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四十二章 牛乳
姜留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姜家东院内,大夫人陈氏一夜没睡着,起来后顶着黑眼圈在读书的丈夫面前左转右转,就等他开口问一句“夫人因何如此憔悴”,然后她就可以把心中的苦大诉特诉了。
可丈夫的眼睛就没离开过书,不给她开口的机会!陈氏正无计可施时,小儿子姜三郎跑了进来,他给父亲行礼后气鼓鼓地问,“爹,二叔要去乐阳公主府做事了?”
姜松眼睛没有离开书,淡然道,“绝无此事,莫听外边人瞎传,好好读你的书。”
“儿就说二叔不会去嘛,他们还不信!”姜三郎立刻喜笑颜开,跳着脚跑了。
怎么就不能去了?陈氏蹭到姜松身边,小声嘀咕,“其实……他二叔去乐阳公主府做事……也挺好的……”
姜松翻了一页书,“母亲不会同意的。”
丈夫是担心婆婆同意,没说他不想让二弟去,这就好办多了!陈氏挤到丈夫试探道,“母亲心疼二弟不假,但她不只二弟一个儿子啊,还有这一大家人呢。若为二弟得罪了乐阳公主,姜家再雪上加霜……”
姜松面色平静地点头,“夫人言之有理。”
陈氏喜上眉梢,“若大郎能入宫与皇子们一起读书……“
“三郎虽胖了些,模样却也不丑。”姜松忽然道。
“您说什么?”陈氏愣了,不知道丈夫为什么忽然提起三郎。谁说三郎丑了?他儿子当然不丑!
姜松慢悠悠地翻了一页书,“若乐阳公主看上的是三郎,夫人当如何?”
那怎么行!她可舍不得让乐阳公主糟蹋自己的儿子!陈氏想一想都觉得恶心、挖心!
“若要靠二弟出卖色相为姜家换前程,我宁愿举家出京回乡种田!你若敢在他面前露出半分,”姜松把书合上,转眸用从未有过的冷脸看着自己的发妻,“莫怪我不讲这十几年的夫妻情分。”
西外院内,姜槐站在窗前,望着院里高大的槐树。晚秋时节,槐树叶已落光,遒劲的枝干若水墨画般舒展在姜三爷眼前。这本是父亲读书、处置公务的院子,他是庶子,本轮不到他住在这里的。
他成亲那年,已做好了搬到外院的准备,是二哥说想跟他住得近一些,帮他向嫡母讨了这个院子,因为二哥知道他喜欢这株槐树。
若不是打通了东侧的小院给两个侄女住,二哥自己住的院子还不及他这里豁亮。
“三爷,该去北院给母亲请安了。”时辰到了,丈夫还在窗前发呆,闫氏便提醒道。她是小儿媳,得比大嫂先到方显得孝顺。
姜槐点头,叮嘱妻子,“昨天的事,你在母亲面前不要多嘴。”
闫氏立刻点头,“妾身不会多嘴,咱们是正经人家。”卖了二哥得赔上一家人的脸面,能得到好处的只有大房,她又不是傻子!
待姜留跟着爹爹、哥哥和姐姐一起到了北院时,大伯和三叔两家子已经到了。见大伙跟之前一样相互打招呼,她才将将放下悬着的心,咧开小嘴跟着哥哥姐姐叫人。
姜三郎还没来得嘲笑胖六的傻样,就发现黑炭头姜凌斜了自己一眼。姜三郎立刻跳脚了,“看什么?!来啊,咱俩打一架!不把你撂倒……”
“啪!”姜松一巴掌抽在小儿子后脑勺上,“规矩呢!”
