。以臣所见,陛下您身边还是多带些人,稳妥为上。”
这几句话说得有理有据,考虑也的确十分周全,淮阳王略一思考就点了点头:“就如爱卿所言。不过为何你将伏击时间设在白日,而不是夜里?”
“一是地形。”武定侯答道:“这与臣多年在边关的经验有关。依臣看来,伏击地形极为重要,甚至重要过时间。半夜伏击虽然很理想,只是御驾扎营之处一般都会经过禁军的仔细选择,都是极利于防御的地势,绝不可能选在地势险要处。”
“二则臣年年随御驾离京,深知禁军统领的行军习惯。此人十分谨慎,扎营之处都会被提前仔细搜索,我们想要提前隐藏反而不便。且每日入夜他都会加倍加派人手巡视轮值,与我们行动不利。我们若想夜间伏击,只能在入夜之后绕过巡守,摸黑调队伍集结在营区附近,等待合适时机。如此一来,打草惊蛇的概率太高了。”
“白日伏击你有把握?”淮阳王像是要确定似的,再一次问道。
“不敢在陛下面前托大,但臣有九成把握。”武定侯微笑答道:“且行动方案并不是臣一人订下的,也是【创建和谐家园】了咱们这边多数将军的意见。陛下放心,伏击之处,是臣等精心选择的,大殿下也实地看过。况且我们人数占优,实在不太可能失败。”
“既然如此。”淮阳王当机立断地点点头:“那就交给你了。御驾初五离京,让我们的人想办法控制行进速度,初八日与京中统一行动。到时候让琰儿提前到埋伏地点,与陈将军他们一同行动。”
第167章:二皇子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淮阳王对着黑沉沉的夜幕深吸一口气,帐篷外,巡营的禁军点着明亮的火把,一队队穿梭在以御账为中心的临时营帐之间。
御账附近三步一个火把,照得周围比白日还明亮耀眼,跟着皇上出来秋猎的贵族们偶尔会出来散个步,二皇子配着刀剑,站在御账附近正与一名宗室出身的年轻人谈笑,姿态轻松闲适。
真热闹啊!淮阳王微笑起来。这样明亮又热闹的夜晚,的确不太适合伏击。他没看错人,有武定侯这位名将在,他真是可以安心不少。
武定侯,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可惜人不太安分,野心勃勃,不大好控制。淮阳王默默地想,对这种人,永远都不能放心。他离京前已经吩咐过孙书德,初八右威卫动手之后,要孙书德迅速派人包围武定侯府,以保护的名义,扣押武定侯所有家眷,将他们单独圈禁,包括老九那个漂漂亮亮的小媳妇。
想起他之前与武定侯所谈的条件,太尉官职,以及世袭罔替的超品公爵位……
呵……胃口不小嘛!不过……淮阳王自信地想,等他登基之后,又是另一番光景了。谁能与皇上讲条件呢?不过有本事的人,总能受到优待。毕竟他登基后,还是要仰仗武定侯守卫边关的。
而且武定侯好歹也算是从龙有功,因此扣押他的家眷,也只能算是个威慑的态度而已,该给的还得给,但不能一次喂足,免得这人胃口渐大。
明日……明日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这天下,是他的了!
初八日清晨,一大早武定侯就先便装到了淮阳王的帐篷。外面的朝官和随行的宗室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准备出发,武定侯一大早过来与亲家淮阳王打个招呼,也实属正常,没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陛下。”武定侯一进来就朝淮阳王行了个大礼,压低声音说道:“臣先提前一步恭喜陛下今日将得偿所愿。”
这话简直说到淮阳王心坎上去了,他赶忙亲自将武定侯扶了起来,接着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朝门外望了一眼。
“陛下放心,臣来时已经小心观察过四周。”武定侯低声说道:“大殿下派人回来了,这是他给您的信物。我们的人已经埋伏到预定地点,一切顺利,只等那位自投罗网。”
武定侯拿出来的信物,的确是淮阳王之前交给萧景琰的。他没想到事情竟这样顺利,因此大喜过望。
“好!”淮阳王一把攥住了儿子捎来的信物,压低声音朝武定侯吩咐道:“传令下去,等御账入瓮,即刻行动。此外……”
他眯着眼犹豫了一阵子,接着又多补了一句:“告诉他们,斩草务必除根。随行妃嫔与皇子们,一个不留,以绝后患。若是有朝臣反抗闹事,带头的杀无赦,以儆效尤。其余人暂时关押,待大事定后,再做定夺。”
