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红袖热文】姜六娘发家日常姜留儿》-第1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本来笑着的仁阳公主听到这话,下意识地望向景和帝。景和帝登基之前,康安城中常用这个说法形容他与安王,说他们二虎早晚有一战。谁知这一战还未开始,景和帝便仗着正宫皇子的身份登基,安王被囚于王府之中,成了困兽。想到自己的皇兄,仁阳公主压在心底的不甘翻腾着,恨不得将景和帝一脚踢上同穴山。

        康皇后用余光看了仁阳公主一眼,含笑道,“天降乃天降瑞兽,寻常老虎皆臣服于它,怎敢打斗。”

        姜凌敏锐地察觉到现场的气氛不对,老老实实站在姐姐身边,盯着扛粮食的小蚂蚁从她的绣花鞋前绕过,赶往同穴山中的巢穴。

        黄拓云受教,连连点头。

        观过瑞兽,接下来便是游山了。大皇子带着黄家和姜家兄弟去玩水,康皇后叫走了仁阳公主母女和姜家姐妹,黄隶、平西侯和姜二爷留下陪驾。

        姜留看着哥哥跟着大皇子骑马跑远了,又转回头看向被平西侯带在身边的邓长春。

        邓长春见到白虎也好听到旁人去玩也罢,都没什么反应,安静得像个木偶娃娃,身上没有一点两岁孩子的活泼和朝气。他与平西侯一老一小站在一起,让姜留感受到的不是祖孙的天伦之乐,而是暮气沉沉。

        小小的邓长春跟在一群大人身边,很是显眼。景和帝和蔼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招手道,“长春,到朕这里来。”

        平西侯松开孙儿的手,邓长春跪在地上磕头后,被景和帝拉到面前,仔细端详。

        平西侯为国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乐阳下嫁邓家多年却未给邓元杰生下儿女,导致邓家绝后,不得不从旁支抱养孩子延续香火。身为乐阳的胞兄,景和帝心中有愧,温和问道,“长春的生辰是大年初一?”

        小长春站得笔直,羞涩胆怯地点头。

        景和帝含笑摸了摸邓长春的小脑袋,“去年大年初一与立春同日,此等双喜,百年才得一二,长春生来便带着福气,此生必福寿绵延。朕赐你双全二字,你祖父和你父亲都是大周虎将,你要好生听祖父的教导,长大后为平西侯府争光,不坠你祖父和父亲的声名。”

        万岁赐字,认可了邓长春的身份,平西侯上前拉着孙儿跪倒,“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二爷摸摸下巴,平西侯这一趟真是来值了,他回去后会怎么谢自己呢?

        景和帝又道,“邓爱卿这两年身体可好些了?”

        平西侯再拜,“承蒙万岁赐药赐医,臣身体已无大碍。若外敌敢来犯,臣还能披挂上阵,为国杀敌。”

        平西侯虽因丧子悲伤过度病倒至头发花白,但他才五十三,还不到致仕之年。景和帝道,“卿有此心,朕心甚慰。如今四海升平八方来贺,边关无虞,卿可愿入宫教导朕的皇儿?”

        平西侯欢喜至极,推辞道,“老臣愚钝,只怕耽误了大皇子。”

        景和帝抚须笑道,“爱卿雄韬武略,何来愚钝一说。”

        黄隶也跟着道,“万岁所言极是,若侯爷愚钝,那微臣便是痴傻了。”

        景和帝哈哈大笑。

        果然书到用时方恨少,比痴傻更差的是什么?姜二爷脑袋转了几圈,也想不出何时的词,便陪着傻笑。平西侯这趟不光扶正了过继孙儿的身份,自己也得了个好差事。

        回去后,平西侯给自己的谢礼,怎么也得翻三倍。想到这里,姜二爷笑容格外灿烂。

        平西侯府与姜家毫无瓜葛,平西侯得了差事,姜枫居然笑得如此开心,让景和帝尤为动容。

        姜卿,诚乃大雅君子也。

      第246章 最大的赏赐

        姜二在傻笑,景和帝柔情似水地望着他,这场面实在不能不让人多想。莫非坊间的传闻是真的,这位大周天子有龙阳之好,他心仪姜枫甚至因此厌弃了胞妹。他不准姜枫尚乐阳公主,还将乐阳关在公主府,不准她出门……