还不等姜三郎说话,老夫人的房门便开了,姜松瞪了小儿子一眼让他莫惹事,便带着众人鱼贯而入,给母亲请安。
姜老夫人昨夜没睡好,有些精神不济,叮嘱众人谨言慎行后,就让姜松带着弟弟和子侄们去外屋用饭,屋里只留下女眷。
陈氏和闫氏去张罗早膳时,姜老夫人先问了几个孙女昨日学了些什么,便拉着姜留的小手,一下一下地轻轻拍着,“六丫头越来越懂事了。昨日乐阳公主府上给你送两匹布和四盒滋补药材,待会儿便让人给你送过去。”
姜留摇头,“祖-母-留-着。”
姜老夫人并不想要乐阳公主府上送来的东西,不过六丫头这么说,她还是很开心的,“那祖母先替你收着,明年用这些布给你做几身春衫。”
“姐-姐-们-也-做。”姜留乖乖答道。
以前到了六丫头手里的东西,别人休想要过来,现在她是真懂事了,知道有好东西要分给家里人了。姜老夫人爱怜地问,“六丫头想吃什么,祖母让厨房给你做。”
机会来了!姜留歪着小脑袋,甜甜地道,“喝-牛-乳。”
牛乳?姜老这才想起府里有些日子没吃过此物,六丫头这是嘴馋了。可这点心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出来的……
姜慕容见祖母不吭声,连忙道,“我待会儿告诉二哥,让他回来时给六妹带。”
姜慕燕上前行礼,说出早就在心里准备了无数遍的话,“大姐误会了,六妹不是想吃牛乳点心,她想喝牛乳。郎中说六妹体弱,喝牛乳能快点好。燕儿想从柳家庄寻头生了小牛的母牛回来养在府里,请祖母准许。”
这是这么多年来,姜老夫人听三孙女说的最长的一段话。寻头牛回来不是什么大事,姜老夫人便道,“何必舍近求远,从姜家庄牵一头回来便是。”
姜家庄在城南五里,是姜太夫人的庄子,太夫人临终前将庄子给了最疼爱的孙子姜枫。牛从哪个庄子牵来都一样,这样算祖母赏她的,祖母高兴,她也省事,两全其美。姜留刚要点头,却听姐姐坚持道,“柳家庄里就有刚生了小牛的大牛。”
这个直心眼的姐姐啊……姜留偷眼见祖母脸色要变,连忙学起爹爹的做法,在祖母面前撒娇打马虎眼,“那-个-小-牛,好-可-爱。”
看着六丫头酷似宝贝儿子的小脸儿,姜老夫人的火气散了,抬手点了点她的额头,佯怒道,“我看你不是想喝牛乳,是想看小牛吧!”
姜留趁机扯住祖母宽大的衣袖晃啊晃,姜老夫人被她扯笑了,“好,好!”
她一笑,屋里人都跟着笑,这件事才算揭了过去。
待回到西院后,姜慕燕跟爹爹说了此事后,姜二爷便吩咐人套车去柳家庄拉牛。谁知傍晚时,拉牛的车回来了,牛却没拉回来。
白跑了一趟的管事气乎乎的,“柳家庄的人说王家人吩咐了,若没王家人的准许,谁也不能从柳家庄往外拿东西,莫说牛,就是一棵草也不行!”
姜二爷哼了一声,“一头牛罢了,当谁稀罕!”
姜慕燕忐忑想着是她的错,她该先跟外婆和舅母商量过后,再请爹爹派人去拉牛。
姜留则绷起小脸,生气了。
第四十三章 去王家要牛
“说-了-是-给-我-喝-牛-乳-吗?”姜留慢慢地问。
管事用力点头,“小人说了,还不只一遍!”
柳家庄原本是王家的,但现在是她娘的陪嫁,没错吧?
陪嫁给娘的东西,娘留给了自己的闺女,没错吧?
她现在从庄子里牵头牛,都得经过王家人点头?
姜留鼓起腮帮子。
见闺女委屈的小模样,姜二爷立刻哄道,“莫气,爹让人去咱们的庄子牵十头回来,留儿看着哪头顺眼留下哪头!”
管事压低头,不好意思跟二爷说姜家庄的牛算上公的都不足十头……
姜留的气被爹爹一句话散没了,她努力绷着小脸儿犟道,“就-要-这-个!”
本来哪个庄子的牛都无所谓,但姐姐在祖母面前说了要拉柳家庄的,现在拉不回来,祖母又要怪姐姐了。
姜二爷看小闺女横横的小模样,笑了。他闺女本来就是这么个脾气,看上的东西就不撒手,不管谁要都不行,他就喜欢闺女这脾气。这头牛闺女想要,那就要!
不愿搭理王家的姜二爷,正琢磨怎么把牛拉回来时,姜猴儿跳了进来,“二爷,王家的王成来了,说是王家老夫人想念两位姑娘,想接她们过去住一日。”
这么晚了外婆接自己和妹妹去做什么?觉得自己做错事的姜慕燕下意识地抓住妹妹的胳膊。
姜留不惧去王家,她正想问问为什么自己不能柳家【创建和谐家园】拉头牛回来呢。
大闺女也就罢了,姜二爷不愿让小闺女去王家受气,“不是刚在柳家庄见过,这又要做甚?”
“奴婢觉得,可能有三事。”站在姜留身后的赵青菱分析道,“一是为了牛的事,二是王田媳妇的事,三是昨日佛香阁的事。二爷今天把王成赶走,明天来的就是王家的主子了。让奴婢陪着两位姑娘去一趟吧?”
姜留也道,“去-要-牛!”
闺女这么小一坨,话都说不利索,姜二爷怕她吃亏,“你能要来?”