“是!”武定侯低声应道:“陛下放心。”
御驾很快启程,庞大的队伍速度并不快,缓缓朝预定地点而去。
淮阳王觉得大概老天都在帮忙,他们之前的准备工作实在是太完善了,以至于皇上的御账进入伏击圈时,与他们之前预计的时间都不差分毫。
随着淮阳王一声令下,四周喊杀声响起,而他提前隐藏埋伏在周围的暗卫,以及混在禁军队伍中的亲卫私兵也迅速向他周围集结,将他牢牢护在中间。
武定侯做到了他的承诺。他一直没离开淮阳王身边,手持利剑护卫在淮阳王身边,手持利剑砍杀着靠近的禁军,而武定侯提前埋伏好的精兵队伍,也是行动极为迅速,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迅速向王旗方向集结,与淮阳王身边的亲卫部队混在一起,形成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巨大保护圈,将淮阳王牢牢护在中央。
这让淮阳王十分放心,他开始亲自带着人向御辇附近冲去,他并没有注意到,原本紧跟他的武定侯一边与禁军拼杀,一边渐渐越落越远,而武定侯带来的精兵却没有离开,而是与他的亲卫护卫混在一处,护着他向前走。那些朝臣和宗室对眼下的情况毫无预料,有人匆匆拿起刀剑想要反抗,有人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淮阳王的军队五花大绑的捆了起来扔到一边。
皇家内卫开始收缩包围圈,二皇子与五皇子倒是反应迅速,他们每人带了一队士兵,与禁军的将官一起,开始想办法想要突围。
守在皇上附近的内卫统领一眼看到了远处王旗下的淮阳王和武定侯,他开始高喊着提醒周围突围的军士们:“淮阳王谋反!保护皇上!”
而此时,跟在淮阳王身边的一名谋臣,则在高声宣读一封“檄文”,主要内容无外乎是指责皇上是个昏君,在他治下,大周民不聊生,而淮阳王此时起事是顺应天时民心等等等等,总之就是给谋反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都是造反的必备套路。
“擒贼擒王!”年纪最长的二皇子将手中的刀一横,指向被重重护卫在其中的淮阳王:“随我冲!”
淮阳王冷笑一声,假模假式地劝道:“萧琦,你不要执迷不悟。昏君当道,祸国殃民,你身为宗室,理应为社稷为重。若是你还要再一意孤行,逆天而行,就休怪本王大义灭亲!”
二皇子当然不会听淮阳王的,而且淮阳王也没指望他会听话。不停劝正好,刚好让他有理由主动朝自己的亲侄子下手。反正……反正他原本也没打算留活口。
因此这番话说了跟没说一样,二皇子继续指挥人马向前冲,而淮阳王则立刻下令自己身旁背着【创建和谐家园】的亲信,朝二皇子放箭。
淮阳王亲卫中的几名【创建和谐家园】手,都是万里挑一的神射手,专为远距离灭口准备,为的就是在这时候用。
然而万万没想到,准头极佳的射手第一箭就当胸命中了二皇子,但对方却毫发无伤,二皇子竟然在长袍之下穿了软甲。
第168章:黄雀在后
“陛下,萧琦穿着甲,恐怕是提前有所准备,”淮阳王身边的近卫眼中射出寒光,他紧盯着执刀剑拼杀的几位皇子,小声提醒道:“我们须得速战速决,以防生变。”
什么?淮阳王悚然一惊。二皇子在长袍下穿着甲?难不成他们早有准备?但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已然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唯一的选择就是放手一搏。
因此淮阳王倒也十分果断,立刻向身边的弩手们下令:“放箭!决不能让他们成功突围。”
幸好只是虚惊一场,淮阳王身边的【创建和谐家园】手一起拉弓放箭,他们果然不愧是万里挑一的神射手,仅仅一轮,就有人命中了二皇子的眉心。二皇子死了,他身旁负责冲锋与护卫的禁军有一瞬间的混乱,被埋伏的私兵一冲,队伍就有些散。
而淮阳王见状当机立断地朝周围的【创建和谐家园】手吩咐道:“继续!斩草除根!”
弩手们立刻心领神会,第二波攻击朝着五皇子而去,五皇子是几位皇子中身体最羸弱的,他身边的将军为了保护他不幸中箭。而雪上加霜的是,是皇子身边的侍卫却有人突然倒戈,抽出长剑直接抹了五皇子的脖子。
当然了,杀了五皇子的侍卫也没落下什么好,立刻就被周围的军士们砍成了肉酱。
淮阳王其实对这一变故也很意外。但他十分沉得住气,没有当场问什么而是,又朝着周围的弩手们吩咐道:“继续!”
