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红袖热文】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萧景珩顾静瑶》-第5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还有上官鸾……她似乎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她怀着孕,精神不济,胃口不佳,一天不知道要吐多少回,人都瘦了一大圈。这个时候,若是京中乱了,上官鸾根本经不起舟车劳顿,根本无法离京避祸,她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躲进宫里去,和宫中女眷一起,靠着内卫们死守,撑到皇上回来。

        而且还不知道皇上能不能回来……

        上官鸾,是武定侯夫人最心疼的大女儿,武定侯若是真的决定跟随淮阳王谋反,那侯夫人就没想过给自己的宝贝女儿留条后路吗?

        还有武定侯家里的女眷现在怎么样了?三哥哥怎么样了?二姐姐怎么样了?

        “秦先生,”上官静猛地抬起头,眼中带着焦虑:“他们,外头的侍卫是说让咱们直接往南城?”

        “是。”秦先生瓮声瓮气地答应了一声:“马车现在是他们驾着。不过小姐放心,只要秦某活着,你和姑爷就一定安全。我会竭尽全力护着你们。”

        “我担心的不是这个。”上官静脸色有些发青:“我现在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听命于我爹。若真是我爹派人来接我们,为何不让我们回武定侯府?我祖母、娘亲还有三哥哥他们现在在哪?”

        “不知道。”秦先生摇摇头,他半张脸都被胡子遮住,但望向上官静的眼神清明又严肃:“但领头的侍卫说,侯爷安排了张卫侠在南城处接应。这人我是认识的,以前在边关,随侯爷征战多年,是侯爷最亲信的部下之一。若真是张校尉接应,那这些人的话,倒有几分可信。”

        “哼!”冯老头冷哼一声,十分不屑的模样:“便是真的又如何,那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若是……”秦先生低着头半晌没吭声,最后才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开口说道:“先看看形势,若是张校尉真的送我们出了城,我想办法助你们脱身,老先生,麻烦您带着小姐和姑爷往南走。”

        “你可别脑子一热意气用事,嫌自己命长怎么地?”冯老头在情绪糟糕的时候,嘴巴更是毒得很:“你有多大本事?能一人打过这么多人?别到时候我们跑不出去,还白白赔上你自己。”

        “是啊秦先生,”萧景珩也开口说道:“依我说,眼下最佳选择就是静观其变。岳父大人如此大费周章的要将我和静姐姐送出城,必有他的用意。总不可能是要把我们送到皇家猎场杀了祭旗吧?我与静姐姐,死不了。您与冯先生却要更加小心。先生们被一同带走实属意外,因……”

        “知道知道,”萧景珩话没说完,就被冯老头暴躁地打断了:“对他有用处的是你们,不是老头子我!没准到时候嫌我碍事,直接砍了脑袋。早知道就不出来找你们两个猴崽子了!一个个精得跟猴儿似的,我也是多余替你们操心。这下可好,把老头我自己装进去了。”

        秦先生其实很想争辩一句说侯爷不是那样的人,但当着两个年轻人还有老头子,再想想眼下的处境,这句话他无论如何都无法说出口,最后只能长叹一声闭口不言。

        京中哗变,百姓恐慌,大街上空荡荡的,金吾卫大营终于有了动静,刀剑声逐渐在京城响起。

        上官静的这八个侍卫,赶着马车走的路线十分曲折,但却远离主要街道,同时也远离了正在交战的双方。这样迂回却又安全的路线一看就不是巧合,而是精心安排下的结果。

        他们很快达到了南城坊市,一群明盔亮甲的士兵,被为首的军官带领着,全副武装地等在这里,一看到马车出现,将官立刻打马迎了上来。

        “张校尉。”领头的侍卫勒停了马,朝那位中年将官抱了抱拳:“属下们幸不辱使命。”

        “小姐和殿下都安全?”张校尉问道。

        “是!”侍卫点点头,正想回答,马车里的秦先生猛地推开了车门,跳下了马车,拦在马车前怒瞪着马上的将官。

        “张卫侠,果然是你!”秦先生脸色铁青,指着张校尉的鼻子质问道:“你们把小姐和姑爷劫到此处,到底想干什么?”