        黄隶打了个机灵。姜枫容貌出色被乐阳相中,两年来吃尽苦楚才得中进士,换得一片新天地。谁知他摆脱了乐阳公主的阴霾,却落入了万岁的掌控之中,这位是国君啊,姜二这次……

        这般想着,再看笑得没心没肺的姜二,黄隶的目光便有几分怜悯的意味了。身为男儿,生得如此容貌,本就是一件祸事。

        不远处,康皇后也瞧见了万岁盯着姜枫瞧。她不动声色地捏起一颗樱桃放入口中,任口中酸甜泛滥。她目光放在姜枫的两个女儿身上,尤其是跟姜枫长得很像的小女儿身上,含笑问道,“你们平日里都做些什么,读什么书?”

        康皇后的目光是看向自己的,姜留便起身答道,“回皇后娘娘,在家时臣女等读《孝经》,学琴。”

        《孝经》是大周女子必读的,康皇后点头,“除了读书学琴呢?”

        姜留回道,“帮祖母和伯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杂事。”

        她们的娘病故,家中其他长辈待她们再亲厚,也不及生母。没娘的孩子,总是惹人怜惜的,仁阳公主温和道,“姜夫人病故后,这两个孩子还能教养得这么好,是极为难得的。可见姜谪仙在这两个孩子身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康皇后点头,“谪仙曾言他要孝顺老母,教养幼子,此生不再娶。本宫听闻,他连家中妾氏也遣散了。你们虽失去母亲的疼爱,但有这样一位慈父,亦是福分。”

        “是。”姜慕燕和姜留齐声应了。

        姜枫居然连家中妾室都遣散了,也就是说这位大周第一美男子,送瑞谪仙姜枫,身边无妻又无妾?乐阳公主转眸望向姜枫,颇觉不可思议。

        姜二爷细数了一番平西侯欠他的人情有多大后,忽然发现众人的关注点由平西侯爷孙,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被别人关注倒没什么,万岁对着他笑,他就不能没点表示。

        姜二爷拱手,万分真诚地道,“大皇子天资聪颖,再得平西侯点拨,必定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待大皇子长大后就能更好地为万岁分忧解劳,当真可喜可贺。”

        姜二爷说完,黄隶也跟着称赞,景和帝开怀大笑,“文泽今年才十二岁,若要他为朕分忧解劳,还得等几年。如今四海升平,外敌不足为虑,天下以民事为重,黄将军可愿留在朝中,为朕分忧解劳?”

        早有准备的黄隶立刻道,“臣愿意,臣虽愚钝,但也想为君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好,好!”景和帝连道了两声好。

        姜二爷忽然明白了,景和帝此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看天降是假,有事找黄隶和平西侯是真。因为今日景和帝要跟这两位说的话,不适宜将他们召入皇宫讲,所以当景和帝得知他们要出京来看白虎,便抓住这个机会出来,一块把事办了。

        重新启用平西侯,又将黄隶留在了京中,免得仁阳公主在左骁卫捣乱,解决了心腹大患后,景和帝现在觉得天更蓝了水更绿了,鸟叫声也更好听了。于是,他起了骑射的心思,“两位将军与姜爱卿都是百步穿杨的高手,再次空座未免可惜,不如随朕去山边狩猎。”

        说罢,景和帝命人前来御马,骑马向山边慢行,黄通三人骑马在后边跟着。景和帝回眸,目光落在姜枫矮矬的马上,“姜爱卿。”

        姜二爷立刻催马上前两步,便听万岁问道,“爱卿在校场比试时,骑得便是这匹马吧?”

        “万岁您记性真好,就是这匹。这匹马名为得胜,是臣南下赶考途径杭州时,从那边的马场选的。”姜二爷爱惜地摸着得胜的鬃毛,向景和帝介绍得胜的好,“臣这匹马论马形虽差了一些,但它是真正的宝马,它能听懂臣说话,耐力好爆发力也不差,还很好养活。”

        这样一匹劣马,竟也被他当了宝贝,本想借机送他一匹好马的景和帝打消了念头。

        黄隶催马上前道,“谪仙去的杭州的马场,可是前太仆寺少卿罗旭书罗大人告老还乡所建?”

        现任的太仆寺少卿黄锦乃是黄通的同族侄子,黄通的三儿子黄雍也在太府寺担了个闲差,所以黄隶知道罗旭书在杭州开马场的事,姜二爷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正是。万岁,臣这匹马和方才臣的儿子姜凌所骑的那匹马,都是从黄大人的马场选的。”

        “哦?”