只剩下皇上还有四皇子。皇上的御辇被重重护卫,车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四皇子很聪明,他躲在层层禁军身后,并不往前靠。淮阳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十分镇定,但其实内心很有些不安。
喊杀声在继续,紧张的淮阳王并没有注意到,落在他身后很远处的武定侯突然朝一名偏将使了个眼色,很快御辇附近又冒出了一队精兵,领军的正是淮阳王的长子萧景琰,萧景琰出现得突然,杀了禁军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就冲到了四皇子身边。
萧景琰很显然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甚至刚与四皇子打照面,就已经高举起了剑,朝着周围的兵将命令道:“杀!”
四皇子其实还有反抗能力,但架不住萧景琰这边人多势众,围着他一个人。很快他就招架不住,被萧景琰一剑透胸而过。
看到这场景,淮阳王大大松了口气。他笑呵呵地点点头,赞了一句:“好啊!琰儿真是好样的!”
在场的皇子全死光了,禁军队伍也被冲得七零八落,就剩下皇上,还有护卫在御辇附近的内卫。淮阳王顿时信心倍增,距离胜利只差一步,他高举起自己手中的长剑,准备发出最后的冲锋号令:“随我冲……”
只可惜淮阳王豪情万丈的命令还未发出,远处的武定侯突然也抽出了长剑,朝周围高声命令道:“各将士听令!淮阳王谋反,按律当诛。将士们随我冲,保护皇上!”
周围瞬间杀声震天,淮阳王甚至分不清是禁军的声音,还是他们的人的声音。其实也都差不多了,因为他立刻就发现了,那些提前埋伏的私兵,大部分都已经倒戈相向,开始帮着禁军朝他杀来。
而看起来七零八落的禁军,也在武定侯几条军令之下,立刻重整旗鼓,有条不紊地冲击着淮阳王周围的护卫圈。情况似乎在一瞬间就反过来了,陷入孤立被包围状态的,不再是皇上的御辇,而是淮阳王。
武定侯似乎以极快的速度就杀到了淮阳王面前,淮阳王又惊又怒地瞪着他,骂道:“你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小人!你……”
武定侯似乎压根就不在乎他说了什么,而是立刻高举长剑,一剑当胸,将淮阳王扎了个透心凉。
罪首伏诛,周围立刻响起欢呼,淮阳王口中冒着血,却还吊着一口气没死,他是真的不明白,武定侯这是为什么。皇子们都已经死了,他就算勤王有功,皇上难不成还能封他为异姓王不成?不!绝不可能!所以这是为什么……
此时淮阳王已经听不见身边震天的欢呼。但他却清清楚楚地看到,武定侯唇畔突然溢出一丝狞笑。他在震天欢呼的遮掩下,缓缓靠近淮阳王的耳朵,低声说道。
“我知道你的秘密。”
淮阳王猛然瞪大眼。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后悔啊!他早就该杀了那个……
一切都晚了。淮阳王飘飞的思绪戛然而止。他依旧不甘地瞪着眼,尸体软软滑落在地。
呵……武定侯冷笑着看着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淮阳王,甩了甩长剑上的血迹。
知道后悔了吗?淮阳王?你以为,就只有你有能力监视旁人,旁人就没有本事监视你?只要是秘密,就有见光的一天!盼着你死的,可不止是我呢……
谋逆的淮阳王已然伏诛,淮阳王世子萧景琰,以及淮阳王府剩下的两位随父亲谋反的成年儿子,都已经在战斗中丧生,他的那些亲卫已经被死的差不多,而身边的两位谋臣也已经被乱马踏死,听到这个结果之后,皇上十分吃惊。
“还有多少活口?”皇上问道:“总不至于一个都没了吧?”
“有。”武定侯战袍一角还带着血迹,他答道:“能说出话来的,都已经被臣羁押起来。”
“好!”皇上点点头:“连夜羁押回京,交给三司突审。”
“是!”武定侯低头:“还有一事……皇上……”
“说!”皇上命令道。
“皇子们……”武定侯似乎十分为难,吞吞吐吐地说道:“都在淮阳王叛乱中丧生。”
“什么?”皇上的脸色瞬间变得青白可怕。他瞪着武定侯,似乎好一阵子都没反应过来武定侯再说什么。
“不会的……不可能!诅咒皇子,你可知罪!”皇上寒着脸摇摇头:“朕有三个儿子,被叛军冲散了而已,去给朕找!都找回来!”