        “秦长盛?”张校尉一愣:“你怎么也在。”

        “这话我该问你!”秦先生瞪着眼答道:“我是姑爷的教习,自然有义务护着小姐和姑爷。倒是你,你一个外任武将,此时回京有无军令?”

      第164章:殿下?

        无论是冯先生,还是小两口,都以为这个张校尉是没办法回答秦先生的质问。然而万万没想到,这张校尉竟然理直气壮地一点头:“自然,下官奉命回京,护送殿下与小姐离京。”

        “奉命,奉了谁的命令。”秦先生冷笑:“可有兵部调兵手令兵符?”

        “自然有!”张校尉底气十足地答道:“末将有侯爷亲书手令,以及兵部签发的兵符,怎么?难不成你还想当场验一验?秦长盛,你别忘了,你早已经卸甲,眼下只是一介布衣,你哪来的底气质问末将。让开,京城形势危机,侯爷有令,要末将务必在午时之前,护着小姐与殿下通过南城门,你若再敢拦路,别怪我不念我们多年的交情。”

        “秦先生。”此时马车里的上官静突然扬声朝外面说道:“您先上车,有什么话,我们出城再说。”

        秦先生似乎有些不甘心,他怒气冲冲地瞪了张校尉一眼,转身爬上了马车,又将车门拉上了。张校尉倒是没计较秦先生的态度,立刻吩咐两队士兵打马走在马车两侧,将马车牢牢护在中间,一队人马绕过南市空无一人的坊市,往南城门而去。

        外头驾车的侍卫似乎对路线驾轻就熟,将马打得飞快,而旁边骑马护送的士兵似乎军纪极为严明,上官静倾耳去听,却听不到任何人交谈,只有马蹄踏在青石路上的声音。

        他们的速度极快,不过两炷香的功夫,就已经通过了南城曲折迂回的小路,到了南城门附近。

        快到城门时,秦先生将马车门拉开一条缝,却见打马走在最前面的张校尉一只手高高举起,手中拿着军令和兵符,守城的士兵立刻鱼贯向两侧分开,让他们的马车畅通无阻地通过了南城门,没有任何盘问和阻拦。

        “是兵部兵符。”秦先生似乎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我就说侯爷不会做出那种事的!这是正规调军手令。若是侯爷真与淮阳王谋反,怎么可能拿到兵部的军令与兵符?”

        然而他的话,并未引起马车内其他人的回应。上官静、萧景珩还有冯老头都是一语不发,而陈嬷嬷和映霞则已经快吓傻了。

        “军令这个事儿吧……咱们等等再说,”最后还是上官静头一个打破了沉默,她指着自己身边的萧景珩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外面那个校尉为什么称他为殿下?”

        一句话把秦先生问愣了。他明白上官静是在提醒他,皇上的儿子才能被称为殿下呢!

        “兴许谋反已经成功了。”上官静转头看着车窗的方向,冷着脸补了一句。

        “不可能。”旁人还没说话,萧景珩先摇了摇头:“御驾初五日离京,今日初八,算算距离,应当还在半路。皇上离京,将半个朝堂都带上了,其中还有苏大学士、林太尉这样的年迈重臣,因此御驾的行动速度必然不快。若是信兵快马加鞭……”

        萧景珩说着抬眼看了秦先生一眼,懂行的秦先生立刻接下去说道:“信兵快马加鞭,速度比御驾快上一倍甚至还多并不困难,他们出发仅仅三日而已,就按照他们一直正常行进来算,信兵回京报信,一日一夜足够。”

        “因此,”萧景珩点点头补充道:“除非父王有本事将随御驾离京的军士、朝臣、乃至朝臣们带去的仆役、侍卫甚至是内监全部控制住一个不漏,否则他无法阻止有人回京调军求救。因此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定好时间京中与父王那边同时行动,控制住城门。这样就算那边有人回京调军,也只能是自投罗网。”