        景和帝颇为感兴趣追问了一声,姜二爷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和儿子在马场选马的经过。

        听到姜枫被他相中的马嫌弃,然后才选了主动靠过来的马,景和帝笑出了声,黄隶和平西侯都跟着笑了一阵儿。

        便在这时,大皇子一马当先,带着姜家兄弟和黄家兄弟跑回来了。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姜凌所骑的马上,见那匹青灰色的马,确实比姜枫这匹出色很多,又是一番感慨。

        大皇子到近前下马,将篮子里的樱桃送到父皇马前。景和帝看樱桃又大又红,便点头赞了几句,待听说这些樱桃是姜家兄弟和黄家兄弟帮着摘的,景和帝一挥龙袍,“赏。”

        万岁赏了黄家和姜家的儿郎,康皇后便要赏姜家两姊妹和黄丽妍。她夸了几句后,便接着万岁的话头,给了赏赐。

        姜大郎和姜凌得的是金叶子,姜家姊妹得的是头饰。待回到府中后,他们仔细向家里人讲了伴驾的经过,又将金叶子和头饰取出来,送到祖母面前。

        姜老夫人仔细看过,笑道,“既是万岁和皇后娘娘赏的,你们自己收着便是。”

        御赐的都是好东西,姜大郎将自己的四枚金叶子,一枚孝敬了祖母,一枚孝敬了母亲,一枚送给了怀孕的三婶,自己只剩下一枚。姜凌不跟大郎抢风头,将金叶分给了二郎、三郎和小四郎。姜慕燕与姜留也将自己所得的头饰分给了姐妹们,正在准备嫁妆的大姐分得最多。

        两个儿子一人得了一枚金叶,女儿得了两只宫里的珠花,自己还得了一枚金叶,陈氏高兴坏了,回到东院摆弄了半晌的好东西,才丈夫感叹道,“万岁赏了孩子们,怎么就漏了二弟呢。”

        姜松含笑摇头,万岁让二弟随驾出行,已是最大的赏赐了。

      第247章 新衣

        伴驾同游同穴山归来后第三日,姜二爷非常高调地将兵部、吏部、京兆府转了个遍,表明他想做西城兵马司指挥使的决心和诚心。这一圈走下来,想争这个位子的二十几个人都歇了心思。

        为啥要歇心?这不是废话么!万岁都带着姜二出城转悠了,他们再争也争不过姜二。

        对于姜枫出任兵马司指挥使一职,兵部尚书李增奎没有任何意见。李增奎是黄通的旧部、黄隶的好友,所以不用黄家打招呼,他也不会拦着。吏部尚书丁海全被夫人吹耳旁风、平西侯亲自请他吃酒后,顺坡下驴地同意举荐姜枫出任此职位。因为这只老狐狸已经看出了圣意。

        不想收姜枫为下属的京兆府尹张文江,挣扎了两日后,也不得不妥协了。现在他万分后悔向万岁提议裁撤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这真是赶走豺狼又来虎豹,姜枫可比余昌进更不好管。

        周其文却道,“大人,凡事看两面。姜枫归入京兆府衙门,也有益处。

        “什么益处?吃瓜果不用花银子了?”张文江哼道。姜二走到哪,鲜花香果便抛到哪!

        周其文笑道,“非也。大人试想,以后若咱们再遇到棘手解决不了的案子、难处置的事情,便让姜枫顶在前头,岂不美哉?”

        反正姜枫得圣心,他把差事办砸了万岁也不会怪罪他,自己确实可以少挨些骂,张文江的眼睛转了转,心动了。

        京兆府少尹廖纲马上把自家大人往回拽,“大人不可,若姜枫事事顶在前头,岂不是让他抢了您的风头么?!”

        “廖大人此话差矣,姜枫不过是西城指挥使,岂能与府尹大人相提并论?府尹大人知人善任,将京兆府的差事办得周全,才能得圣心,才能……”周其文抬手往上指了指,意思是才能往上升。

        京兆府尹与六部并驾齐驱,在往上便是阁老和丞相了,左右二相。身居左相的太傅尹骞已经五十五岁,张文江若能这几年表现出色,说不得就能升入内阁,将来还有可能接替左相的位子,位列文臣之首。

        在京兆府尹的位子上待了六年的张文江岂能不动心!