“皇上!”武定侯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在他身后的禁军统领也随着他一起跪倒在地:“皇子们已经……找到了。就停在御辇之外……陛下您……”
武定侯话还没说完,皇上已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
第169章:“殿下”的待遇
淮阳王的谋逆大业,精心筹谋了十几年,而功亏一篑却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他从行动到事败身死,甚至都没能撑过一个时辰。
而就在他的尸体【创建和谐家园】之时,京城依旧在封城。而京城东南五十里的玉荣镇上,上官静发现,她和萧景珩两个人,其实是换了个地方坐牢。
以前的牢房在淮阳王府,小小一个院子,外面还有花园,虽然她平日里不出门,但若是真想出来拜个客,也还是能做到的,挑王妃或者徐侧妃心情好的日子申请一下,她的要求多半不会被拒绝。
而眼下……上官静转头看了看高耸的院墙和紧闭的大门,叹了口气说道:“我突然觉得我以前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都是坐牢,但在淮阳王府的待遇,可比在这里强多了。外面那些……说是护卫,其实那不就是狱卒嘛,怕我们跑了。竟然还锁门,至于那么小心嘛!”
上官静和萧景珩,正在之前他们停下的那所院墙极高的院子里。张校尉将他们丢进院子,锁上大门之后,就直接骑马离开了,但那些明盔亮甲的军士可没有带走,这院子四周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围得严严实实,连个苍蝇都飞不出去。
“就是!就是!”冯老头捋着白胡子,跑到院子里大树下的住凳上坐下了:“这一院子老的老,小的小,往哪跑去。”
“依我说,倒是这里好些。”萧景珩牵起上官静的手拉着她往里走去:“这里除了咱们几个,也没别人,至少不担心有人害你。”
“吃喝呢?”陈嬷嬷两手一摊:“还有换洗的衣裳呢?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也不知他们要让咱们在这里呆多久,日子总得过吧?”
“嬷嬷,这里有些柴禾,也有锅灶。”映霞跑到院子一角像是厨房的矮房里看了一圈:“有半袋米,其他没了。”
“那可不够。”陈嬷嬷上下打量了沉默不语的秦先生两眼,后半句话咽回去没有说。程咬金一样人高马大的秦先生,看起来实在是很像一顿就能吃半袋米的人。
“唉!草率了!”上官静摸了摸头顶,将脑袋上那为数不多的几朵小珠花全都拽了下来:“早知道我就该带上我的全部家当!我白攒了那么多年的钱,也不知便宜谁了!好心痛!嬷嬷,给……”
上官静一边将珠花递到陈嬷嬷手里,一边说道:“去拍门,让门口的卫士帮我们跑腿买东西。”
但陈嬷嬷刚到门口,还没等拍门,外头的门锁突然有了响动,一个穿着铠甲的士兵将门推开一条缝,迅速丢了个几个布袋,还有两只鸡进来,看样子布袋子里应该是粮食。
这士兵一语不发,丢了东西进来立刻就缩了回去,幸好陈嬷嬷年纪虽然大了,但腿脚还利索得很,她直接上前两步挤到门缝中央,阻止了士兵关门。
“谁让你出来的?”门口传来质问声:“赶紧回去!将军有令,不许你们踏出屋子一步。”
“你以为我爱出来。”陈嬷嬷毫不客气地答道:“哪有你这样扔下东西就跑的。你回来,我有事,你不让我出去没关系,你来跑个腿。”
“我们是军士,可不是你家里使唤的小厮。”那位士兵语气硬邦邦的答道。
“不使唤你也行,”陈嬷嬷痛快地答道:“那你倒是给我找个可使唤的人来呀。你是不是以为有粮食就能开伙做饭了?这院子里的水缸都是空的,没水怎么活?还有,我们小姐、姑爷和两位先生就这样急匆匆被你们押了来,连身换洗衣裳都没有,这也不知道要在这里关多久,我们做下人的可以凑合,但小姐和姑爷可不能受这样的委屈。”
“你到底想干嘛?”门外传来士兵不耐烦的声音:“有事就说,没事赶紧滚回去,别给爷找麻烦。”
“这个给你。”陈嬷嬷并没有将上官静的珠花交出去,而是从自己手上撸下来一个宽宽的银镯子递了出去:“这是银的,有二两多重,你拿去镇上的首饰铺子或是钱庄兑了银子,再去成衣铺子买几身成衣回来,我们几个人都需要。我可告诉你不许去估衣铺,我们小姐和姑爷可【创建和谐家园】人家剩下的衣裳。”
“知道了。”士兵伸手就想接银子,但陈嬷嬷却将手一扬:“急什么,我还没交代完。买了衣裳,你再找个人过来,将我们这院子里的水缸挑满,要甜井水,可不要河水。另外你再去买些菜和油盐酱醋回来,总不能让我们白水煮饭,连点盐巴都没有吧?然后……”
“你到底有完没完?”士兵粗暴地打断了陈嬷嬷的话。
陈嬷嬷抬眼看了他一眼,神色依旧平静,她伸手将镯子交了出去,最后说道:“办完了这些东西,能省下多少银子,都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