        “若真是谋反,这的确是合理的策略。”秦先生点点头:“京中留守的金吾卫由于职责所在,必要保证皇城以及宫中贵人们的安全,因此没有御令绝不会擅动离京。因此他们其实无需在城中与金吾卫交战,只需封住城门,在城墙上布满弓手死守即可,这样伤亡成本最低。金吾卫想要派人送消息出去不容易,外面的人想要递消息进来也不容易。”

        “所以,”上官静表情严肃地望着秦先生:“先生您还觉得我爹没问题吗?城门由哗变的右威卫控制,而我们畅通无阻。”

        秦先生不说话了。他低着头,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像是硬找理由说服自己似的,闷声说了一句:“但张校尉手里的兵符的确是真的,我不会看错。”

        “秦先生!”上官静无奈地叹了口气,也不知该如何劝这个老实人。但冯老头却将眉头蹙得更紧。

        “怪了!”他问道:“哗变的城门守军,为何要认兵部兵符?”

        “今儿这事儿。”上官静答道:“从头到尾无一不怪。那件都显得十分不合逻辑。是不是啊,这位殿下?”

        萧景珩沉默着没有回答,只是伸出手,牢牢牵住了上官静的手。

        倒是秦先生在出城后立刻将车窗拉开了一条小缝,向外张望着,仔仔细细地记着他们走过的路线。

        “我们没往南走。”他一边张望,一边小声提醒着车里的人:“而是转向偏东方向。”

        “所以肯定不是抓我们到御前祭旗。”上官静答道:“皇家猎场应该是在西北边,我们往东南,恰好是相反方向。”

        “走得是官道。”秦先生眯起眼,仔细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我记得……京城东南差不多一百里处,就是玉荣镇,尚属于京畿地界,过了玉荣镇可就是往平州去的官道了。”

        “平州?”上官静立刻皱了眉:“那不就是永信侯的地盘吗?萧妙妤的夫家。平州可是养着兵的。难不成他们是想将我们送到萧妙妤那边去,让永信侯代为看管?”

        若是真往平州去,那就麻烦了!秦先生和冯先生脸上都浮出了几分担心,然而马车里年纪最小的萧景珩反倒是最沉得住气的一个。

        不过上官静不久后就发现,她似乎是白操心。因为马车到了玉荣镇,并没有转向往平州的官道,而是驶进了镇子里,在一家院墙极高的民宅外停了下来……

      第165章:谋逆

        就在上官静他们被“护送”离京的时候,距离京城西北两百多里处,淮阳王在为自己的伟大事业努力。

        赶在皇上离京秋猎的路上动手,是淮阳王与武定侯共同商量的结果。私兵进城难,但埋伏在御驾往皇家猎场去的路上,还是能做到的,只要他们能买通负责探路的鸿武卫消息营,而做到这件事可不难,因为鸿武将军恰好有把柄在淮阳王手里。

        这些年殚精竭虑为了谋反铺路,淮阳王可不是光忙着养私兵,他在朝臣们身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武定侯前些日子,找了个借口离京,已经提前看好了最合适的伏击地点,调集私兵每日夜间行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提前设了埋伏。

        而初五离京的第一天,淮阳王世子萧景琰还有武定侯身边的两位偏将军,就找了借口离队,他们快马加鞭往伏击地点而去,准备领军伏击负责秋猎护卫工作的禁军。

        一切都准备就绪,初七扎营这日,淮阳王一夜无眠。多年韬光养晦、精心准备,明日终于是终局了!淮阳王对于自己多年苦心筹谋的结果,还是有自信的。

        他自信,却不盲目自大。

        淮阳王一向是谨慎的人,他只做有把握的事,为了这一日,他已经苦心筹备了十几年。先是慢慢接触朝臣,筛选可能的合作对象,接着又是收集分析各种关于大臣的情报。

        淮阳王自信,他的情报网应该比皇上手里的枭卫效率还高。如果他愿意,连朝臣们每日家里饭桌上摆着什么,他都能一清二楚。也是在对朝臣们的长久监视与接触中,他选定了自己最理想的合作对象——能力极强而又精明胆大的武定侯上官逸。

        最最让他满意的是,武定侯不仅有能力,是个出色的武将,而且他还野心勃勃!有野心的人,他最喜欢!!淮阳王认为,若是他能善用上官逸的野心,给上官逸适当的引诱和回报,那在他起事时,上官逸就可以作为他一把最最锋利的剑!!