        于是,裁撤五城兵马司一月之后,吏部会同兵部、京兆府,将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的人选报到了内阁。杜海安含笑看过之后,将名单呈送御览,景和帝看过之后,又招两部尚书和张文江入宫商议一番,才在名单上写下“准奏”二字。

        五城兵马司的人员尘埃落定,南城兵马司的副指挥使高永虎、中城兵马司副指挥使左元亮、东城兵马司副指挥使杜茂申三人升任指挥使,本科二甲第一名武进士姜枫出任西城兵马司指挥使,北城兵马司指挥使则由本科二甲第六名文进士乔增梓出任。

        乔增梓乃是告老还乡的阁老乔龙奎之孙,景和帝完全是看在乔阁老为君为民操劳一生的份上,才同意让他出任此位。

        有名次比姜二爷还差的乔增梓比着,姜二爷出任西城兵马司指挥使便显得顺理成章了。姜二爷得了消息后,立刻跑去吏部领了任命状,然后又奔去礼部领了六品官服。

        姜留学完琴送走雅正夫人后,书秋立刻跑过来,压抑不住欢喜地低声道,“姑娘,二爷的官服领回来了。”

        这么快?不是说要先量尺寸,过半个月才能做好么?姜留的眼睛立刻亮了,“爹爹现在在哪?”

        “在北院。”

        姜留立刻拉着姐妹们跑去北院,看爹爹的官服。待见到桌面上放着的一堆黑黑绿绿的衣服,姜留惊叹道,“这么多啊……”

        姜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容儿说一说,官员的官服都有哪些?”

        “我朝官员官服共有祭服、朝服、公服、时服、丧服五种,武将还多一套戎服。不过,丧服得是国丧时才会下发。”这段日子一直在学男子冠服的姜慕容背得滚瓜烂熟。

        姜老夫人满意点头,“很好。”

        这时,姜二爷已更衣完毕,穿着一身绿色公服从里屋走了出来,美滋滋地踱着四平八稳的官步在众人面前转了一圈,问道,“如何?”

        曲领大袖的六品绿色公服穿在他身上,让人觉得清爽洒脱,腰间的革带束出他的腰身,头上黑色的幞头罩住了一头的乌发,越发衬得他齿白唇红,面如冠玉。

        姜老夫人点头,“好看,好看!”

        姜慕锦小脸红扑扑,“二叔穿这个,比白衫还好看。”

        姜留两眼放光,“爹爹穿上这身,一看就是位年轻有为的指挥使大人。”

        姜慕燕和姜慕筝跟着点头,姜慕容则想象着自己的未婚夫婿穿上官袍之后的模样,脸比姜慕锦还红。

        万分开心的姜二爷转了两圈,又道,“我再试试祭服。”

        身着玄色繁琐的祭服、头戴平金七梁冠出来转着被众人夸了一圈后,姜二爷又颠颠进去换时服出来嘚瑟一圈。

        大热天连换几身繁琐的衣裳,姜二爷折腾出一身汗,跑回西院沐浴更衣出来时,姜二爷见两个女儿正在给他整理官服,又美滋滋地坐在旁边看着。

        夏季官服用的都是上好的丝绸,若是折叠放在衣柜中会有折痕,穿着不雅。于是小姐妹两个专门腾出一个衣柜挂父亲的官服。每样官服分里衣和外衫各两套,再加上大带、革袋、蔽膝、袍肚等配饰,七梁冠、獬豸冠、进贤冠、璞头等帽冠,竟满满当当装了一柜子。

        姜留看着摆得整整齐齐的官服,掰着手指头道,“除了夏服,还有春秋服和冬服,咱们还需要两个这么大的柜子。”

        姜二爷笑了,“傻留儿,春秋时便将冬夏的官服放起来,这里只要这一个衣柜就够了。”

        姜留歪着小脑袋道,“爹爹不觉得咱们在这里摆三个挂满官服的柜子很有气派么?”

        “不觉得。”颇有品位的姜二爷嫌弃地摇头。

        姜留……

        姜慕燕安慰地拍了拍妹妹的肩膀,才与父亲道,“夏日多汗,父亲每天回来换下的官服,便跟大伯的官服一样送去浣衣房清洗晾晒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8 01:39:43