“能!”姜留信誓旦旦。
“姑娘肯定成!她连乐阳公主也不怕!”把二爷从母大虫乐阳公主手里救回来后,姜留在书秋心目中的形象直长八丈五。
王老夫人派人来接,不放也不成,姜二爷对赵青菱道,“你跟燕儿去北院见老夫人,得老夫人应允再动身。”
“是。”赵青菱随着三姑娘往外走。
“且慢。”
两人还没走出门,姜二爷忽然道。
姜慕燕立刻僵住,父亲要反悔不让她们去了么?
赵青菱回身行礼,等着二爷吩咐。
姜二爷抬起骨节分明的手指,压了压太阳穴,“青菱姐,你的本名叫什么?”
现在是问这个的时候吗?姜留实在摸不准爹爹的脑回路了。
赵青菱却反映极快,明白了二爷的意思,“奴婢本叫秀巧,被卖进府时,人伢子说太夫人喜欢花花草草,才给改的。”
姜二爷点头,“以后改用本名吧。”
“秀巧多谢二爷。”赵青菱跪地行了大礼。
待两人走后,姜二爷才捏着闺女的小胖爪,给她解释改名的原由,“王家破事儿多,青菱与你哥的名重了一个字,若不改名,还不晓得他们怎么叨叨。”
姜留明白了,真诚夸奖她爹还能想到这一层,“爹,聪-明。”
“那是自然!”姜二爷笑了起来。
爹爹这一笑足可令寒冬回春,百花齐放。姜留心中感慨,难过乐阳公主会看上爹爹,美貌添祸啊。
“留儿去了王家,她们问你在佛香阁见到你娘的事儿,你怎么说?”姜二爷问闺女。
姜留已经跟祖母说了她没有瞧见娘亲,现在爹爹这么问,想必是有话要吩咐,于是,姜留便乖乖巧巧地问,“爹-说-呢?”
姜二爷捏了捏闺女的小胖脸,敛笑认真叮嘱,“就说真见到了,也跟你姐姐说一声,莫让她说漏了嘴。”
“好。”姜留也不问为啥,直接应下。
“你外婆也就罢了,王家其他人若是欺负你,你就哭。”闺女以前跟小老虎似的,现在腿慢嘴慢,姜二爷怕她被王家的崽子们欺负了,“掉几滴眼泪就成,别像佛香阁那样哭,那样哭回来还得吃苦药。”
姜留明白爹爹的担忧,点头,“好。”
待上了马车后,改名为秀巧的奶娘拉着三姑娘的手,低声道,“奴婢本不该不懂规矩跟姑娘说的,但有些事姑娘心里得有个数。”
姜慕燕点头,“嬷嬷请讲。”
“柳家庄是夫人留给两位姑娘的,姑娘或许不记得,往年庄子里的瓜果成熟后,庄子都会送到府上来,今年的瓜果都送到王家去了。”秀巧低声道。
姜慕燕点头,“这个我晓得,大舅母说是因为我在王家暂住,妹妹又在山上,所以他们才会送去王家。”
秀巧点头,“那是秋时熟的瓜果。夏时两位姑娘都在咱们府上,但梅子和樱桃却只送来一筐,不及往年的半数,今年的年景可不差。”
姜慕燕咬唇,她觉得外婆不会做这样的事。
姜留瞪着黑溜溜的眼睛,认真听着。
“奴婢推测,这事儿应该是姑娘的大舅母瞒着您外婆做下的。”秀巧低声道,“姑娘可能不晓得,王大夫人的娘家兄弟不争气,家里的日子过得一日不如一日,她兴许是拿庄子里的东西去贴补自己的娘家。还有,胭脂铺的账房先生,也被大夫人换了。姜猴儿说他见王大夫人的娘家兄弟频繁出入两家铺子……”
这么下去,娘亲留下的嫁妆会被王家大舅母捣鼓到她自己钱袋里吧,姜留的眼睛瞪得更大了,这可不行!
赵秀巧又道,“奴婢知道说这些会让姑娘为难,但您外婆的身体和精力已大不如前,姑娘们的嫁妆再让王大夫人把持下去,早晚会出事的。这些可都是夫人留给两位姑娘,是姑娘们嫁人后过舒坦日子的依仗啊。”
姜慕燕有些慌神,小声问道,“嬷嬷是要燕儿把嫁妆拉回来吗?”
赵秀巧摇头,“嫁妆都在单子上列着,是物件,铺子和田庄每年都有出息,才是大头。姑娘到年十岁,该学着管教下人、打理家务了。您不如向王老夫人讨回铺子和庄子,就说您想用铺子和庄子练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