        事实证明,他没看错人。武定侯很快就成为了他最坚定的追随者。

        当然了,即便如此,淮阳王一开始也并不信任武定侯。他一向谨慎惯了,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完全控制住野心十足的武定侯。也正因如此,他才决定,先和武定侯做亲家。

        只是很可惜,精明的武定侯并不肯将自己疼爱的大女儿嫁过来,却嫁来了一个不受宠的傻丫头,虽然这傻丫头后来开了窍,也很得武定侯夫人的疼爱,但她怎么也比不上长女在武定侯夫妻心里的地位,作为人质,还是差了些意思。

        亲王与武将成了亲家,皇上不放心,开始对两府日夜监视,这一切,淮阳王早就想到了,他很坦荡。他那时都不怎么信任武定侯,怎么会真的让武定侯参与他的大计呢?

        后来的事证明,幸好他足够谨慎。因为利欲熏心的武定侯,一开始就打算两条腿走路,武定侯夫妻俩不舍得将大女儿嫁进淮阳王府,竟然是因为他们两口子惦记着将女儿嫁给皇子。

        武定侯想要的是权利,并不在乎自己效忠的对象是谁。这个人可以是他,也可以是皇上,当然也可以是未来的皇上。让女儿做未来的皇后,这把算盘打得够精!

        那么,他该放弃原本已经承诺要追随他的武定侯吗?淮阳王对此其实十分犹豫。虽然此人对他并非忠心耿耿,而是出于利益考量,才承诺向他效忠,颇有几分唯利是图的骑墙小人风格。但淮阳王还真舍不得轻易下决心放弃与武定侯的合作。

        因为武定侯不仅能力出众,带兵领军很有一套,而且此人在军中经营对年,影响力巨大,这样完美的合作者,淮阳王还真的从朝中找不出第二个。

        淮阳王所接触过的其余几位愿意追随他的将领,不是能力比武定侯差得远,就是胆量不行,在军中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及人缘颇佳的上官逸。

        因此淮阳王思忖来思忖去,决定先断掉武定侯的后路。只要让效忠自己,成为武定侯唯一的选择,那他就不怕武定侯不肯用心辅佐他起事。

        武定侯惦记着要做皇上的老丈人,精心选择了五皇子作为自己的女婿,那他就让五皇子与那个位置再也无缘。

        他原本计划,在武定侯长女嫁人后,直接想办法做掉五皇子,一劳永逸,永远截断武定侯另一条路。然而大约是他那位中庸无能的皇兄气数已尽,竟然连老天都在帮他的忙。

        还没等他对五皇子动手呢,武定侯自己就先反应过来了,五皇子这条路,真的不是他最好的选择。

        且不说五皇子一党,排在他武定侯前面的,还有陈丞相一家呢,五皇子真正尊重看重的是他外家长辈,而不是武定侯这个老丈人,对待他态度颇为倨傲。

        单说武定侯精心教养长大,又寄予厚望的长女上官鸾。这姑娘的确聪慧有城府,也足够长袖善舞。但她不是嫁到一般人家,而是嫁进宫去,她的这些优点,对于宫里长大的五皇子来说,简直就是不值一提,对于陈皇后和太后而言,也并非什么出众的优势。

        因此她除了是大周第一武将武定侯的女儿这个优势之外,也就剩下漂亮这一条,能够笼络住皇子的心了。

        同样也在监视宫里与皇子府的淮阳王,很快就发现了,五皇子夫妻的感情其实并不太好。上官鸾虽漂亮,但与五皇子的确不大对脾气,五皇子个性沉默谨慎,喜欢的恰好却是开朗活泼的女人。

        而上官鸾被母亲教育得端庄持重,且颇为高傲。让她放下身段去迎合丈夫的喜好,她断然不肯的,因此夫妻俩表面上举案齐眉,但私底下却相处得不太和谐。

        这样的上官鸾,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对五皇子有任何影响力的。她对于娘家的偏向,甚至还会引起陈皇后和五皇子的反感。淮阳王想,武定侯一定是也发现了这一切,这才主动来找他表忠心的。

      第166章:同党

        表忠心的承诺淮阳王一向是不信的,但他信利益关系。他知道,向自己效忠,是眼下武定侯最佳的选择。当然了,就算如此,淮阳王也没忘了暗示武定侯,就算武定侯不与他合作,五皇子也是绝不可能登上皇位的。

        打那之后,武定侯就再也没有过摇摆不定,他甚至不用淮阳王主动提,就主动将自己绑在了淮阳王这条船上。比如养私兵,是武定侯先开始着手安排的。

        淮阳王提供军费,武定侯出面,在芜洲孤鹜山附近建立了私募兵营,地点选得很隐蔽,由他的亲信手下负责士兵的遴选与日常训练,最开始时,这兵营只由武定侯一人负责,若是在此期间出了问题,让皇上知道了,那武定侯就算是有十颗脑袋都不够掉,而淮阳王却能保证可以全身而退。

        也就是在这以后,在武定侯亲自斩断了自己的后路之后,淮阳王才开始真正将他视作自己人。

        武定侯显然是个极聪明的人,与这样的聪明人合作,无疑是很舒服的。自从他铁了心辅佐淮阳王之后,私下里就已经开始视淮阳王为主,行君臣之礼,他甚至还主动提出,让淮阳王的女婿,平州永信侯参与私兵营的巡视与管理,因为孤鹜山离平州并不算太远。

        淮阳王当然十分同意武定侯的建议,只是永信侯被封在平州当地,若无特别理由,频繁离开平州总会惹人起疑,不像依旧手握兵权,负责不少军务的武定侯,军中事务繁杂,他离京是常事,若是军务繁忙,连续几个月不归也正常。

        因此孤鹜山军营,虽然淮阳王十分想插手,但现实条件所限,他也只是亲自抽空去看过一次,而女婿永信侯也不能时时刻刻参与监管,这军营的实际控制权,还是在武定侯的手里。

        而此时,武定侯自己来提醒他,应该再多训练一批高水平的军士,可以充当斥候与暗卫,必要时还可以承担刺客的任务。这些人应当由淮阳王亲自控制,人数可以精简,但要绝对忠诚,起事时这些人可以跟随在淮阳王身边,当做近卫来用。

        个性谨慎的淮阳王,自然不会完全信任又别人代管的兵营,他其实用不着人提醒,早就着手安排一切,不过武定侯提过之后,淮阳王也略略偷了些底口风给他,好让他做到心里有数,将来起事时也好统筹安排。

        武定侯很有眼力见,他只提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过问过淮阳王的亲卫部队,只是在出发离京之前,他才开口问淮阳王身边的护卫人数是否够多,需不需要另外分兵保护。

        “不需要。”淮阳王是这样回答他的:“到时你跟在本王身旁,与本王一同行动。有你这个大周第一名将在,本王没什么不放心的。”

        淮阳王这样决定,一是处于几分安全考量,另外也是因为他多疑谨慎的个性,将武定侯放在身边一齐行动,淮阳王觉得更加放心些。

        武定侯对于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任何意见,他只是简单点点头,接着将自己提前计划好的周详的埋伏计划毫无保留地汇报给了淮阳王,详细到包括调军时间、调军路线,设伏将领等等等等……

        最后的最后,武定侯告诉淮阳王,他打算带领一千精兵随淮阳王行动,配合淮阳王的亲卫部队,他问:“陛下,这些人够不够,若是不够,臣可以再从第二层伏击圈那边再调些人过来。”

        听了这话,淮阳王脸上立刻露出几分犹豫。理论上,跟在他身边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安全。可是淮阳王人在京城,他自己训养私兵条件有限,那些亲卫虽然忠诚且武艺高强,但人数还真的没那么多。

        一千精兵,人数已经多过了他自己的亲卫部队,淮阳王稍微有点不放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2 17: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